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143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docx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教材

高考语文病句类试题复习纲要

《给家长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个句子:

“经过学校的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决定召开这次家长会”。

这个句子从语法的角度讲是一个病句,同学们都可以找到病因——缺主语。

这个句子,要我们修改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

可是要我们使用的话,我们又难免会说出类似的病句。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说了病句而不自知。

从今天开始,我们还是要对病句的六个类型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全面系统的掌握病句。

病句是指由于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使用不当或不合事理造成表意不清的语句。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94全国卷)

2、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004湖南卷)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95上海)

解析:

“理论上”——“说明”“政策上”——“规定”(照应不当)

“没有”移到“把”前面

“讨论”与“发现”有时间先后区别

4、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04北京)

解析:

“交融”和“碰撞”有先后之分(语序不当)

还有一处语病,看看在哪里?

“发扬”与“传统节日文化”(搭配不当)

一、语序不当的几种主要类别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语语序不当

4、定语与状语语序不当

5、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一)、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应改为: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一般顺序: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多层定语的排列还遵循以下的规律:

1、表颜色和质地的定语连用时的顺序一般应该是:

表颜色的词语放在表质地的词语前边.

例如:

只能说“蓝色的呢子大衣”或“蓝色呢子大衣”,不能说“呢子的蓝色大衣”或“呢子蓝色大衣”。

2、不带“的”的动词定语紧靠中心语,带“的”的动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插入数量定语。

例如:

我收到的两封从北京寄来的感谢信

3、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

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的数码录音设备”,一般不能说成“教学用的刚从国外进口的数码录音设备。

例如:

※中文系那位新分配来的戴眼镜的女老师。

※他姐姐那件去年买的蓝呢子大衣。

※门口那几个穿黑色西装的学生。

错误举例: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分析:

句中主语中心词“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分析:

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例题: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二)、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例题: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改为: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表时间)在阅览室里(表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多项状语语序: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

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如:

昨天就对你在教室里清楚地讲过。

(昨天)(在教室里)(就)(清楚地)(对你)讲过。

例如:

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昨天在休息室里交谈.

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错误举例:

1、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分析:

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2、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运用:

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不要弄错了修饰对象,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三)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方法:

根据句子的谓语去寻找它的搭配对象,然后确定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

例1:

他突然想到阁楼上有条模型船,便根据描绘中的影片,亲手把它装饰成“泰坦尼克”号。

例2:

在阶级社会里,为了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也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

例3:

没有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没有好文化的与时俱进,没有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关系的观念方法,都会影响年轻人的文化观。

与时俱进的好文化

(四)定语和状语的位置颠倒

例①丰富的实践,使他广阔地接触了社会生活。

例②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例③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

例④花木兰在困难面前格外显得坚强。

(五)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并列短语。

在病句题中,并列短语的出现,几乎就意味着病句的出现。

①名词性的并列短语,短语中有重复、交叉、从属现象。

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②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中语序混乱。

如:

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

如:

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

*绿化造林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解决控制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④句中有两组以上并列短语,彼此间不对应。

如: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圈象征着纯洁、坚韧和高贵,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们的永久怀念和敬仰。

*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⑤并列的几个部分与所搭配的词不全搭配。

这种情况,在此类语病中占较大比重。

如:

*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济南市公交系统广泛开展向李素丽学习的活动,大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使服

(六)分句词语间次序不当

要注意分句、词语之间的逻辑顺序和程度的强弱。

你这样做违反了操作程序,是危险的,是错误的。

我们要掌握和了解诗歌评论的写作要求。

1、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思考、判断、探索、寻找

3、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很多人膜拜、崇敬、羡慕明星。

[羡慕、崇敬、膜拜(程度有弱到强)]

(七)主语和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面。

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损失。

如果他

2、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不仅我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我不仅认识他,还认识他弟弟。

我不但参加了那次集会,还发表了演讲。

不我因为身体不适,所以没有参加那次会议。

因为我不去,所以他也没有参加那次会议。

(八)、介词短语位置不当

例1、六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导。

例2、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注意: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否定形式都是把否定词放在“把”或“被”的前面。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04′广东卷)

语序不当。

应将“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与“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调换位置。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主干成分: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枝叶成分:

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并列词语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一)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陈述对象不明确造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1.今年,这个地方的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一般长势良好。

2.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解析:

“歌声……焕发……芬香 ”陈述对象不明确造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不能供应,供应的应是无公害蔬菜,另外,首句说了前提,后面没有与之相应的结果句

(二)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方法:

这一类句子的错误要特别注意判断词“是”、“就是”等一类的词。

1、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2、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我们才不至于落伍。

(三)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缓解压力”或“减轻负担”

2北大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避免”改为“消除”

3、周围漆黑一片,车厢内伸手不见五指,列车的一声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4、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因为不合事理)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李教授的报告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悄无声息的会场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五)关联词搭配不当

①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无论……(还是)……(都)

②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

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③至于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越”要成对使用,改为“越戴

(六)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

特征:

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2)能不能稳住人才,关键在于激励措施是否到位。

5、学习进度的快慢,取决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6、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7、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8、能否考上大学与个人的勤奋程度有关。

注意病句中的联合短语

1.联合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时,联合短语(或构成联合短语中的某个词)常常会和谓语、宾语不搭配。

例:

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这句话的主语是“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谓语是“感染”。

“思路”是不好“感染的,主谓搭配不当。

2、联合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时,联合短语(或构成联合短语中的某个词)常常会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这句话的的谓语是“培养和提高”,宾语是“水平”,“提高”水平可以,“培养”“水平”不行。

