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87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docx

现代文阅读讲义4150课

斑马究竟为什么长斑(说明文)★★

毒蘑菇炒蛋

①斑马究竟为什么长着条纹?

在过去的150多年里,关于斑马条纹之谜的假说有将近20个。

最普遍的说法是,条纹在自然界中起到了伪装色的作用;也有说条纹造成对流,能够帮斑马在炎热的环境中降温;还有的说这独特的纹理有社交功能,能让斑马在野外辨认出同伴。

②但是,这些假设都被一个个推翻了一一条纹伪装对于狮子来说不太起作用,因为狮子视力并不好,在远距离时主要是靠听觉和嗅觉来发现猎物。

至于降温,对斑马和其他野生动物进行热成像测量后发现,斑马并不比身边的其他动物“更凉爽”。

那么社交呢?

事实上,纯色马可以通过脸和声音来辨识彼此,并不需要依赖条纹,而且偶尔也会出现没有条纹的斑马,它们并不会被其他斑马排斥。

③只剩下条纹驱蝇一说。

④为了证明这仅剩的一种假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物学家蒂姆·卡罗和同事们来到英国萨默赛特的一家马场。

在这里,他们得以近距离地观察纯色马和斑马,以及嗡嗡飞的马蝇。

⑤数虫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两个研究员一左一右,站在距离马2米内的位置,用肉眼观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了马和马蝇的一举一动,然后一帧一帧地分析录像。

⑥他们发现,纯色马和斑马吸引到的马蝇数量差不多,但是,真正停留在斑马身上的马蝇要远远少于纯色马。

这让人有点费.解.。

先来看看纯色的棕马。

周围的马蝇盘旋、转圈、逐渐减速,

然后稳稳地降落在了马身上,至少能停留10秒,最长能停20分钟。

⑦斑马就不一样了,大多数马蝇直接飞过了它们,或者只短暂停留了不到1秒就飞走了。

“停留”这个词用得还不够准确,斑马吸引到的这些马蝇几乎没有减速,直接撞了上去然后被弹开,像是走路不注意看路的人撞上了玻璃。

⑧条纹是真能驱赶马蝇?

研究员们还不敢妄.下定论,因为影响马蝇飞行轨迹的因素还有很

多,比如说气味、温度、风速等。

为了控制这些变量,研究员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一一给马穿上马甲。

⑨他们给同一匹马分别穿上白色、黑色以及条纹三种不同的外套,看看在同样的时长内,究竟哪一种的驱蝇效果最好。

⑩实验结果应验了之前的猜想,条纹又一次赢了。

停留在条纹外套上的马蝇数量,要远远低于白色或黑色外套上的。

跟白色或黑色相比,条纹外套上的马蝇要少得多。

光裸的头部吸引到的马蝇数量是差不多的(外套只遮住了身体,头部还是裸露着的)。

一匹穿着条纹衫的马还是会吸引马蝇,只是这些马蝇在靠近的时候选择掉转方向,停在光裸的马头上。

⑪实验结果让研究员们得出一个结论:

马蝇在远处并不能分清斑马和纯色马,只有在靠近到一定距离时,黑白条纹才会开始发挥作用。

⑫到底是什么作用?

科学家们猜想,黑白条纹会产生一种视觉错觉,在马蝇逼近时扰乱它们的运动模式,它们无法正常降落。

还有一种猜想听起来更有趣:

马蝇们在远处时看不清斑马,误把斑马当成了一个个黑色的物体,像是一排树,它们试图从树之间的缝隙飞过去。

只有在靠近斑马时,马蝇们才意识到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来不及刹车就撞了上去。

⑬你也许会想,我这一辈子都见不到几次斑马,我知道它们条纹的奥秘有什么用?

科学家研究斑马的意义是什么呢?

⑭……

(选自果壳网,有改动)

●思考与练习

拓展:

词句的含义

1.字面义(本义)。

2.语境义(文中的特定含义)。

3.修辞义(是否使用修辞手法)。

4.主旨义(是否体现文章情感或主旨)拓展:

指代(细节)题做题技巧

定位寻找、上文优先、就近原则

1.第⑥段加点词语“费解”在句子中的含义是。

2.阅读全文,本文从斑马条纹之谜的假说、、、、斑马条纹之谜研究的意义几方面进行了说明。

3.第⑧段加点字“妄”能否删除?

为什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能近距离发现斑马条纹。

B.斑马主要通过脸和声音辨别彼此。

C.马穿上条纹马甲后“停留”的马蝇数量大大减少。

D.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能让马蝇产生一种视觉错觉。

5.第⑭段省略了科学家研究斑马条纹的意义,根据本文的内容,请你合理推测研究的意义可能有哪些?

