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22501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共13页)8200字.docx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一:

  调查对象:

军岗村的全部青年。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你知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很愕然,结果只有23.4%是全部知道的,71%是只是知道部分的传统节日,也就是说一般重大的传统节日都记得,而有5%的人知道几个怎么会只有那么少的人知道全部的传统节日呢?

当然,每年都有在节日里面举行什么活动的节日当然知道的人就多,而被冷落的节日呢?

特别是只有某些地区才有的节日,那就更少了。

但这也不足为奇,毕竟地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但这也是我们中华的文化啊,我们还是的多知道点。

  二、对于传统节日你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过的?

其中有32.7%的人会积极地去过自己喜欢的节日,更有56.7%的人是随大流的,因为那是传统节日,祖师爷怎么过,大家现在怎么过,我就怎么过。

也有12%的人是不太理会的,特别是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怎么过节对他们来说好像意义不大,还是求财要紧。

而有8%的人的意见有一点古怪,这里就不多罗列了。

从这组数据来看,青少年们对过传统节日的积极性还是不够,有的人还说是别人强迫他过节的,听到这样的言语,可这叫人心疼啊。

再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人都说没有钱过节,或者是说没有时间过节,有的也说节日都没有气氛,那怎么过啊,更有的人说不知道今天是节日,等到知道的时候节日不过也过了。

  三、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你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过吗?

有41.6%的人是会按足传统节日的方式去过的,他们说这是节日要求他们这样做的。

而有36.3%的人认为怎样过都可以,只要是自己高兴就可以了,过节的时候这样的人常常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想一想这节应该怎样过。

有22.1%的人是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也是过日子而已。

年少无忌,习俗也成不了他们的枷锁,看来态度决定了方式。

  四、对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你了解吗?

说了解的人有46%,而一知半解的人占了53%,全然不解的人有1%。

既然问到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了,那当然也得问一下意义是什么?

这样一问,有75%的人认为在过传统节日时可以家人团聚,团结亲朋戚友。

有4.4的人认为可以品味一下传统文化,体验以下祖国的博大精深,追根索源。

有20.6%的人说有东西吃,有假放,可以挣大钱,这就是意义。

不过听起来的确很实际。

五、你更喜欢过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这是一个热点的问题,这些年来,西方文化不断地向我们滲透过来,势犹猛洪,我们的生活有一种被迫融入西方节日的洪流当中,特别是这几年来,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

据调查,仅有33%的人是喜欢过传统节日的,就有55%的人更趋于过西方节日,剩余的人就觉得无所谓了,反正一样开心。

当问到西方节日受欢迎的原因时,有40%的人认为过西方节日时的娱乐性比较强,这是我们平时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有32%的人就觉得过西方节日很新鲜,我们很好奇。

剩下28%的人是跟随大流的,周围的人都在过节,你不过节就是比别人了。

而与西方节日相比,75%的人认为传统节日里面多数只有吃的份,玩的很少,没有什么激情,也就是说娱乐性不强吧。

25%的人就认为传统节日过于严肃,不合口味。

如此看来,传统节日受到青少年的冷落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A、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很少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是以至人到青年都不知道有某个传统节日,想不清过节的那一天到底有什么的特殊意义,也不知道关于这个节日的故事。

我也不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们的教育上来的,但是事实也似乎如此。

即便它不负全责,也是罪责难逃了。

要得改变青少年的态度,搞好教育应是当务之急了。

小学生不是很喜欢听故事吗?

我们就讲给他听,如屈原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嫦娥的故事等。

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价值,什么叫意义了。

于是我们就在他们这样的时期在课程上加入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重在揭示传统节日的意义,当然节日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时代也应有新的内涵,让他们这节日不是为过节而过节。

以上说的是针对学生的,那对于社会上的青年也不容忽视了。

社会上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要在节日里面多作宣传。

如在电视上可以放一些宣传片,政府机关和教育机关可以出一些黑板报,报纸也是一个不多的渠道等。

这样可以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效果。

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渲染场所,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首先应当要以身作则,再教育孩子。

当学校-社会-家,这三个形成统一战线时,何愁传统不继承,何苦传统不发展。

  B、现在国家和人民都很重视传统节日,于是现在传统节日都有法定假期了,而目的在于在节日里面举国同庆,认祖归宗。

但目前很多的人看到节日到了,他们看到的不是节日,而是看到了放假。

放假去哪啦?

