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107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docx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图文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

(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研究性学习便是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激发其探索与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发挥其探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中,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了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究和发现知识的锻炼机会,甚至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于是,教育成为单纯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学习成为单纯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

(一)该课题研究基于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早在1998年4月就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规定设计“现实生活的环境”、“国际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

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年开始一直为7年级的学生开设一门“自主研究”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

研究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同类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也正在兴起:

如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东北育才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和重庆第一中学的“科技活动”各有特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但此类研究多在中学领域,小学阶段还缺乏实践研究。

就目前所见的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大都比较概括和理论化,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二)该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求。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

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

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

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

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

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

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

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

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三)该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科学新课程的背景。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

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从某一角度说,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是有效地改变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一种探索。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2、改变教师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进而推进素质教育。

3、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偏重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4、真正让学生学会体验科学研究,形成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子目标

1、课题前期:

(1)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学生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学生能根据活动计划写出观察日记及简单的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后期:

(1)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学生能够客观地总结评价自己的课题,完整地完成课题。

三、课题研究方法

学生“小课题”实践是相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而言的。

小课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地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它也说明了在学生中进行课题研究,课题要小、针对性要强、范围要小的特点。

这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综合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

4、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1年零8个月,自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4年1月~2004年4月)

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

进展情况,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构建于课题相关的培养目标。

2、实施阶段(2004年5月~2005年6月)

构建教学模式,组织实验的实施。

3、总结阶段(2005年7月~2005年8月)

进行实验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提交研究报告,请上级专家鉴定。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观察中发现。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前期及其辅导

前期是小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的人说,做好了准备阶段的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课题研究。

在准备阶段中,认真做好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活动流程的研究。

1、确定课题

学生选题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应体现自主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因此,在实施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题应具有前瞻性。

通常,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只注意针对

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就选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却很少考虑到解决这个问题对未来的意义,这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价值。

因此,前瞻性是选题的首要要求。

譬如,《白糖为什么会变黄》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质意义,缺乏前瞻性。

(2)选题要体现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

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如看到同学们爱看动画,就可以调查“动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交通呼唤文明”的思考。

(3)选题应具有实践性。

小课题研究是由小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学生对蚕宝宝的吃喝拉撒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便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所以也就有了《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吃别的叶子吗》,《蚕宝宝生病了怎么办》等等生动的小课题。

正因为这些小课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2、制定计划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

教师要引导队员搜集、吸收相关的有用信息,学习借鉴、迁移运用,辅导学生为自己的小课题制定一份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简要说来,写明三项内容:

(1)要研究什么?

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2)怎样研究?

即研究过程的设计。

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

(3)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

3、搜集资料

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以充实的事实求得解答或作出作品。

这些“事实材料”的来源:

(1)从读书馆、网络或教师那里获得。

凡是有关的材料越充分越丰富越好,而且尽可能有对比资料,特别是各家之言,可从中作出归纳或选择。

如学生毛诗漫等的《抗日战争的调查》,从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归纳。

(2)社会调查。

如学生朱致纬等的《对社区卫生环境污染的调查及治理》,它是对自己社区的实地调查报告。

(3)观察。

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

如学生陈颖的《凤仙花的成长》,从强烈的好奇心引发观察兴趣,仔细观察其短暂的生长过程,分“萌芽——长出子叶——长出真叶——开花——结果——死亡”,写得颇有意味。

(4)实验。

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条件、过程、结论。

学生王炎看着乌龟拉着玩具满地跑,产生了一个疑问:

乌龟力气到底有多大通过雌雄乌龟的对比实验,竟然发现它最多能拉动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10倍多的物体,得出结果:

乌龟真不愧为“超级大力士”。

在实践中,对于同一题目,不同的学生查找的资料也不同,阅读的信息相差也较远,出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能者多得,但是,他们都体会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课题的学生了解了祖国从古到今的纷繁变化,知道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研究“只有一个地球”课题的学生从各种渠道搜寻、查阅,了解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数据,足以震撼人心,警钟长鸣;研究“花儿为什么会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学生通过各种百科全书找到花的颜色与色素、花青素、类胡萝卜有关,而且还动手做小实验。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启迪了心智,创作欲望强烈。