(至少写两条)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严丹供稿)

 

阻击微塑料污染,可以这样做(说明文)★★

房琳琳

①“双11”刚刚过去,电商销售创下新纪录,但因物流产生的塑料包装品大规模使用,是否也刺激到你的神经?

②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一在整个海洋、湖泊、土壤甚至空气中,都qián伏着微小的降解塑料。

从浮游生物到蚯蚓,从鱼类到人类,都逃脱不了吞食微型塑料的命运,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严重的威胁。

③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和国家地理研究院的科尔·德威说:

“肯定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科学美国人》杂志日前撰文称,材料科学家和化学家认为,改变材料本质和回收方法,将从根本上解决因广泛使用塑料引起的后顾之忧。

④随着塑料产量的指数级增长一一从1950年的200吨到如今每年3亿吨,到2050年预计

每年达到330亿吨,微塑料污染现象将日趋严重。

⑤为了控制微塑料带来的污染,全世界必须采取三个主要步骤:

在短期内,社会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物品使用,比如水瓶、塑料购物袋、吸管等;从中期来看,政府需要加强垃圾收集,防止塑料垃圾从垃圾箱到垃圾填埋场期间泄漏到环境中,并建设回收系统以提高回收率;从长期看,科学家需要设法将塑料分解成最基本的单元,可以再制造成新的塑料或其他材料。

⑥目前来看,限塑令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卓有成效的方法,有限的证据证明,塑料碎片确实因此有所减少。

但实施限塑令的政府仍然要同步考虑:

这些举措的成本和效益是否合理,替代材料可能有何环境影响等等因素。

此外,包装行业更广泛使用的塑料合物,特别是用于建筑、电子产品和织物的一次性包装中,都发现了纤维,而这种微纤维被证明是最普遍存在的塑料污染形式之一。

⑦在欧洲,塑料回收利用率为30%,而在美国只有9%。

据德威介绍,英国的废物管理系统设计得很好,但利用率却令人担忧。

在许多西方国家,被丢弃的塑料已经无处可填。

一些专家认为,改善回收利用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设计产品,使其更容易回收利用。

塑料一般通过粉碎,将其熔化并模塑成新塑料,实现再次利用。

但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灵活性或耐久性,通常会加入其他化学品,或者简单地添加颜色,这都会使其难以被再利用,甚至降低了再生塑料的质量。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汤普森说:

“即便是最方便回收的聚合物,也因为设计阶段考虑

不充分或不恰当,让它们失去了回收价值。

⑧作为潜在补救措施,汤普森引用了日本科学家的观点一一塑料瓶中使用的所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都应是透明的,透明PET比添加颜色的更容易回收,继续循环再利用。

⑨多年来,材料科学家一直努力制造生物降解塑料,但很多标记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实际上只能在专用设施中高温加热才能分解。

⑩伯明翰的大学化学家安德鲁·多夫及越来越多的材料科学家提出,通过对塑料进行物理回收,再进行化学拆解,以去除所有回收塑料的污染杂质。

例如,将PET分解成最基本分子,分离出添加的化学物质,以提供重构原始聚合物的结构单元。

通过这种方式,塑料将成为永久的原材料。

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清理微塑料废物的方法,因为塑料颗粒很小且性质各异,而它们所嵌入的生态系统又是如此巨大。

⑪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可以分解某些类型塑料的酶和细菌,但是仍需要弄清楚如何利用这类酶和细菌才能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比如产生温室气体等。

⑫多夫说:

“塑料没有理由不参与无限循环,人们只是没有看到它的价值。

”对于无法轻松分解成最基本分子的聚合物,多夫认为,应该至少将它们化学分解成可用于不同目的的分子,比如用于燃料或药物生产等。

理想状况下,科学家会设计出不需要过多严苛成分且不太昂贵的化学反应。

这将为目前几乎没有价值的塑料废弃物带来价值。

然而,燃烧或直接扔进垃圾填埋场之类的操作,显然要便宜得多,这恰恰就是问题的核心。

“从廉价塑料废弃物中创造出高价值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就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多夫说。

(选自《科技日报》)

●思考与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qián()伏

拓展:

词句的含义

1.字面义(本义)。

2.语境义(文中的特定含义)。

3.修辞义(是否使用修辞手法)。

4.主旨义(是否体现文章情感或主旨)

2.第①段中“是否也刺激到你的神经”在文中的实际意思是。

3.根据上文,阻击微塑料污染的措施有、、(不超过

4个字,顺序不得颠倒)。

4.第②段和第④段都提到了塑料对人类的威胁,内容是否重复,可否删除其中一段?