去玩呗。

这样不是过节吗,玩也一样是过节啊,于是报了一间旅行社,节就这样过去了。

过节时,他们谈论的不是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而是青山绿水,里里外外。

传统节日就变成了旅游节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过节方式,没有错,这是连政府机关都无法管的。

但是你可知道这是在过节啊就像是话题作文一样,你可不能够离题。

当你玩得很开心的时候,至少你应该想到今天是某某节,想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关节日的故事,想一下这节日里面我们要铭记什么?

等等。

我认为一些大的公司、政府机关等的,总之就是一些大的团体,放假时也要集体搞一下活动,激发一下人们心目中的节日激情,还大家一个节日的气氛,好让忘了变为记得,也让被动化为积极。

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每个节日都有一种庆祝的方式,有的还保留着古人的过节方式,但对于身在城市的人来说,很多都不会注重形式了,建议还是多回老家走走,因为那里有你的根。

有的人就会问:

&;为什么就的按古人的方式过节,难道古人这样过觉得开心,我们现代人也一样吗?

我想未必,如果人人都千遍一律的,那传统节日还要不要发展?

&;传统节日是要发展的,这也是肯定的,我也不是说不让它发展,正好相反,我还得鼓励它呢。

但你可知道,没有继承是无从谈发展的,换句话来说,你连传统的东西一点也不知道,发展又从何谈起?

在继承中谋发展。

现代的社会什么都讲效率,什么都要求创新,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我们的传统节日也一样。

为此我们就得取传统之精华,去传统之糟粕,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开创一种现代人的过节方式,我们不是在打传统的口号过自己的节,而是给传统节日注入新鲜的血液,发展我们的传统。

  C、近年来,西方节日大受青睐,很多人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你可能也不会忘记在母亲节的那一天说的一句话:

&;妈,您辛苦了!

&;你可能更喜欢在平安夜和自己喜欢的人在星空下相互依偎,这一切都表示你的心中已经默默地接受了西方节日。

有的人说过西方节日就是崇洋媚外。

对于西方节日,我们固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忧虑&;和&;文化警惕&;,这是应该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外,历史上也说了,固步自封,最终也只能是导致落后。

现代的人有这样的想法,那是蛮横得自甘腐化的幼稚想法。

鲁迅先生说得好,&;拿来主义&;,面对着它,我们就要大胆地拿来,理性地拿来。

其实现实当中我们都看到,我们过西方节日是怎么过的,我们不可能按足西方人的方式过一个西方的节日,那是环境的不允许,也是我们的文化不允许,现在的我们是在按我们的方式去过别人的节日,我们看中的是能从西方节日中找更多的快乐,一扫传统的保守和压抑,按邓爷爷的思维方式来说,我们要过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节日,西方人肯定没有想到。

现在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实都被抽空了,成为了徒有其表的摆设的味道,比如圣诞节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一个消费日,或者时尚的标签。

可以说对中国传统节日没有多大的威胁,真正的危险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的节日却成为了月饼商人炫技买卖的秀场和无良政客们腐败和投机专营的通道。

听起来,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在文化认同感严重缺乏的今天,不是变着法儿打着节日的旗号来赚钱来消费,而是带着虔敬之心认认真真地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本分。

  调查总结: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可遗弃。

经过这次调查,我真的是感受良多,面对这一话题,我想我们应努力增加更多的民族特色,呼唤更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也随着全球化了,既有洋节的入侵,也有中国节的传出。

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不是中国人的人也在过我们的节日,这就算是文化的渗透吧。

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不会用我们传统的文化去侵略别人,我们只是将我们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也都有义务重视我们的节日并将它发扬光大。

