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155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docx

经济学说史总复习

第一章:

一、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1、代表人物:

1)色诺芬

贡献:

a、《经济论》约写于公元前387—前371年间,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

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b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例如:

“一支笛子对于会吹它的人是财富,而对于不会吹它的人,则无异于毫无用处的石头”,只有卖掉它时才会是财富。

2)柏拉图

贡献:

柏拉图写成《理想国》,这本书主要内容为:

以对话形式提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途径。

(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

“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能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于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担负保卫国家的责任;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没有思考和参与政治的能力,只为其他阶级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亚里士多德

贡献:

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所以贡献既有哲学又有经济;

代表作有《政治论》和《伦理学》。

在《政治论》中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理想国的组织。

他是把奴隶制下的社会分工当做自然分工,用天生的人的差别(性别、种族、生理等)来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与自然。

他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

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的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将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代表人物

托马斯·阿奎那,他的主要著作是《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

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反映在《神学大全》中。

阿奎那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马格努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价格常常脱离价值,这使得阿奎那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启了以后效用价值理论的先河。

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1、基本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是把货币看成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源泉来自流通领域,主要是贱买贵卖;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国家应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保证金银财富的流入。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对资本主义最初的理论考察。

2、早期和晚期的区别与联系(西欧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累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惟一形态,但在如何增加货币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大约14、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他们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会使货币增加,因此主张尽量少买或不买,从而实际强调了“多卖少买”公式中的“少买”。

并极力主张通过国家采取行政手段,以增加货币财富。

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贸易差额论,又称重工主义。

他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的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

为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甚至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扩大从事外国商品的买卖,以获取大量货币财富。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获取利润,他们还进一步明确,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励输出和限制输入,即使用各种奖励措施,增加国内产品的输出,同时以关税及其他方式尽量减少或禁止本国能够生产的消费品的输入,特别是奢侈品的输入。

代表人物:

托马斯·孟,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贸易论》。

其主要思想:

孟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途径。

在对外贸易中争取出超,就可以带来

更多的货币,从而使英国致富。

主张尽可能扩大本国商品出口和减少对外国商品的消费。

•主张实施关税保护政策,输往国外的商品免税,转口贸易轻税,消费品进口课以重税

•主张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多出口制成品,减少原料品出口

•主张通过贸易对欧洲农业国进行剥削和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特别重视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

注意到国际贸易中所谓无形进口的项目,诸如运费、保险、旅游开支等等的盈亏

孟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认为重要的不是在于把货币保藏起来,而在于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去。

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其代表作为:

《赋税论》、《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解剖》和《货币略论》等。

其中,《赋税论》是配第为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献策,为说明如何合理征收赋税而写的。

《政治算术》和《爱尔兰的政治解剖》是配第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代表作。

《货币略论》是配第为英国侯爵哈利法克草拟的铸造货币的计划。

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讨论了货币原理,从多方面论证了货币流通规律。

贡献:

a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这里的方法指的是政治算术的方法,即指数学和统计学方法。

马克思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配第所创立的政治算术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b配第在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功绩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配第的价值论主要发表在《赋税论》中。

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

他还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原理“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这样,配第就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

2、配第以后的经济学家

1)贝尔纳德.孟德维尔,代表作《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

他所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来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大卫.休谟,代表作《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论社会信用》。

第四章: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不阿吉尔贝尔,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

《法国详情》,《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

这些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分析和阐述法国贫困的状况和原因,找出增加财富的措施和策略。

他主要指出了两个原因:

1)消费不足。

但是法国产生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2、坎蒂隆

代表作《商业性质概论》,此书由三部分组成:

1)涉及了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其中主要研究

价值和市场价格、地租、工资等问题。

2)主要讨论了货币问题。

3)主要考察了对外贸易问题。

据此,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开始初步形成。

坎蒂隆在紧急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使他成为了法国重农主义的先驱。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1、重农学派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

重农学派理论基础:

倡导自然秩序,反对“人为秩序”;

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反对重商主义,重视农业发展,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

自然秩序、自由放任、重视农业、对土地所有者课税、整体经济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

“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

2、重农学派的贡献

1)通过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分析财富与商品流转的规律,重农学派为经济学发展为一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

3)最早分析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问题。

4)提倡自由放任,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适当作用。

3、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资产阶级的实质,封建主义的外观

4、代表人物:

弗朗斯瓦·魁奈

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代表作《经济表》,在这本书中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这是魁奈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创建,是一个杰出的贡献。

《经济表》的贡献:

1、抽象法的运用;国民收入分析的思想源泉

2、以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为循环的开始;

3、把资本的整个过程看作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形式,货币仅是资本流通要素;

4、两个部类之间的流通看作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经济表》的缺陷:

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2、没有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只区分原预付与年预付;

3、没有区分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将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只有年预付,没有原预付,因此社会总产品只有50亿里弗尔农产品。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叫《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1、价值的两个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贡献:

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缺陷:

将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视为价值的两个不同意义,而不是分析商品范畴的二因素。

真实价格=劳动价格=交换价值=价值;

名义价格=货币价格=价格

2、三种价值规定(斯密教条)

第一种价值规定: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贡献:

从分工出发探讨什么是价值的真实尺度,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第二种价值规定:

商品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价值。

缺陷:

实际上将劳动的价值或工资当作价值尺度。

而劳动的价值与商品一样是变动的,以价值本身当作价值标准是无法成立的。

第三种价值规定: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点评:

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定,马克思“只要资本直接同劳动相对立,而不是同劳动能力相对立,这种矛盾就无法解释。

”他混淆劳动力和劳动两个概念。

斯密教条(另一种阐述):

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价值,颠倒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这是一个错误的公式)

3、斯密的分工和货币理论(分工理论是货币理论的基础)

分工理论:

一国国民劳动是该国财富的源泉;人均国民收入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原因:

节省时间;增加熟练程度;有利于工具的改进和机器的发明;分工起源于人们交换物品的偏好;分工受市场范围的局限;分工和交换导致货币的产生。

货币理论:

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上,他认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中适应交换的客观需要,自发地从“许多种类货物”中分离出来作为“共同衡量标准”或“共同价值标准”的一种货物;“以货币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

”说明货币本身包含一定量的价值;说明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并探索了纸币流通规律。

缺陷:

未能说明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

4、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其财富自然发展的分析为基础。

斯密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

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

因为,不论什么管制措施,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人运用其资本,而管制的目的不过是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到某个特定部门。

但其结果是使资本和劳动由较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从而使社会产品或其价值总量减少。

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

概括:

提倡自由竞争,反对独占,提出改革:

选择职业的自由、实行土地买卖的自由、实行国内贸易自由、实行对外贸易自由。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5、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倡导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

优势原理:

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原则:

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

6、评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

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存在着“地区分工”,这种分工对大家有利,而保护政策却断送了这种本来可以分享的利益。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根源,在于他在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优势原理。

他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在国际间开展自由贸易,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品和必需品。

斯密从一国个人之间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推论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他强调,不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要充分利用优势。

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在成本分析方面,忽略需求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

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贡献:

1)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摒弃了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2)在研究方法上,较为科学地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3)在国贸上的贡献是,相对优势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

2、分配理论

主要观点:

分配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困难、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所以,李嘉图把它当作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分配理论是中心。

李嘉图认为,产品要在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下分配给各个阶级,而“确立支配这种分配的准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但是,西斯蒙第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是对立的。

西斯蒙第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把物质福利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同时把国家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及进行经济实践活动的主体,从而与英国古典学派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思想相对立。

他签掉要注意人们的情感、需要和热望,认为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计算的科学,而是伦理道德的科学,它所研究的问题“需要良心正如需要理智一样”。

这表现了他小资产积极的感伤和浪漫主义。

1、为什么说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曾把他的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

(1)西斯蒙第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他从小生产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必然性,否认资本主义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制度,表现了政治经济学自身的怀疑。

(2)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

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重要贡献。

3、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

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1)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丧失了收人,从而降低了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支配,资本家为了击败竞争者,占领市场,纷纷采用大量生产、低价售卖的政策,为此,必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削减工人工资,工资的下降使工人消费日益萎缩。

因此,一方面,在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企业不断集中下,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生产者收人不足,这将使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使生产和收人之间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产品的实现受到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十章:

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

马尔萨斯(看人口理论)

他关于人口增加必然要大大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的论断,并不是立足于经济学的基础上的,而是从生物学观点出发的。

萨伊

1)三分法: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

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并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接受。