(1)

拓展:

说明文中的SSS

①内容(substance):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②结构(structure):

1.说明顺序。

2.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如引出下文、铺垫、照应、承上启下等。

③手法(skill):

1.说明方法。

2.其他手法(如修辞、引用等)。

(2)

5.根据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为控制微塑料污染,我们要减少所有塑料的使用。

B.证据证明,限塑令的颁布使得塑料碎片明显减少。

C.改善回收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产品。

D.塑料应该被有效分解,参与到无限循环中。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严丹供稿〕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佚名

①犹忆得刘梦得《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论语》中亦有“颜回之乐”一一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也。

古圣先贤,似乎不拘于广厦千间,良田万亩的。

虚室余闲、杯盏品茗,便有其魂之所依,心之所附之处。

反观今人,身处高楼、乘于汽车;以手机交流、凭条码购物。

往来穿梭,不绝如缕,却常有孤寂冷落之叹、逼仄狭隘之苦,何哉?

②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是首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飞跃前进,确实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前人难以想象的便捷与迅速。

,风驰电掣的出行速度,也使得止步望天都成了奢侈;拥挤不堪的交通情况,又迫使着都市人呼吸急促。

好似生活在高速旋转的陀螺之中,不由自主、无处安身。

③即便身有所安,其心就能有所安顿吗?

高度发达的技术文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发频繁。

电邮、QQ、微信群,各种快捷的通信工具,也成了捆绑人时间与精神的牢笼,让人避无可避;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农耕时代,人只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勤奋耕耘;然而市场经济时代,生存成了市场竞逐的后果。

所有人在“优胜劣法”的职场竞技中,耗尽心力。

与人相争,与己相斗,无处安心。

④面对如此境遇,现代人应何以自处?

⑤首先,从形式上给予身体的放松。

疲累并非现代人的专属,古人亦有其苦。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便是描述了古代隐者藏身于林的经历。

求仙访道之在其次,在远避尘俗的世界里,求安稳逍遥的生活才是根本。

,现代人也不妨走出困顿的都市水泥森林,去往乡间田野,寻一方安宁避世的舒适空间。

看看山花烂漫,闻闻鸟语花香,亦未尝不能得享片刻宁静。

⑥而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心灵本生的安顿。

作为现代人,我们无法彻底回到桑田清流的农耕生活。

那么,学会在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安抚自己的灵魂就显得极为重要。

崇尚道家的陶渊明作

《饮酒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佛家也有偈语: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即使最为入世的儒家,亦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潇洒。

大隐隐于市,便是强调心灵的安稳远过于环境。

⑦要做到心灵安稳,就要学会舍,学会弃一些名利的欲求。

人,之所以匆促、骄躁、患得患失,就在于内心有所欲求。

欲求越大,心里就越不安稳。

“因爱故生怖,因爱故生有忧。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正是对色相、物欲、他者评价的贪恋、执念,才造就舍不得、放不下的苦闷。

尤其在物质生活极端发达的现代生活。

“人有,我亦要有,要更好地有”,成了桎梏心灵的魔障。

最终不放过自己,心灵越发困苦。

相反,当人心不再被外在的物欲、评价所困惑,就能伸展无限辽阔的思想。

且看“心游万仞”的庄子,不正是超脱外物之人吗?

⑧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过多执着于自我的得失,就能放慢自己脚步。

一切,也就云淡风轻,进退自如了。

●思考与练习

1.请分别填写第②段与第⑤段中缺失的关联词:

;。

拓展:

词句理解题的答题方法

1.翻译法:

将该词翻译或替换为另一个词,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即可。

2.互文法:

如果文段前后有类似表达,直接摘录、拼接即可成为答案。

3.归因法:

如果前两个方法都不可行,则可以思考该句话背后的原因,及其与主旨的关系。

2.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3.在作者看来,现代人所面对的困境是:

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是:

(1);

(2)

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有:

(1);

(2)

4.本文第⑥段列举了三句名言是否显得累赘?

为什么?

5.从全文看,分析标题“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妙处。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黄珏明供稿)

 

感谢你的挣扎(记叙文)★★★

朱玉成

①远处的泥泽里,我突然看到一条挣扎的鱼,更准确地说是抖作一团的泥土。

或是一节被遗弃的干枝。

或是蚯蚓?

