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2090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docx

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广药

医学概论

选择50名词解释5*3分=15判断10问答30

1、基础医学:

专门研究生命与疾病的本质及治疗原理的一组学科群。

是临床和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

基础医学的出现是医学从经验的科学进入实验的科学的重要标志。

2、基础医学的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人体寄生虫学、药物学基础等十大部分

研究内容:

1、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2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3研究人体病例变化及其机制4研究导致人类疾病的病原生物及其致病机制

轴和面:

是描述人体器官的形态,是关节运动时常用术语。

三轴:

垂直轴、冠状轴、矢状轴

三面: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3人体组成(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

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称为内脏。

4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朝前,两眼平视正前方,,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P3

内外:

进内腔者为内,距离内腔远者为外上下:

在比较解剖学,上为颅侧,下为尾侧

内外侧:

以身体的正中矢状面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内尺侧外桡、内胫外腓浅深:

距皮肤近者为浅,距离人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

前后:

距腹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

近远:

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距离较远或肢体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5、骨的分类:

成人骨(206块)

长骨:

长管状—四肢2短骨:

立方状—腕、跗3扁骨:

板状—腔壁4不规则骨:

多样—椎骨

运动系统有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构成,约占成人体重60-70%

骨:

由骨质(骨密质:

坚硬致密骨松质海绵状)、骨膜(血管、神经)、骨髓(红:

造血,黄:

失去造血,5岁后)构成

6、关节基本结构

1)、关节面:

两骨或数骨相关节的面,其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

一凹一凸:

凹:

关节窝凸:

关节头

2)、关节囊:

袖筒状,附着关节面周缘的骨面,将相关节的骨连结起来。

3)、关节腔:

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

关节囊:

外层:

纤维膜;内层:

滑膜,包裹关节软骨、关节唇、和关节盘

7、骨:

颅骨、躯干骨、四肢骨(总206)

1)颅骨(总23,脑颅:

8,面颅骨:

15)

脑颅:

成对:

顶骨、颞骨不成对:

额骨蝶骨、枕骨、筛骨

面颅:

成对:

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

犁骨.下颌骨.舌骨

2)躯干骨(总51,椎骨:

26、12对肋骨:

24、胸骨:

1)、

椎骨:

劲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26)

脊柱四个生理性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肋弓是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

胸廓围城的胸腔,内有心脏、肺、食管、大血管

3)四肢骨(总126,32对上肢:

64、31对:

下肢:

62)

上肢64:

上肢带骨:

锁骨1、肩胛骨1;自由上肢:

臂骨(肱骨1)、前臂骨(外:

桡骨1、内:

尺骨1)、手骨(腕骨8、掌骨5、指骨14)

下肢62:

下肢带骨(髋骨):

髂骨、坐骨、耻骨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股骨、髌骨)

小腿骨(胫骨内、腓骨外)、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8、全身骨骼肌共600块,约占体重40%

9、胸骨角:

胸骨柄和胸骨体结合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因其两侧平对第二肋,是临床上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10、肌肉的组成,一些重要肌肉的作用p13

肌的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结构和功能分:

骨骼肌(躯体、四肢)平滑肌(内脏里、中空性器官、血管壁)心肌(心壁)

11、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空、回)、大肠(盲、结、直、肛管)

消化腺:

小消化腺:

小肠腺、胃腺等;大消化腺:

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

上消化道:

从口腔到12指肠末端,下消化道:

空肠及以下

12、食管:

三个狭窄:

起始(第六颈椎体)、左主支气管交叉部(第四五胸椎体)、通过膈肌食管裂孔(第10胸椎体)

三处狭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肛门小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小肠的分部: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上端起胃幽门,下端延续接盲肠

结肠的分部: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13盲肠和结肠的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的特点):

结构带、结肠袋、肠脂垂

14、胃:

胃的位置:

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包括贲ben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分部:

分前后壁,大小弯,入出口

胃的入口:

贲门,胃的近端和食管连接处出口:

幽门,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

15舌乳头的组成:

1)丝状乳头:

前2/3、2)菌装乳头:

舌尖、两侧(含有味蕾)

3)叶状乳头:

外缘后部4)轮廓状乳头:

舌根(含有味蕾)

三对大唾液腺: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咽的分部:

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16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上呼吸道:

鼻、咽、喉;下呼吸道:

气管、各级支气管

肺:

实质:

支气管树、肺泡;间质:

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结、神经

17鼻的组成:

外鼻;鼻腔:

鼻甲、鼻道;鼻旁窦

18喉的软骨支架: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9肺的概述: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在膈上方、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

右肺宽而短,左肺狭、长

肺门:

纵膈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并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膈面即肺底。

20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1肾的概述(位置、结构等):

蚕豆状,位于腹后壁,左高右低

22输尿管的三个狭窄:

起始处跨骨盆入口处穿膀胱壁处

23膀胱三角的概念:

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由两侧输尿管与尿道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此处膀胱黏膜和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好发之处

24男性尿道的特点:

细长弯曲女性:

短、直

25生殖系统的组成:

内生殖器:

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

外生殖器:

26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

27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

28血液循环两条途径:

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

当心是收缩是,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有左心室射入主动脉,再经主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血液在此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其周围的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最后达到上下腔静脉和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

特点:

路径长,流经范围广,以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代谢产物通过静脉血运回心。

肺循环(小循环):

经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由右心房到达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将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从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特点:

路径短,血液只通过肺,其主要功能是时静脉血变成富含氧的动脉血。

29心的概述(位置、形态、心腔等)

位置:

胸腔纵隔内,外有心包,2/3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1/3位于正中矢状面右侧(中央偏左)

形态:

倒置的圆锥体,接近于人拳头大小

一尖:

心尖(朝向左下方)

一底:

心底(左心房为主,朝向右后方)

两面:

胸肋面(前上)、膈面(后下)

三缘:

心左缘、心右缘、心下缘

三沟:

冠状沟、前、后室间沟

30主动脉的分段:

动脉分为: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主动脉分为: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36

31静脉角: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32眼球壁的三层八部

外膜(纤维膜)角膜(1/6)、巩膜(5/6)中膜:

虹膜(瞳孔)、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

33眼球内容: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4耳的分部:

外耳、中耳、内耳

35咽鼓管的意义:

为联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七功能是使鼓室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可保持鼓膜内、外两面的压力平衡。

36神经系统的分部,神经系统的专用术语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分布于颅腔和椎管内

周围神经:

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

躯体神经:

体表、骨、关节、肌肉内脏神经:

内脏、血管、平滑肌、腺体

37脊髓的位置、形态

位置:

椎管内,延脑以下。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连接,下端呈圆锥状,在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新生儿可达第三腰椎下缘平面)

形态:

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性膨大,颈膨大、腰膨大。

脊髓圆锥、终丝

38脑的组成:

端脑中脑间脑小脑、脑桥,延髓6个部分。

脑干:

中脑、脑桥、延髓

39大脑的三沟五叶,基底核的组成,

三沟:

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五叶:

额叶(中央沟以前、外侧沟以上)、顶叶(外侧沟上方、中央沟与顶枕沟之间)、颞叶(外侧沟以下)、枕叶(顶枕沟后方)、岛叶(深藏在外侧沟内)54

中枢名称部位功能

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支配对半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第二躯体感觉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信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视觉区:

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传来的视觉信息(一侧视区损伤可导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听觉区颞横回接受两耳听觉冲动(一侧听区受损可引起双耳听力下降,但不致全聋)

基底核:

位于脑底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状核和屏状核

40脑室系统和脑脊液

脑脊髓液:

无色液体,充满于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

作用:

缓冲、保护、营养、维持颅内压

41DNA

基因:

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生理状态,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在分裂间期,核内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细丝状物质为染色质。

在光镜下观察,稀疏色浅的是长染色质,浓密色深的是异染色质。

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质细丝螺旋盘绕成为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

分裂结束后,染色体解除螺旋化,又重新形成染色质

染色质染色体:

核内,线形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能被碱性染料着色(载有基因,有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常染色体:

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第1~22对染色体是男女两性所共有的,称常染色体。

4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兴奋性: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细胞的兴奋是细胞受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而兴奋性是指细胞拥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这种能力。

