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574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 圆明园的毁灭.docx

21圆明园的毁灭

第七单元

课标解读

本组教材将“勿忘国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二是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四是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

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

即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时期。

瑰宝:

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

量,读“liang”,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

拱,环绕。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

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用连段成句的方法写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分组汇报展示。

四、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指名汇报。

五、学生完成检测训练。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出示火烧圆明园的图片,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

(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

——瑰宝:

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

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2)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

(3)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

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2、建筑风格炯异。

A: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说体会。

(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2)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3)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4)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齐读。

B:

“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

(1)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

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3、小结:

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

(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4、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1)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

(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2)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3)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5、小结:

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说体会。

2、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3、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三)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然而,在1860年,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4、读、评、议“1860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

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5、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政府)

6、小结:

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1、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损失!

2、说说感受。

3、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进行归纳整理。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

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学生完成检测训练。

 

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

非常大 掠夺

    

举世闻名 景观:

千姿百态  毁灭 化为灰烬

         

收藏:

珍贵文物  焚烧损失不可估量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敌的故事资料。

3、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4、分组汇报字词学习。

 

教师预设点拨要注意的地方和应理解的词语: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区别开;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

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

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

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

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小组合作探究。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教师提示:

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3、小组汇报展示。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五、指导学生给每段标上小标题。

(归纳整理)

六、学生完成检测训练。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

默读画批: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

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重点指导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

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

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

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

”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

”。

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

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

”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

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

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

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