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95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docx

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分类汇编附解析3

一、选择题

1.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货币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并成功测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我国正朝着发行数字货币的方向迈进。

数字货币发行后将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交易信息可查询,不可删除和篡改。

发行数字货币能够

①降低发行和使用传统纸币产生的成本

②丰富货币形式,增加现金货币的需求

③增加货币周转的次数,避免通货紧缩

④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  )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3.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40元B.贬值20%上涨25%75元

C.升值80%上涨25%75元D.贬值25%上涨20%72元

4.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

A.

B.

C.

D.

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水平也出现下行。

有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征。

下列对于通货紧缩认识正确的是

A.产能过剩——供给不足——纸币升值——物价下降

B.物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更新设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C.供过于求——生产要素流动放缓——贷款减少——经济衰退

D.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加快还贷——拉动消费

6.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

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持续的通货紧缩,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提高②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

③就业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④社会的总供需平衡,物价持续下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6年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通货紧缩压力仍然较大。

下列政策或行为可以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有

①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居民购买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国家深化改革,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用新兴需求引导生产

③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社会总需求

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都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形成买方市场B.都形成卖方市场

C.解决的问题都是扩大内需D.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0.对于消费者而言物价下跌意味着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B.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C.社会投资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D.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11.假如在2017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5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为(),如果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会引起()。

A.80000.5通货膨胀

B.40000.2购买力下降

C.16000.2纸币升值

D.2000.3购买力提高

12.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

A.物价会上涨

B.会引发通货膨胀

C.社会需求会更旺

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

13.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为5000亿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在实际购买中相当于_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

A.8000、0.5、纸币贬值

B.4000、0.25、纸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

C.2000、3、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提高

D.16000、2、通货膨胀

14.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指出,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的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

其结算、存储等环节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路径信息。

数字货币的推出(  )

①在信息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实现金融数字化,有利于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

②伴随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优化支付体系,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③丰富和完善货币的职能,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

④有利于降低货币供给、流通的成本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据苏州市价格监测中心调研发现,今年1﹣8月,市区监测的10个蔬菜品种,较去年同期上涨8.77%,今年供应苏州市场的主要蔬菜产地汛期水灾严重,导致当期的蔬菜较去年同期减产90%左右。

材料表明导致苏州市区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必然结果

B.纸币的发行量,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少于实际需要量

C.供求影响价格,蔬菜产地的自然灾害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

D.价格决定价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消费品成本提高

16.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17.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相同之处

A.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B.都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都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D.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

18.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下图为我国金融机构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图。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从M1到M2,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②从M1到M2,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③从M3到M4,有助于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④从M3到M4,可能是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9.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

小张年初存人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

20.以物易物在封建时期,就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商业交易行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以物易物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交易模式。

小李通过“易吧”用自己闲置的手机换了旅游装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李的置换行为属于商品流通的一种

②转换行为可能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导致通货紧缩

③置换行为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绿色消费

④置换行为应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据国家统计局网站7月15日讯,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预防通货膨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下列措施有助于预防通货膨胀的是

①稳定物价总水平

②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③增加商品的有效供应

④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2.2019年3月27日,央行公布2019年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商名单。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行为。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紧缩

②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紧缩

③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量→抑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

④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3.防止经济生活中出现过高通货膨胀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不会出现

A.商品普遍滞销B.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

C.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D.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24.据国家统计局网站7月15日讯,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预防通货膨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下列措施有助于预防通货膨胀的是()

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③增加商品的有效供应④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5.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

数字化不是指扫描。

这一点就如同数字签名一样,数字签名不是指将你的签名扫描成数字图像,或者用触摸板获取的签名,更不是你的落款。

数字货币发行后将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交易信息可查询,不可删除和篡改。

发行数字货币能够降低发行和使用传统纸币产生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①④适合题意;发行数字货币并未增加现金货币的需求,也不能增加货币周转的次数,更不能避免通货紧缩,②③错误;故选B。

2.A

解析:

A

【详解】

ABCD:

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000亿件需要的货币量为:

30000*1/5=6000亿,而此时发行了12000亿元,多发行了6000亿,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现象。

故A正确,BCD错误。

故本题选A。

3.B

解析:

B

【详解】

2012年该国需要发行货币量为10×4÷5=8万亿元;2013年货币需求量增加50%,此时需要发行的货币量为8×(1+50%)=12万亿元;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元,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2013年纸币贬值(15-12)÷15=20%,物价上涨为(15-12)÷12=25%。

原来标价为60元的商品,现在的价格为60×(1+25%)=75元。

该题选B。

4.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良性通货膨胀为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在良性通货膨胀下,价格上升,需求会增长,供给会增长,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总需求和总供给会增长,而不是减少,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价格上升后,供给曲线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通货膨胀价格上升,而不是下降,故排除。

考点:

