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332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7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最新.docx

高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最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名词解释

农业税: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开始征收的初税亩,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农业税,也是中国最早的税种,到2018年彻底废止农业税,整整是2600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为了快速积累经济发展所需成本,中国从1953年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由于农产品统购价低于自由市场价格,农民在承受价格损失的同时,还要以高价购进化肥等农用工业品,使资源配置长期向工业倾斜。

有资料显示,从1953年到1985年统购统销政策取消,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大约是6000亿到8000亿元。

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关系达到13.1:

46.2:

40.7,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成熟,

村民自治: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背景材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五十多年的历史中,在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即使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是审议了《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2018年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制定的“一号文件”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

2018年2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研讨班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研讨班的举办,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提出概念和思路,发展到了酝酿系列政策的阶段。

新农村建设问题,不但将成为今年“两会”的核心话题之一,而且将成为我国制定和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望陆续出台。

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阐述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

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

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水产业,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

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

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9亿农民彻底告别农业税2018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无人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自2018年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2018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

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并非农村改革的尾声,而是另一场改革的开始。

我国2018年起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018年12月23日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从2018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18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1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年,中国明确提出要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启动了310个县(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约覆盖9518万农业人口。

国家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18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

专家解读

新农村建设到底新在哪里?

其一,新在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更关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这次五中全会继续坚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提法,但不是简单化地强调"加快城市化"。

其二,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重在农村社会相关制度建设。

农村社会事业是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比较注重农业生产,而农村社会文化和农民福利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

许多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

还有养老、五保户救助、残疾人的问题等,都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来解决。

其三,新在农村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田园风光,是自然人文环境令人耳目一新的良好生态型社会。

新农村应该是一种生活相对比较和缓、给人感觉比较和谐的农村。

最新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不是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的新支点?

过去中央提出农业结构调整,是因为要适应市场经济,要加入WTO。

后来中央因为农民收入不断下降、干群矛盾突出,就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中央更加关注农村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于是提出了新农村建设。

这是一个符合逻辑递进关系的政策提出全过程,也是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

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4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跟踪训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未来5年科学发展的首要方略,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会议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全面部署了201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据透露,修改后的讨论稿将作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它将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进步。

⑴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⑵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⑶运用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的道理。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角度,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3)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的

哲学依据。

4.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这一历史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运用唯物辩证法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材料一:

河北省某村原来地处王屋山上,交通不便,几代人靠天吃饭,生活艰苦。

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该村整体搬迁到某市郊区,开始大家很不适应。

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他们学会养牛,开办了养牛场;学会花卉种植,种植玫瑰花,生活富裕了。

这使他们认识到:

不能事事依靠政府。

于是他们开始走出乡村,到城里打工,搞运输,合资办厂等。

致富的路宽了,钱袋子鼓了,村里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村委会的选举也受到农民的关注,许多农民开始在会上谈自己的治村方略。

材料二:

某市以大型乳制品企业为龙头,上连广大农村,下接消费市场,形成了长长的产业链,使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和农民都能受益。

他们利用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出沼气-渣施肥-催玉米-玉米收割-生秸秆。

该市利用“循环经济”一年“赚”了27亿元。

结合材料回答:

⑴材料一中河北省某村的变化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哪些具体目标和要求。

 

⑵结合经济常识和材料二说明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⑶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解决“三农”问题而制定的。

种种迹象表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欲再次关注“三农”,主要内容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即将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做出重大部署。

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实现了三个重大突破:

一是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既重农村生产力发展,更重农民利益。

二是提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两个趋向”的重大判断。

三是抓住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这反映了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1)简要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经济意义。

(2)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党对解决“三农”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理由。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政府应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7.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文学家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宁静祥和、富足平等、人们和睦相处,与当时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桃源美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给我们提供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景,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1)运用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比较“桃源”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异同。

 

材料二: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不少大型企业瞄准广大农村的资源和这个巨大的市场,纷纷到农村寻找发展的机遇,到农村办厂,利用当地土地、农产品和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当地低廉的劳动力,发展生产,增加收益。

(2)企业到农村发展有什么经济意义?

8.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六后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这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

2018年11月30日、12月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8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发表,是近三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与以往“三农”主题一号文件不同:

过去,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

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多管其下”,全面求解。

⑴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材料二: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2018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⑵试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的原因。

9.2018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

这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材料一: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在“三农”上的投入,201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2626亿元;2018年,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在内共支出将近300亿元;2018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何经济意义?

 

材料二:

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将根据农村实际,大力推行包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等一系列措施。

(2)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大力推行这一系列措施的原因。

 

材料三:

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的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要求。

(3)试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些要求的哲学依据。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促进农业的发展,F省从2018年以来明显加大了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并对种粮的农户实行直接补贴。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1)F省采取这些举措的经济常识依据是什么?

(2)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