当我用手将它捏起来,软绵绵的,的确是一个生命一一一条漏网之鱼。

应该还能活,我轻轻地将它送入水中,没有告别,也没有回头,只是一个荡漾的水波就不见了。

之后是第二条,跟它一样的命运,因为抖动而没有逃过我的眼眸。

如果不挣扎,它们就会没入泥土,永远停止呼吸。

感谢那一次挣扎吧,虽然那个过程是多么艰辛与疼痛,但最终还是等来了我的注视!

②朋友和我说起过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一些往事,令我记忆犹新。

③他说,接到录取通知书是让全家甚至全村都兴奋的事情,可是学费却愁坏了家里人。

父亲东挪西借最后还是差很多,情急之下想到自己家里的一门远方亲戚。

那是一个富户,平日里没少做耀武扬威的事情,父亲是个正直憨厚的人,看不惯他这样的作风,好几次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顶撞了他,这让那富贵亲戚很没面子,心情极为不爽,所以两家几乎也就没什么走动,这亲戚道里的关系也就名存实亡了。

父亲硬着头皮去了那亲戚家,却无功而返,钱没借到反而受尽了奚落。

“你不是有骨气吗?

有骨气就别来和我借钱啊!

”这是不用想都能猜得到的富贵亲戚要说的话。

④“我再去一遍,多说点好话呗,就不信他还能一点不看这亲戚的面子啊。

再说,咱的娃上

了大学,以后就是体面的人了,他们也总有求咱的时候吧。

”父亲胡乱吃了一口饭,跺跺脚,仿佛给自己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又一次推门走了。

⑤亲戚知道他们家穷,还是不肯把钱借给他们,任凭父亲说尽了好话。

父亲灰头土脸地回来,蹲在墙角,一口一口地抽着闷烟。

母亲也缩在炕头暗自垂泪。

朋友心疼父母,对他们说这个大学不想念了,要出去打工挣钱。

父亲当时就火了,对他说,你只管念你的书,钱的事他来想办法。

然后把烟袋锅往鞋帮子上磕了一磕,壮士断腕般悲壮地说:

“我最后再去试试。

”父亲又出发了,披星戴月,再一次去走那10多里的山路。

看着父亲微驼的背影,步履蹒跚地走在夜色里,朋友说他当时的心如同被剜割一般疼痛。

⑥将近凌晨的时候,父亲回来了。

他是一路小跑着回来的,看父亲那兴奋的神情,他知道肯定有好消息了。

果然,这一次父亲真的借回了钱!

母亲揉着红红的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父亲,父亲掐了一下母亲的胳膊:

“傻婆娘,呆愣个啥哩!

”母亲才知道这不是做梦,赶紧给父亲卧了个荷包蛋,犒劳他这一夜的奔劳。

⑦过了许多年后,他家的那个亲戚对他说起这件事,说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为了他,什么脸面都不顾了,甚至是不惜下跪!

⑧朋友说,父亲一辈子顾及自己的脸面,下跪的那一刻,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挣扎啊!

⑨他说那一天那三次借钱的路途,比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途都要遥远,父亲每一次出门都是一种挣扎!

他在心底永远记着,他感谢父亲的一次次挣扎,换来他今天的好前程。

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被误以为死亡的老人被装进棺木,可是他半夜里醒来,四周一片静寂。

他以为自己来到了阴间,这时,他听见了儿女们的哭声。

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他拼命地敲打棺木,可是棺木太厚了,那声音很微弱。

可是他一直没有停止呼救,连续敲打了近5个小

时才有人听见,把他救了出来。

他“死而复生”,又多活了12年。

⑪如果没有那持续不断的挣扎,恐怕他早已命丧黄泉了。

⑫并不是故意渲染“苟延残喘”的特别含义,只是想说,没到最后一刻,就不该放弃。

当世界所有的灯都灭了,你想,也要离去了吧,不会再有任何一盏灯为你点燃。

但是你错了,人间的灯火就是那样反复无常,说不定何时为你点亮,只要你再坚持那么一下,哪怕是挣扎也好。

山重水复的难,在人间处处都有,柳暗花明的戏,在尘世亦会时时上演。

⑬就像那条濒临死亡的鱼,用一次次微弱的挣扎,终于令一盏慈悲的灯为它亮起。

(选自《你要亲切地走在人间》)

●思考与练习

1.根据第③~⑨段内容,分析朋友父亲向亲戚借钱前内心的挣扎、借钱过程中的遭遇和朋友的心理。

借钱前父亲内心的挣扎

父亲借钱的遭遇

朋友的心理

第一次

借钱

硬着头皮

受尽奚落,

钱没借到

无奈、失望

第二次

借钱

下了很大决心

(2)

心疼

第三次

借钱

(1)

下跪,借到钱

(3)

2.文章围绕“挣扎”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2)

拓展二:

概括题6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谁)+(起因)+经过(干了什么)+(结果)

(3)被误认为死亡的老人一次次挣扎着敲打棺木,最终得救多活了12年。

3.文章围绕“挣扎”写的三件事可否删去一件,顺序可否调换?

