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477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docx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0609104022942622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遂府办函〔2011〕98号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五届第68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一日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三个加快”和建设“四个遂宁”的战略部署,为把绿色食品、油气盐化工、纺织服装、机械配套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绿色能源等三大潜力产业(以下简称“4+3”产业)做大做强,以此作为实施工业强市主导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4+3”产业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狠抓优质资源集聚,加快工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遂宁工业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培育形成了以“4+3”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主导产业体系。

2010年,全市工业“4+3”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6%;拥有了7家上市公司,培育了盛马化工、沱牌集团、美宁集团、华润锦华等一批加工规模大、产品系列化、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和行业旗舰;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四川名牌产品44件,省著名商标25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二)发展机遇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省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产业高地的部署高度吻合,将为遂宁加快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2.成渝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

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和遂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加快形成,有利于遂宁充分利用两大都市资源,左右逢源,配套服务,接受辐射,主动融入,加快构建面向成渝市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服务成渝、配套成渝、承接现代产业转移的发展高地,迅速成为成渝经济“轴”上的桥梁和战略支点。

3.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快速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为遂宁提供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结构调整催生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加快发展,遂宁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产业的加速转移,为遂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发展创造了机遇。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的机遇。

深入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10张国家级城市名片的取得,使人居环境和城市品味显著提升。

西部现代职教基地的建设、市校合作的推进正加速遂宁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为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效能建设”、“投资环境年”、“创先争优”、“环境创优年”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遂宁正逐渐成为机关作风最硬、政务环境最优、工作效率最高、公共服务最好、城乡环境最美的城市,为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主要挑战

遂宁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如战略调整不及时、不到位,全市大多数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强,加上周边地市都纷纷加快工业化进程,遂宁工业加快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天然气资源紧缺,煤、石油、棉花等重要生产要素完全依赖外地采购,制约了化工、棉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环境净化能力相对较弱、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日益显现,正逐渐影响到一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紧紧围绕建设“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的总体要求,以工业强市为主导,抓住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的黄金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不断壮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潜力产业,切实增强“4+3”产业的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集约节约、成链集聚、开放创新、优质高效发展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1.产业总体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市“4+3”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0%。

油气盐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各产业发展目标详见附表)。

2.产业集聚发展目标

力争形成以园区为载体、以“4+3”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到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工业集中区集中度达到85%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

3.企业规模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户,超100亿元的企业3户,超50亿元的企业5户,超10亿元的企业25户。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绿色食品产业

立足本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积极发展以粮油、畜禽、果蔬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建设一批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骨干项目,进一步提升食品行业综合竞争力。

——畜禽加工产业。

以高金食品、美宁食品、南大食品、颐康实业等企业为龙头,以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肉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屠宰和精深加工。

——酒类饮料产业。

以沱牌集团、华润雪花(遂宁)、香叶尖茶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技改扩能,打造拳头产品,进一步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利用原材料、技术、人才优势,巩固传统高档品牌,壮大区域品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果类饮料业的开发。

——粮油加工产业。

以鑫泰粮油、汇强油脂等企业为重点,以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射洪粮食物流园为平台,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特点的精制米、面、油、食用调料及深加工产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粮油制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

——名特食品加工。

重点发展罐头食品、调味品、糕点、方便食品、糖果以及其他食品制造等,大力推广“五香豆腐干”、小磨芝麻油、水磨元霄粉、白菜豆腐乳、冰糖、黄酒、姜糕、麻道姑豆豉、蓬溪“夹缸醋”、“白味坊”刺梨醋、姜黄豆腐干等名特食品品牌。

——果蔬加工产业。

以三丰食品、开明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突出特色,注重品牌打造,使果蔬食品成为具有遂宁特色的产业。

(二)油气盐化工产业

以石油、天然气和盐卤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产业,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促进产业的整合互补,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发展。

——石油化工产业。

以盛马化工为重点,抓好盛马化工技改项目,促进500万吨燃料油技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启动实施1000万吨技改炼油项目。