  本次调查可能调查范围小,不够有代表性,但希望仅此报告对读者有所启发。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二:

  我的家乡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湛江的近邻茂名,家乡流传下来的传统而又有特色的节日是年例。

年例,也就是年年一例,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

过年例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时间,一般为三天。

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时间的。

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

  年例很早就有了,听老人说,过去的年例包含有接菩萨、摆宗台、游神、宴席、唱戏几大项,费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邀各家各户出钱集资,按人口收费(即一户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婴儿及老人),俗称&;人口钱&;。

现今的年例已经基本摒弃了迷信色彩,家乡人做年例、吃年例是为了在岁末年初中,亲朋好友一聚,彼此串门,联络感情,也是对一年辛劳工作的告慰和对来年的期盼。

后来从粤西文献得知,家乡的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

&;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

  一说:

据父老相传,家乡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

据父老相传,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

  一说,年例和洗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

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洗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

洗太夫人是家乡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

可见她在家乡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

家乡人如此敬重一位爱国的巾帼英雄,也多少反映出家乡人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

或许把洗太夫人尊为神只是现在的人延习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仅看成是年例的一种形式。

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种文化内涵,是泯灭不了的。

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封建的迷信思想,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

  &;游神&;是年例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摆宗台&;是&;游神&;的一部分。

这是年例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到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摆上供桌。

最显眼的供品当然是鸡。

茂名人无鸡不成席,自然也就无鸡不上供了。

经过挑选取和煮制的一只只鸡,胖鼓鼓、油汪汪,脖子挺起一个弯,显得雄赳赳的。

鸡的嘴里总要衔着一个利事袋(相当钱袋),是准备接纳神的恩赐的。

鸡头都朝向一个方向&;&;神将要莅临的方向。

除了鸡以外,酒、肉、鱼、水果等一切人们在节日里享用的东西,都要拿来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向供桌旁,盘卷着对神的虔诚,有的几乎大如给神歆享。

有些地方供品中间还要插上高高的腊烛,横竖成行,光焰闪耀,增添了不少温馨神秘的气氛。

烟花爆竹是不可少的。

它们随着其他供品,磨盘。

孩子们把一盘盘的爆竹展开,一挂一挂地接在一起。

家乡各个地方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主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

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而在城镇较少,因为大多数城镇人的老家都是农村的,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而贯穿整个年例的大都是热闹的活动。

年例开始的日子各个地方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隔壁的村落都会在不同时间做&;年例&;,主要是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们亲戚相互走访。

  据说在文革时期,因政治原因和年例中回穿插一些&;游神&;等迷信活动,一段时期被终止过。

但随着动乱的过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年例这一独具家乡特色的节日再度盛行。

传统的年例也有不少改变:

迷信色彩的活动减少,而更注重亲朋戚友之间的感情联络。

可以说,年例已变成家乡人年末的狂欢节,是庆祝一年辛苦丰收,联络感情的节日。

家乡人常说&;睇年例&;和&;吃年例&;,而现在在家乡中,一般的年例都以吃为主,更多的习俗在农村还保留着,更重要的是亲戚朋友间的感情联络,懂得收获,更懂得分享。

  年例作为家乡的特色节日,不仅使家乡人融洽了感情,更为家乡人互相鼓励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提供了平台,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消费,安定了家乡人的生活,为国家拉动内需做出了贡献,为国家安定、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作为一个茂名人,有理由为家乡有这样一个别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而自豪!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三:

  一.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或社会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调查的对象和区域介绍

  对象:

部分在校学生

  区域:

小区周围部分中学

  三.调查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收集文字资料,进行网络调查.

  第三阶段:

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

明确人们对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三阶段:

对收回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将资料进行最后的汇总,结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汇总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四.调查的资料

  1.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

  2.你是否知道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

(可做简要回答。

  3.你是否知道这些传统习俗的来源?