动宾搭配不当。

3、联合短语充当句子的宾语时,联合短语(或构成联合短语中的某个词)常常不能和谓语搭配。

例: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联合短语“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充当句子的宾语。

“内容、时间、出席人员”都可以“统一安排”,“应注意

的问题”怎好“统一安排”

4、联合短语之间,不能构成对应关系

例:

《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应该是:

“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句子当中不能对应。

5、联合短语之问,交叉重复。

例:

从诗歌中我们似乎看到,八月的南方,秋风阵阵、阴雨绵绵,黑云笼罩着江南的农村、山区和城镇。

“农村”、“山区”、“城镇”,概念之间交叉、重复。

应将“山区”删去。

三、成分残缺与赘余

成分残缺与赘余

残缺:

缺主语

缺谓语

缺宾语

赘余:

重复

可有可无

(一)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为了、当、在、在……中或下)查主语残缺。

例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例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例3、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

例4、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05′浙江卷) 例5、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93`)

例6、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去掉“从”“中”

例7、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劳动,使我很感动。

去掉“使”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①红庙岭垃圾堆放场建垃圾发电场一事,日前专家已通过可行性鉴定。

②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42.195公里。

③2003年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0%。

④昨天,郑州铁路局最后一辆蒸汽机车8077号在焦枝线宝丰境内退役,宣告郑州铁路局

百年蒸汽的结束。

1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这颗珍珠

(二)谓语残缺

1、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谓语,却另处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例:

一天,刚刚下班的李师傅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中年男子向他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

在“李师傅”的后面加上“走”

2、缺少谓语中心词

①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工业迅速的发展。

②“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析:

在“继续”后加“实施”.

例3、尽管美国总是自诩为最尊重人权的国家,但是美国一再出现的严重违反人权的丑行却在国际社会上一致声讨。

(2006)(分句缺谓语“遭到了”)

——谓语残缺

例4、今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04全国卷B)

交纳

——谓语残缺

(三)宾语残缺

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

例:

记者从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获悉:

国家已安排专项经费一亿元,加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技攻关和相应的研究。

析:

在句末加“工作”.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

成分多余:

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例句:

 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现,造成了语句重复。

1.实属是2.约……左右3.过分…溢美之词4.悬殊很大5.来自于6.正方兴未艾7.刚刚甫抵8.更加弥足珍贵9.可以堪称10.破天荒第一次11.第一部处女作12.凯旋而归13.分外…多了14.非常酷爱15.目的…为了16.即将展翅欲飞17.不知是曾几何时18.座位座无虚席19.从内心由衷地21.取得卓有成效的大成绩四、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即“费解”和“歧义”。

它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

一、费解

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说。

1、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国务院办公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共度新春佳节。

分析:

“中国血统的外籍人”表意不明。

改为“外籍华人”

3.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04′吉林卷)

解析:

申请时间究竟是开学前“3个月内”还是“2个星期内”还是“3个月到2个星期”之间那段时间?

让人费解。

二、歧义

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

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一)交代不清(费解)

1.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是张原还是老人“手里提着”交代不

2.他谁都瞧不起。

3.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2004年高考全国卷I)解析: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

所指不明确。

(二)指代不明

1.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他的批评”指代不明

2.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

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指代不明

(三)由结构划分不同引起语义混乱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解析:

“以外的”有歧义

2.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解析:

“否认”有歧义

3.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我们解决”的内容有歧义

4.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1994年高考题)“15日前”还是“前去”

(2005年高考江苏卷4B)

解析:

“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四)词语含有多层意思,造成表意不明

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2.这辆车没有锁。

解析: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

(五)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1.本店热忱为各位旅客服务,购买车船、飞机、饭票者请到一楼服务台联系。

解析:

由于“车船”“飞机”后省略了“票”,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2.(新闻标题)“豆制品会长不敢买豆腐”。

解析:

“会长”是协会会长,还是豆制品质量差,会膨胀?

不能随便使用简称,应将“豆制品会长”改为“豆制品协会会长”。

(六)介词表达歧义

在病中她仍没忘记被造反派抄去的她同“李先生”的300多封家信。

解析:

“被造反派抄去的”是“她”的家信和“李先生”的家信共300多封呢,还是“她”与“李先生”的往来书信300多封呢?

(七)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解析:

可能有两种理解: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

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与数字有关的语病

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

“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

减少、缩小、降低和

(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

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

例①应去“每小时”,例②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

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每件、每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

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一)、句式杂糅

指一个句子套用了两种句式结构。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04′福建卷)

“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

改“由于”为“由”即可。

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1、本着……为原则:

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以……即可:

以……为宜;……即可

3、是为了……为目的的:

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4、对于……问题上:

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由于……下:

由于……;在……下

6、原因是……造成的

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7、经过……下

经过……;在……下

8、出于……决定的

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9、借口……为名

借口……;以……为名

10、是因为……的原因

是因为……;……是原因

11、有……组成

有……;由……组成

12、靠的是……取得的

靠的是……;是……取得的

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

14、围绕以……为中心

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大多以……为主

大多是……;以……为主

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17、是由于……的结果

是由于……;是……的结果

(二)、藕断丝连

指一句话结构已完整,却把它的最后部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

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04′浙江卷)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为突出“民间力量”,可从它后面一刀两断,再在“在舆论……的作用”前加“民间力量”,使整个句子变成两句话。

(三)、中途易辙

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3、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04′青海卷)

解析:

“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