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6579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S—32Cl—35.5

K—39Mn—55Zn—65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小题4分,第2、3小题每题3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A.延展性好B.导电性好C.导热性好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2.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

1

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碱B.盐C.金属单质D.金属氧化物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4分)

4.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

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产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产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5小题6分,6小题8分,共14分。

5.许多科学家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氮气.

材料一: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目的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98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

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

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

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氮气.

材料四:

1989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氩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

6.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

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95

108

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

(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

(3)根据2KMnO4

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你的假设:

     .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7小题7分,8小题8分,9小题9分,共24分)

7.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8.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在南海北部1266米深的神弧海域,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查阅资料发现,古代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石油及天然气,海底的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物质即“可燃冰”.“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CH4•8H2O中CH4的质量分数为 ;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太阳能;

(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 性;

(4)人类正面临常规能源枯竭的危机,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9.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的溶质名称是 ;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 克;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小题4分,第2、3小题每题3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A.延展性好B.导电性好C.导热性好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镁比锌活泼,能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

【解题过程】解:

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能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ZnSO4=MgSO4+Zn.

故选:

D.

【总结归纳】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

1

【知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

H2CO2,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解题过程】解: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

H2CO2

A、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合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为:

H2CO2,故错误;

D、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16×2):

(1×2)=22:

1,故错误.

答案:

A.

【总结归纳】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碱B.盐C.金属单质D.金属氧化物

【知识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固体不溶解,说明该固体难溶于水;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说明该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夺取了固体中的氧,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固体不溶解,说明该固体难溶于水;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说明该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夺取了固体中的氧,应为金属氧化物,因为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

A、碱不一氧化碳反应,故选项错误.

B、盐不与一氧化炭反应,故选项错误.

C、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D、由上述分析,该固体最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4分)

4.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

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产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产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知识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思路分析】

(1)根据常见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2)根据味精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1)大米、小麦中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2)A、由于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故A正确;

B、由于味精长时间加热,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由于味精长时间加热,会发生变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焦谷氨酸钠,故C正确.

故填:

(1)糖类;

(2)C.

【总结归纳】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相关问题,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5小题6分,6小题8分,共14分。

5.许多科学家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氮气.

材料一: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目的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98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

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

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

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氮气.

材料四:

1989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氩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思路分析】

(1)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将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

(3)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未知气体”中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

(1)空气中获得的氮气中含有化学性质很稳定的稀有气体,而从含氮化合物反应中获得的氮气含有的杂质很少,因此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含氮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故填:

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将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故填:

将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

(3)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很接近,因此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故填:

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很接近。

【总结归纳】此题难度较大,掌握利用题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可顺利解答。

6.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

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95

108

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

(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

(3)根据2KMnO4

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你的假设:

     .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知识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思路分析】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直立型;

(2)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容易随着气流扩散;

(3)合理设计实验,可以验证实验假设说法正确。

【解题过程】解: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直立型。

故填:

直立型。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斜卧型装置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的较多,因此没有反应的较多,导致产生的氧气较少。

故填:

斜卧型装置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的较多,因此没有反应的较多,导致产生的氧气较少。

(3)假设: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假设:

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故填:

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设计实验】

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步骤:

称量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在较高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

如果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说明小峰假设不正确,如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说明小峰假设正确。

故填:

实验步骤:

称量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在较高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

如果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说明小峰假设不正确,如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说明小峰假设正确。

【总结归纳】也可以假设: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这样也是可以的,这是因为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有可能反应生成氧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7小题7分,8小题8分,9小题9分,共24分)

7.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知识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思路分析】

(1)根据葡萄糖酸锌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由标签可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1支含锌5.0m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

(1)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

(1×22)=72:

11.

(3)由标签可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1支含锌5.0mg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的数量为20kg×0.5mg/kg×

÷5mg/支=1支.

故答案为:

(1)四;

(2)72:

11;(3)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1支.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在南海北部1266米深的神弧海域,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查阅资料发现,古代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石油及天然气,海底的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物质即“可燃冰”.“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CH4•8H2O中CH4的质量分数为 ;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太阳能;

(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 性;

(4)人类正面临常规能源枯竭的危机,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知识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思路分析】

(1)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能量的转化形式来分析;

(3)根据能量转化的特点来分析;

(4)根据能源的利用与保护来分析.

【解题过程】解:

(1)CH4•8H2O中CH4的质量分数为

=10%;故填:

10%;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故填:

光合作用;

(3)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与热能,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故填:

方向;

(4)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正确;

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正确;

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正确.

故选AB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各种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以便灵活应用.

9.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的溶质名称是 ;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 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