(可做简要回答。

  4.你最喜欢过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

  5.你一般怎么度过这个传统节日?

  6.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你更喜欢哪一个?

  7.针对外国节日特别是情人节、圣诞节火热的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主动了解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要过好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将自己国家源远流长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介绍给更多的人们,互相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才能够更好的合作相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五.调查的结果、结论

  过中西节日的利与弊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

但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近年来许多地方禁放烟花爆竹,本来还能惹人兴奋的烟花爆竹作为&;陋习&;离我们远去,这使得春节丧失了传统的&;爆竹一声旧岁除&;的喜庆色彩,只能日复一日地在家中呆看着春节晚会、正月正晚会、文化部晚会&;&;也许正是由于我们的一些行为,无形中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年轻人心目中打了折扣。

  任何节日都有其地域性或独特性。

在美国更有万圣节、感恩节等。

在美国,一年中几乎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他们是在节日中度过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就&;雅&;多了,文化底蕴深多了,更少了&;疯狂&;。

这就是许多青年人不注重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西方节日的原因吧!

当然这其中不能忽略西方的经济比较强势和商家炒作等因素的微妙作用。

  我将国内外过圣诞节的情况作了对比:

  圣诞节来自宗教,中国人大多不信耶稣,自然不知其真正含义。

个人认为至少95%以上的中国人是&;瞎&;过。

过圣诞节只是年轻情侣借机浪漫一把,年轻人疯狂的好机会。

真正过圣诞节的意义不同,中国的圣诞节已经成了狂欢节。

  看看国外的平安夜:

  挪威华尔约翰大街,这条奥斯陆最繁华的商业街,冷清的让人无法接受。

  街上没有一个人,但是商铺的灯和显示器一直明亮。

  这是国外平安夜的地铁站,空无一人。

  再看看国内的情况:

  拥挤的人群,毫无秩序的交通。

  六.合理的建议或对策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

我认为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在生活中只专注于平时的课堂上的学习,忘记了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所致。

  1.谨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现在的传统节日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商家的刻意炒作和人们猎奇的心理作崇下,在传统节日出现了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象,传统节日完全失去了传统的内涵,失去了节日的特色,而成了商家的利用平台。

而现在国家将传统节假日法定化,目的不是为商家提供平台,而是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在传统节日中,不能再随便给这几个节日穿插太多与商业内容相关的节目,或者是与节日无关的主题。

而是要通过举行活动,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了解这些传统节日,进而从内心喜欢上这些节日。

国家将传统节假日法定化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现在的关键是在这个平台上如何去&;唱戏&;。

但不管怎样,我们要谨防再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否则就违背了国家将传统节日法定化的初衷。

  春节时小商铺喜气洋洋。

  我国中秋节的市场。

  2.让传统节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一个又一个舶来节日:

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而真正属于我们的历史传统节日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而现在国家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这样就给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机会。

虽然传统节日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只要我们在挖掘节日内涵和具体载体上多下功夫,能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相信传统节日的文化观念能够真正深入人心,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里。

在传统节日这一天,要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等载体的作用,举行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青年愿意参与、和传统节日有关的,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回味悠久历史,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当过传统节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时,那么离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就不远了。

  端午节的市场。

  3.过好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

  我希望我们中学生首先从自己做起,平时在学习之余能主动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另外,希望学校、社区能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举办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调查总结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并自诞生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它独具的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凡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信仰,已经与这些节日习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特定的节日氛围中,人们尤喜以诗、词等艺术形式来抒发和寄托某种特殊的感情,这样就产生了许多和节日有关的诗作。

这里,节日只是一个载体,而诗中的蕴意、感怀、思念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通过诗、词等各种表达形式,节日的内容才更加丰富、圆满、富有情趣。

二者浑然一体,不但阐释了节日的意义,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当代中学生也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八.调查感悟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报告,是我深切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魅力和祖先们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历史文明,使我深深爱上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西方的外来节日,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

  以后,不仅要与国际接轨,了解西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学生应该担任宣传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