阈强度:

指能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适应性:

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节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有协调的功能。

机体适应的主要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内环境:

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

指细胞外液

稳态: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或动态平衡。

例如:

体温、PH值、血糖等

血液的组成:

有三层:

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部分是红细胞,二者之间的一层白色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

水占90%-92%,溶质占8%-10%,血浆中的溶质主要有血浆蛋白、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非蛋白有机物和一些微量的其他物质,如激素、CO2/O2、维生素

O2/CO2等

红细胞的特性:

1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

白细胞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粒细胞0.5%~5%嗜碱粒细胞0%~1%

ABO血型的定义115:

主要指RBC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

具体定ABO血型的特异性抗原主要有两种:

凝集原A和凝集原B。

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凝集原A、B的情况,分类:

凡红细胞膜上只有A凝集原的,成为A型,只存在B凝集原的,成为B型,若A与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若两种都没有的为O型。

极化状态:

内负外正,

43去极化:

内正外负,即膜电位由静息期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这种膜内电位升高的过程

44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体液:

60%细胞内液:

40%细胞外液:

20%

稳态: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或动态平衡。

体温、PH值

电生理特性:

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大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电生理特性。

45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119

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Na+通道的性状

1)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离阈电位差距增大,则引起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增大,刺激阈值增大,表现为兴奋性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离阈电位差距减小,表现为兴奋性升高。

2)阈电位:

阈电位水平上移,则和静息电位之间差距增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反之,兴奋性增大

3)Na+通道:

通道并不是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可以表现为激活0、失活(-80)、备用(-90)及复活四种机能状态。

通道处于其中的哪一种状态,则取决于当时的膜电位以及有关时间进程。

分期时间兴奋性原因

1)有效不应期0期到-60mV

绝对不应期0期到-550Na+通道失活

局部反应期-55到-60极低少量Na+通道恢复

2)相对不应期-60到-80低部分Na+通道恢复

3)超常期-80到-90高大部分Na+通道恢复

失活:

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

46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

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它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即心房收缩和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

心动周期历时大约0.8s收缩0.3舒张0.5,心室舒张的前0.4s,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心肌细胞类型:

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或非自律细胞),和自律细胞

1)普通心肌细胞:

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无自律性,执行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

工作细胞属于非自律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

2)自律细胞:

在正常生理条件具有自动产生兴奋的能力,在无外来刺激情况下,能自主发出节律性兴奋冲动,即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

47每搏输出量:

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

(每一次心跳,也就是说心脏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SV),正常成人为60毫升~70毫升。

心搏输出量高,与心肌的肥厚有关

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48动脉血压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

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常简称血压。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其最高值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其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青年人收缩压100-120Hg,舒张压60-80Hg,脉压30-40.成年人收缩压>140,舒张>90,高于正常水平。

收缩压<90,舒张<60,低血压

影响因素:

博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

心血管中枢:

指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地部位。

这些神经元广泛低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脊髓至大脑皮层各级水平,其中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

49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枢和呼吸的调节的中枢:

延髓

50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1外呼吸,又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运输3内呼吸,也叫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5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肺泡气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潮气量: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

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约400-600ml,一般以500ml计算,深呼吸时,潮气量增大。

肺活量:

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反映了肺每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正常男子3500,女子2500。

52尿的生成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滤过的阻力=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2有效滤过压:

上面三者任何一个改变都会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3肾血浆流量

53蛋白质的结构(一级和二级):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1)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它包含了决定蛋白质分子所有结构层次构象的全部信息。

肽键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些蛋白质含有二硫键。

2)二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主链骨架的局部空间结构,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包括:

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

三级结构:

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vanderWaals

四级机构:

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分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

52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的概念,变性后的蛋白质性质发生什么改变?