通货膨胀

5.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产能过剩说明供给过剩,故选项A错误,排除;通货紧缩不利于投资与生产,故选项B错误,排除;通货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故选项C正确;通货紧缩时,购买力会下降,故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考点: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6.A

解析:

A

【详解】

①:

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故①应该排在第一位。

④:

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故④应该排在第二位。

②: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故②应该排在第三位。

③:

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故③应该排在第四位。

因此,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本题选A

7.A

解析:

A

【解析】持续的通货紧缩,会造成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经济发展乏力,居民收入下降,消费意愿降低,由于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有钱不敢花,储蓄意愿提高。

①②项符合题意;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社会的总供需不平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下跌,就业水平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减少。

故③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是供过于求的状况。

8.A

解析:

A

【解析】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国家深化改革,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用新兴需求引导生产,能够缓解通货紧缩。

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居民购买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通货紧缩。

①②项符合题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不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

③项说法错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而不是增加社会总供给。

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9.D

解析:

D

【解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都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D项符合题意;通货膨胀下属于卖方市场,通货紧缩下属于买方市场,AB项说法错误;通货膨胀需要增加总供给,抑制总需求。

通货紧缩需要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总需求,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0.C

解析:

C

【详解】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而不是降低,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通货紧缩会导致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减少而不是增加;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通货紧缩会导致社会投资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通货紧缩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居民购买力会上升而不是下降,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睛】

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

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

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

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2017年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为5000*8/5=8000亿元;如果货币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8000/16000=0.5元,会引起通货膨胀,故A项正确;BCD项均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2.D

解析:

D

【详解】

ABCD: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ABC没有全面认识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其说法都是片面的。

D:

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D正确。

故选D。

1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个商品价值量*数量)/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紧缩。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是5000亿件,价格为8元,价格总额=5000*8=40000(亿元),流通次数为5次,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0000/5=8000(亿元)。

纸币贬值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100%=(16000-8000)/16000*100%=50%,纸币贬值了50%。

A符合题意,纸币发行量应为8000,这是1元纸币贬值了50%,实际购买力为0.5元。

纸币的购买力下降。

B不合题意,纸币的发行量应为8000。

C不合题意,纸币的发行量应为8000。

D不合题意,纸币的发行量应为8000。

故选A。

14.C

解析:

C

【详解】

①④:

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的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其结算、存储等环节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路径信息。

这表明推行数字货币有利于降低货币供给、流通的成本,同时在信息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实现金融数字化,可以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

数字货币只是货币的数字化,其发行与抑制通货膨胀没有必然联系,②错误,排除。

③:

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改变货币的职能,③中的“丰富和完善货币的职能”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1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不一定会引发价格上涨,A选项中的“必然结果”表述错误,排除;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少于实际需要量会导致通货紧缩,物价下降,B说法错误,排除;价值决定价格,D说法错误,排除;蔬菜产地发生自然灾害,会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引起供小于求,物价上涨,故C正确。

故选C。

16.B

解析:

B

【详解】

AD错误,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说明其物价过高,货币购买力下降,工薪阶层实际收入减少,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会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正确,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通货膨胀率会大大超过储蓄的收益率,居民储蓄所得利息变少,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错误,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较高,短时间内生产者所获得利润会增加,进而提高生产者的投资欲望,居民投资渠道会更加多元化。

故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引发通货紧缩,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通货膨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紧缩不是,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通货紧缩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膨胀不是,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入选。

故本题选D。

18.D

解析:

D

【详解】

从M1到M2,存款准备金率在上升,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规模减少,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纸币升值,物价水平下降,①②错误;从M3到M4,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规模扩大,可供企业的贷款量增加,有助于缓解融资难的问题,③正确;在经济下行时,往往采用扩展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从M3到M4,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规模扩大,可见,这可能是应对经济下行风险,④正确。

故选D。

19.B

解析:

B

【详解】

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理解题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意味着存款贬值,即货币购买力下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D

解析:

D

【详解】

③④:

小李通过“易吧”用自己闲置的手机换了旅游装备,这一置换行为应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绿色消费,③④符合题意。

①: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小李的置换行为属于直接的物物交换,不属于商品流通,①错误;

②:

这一转换行为未使用货币,不可能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更不会导致通货紧缩,②错误。

故选D。

【点睛】

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

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21.A

解析:

A

【详解】

②:

发生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纸币供应太多了,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可见,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会加剧通货膨胀,②排除。

④: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会进一步刺激需求,从而加剧通货膨胀,④排除。

①③:

通货膨胀的重要表现是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因此,稳定物价总水平、增加商品的有效供应,有助于预防通货膨胀,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A。

22.C

解析:

C

【详解】

①②: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有利于社会上把暂时不能当现金的债券换成了现金,这样会有更多货币投放市场,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紧缩,②错误,①正确。

③④: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社会上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