2)萨伊定律(即销售理论):

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萨伊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

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

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售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

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会自行调整,最终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

萨伊的销售理论曾被西方经济学家看做是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它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并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理论先导。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两大矛盾:

1)即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2)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

由于以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为代表的李嘉图学派,把李嘉图经济学说看成是完美无缺的体系,对其存在的矛盾与错误作了庸俗化的解释,从而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第十一章:

19世界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1、西尼尔

提出了“最后一小时”理论:

即纯利润来自于工人工作的11.5小时中的最后1小时,如果劳动时间减少了1小时,纯利润就会消失;如果劳动时间缩减1.5个小时,总利润也就会消失。

因此,工人的劳动时间绝对不能缩短为10小时。

2、约翰.穆勒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总结了19世纪初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个新的折衷主义理论体系,收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的欢迎,该书是最权威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他完成了第一次的综合。

3、亨利.扎尔斯.凯里

是美国经济学家,主要观点:

倡导阶级利益和谐论再生产费用价值论是凯里阶级利益和谐论的理论基础。

4、巴师夏

弗雷德里克·巴师夏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经济学家,他是阶级利益和谐论的创始者之一,也是当时经济自由主义的最主要代表,是自由贸易派的旗帜。

巴师夏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上认为,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人,但不是全部人类的事务,是人们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手段。

也就是说,研究的是个人利益的领域。

(这是他区别于别人的特点)

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

有了交换才有价值,价值从交换关系中产生。

价值一词的定义,应该不仅同人的努力有关,而且应同人的已交换或可以交换的努力有关。

交换不只是确认和测定价值,而且产生价值,认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十五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1、德国历史学派:

19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德国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学学派——历史学派。

此学派以李斯特为先驱。

他们把同英法古典经济学的对立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根本否定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法,极力推崇所谓的“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学派一直占据德国经济思想的主流,对近代德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斯特

1)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者,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李斯特所谓的“国家经济学”指的是:

从民族的立场出发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

3)为了论证他所提出的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

(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生产力理论和以国家体系为基础的关税保护理论。

4)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值。

3、罗雪尔

罗雪尔是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被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

罗雪尔最早提出了所谓的“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即历史方法。

(评价)罗雪尔的历史方法论(课后题):

历史学派摒弃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法,把他们的研究方法称为历史方法。

他们把这种历史方法比喻为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罗雪尔第一次把萨维尼的历史方法引入经济学,为历史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他把经济学中的历史方法归纳为四条基本原理或特征:

(1)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论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了些什么,要求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他们做了些什么努力,有了些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又为什么获得成功。

”。

(2)研究国民经济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代经济关系的观察,对过去各文化阶段的研究同样重要。

(3)为发现事物本质和规范性,可采用类比方法从过去的国民经济与新国民经济的比较中得到启示。

(4)历史的方法对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绝对不轻易地一律予以颂扬或一律予以否定。

“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指出:

为何以及如何逐渐发生‘从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从幸福的变为有害的'。

3、新旧历史学派的区别:

与旧历史学派相比,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新历史学派否认古典的抽象演绎法,提出并论证历史归纳法,认为只有在搜集大量资料以后,运用历史归纳法才能得到某些正确的结论。

(2)新历史学派根据统计学的发展,强调用历史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考察现实经济问题。

(3)新历史学派已不像旧历史学派那样主要与古典经济学说相对立,新历史学派也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对立之中,主要用改良政策去对付工人运动。

(4)新历史学派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才能得到说明和解决。

这种观点成为新历史学派改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5)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

这一点成为新历史学派主张利用立法手段进行社会改良的依据。

(6)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的“超阶级性”。

新历史学派认为,人们之间有比个人间和阶级间更基本的一种道义结合,国家就是这种道义结合的具体机构。

5、新历史学派的主要经济观点:

1)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

3)强调过家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

6、(美国)制度学派在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的特点:

1)制度学派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天然合理、尽善尽美的制度,而是承认它存在缺陷,因而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提出了批判。

不过,他们批判的是一种改良主义。

2)制度学派吸收了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以历史的、心理的和法律的因素来解释制度,把制度说成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学说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特征。

3)以相对的和进化的观点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演变,否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飞跃。

4)与传统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不同,制度经济学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强调政府在调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