变性:

蛋白质因收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生物学活性的现象。

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空间结构的破坏。

因素: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复性:

变性的蛋白质只要其一级结构仍完好,可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其空间结构,随之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也重新。

空间结构被严重破坏,不可逆性。

53核苷酸的组成: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构成。

核酸基本构成单位:

核苷酸(nucleotide)

核酸:

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

天然核酸有两类:

1.脱氧核糖核酸DNA:

1)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内;2)携带遗传信息,决定个体或细胞的基因型。

2.核糖核酸RNA:

1)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2)参与细胞内DNA遗传信息的表达。

病毒中,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54DNA的一级结构:

四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以3’,5’-磷酸二酯腱相连形成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55双螺旋结构:

1.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碱基互补规则:

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A-T、C-G配对。

3.磷酸-脱氧核糖骨架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4.维持双螺旋稳定的因素:

横向为氢键,纵向为碱基间的堆积力。

56、DNA变性:

DNA溶液加热到某温度时其紫外光吸收值突然迅速↑,并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达到最高值。

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

及复性: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的DNA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双螺旋构象。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

减色效应:

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

DNARNA

嘌呤碱腺嘌呤(A)同

鸟嘌呤(G)同

嘧啶碱胞嘧啶(C)同

胸腺嘧啶(T)尿嘧啶(U)

戊糖D-2’-脱氧核糖D-核糖

磷酸磷酸同

57酶:

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58酶促反应特点:

1)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酶促反应:

条件温和,一般为常压,37℃水的环境;)

2)高度催化效率:

常温条件下,比非酶催化反应高107-1012倍;

3)高度的特异性(专一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即称特异性(分绝对/相对/立体异构三类);

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调控,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59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底物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是酶与底物结合并表现催化作用的空间区域。

大多由肽链上远隔的氨基酸残基提供必需基团,经肽链盘绕折叠,使之在三维空间相互接近,构成特定的空间构象,起催化中心作用。

在结合酶中,辅基与辅酶也参与活性中心的组成。

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60维生素缺乏及其相关疾病(VitB1,VitB2,VitC,VitA,VitD等)

1)Vit.B1(硫胺素)和TPP(硫胺素焦磷酸)

生化功能:

Vit.B1经TPP激酶催化+ATP→TPP(B1的辅酶形式),Vit.B1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乏症:

脚气病(肢端麻木健忘易怒心衰等

2)维生素B2——核黄素:

是氧化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NADH脱氢酶)的辅基,起到递氢体的作用缺乏:

口炎、舌炎、眼角膜炎

3)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症: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维生素C

促进造血作用:

抗病毒和防癌作用.在发热的治疗中,要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缺乏症:

坏血病.当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

在皮肤表面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

5)维生素D缺乏症:

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60分解代谢的三条途径,及每条途径的产物及生理意义

糖的分解三途径:

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在供氧不足的缺氧情况下,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乳糖。

在氧供应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磷酸戊糖,葡萄糖可经此途径生成磷酸戊糖和NADPH.

生理意义:

1mol葡萄糖有氧氧化三阶段中产生的NADH+H+和FADH2携带的氢原子将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成H2O,并与ADP生成ATP的磷酸化过程偶联产生ATP。

1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全过程,通过上述三个阶段,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共生成36(肌肉)或38molATP(肝脏).

61肝和肌肉是储存糖原的主要组织器官,其中肝糖原是血糖的重要来源

62糖异生:

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甘油、成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63脂类的组成:

包括胆固醇及其酯、磷酯、糖酯等,是生物膜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

64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各自的生理功能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类别来源作用

CM饮食摄入的脂质在小肠中合成将外源性的甘油三酯运送至肝和脂肪组织

VLDL肝脏合成,小部分在小肠合成运送内源性的甘油三酯到肝外组织

LDLVLDL的分解代谢运送内源性胆固醇到肝外,供其它组织用。

易进入动脉内壁,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HDL肝脏合成,小部分在小肠合成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回肝脏代谢。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65酮体在肝脏生成,能被脑组织所利用

66氮平衡的三种关系

⑴N总平衡,即摄入N=排出N(N的收支平衡)。

反映了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⑵N正平衡:

即摄入N>排出N(摄入的部分N用于蛋白合成)。

儿童/孕妇/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⑶N负平衡:

即摄入N<排出N长期饥饿/消耗性疾病属此种情况

6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指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68氨的运输形式,其去路是在肝脏合成尿素

 

69动脉管壁的结构:

分为内膜(内皮、内皮下层组成)、中膜、外膜。

内皮与心脏内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