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97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透过初读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资料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

能够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三、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学生透过朗读明确:

“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

(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资料,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仅有“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

四、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第3自然段。

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有”的几句话。

◆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

使学生明确:

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

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

◆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

是啊!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景观真能够说是风格各异。

◆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还仿佛看到了……。

◆想再看看这个园林吗(看图片。

◆再一齐来读这句话。

出示: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国自读第4自然段,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资料,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

先秦——清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时问看:

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

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礼貌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二):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透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这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潜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貌,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

美丽、举世闻名等)

能够说:

(指名说,并出示: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齐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

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

想看看吗?

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明白有多少年吗?

(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

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那里。

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

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啊,能够用什么词来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

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

你觉得这些宝物除了数量众多,还能够怎样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能够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样掠走?

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样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

老师那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

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齐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

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

应对着这群强盗,应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情绪怎样?

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5、大火连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

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

(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

(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以前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总之一句话:

只有以前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

也正因为它那么的完美,我们才说——

(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这圆明园但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联军就这么轻易地闯了进去,这座世界上最没的园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烬。

难道这样的损失也是能够估量的吗?

(齐读)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

这样的损失是能够估量的吗?

(生再次读)

亲爱的同学们,应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这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杯具永远不再重演。

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三):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先的样貌;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先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此刻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这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先也是一座皇家园林,但是此刻怎样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能够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讨论: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先是什么样貌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

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

读后讨论:

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

“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能够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七、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

(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八、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九、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透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十、布置作业。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四):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透过美与丑、善与恶的比较,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

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透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2.透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

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透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必须顺序讲课文的主要资料。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

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取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齐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状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

众星拱月。

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

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忙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

……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齐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

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超多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

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五):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齐写下“圆明园的毁灭”。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2.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读后说说你都明白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资料。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1)之后学生的回答追问:

书上怎样说?

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

什么叫“不可估量”?

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

(板书: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

(“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

(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