围绕石油炼制业,努力引进相关技术,利用炼油尾气等相关副产品开发乙烯、丙烯、丁二烯及下游产品,推动石油化工向高分子合成材料行业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链。

——天然气化工产业。

以美丰股份、美丰集团、洪达家鑫、天赋军安等企业为重点,努力引进关键技术和相关企业,重点发展天然气制合成氨产业链、天然气制烯烃产业链、天然气制乙炔产业链和天然气制氢氰酸产业链等四条产业链,主要生产复合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乙炔、氢氰酸及其下游产品。

——盐化工产业。

以久大蓬莱盐化为重点,推进技术进步和清洁化生产,向盐化深加工发展,在提高真空盐、液体盐及品种盐产能的同时,实施碱化工下游产品项目,促进盐化产业链形成。

在此基础上,努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盐化工产业与天然气化工相结合,发展硅氟材料产业链。

(三)纺织服装产业

以提升发展棉纺织为重点,带动化纤、丝绸、印染、服装、装饰和产业用面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把技术改造与资产重组、适度规模经济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内部关联度。

——棉纺织产业。

以华润锦华、华纺银华、天骄纺织、天宏纺织等棉纺织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升企业电子配棉能力;重点发展棉纺高支纱、精梳纱、特种纱线和高档服装面料,精梳纱比重达到60%,无卷化率达到70%,无梭布比重达到8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90%,将“海蒂丝曼”培育成为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

——印染产业。

以新绿洲印染等企业为重点,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鼓励发展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大力推广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的运用。

建成多条能适应纯棉布、化纤布、混纺布、宽、中、窄幅相结合的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印染生产线,不断提高印染加工能力。

——化纤产业。

以德泉化纤等企业为重点,采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加快多功能、差别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支持中小型企业利用废旧聚酯瓶片生产市场适销纺织品用纤维,鼓励纺织企业提高聚酯再生纤维使用比例,积极发展细旦、超细旦涤纶短纤。

——丝绸产业。

以先富丝绸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重磅绸、高档服装丝绸面料,积极开发大豆纤维和其它纤维交织的丝绸产品,缫丝自动化率和未梭织绸化率达到100%,积极发展绢纺织产业。

——服装产业。

以迪奥服装、祥和服装、成进美服装等企业为重点,紧紧抓住国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机会,支持建设服装加工专业园区,积极承接和引进国内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强的本土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服装产业。

(四)机械配套产业

立足遂宁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基础,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振兴为契机,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努力推进整车制造业加快发展,引导汽车零配件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农业机械、石油机械、纺织机械、电工电器、工程(矿山、建筑)机械等专用机械生产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实力,壮大产业规模。

——汽车和汽车配件产业。

以坤鼎车业、东乘车辆为重点,加大企业技改投入,不断提高整车生产能力和水平;努力争取与国内外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好现有汽车生产目录,着力打造坤鼎、科威达等一批汽车品牌,促进整车制造业发展。

以恩比贝克飞虹轴瓦、君格机械、天泉汽车空调、富士电机、明强机械等企业为重点,围绕整车制造业,努力引进、开发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和企业,不断壮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节能和新能源(电动)汽车。

依托市创新工业园已有的汽车产业基础,重点支持坤鼎车业清洁能源型汽车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天齐锂业锂资源优势,重点突破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电芯、单体及模块技术,加大力度研制高性能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

——农业机械产业。

以东升机械、钟声农机、佳信机械、通用机械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发适合广大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特色农用机具,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石油机械产业。

以京石工程、万勃石油机械为龙头,以安东石油、川庆石油等企业为纽带,不断引进和发展相关配套企业,重点发展石油机械钻具及成套设备加工产业。

——电工电器产业。

以晶源电气设备、昊天电器、万众电缆等企业为重点,突出发展输变电装备、电磁铁、输电电缆等产品;不断加大超高压、大容量电网设备的研发力度,着力形成完整的输变电装备和电工器材产业。

