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828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8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了解起义经过;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材分析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从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看,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对旧版教材而言,新教材中增加了革命志士的奋斗一幕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严谨的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也让学生更加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而更加理解和崇敬辛亥精神。

  另外,对于新教材将辛亥革命的意义也安排到了本课内容里,这需要教师将下一课的部分内容简略的讲述给学生,便于从整体来理解,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也更为合理。

  五、学情分析

  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上述学情,我选取了文字、图片和影音材料,以便使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印象,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并通过阅读总结,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情感上的教育。

  六、教学过程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一分钟游览武昌起义纪念馆】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就是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当年是怎么发生的?

辛亥革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堂课,就请大家跟随着我来到武昌起义纪念馆,通过参观和游览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师:

走进大门,广场中间就树立着孙中山的雕像。

今天的游览将分为三个部分,老师给他们起了新的名字,分别是【黎明前夕】【旭日初升】【德厚流光】。

请大家进入第一个展区:

  第一展馆——【黎明前夕】

  师:

我们在图片区看到了这样的几幅图和一首诗,同学们能够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什么?

是怎样的局面?

  生:

西方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国,祖国河山被列强瓜分占领。

  师:

是的,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

可是中国从来不乏有识之士的奋起和抗争,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课学过的内容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经成立,革命思想也已广泛传播,谁能说说有哪些?

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

  生1: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生2: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和民生。

  师:

这些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前赴后继投身革命。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张地图。

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这张表格。

  生: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

  师:

根据大家填好的表格,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

这四场起义皆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志士也付出极大的牺牲。

这面墙上的三幅挽联就是对他们的沉痛哀悼。

请三个小组的组长为我们讲述起义的情况。

  生1:

萍浏醴起义概况:

这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由于事前缺乏严密计划,起事后又没有迅速出击的战斗方案,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刘道一、蔡绍南等首领数十人牺牲。

  生2:

浙皖起义概况:

徐锡麟领导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的秋瑾因被告密而慷慨就义。

  生3:

广西起义概况:

孙中山与黄兴亲自领导,夺取镇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师:

在这些起义当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起义。

之后孙中山远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领导机关。

1911年4月由于情况突变在尚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黄兴亲自率领100多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这些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72烈士。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和黄兴的《绝命书》,同学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联系四场起义,谈谈你的感受?

  生:

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敬畏,革命之路困难重重……

  师:

同学们讲的非常好!

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爱我中华的民族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改天换地、默默耕耘、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是无私无畏、忠贞奉献、毁家纾难、甘洒热血的大爱精神;是胸怀大局、求同存异、风雨同舟、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们愈挫愈勇,屡败屡战。

  师:

黎明前的黑暗终将过去。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让我们来到展馆的第二部分。

  第二展馆——【旭日初升】

  师:

请同学们来到影视留声区,找位子坐下来,认真观看这段视频。

视频看完以后让我们梳理一下线索。

  生:

谋划起义——计划泄露——士兵首义——三镇胜利

  师:

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人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起义名册、文告、旗帜以及印信都被俄国巡捕搜取。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起义领导人多数被捕,形势非常紧迫。

就在这时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出现了视频当中的那一幕。

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炮兵入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之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这就是宝贵的历史老照片。

  师:

此时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还在香港,宋教仁则在上海。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领导人有的遭杀害,有的受伤,有的逃亡。

可是革命党人群龙无首,谁来牵头做领袖呢?

有一个人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他就是黎元洪。

(黎元洪简介)

  师:

当时的人们有一个思想误区:

认为军政府的都督必须由有社会威望的人来担任。

然而被革命党人看中的黎元洪却是通过一种极为可笑的方式就职,下面请欣赏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角色扮演——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生:

(小品表演——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师:

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5场起义,为什么起义唯独在武昌取得了成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男生从主观原因、女生从客观原因进行表述。

  (讨论时间5分钟)

  男生:

主观——1.湖北新军最早由张之洞操办,士兵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容易接受革命理念。

2.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审时度势,在革命紧急关头当机立断的做出了正确指示。

3.革命党人的英勇战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女生:

客观——1.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群众基础。

2.清政府派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率领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的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师: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清政府统治面临土崩瓦解之势。

请同学们阅读这则材料,你觉得革命有没有潜伏着一些问题。

  生:

(各抒己见)

  师:

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同时,各省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最后我们来到第三个展馆。

  第三展馆——【德厚流光】

  师:

武昌起义后的中国又发生了哪些大事,请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我们吧。

  后续报道:

  师:

在历史上,人们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否一直存在争议,在后面的一课中,我们会对它进行更为客观的讲述和补充。

  师:

让我们结合材料得出辛亥革命的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师:

毫无疑问,辛亥革命的功绩是伟大的,虽然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

这些历史局限性并不影响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肯定,它仍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师: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并形容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胡锦涛评价他“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你想对中山先生说什么?

  生:

缅怀、感恩、立志……(各抒己见)

  【结束语】

  师:

遥望辛亥当年,革命者们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

  师:

最后,让我们向着孙中山的雕像再次致敬!

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