4.联系上下文,试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1)

拓展:

插叙的作用(SSS答题法)

(内容主旨substance)补充交代情节或原因,突出/凸显人物品质或情感。

(结构structure)照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手法skill)和前后文形成对比,使人物或事件更加丰满。

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有起伏。

(2)

5.联系全文,分析标题“感谢你的挣扎”的好处。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傅丹萍供稿)

 

善良的动物残忍的人(议论文)★

星竹

①100年前,人们在亚马孙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唯有一种叫作树虎的动物没有走。

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

工人们深感奇怪,不明白这些树虎为什么不走。

②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

桑普的话让工人们十分吃惊,她说,一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粘在了树上,所以其他的树虎才不走。

③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一棵树上有一只被粘住的树虎。

原来,1000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不能动弹。

让人感动的是,一动不动的树虎仍然能在世上活很多年。

因为周围的树虎都会来轮流喂它。

伐木工人听了如此的说法,被深深感动,他们将整棵树移到了森林的深处,于是所有的树虎也都跟着迁移了。

④但多少年后,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

因为它的毛皮非常昂贵。

于是,有人先将一只树虎用胶粘在树上,其他树虎便相继跟来,寻食喂养这只不能动的树虎。

善良使它们纷纷落入猎人的圈套。

被贪婪者一网打尽。

⑤一只北极鼠被猎人的夹子夹住了后腿,夹子又被缠在了树上,似乎除了等死,北极鼠别无选择。

但它没死,一年后,它的后腿脱落,一qué一guǎi地逃生了。

这一年中,总会有几只母鼠来喂养它。

于是,人们又利用北极鼠的善良,将北极鼠捕获。

慢慢地,北极鼠同样也被灭绝了。

⑥南非沙漠里还有一种动物叫沙龙兔。

沙龙兔之所以能在沙漠里存活不被干死,完全是因为一种团结的精神。

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像样的雨,这对于任何生命都极为珍贵。

每次下雨,成年的沙龙兔都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不找到水源绝不回来,每次它们都能把好消息带给大家。

它在返回来时,连洞也不进,因为沙漠中的雨水有时会在一天内蒸发掉。

这又是沙龙兔一两年中唯一的正经补水。

于是,为争取时间,平日很少见到沙龙兔集群的景象出现了。

大批的沙龙兔,会在首领的带领下,跑上几十里去喝水。

⑦那只成年的沙龙兔,一般都会在到达目的地后,因劳累而死去。

又是人类,利用沙龙兔的这一特点,故意设制假水源,当大批沙龙兔到达地点后,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水而渴死在沙地上。

于是捕猎者便不费吹灰之力把它们装入口袋。

⑧动物的善良与奉献精神,让人类感动。

而人类的残忍,却让人类自己胆寒。

据世界动物组织的调查表明,许多动物,如此善良,如此献身的精神,正是它们繁衍的需要。

这种善良与献身,是它们代代相传,永远生存下去的基础。

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够战胜善良。

只有人类做着灭绝善良的事。

⑨世上许多动物,都是在善良的奉献中被人利用,被人类灭杀的。

所以人类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杀生与不杀生的问题,而是灭绝还是保护善良的问题。

(选自《现代交际》)

●思考与练习

1.请根据第⑤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一qué()一guǎi()

2.文中举了几个例子表现动物的善良本性?

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3.第一段中的“据记载”三个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4.下列关于本文的写作意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树虎、北极鼠、沙龙兔的生活习性。

B.歌颂树虎、北极鼠、沙龙兔善良和奉献的美德。

C.批判人类的贪婪,引发人们对与自然生物和谐相处的思考。

D.批判人类贪得无厌,激励人们拥有善良、奉献的美德。

5.请根据上文,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

(进华中学潘小梅供稿)

 

永恒的母亲(记叙文)★★

三毛

①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

母亲20

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

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

“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

”母亲说没有。

又问:

“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

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母亲还是说不晓得。

我呆

望她转身而去的背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学问的人。

我有些发怒,向她喊:

“那你去读呀!

”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

“吃饭了!

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在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

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子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

外子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13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

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jīn。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地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

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辞。

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

最后,他话锋一转道:

“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⑧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