——其他专用机械产业。

以华能机械、四维环保、丝丽仑新纺织、射洪纺织机械、通用机械等企业为重点,加大技改和创新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坚持走专业化道路,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矿山机械、环保装备、纺织机械、起重机械等产业集群。

(五)电子信息产业

积极构建特色产业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优势产品领先、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十分重要的高端电子产业配套基地,建成西部电子元器件、新光源、电路板制造中心。

——电子元器件产业。

以大雁科技、立泰电子、太晶电子、云翔电子、晶美硅业等企业为骨干,着力发展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薄膜电容、电子硅材料等关键元器件生产。

加快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集成电路与分立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封装测试、芯片制造企业,并同时引进一批相关配套企业。

——高效照明产业。

以鼎吉光电、雪莱特电子、柏狮光电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节能照明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先进高科技超亮LED照明、无极灯照明、高压钠灯金卤灯照明以及时尚灯饰产业,形成一批年产值过亿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的企业,建成西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制造中心。

——电路板(PCB)产业。

加快台湾志超电子液晶面板及笔记本主板和惠州英创力电子电路板项目落地实施。

推动海英电子、深北电子、广天电子等企业多层高密电路板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依托PCB产业园,进一步加大力度从台湾、沿海等地引进并建成投产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路板生产企业,建成西部电路板制造中心。

——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

加快推进实施博视显示平板显示器生产项目,努力引进等离子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TFT—LCD)和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光电显示部件及相关配套器件制造企业;大力支持从面板到平板电视的一体化生产技术、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板、驱动IC、LED背光模块六类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集群,打造一个新型显示器件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平台。

——数字视听产业。

加快推动射洪畅乐科技MiNi话筒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大力促进消费类数字视听产品如MP3/MP4、多媒体功放、数字功放、教学类电子产品,特色通信类产品如车载娱乐装置等电子产品的引进生产。

加快各类手持式和便携式数字音视频娱乐类产品及其关键件的产业化。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终端、机顶盒、显示器件、数字电视信号编辑、处理、传输设备等项目。

——电脑及电子设备产业。

加快推进台湾昶辉集团、射洪正安杰电等电脑生产项目的实施。

积极拓展应用空间,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的电子装备,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微电子组件与厚薄膜集成电路、现代功率电力电源设备、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电力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系统、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数控机床、测试仪器、电子节能产品、GPS导航系统、UPS等产业。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依托河东新区新规划的软件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鼓励高层次人才带课题、项目、成果、资金到遂宁投资兴业。

初步形成软件应用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为主的产业特色。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开展监控、安全系统集成等产业的外包服务,积极承接软件国际外包业务,以拓展服务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突出软件与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物联网产业。

依托全市已有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板以及数字视听等产业的基础,围绕RFID(射频识别技术)、音视频传感器、中间件等核心软件技术以及行业应用,加强与全国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推动全市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力争到2015年,引进或培育1—2家物联网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并初步形成遂宁的物联网产业园。

(六)绿色能源产业

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积极推进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的规模化制造和应用,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稳步发展水电产业;积极发展生物沼气、生物柴油、甲醇燃料、乳化柴油等新能源产业。

——动力电池产业。

立足锂材料在动力蓄电池中的性能和成本优势,积极推动天齐锂业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汽车燃料锂电池、大容量电力存储设备和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

努力引进发展锰镁干电池等动力电池相关产业。

——光伏产业。

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区位等比较优势,坚持内涵和外延发展相结合,以“龙头推进、产业聚集”为主线,努力引进开发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技术和产品,推动技术产业化,努力把光伏产业建设成内外结合型、多门类、多层次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水电产业。

依托省电力遂宁公司、明星电力、明珠电力等企业,按照“适度超前,开发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实施涪江沿线水能梯级开发,加快推进打鼓滩电站、柳树电航工程、吴家街电航工程等梯级电站建设,力争到2015年,新增18万千瓦装机容量。

——生物能源产业。

围绕生物沼气、生物柴油、乳化柴油等能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生物发电项目建设,加强工艺技术创新与优化。

以大唐电力、汇强油脂等企业为重点,加快论证实施秸秆发电、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项目。

(七)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

立足全市医药产业现有实际情况和生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制造产业。

依托专业化生物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内、省内知名的大型医药企业到遂宁落户。

依托科创集团、珠峰药业、泰乐制药、回春堂生物、陈善堂药业等企业,积极争取与省内外生物医药工程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实验基地、技术研发分中心或产业孵化基地,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及药用菌类等药用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发掘天然活性物质(药用有效活性部位和有效成分),研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料药、高端医药中间体、生物药品、诊断产品等创新药品。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制造产业。

大力支持泰乐制药、回春堂生物、陈善堂药业等制药企业改进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升级和标准建设,做大做强现有制药企业;努力引进实力制药企业,支持开发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推进中药提取物发展;加强制药企业与省、市内医疗机构和医药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开发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中药相关产品,做大现代中药产业。

——医药专业市场。

加快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西部药都”建设,支持西部华源医药有限公司做大做强。

积极扶持回春堂、全泰堂、陈善堂等医药流通企业发展。

不断引进和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批发、零售和三方物流专业市场。

四、发展措施

(一)抓好规划的完善和实施

一是完善产业规划体系。

根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科学制定专项规划,把总体规划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中,落实到各区县和重点项目中,做到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配套衔接,形成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的合力。

二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各地要在贯彻落实本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势、交通条件、产业条件,抓紧制定、调整和完善本地区的产业布局规划。

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产业提升方向和发展目标,尤其是对本地区安置劳动力比较多、已初具规模的行业,要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三是制定完善配套政策。

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尽快制订和完善针对“4+3”产业的配套政策和规定,健全工业发展激励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四是加大规划实施力度。

对“4+3”产业发展规划内容,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

对具备条件的规划项目,发改、经信、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要帮助企业尽早启动,争取早日投产见效。

(二)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提升新兴产业比重。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采用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油气盐化工、纺织服装、机械配套、绿色食品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优势产业从依靠普通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发展向依靠高素质人才、高新科技发展转变,推进优势产业从内向型经济模式逐步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变。

(三)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一是提高园区规划建设水平。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的工业发展格局,使之成为现代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

二是不断增强园区配套能力。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健全职业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满足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总部经济、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

三是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绿色食品和生物产业、电子产业、非晶硅绿色能源、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专业化园区建设。

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争取更多的产业园区列入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

四是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园区。

以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一批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专业性市场。

(四)大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一是强化龙头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4+3”产业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着力实施资源整合。

引导沱牌集团、高金食品、美丰股份等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战略规划和管理创新,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聚集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壮大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专业配套协作。

鼓励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快剥离专业性强的零部件生产,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能力强的“小巨人”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

(五)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包装储备。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八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契机,加大项目攻坚力度,积极包装和储备一批对壮大“4+3”产业有较大促进作用的新项目、大项目,确保每年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助推盛马化工500万吨/年燃料油升级技改、华润蓝剑(遂宁)20扩40万吨啤酒技改、东乘汽车15万辆低速载货汽车搬迁技改、恩比贝克飞虹汽车零部件及轴瓦材料加工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启动盛马化工1000万吨/年燃料油升级技改等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整体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每年包装储备并推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项目加快建设。

四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用好用活工业发展资金,引导、催生企业快上项目、大上项目。

(六)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是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

三是加大新特产品开发力度。

加强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是大力实施名品名牌战略。

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整合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依托产业集群,通过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

(七)深化企业对外开放合作

一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深化招商内容,围绕产业链条延伸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从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招商向整体性、集群式招商转变;以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计划和充实延长产业链条为主,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技术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生产环保、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

二是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

依托交通、区位、环境、产业等优势,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针对两地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从重点产品、关键技术、重点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