4、得出结论

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5、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小论文、小报告”,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以图代文,或数据战士,或引经论典……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能客观地加以评价。

当然,学生的这种评价是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适应的。

(二)实践中期及其辅导

(1)结合实际,反馈总结第一阶段学生实践情况。

①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案例《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强调选题要重视扩展性。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

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②学生经验介绍。

我们分几个主题请实践前期做得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小课题,并简单讲述自己实施过程。

a动物养殖方面。

三年级夏园园同学讲述自己在养蚕过程中出现桑叶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探索蚕宝宝除了桑叶外还吃其他什么叶子,精心设计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写出了《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吃别的叶子吗》片段如下:

哎,真是急死我了!

我好不容易向同学要来的一小袋桑叶吃完了!

照蚕宝宝这样的吃法,我要从哪里弄那么多的桑叶呢我得到科学老师那里“求救”才行。

老师说,除了桑叶,蚕能吃的叶子还有很多呢!

如:

生菜叶、白菜叶、莴笋叶……不过,蚕宝宝最喜欢的还是吃桑叶。

是吗我想做个小试验,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总结分析:

桑叶、白菜和生菜,蚕宝宝都喜欢吃。

不过,情况也有所不同。

综合上面的记录,我总结有这么几点:

1、吃桑叶的比吃白菜和生菜叶的要健壮,生长得也快一些,茧子也大一些。

(说明丝也吐得多一些。

2、吃白菜叶的蚕宝宝死了一只,另一只也不怎么大。

3、结合观察记录,查百科全书。

书上说:

“桑叶里含有大量的水分、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纤维素和有机酸。

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矿物质,是被蚕用来制造蚕丝用的。

4、据实验二,蚕宝宝最喜欢吃桑叶。

b植物种植方面。

我们让学生在种植植物中学会观察植物。

譬如种植凤仙花,我们就是让学生去观察凤仙花的一生。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观察日记。

等待的心情

2004年4月5日星期一晴三(5)班林舒佩

星期四下午的科学课,我种了一盆凤仙花。

那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就已经等不及了,我希望我种的凤仙花能快快长大,长得美丽一些。

这几天,我都按时给它浇水,可凤仙花太“无情”了,把我的苦心当成“耳边凤”,根本不起作用。

我每天晚上入睡时,脑里还常常想着凤仙花,有时还梦见凤仙花发芽了,可是一醒来,却空喜一场。

哎,都快五天了!

我的凤仙花,你何时才能发芽呢

凤仙花终于土了

2004年4月17日星期六天气晴三(5)班李依农

同学们种的凤仙花种子早就接二连三地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可是我的凤仙花种子尽是静悄悄的躲在黑暗的泥土里,都半个月了,一点想出来的意思也没有。

我本以为凤仙花的种子已经冻死了。

对它失去了信心,可不料,昨晚我在阳台上无意间,看见了花盆里长出了三棵小草,走近一看“天啊!

我的凤仙花终于出芽了!

”真是迟来的好消息啊!

种子发芽了

2004年4月9日星期五天气:

晴三(3)班叶志律

今天下午放学一回家,我就赶紧跑到阳台,看见种子发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它的外形像豆芽,最顶端是青绿色的,中间有一点白色,下面又有一点淡黄色。

奇怪的是,过了近2个小时后,我发现原来白色的部分和黄色的部分都变成了绿色,而且芽也也比起先长高了!

嫩绿色的真叶

2004年4月20日星期二晴

清早,我跑到书架上一看,哇,凤仙花长出了一对嫩绿色的真叶。

真叶现在还很小,和嫩叶刚好形成了一个“十”字形。

真叶和嫩叶相比,嫩叶圆一些,没有明显的叶脉;而真叶的叶子头是尖的,叶的边缘还有一些锯齿。

三(5)班周易铖

2004年5月2日星期日天气:

凤仙花和其他花一样,有嫩叶和真叶,但有些人觉得它们没什么区别,但只要你去仔细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

今天,我正在为凤仙花浇水,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问题:

嫩叶与真叶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寻找着答案。

从形状上看,嫩叶是圆形的,而真叶是椭圆形的,而且一边有点尖尖的;从颜色上看,嫩叶是淡绿色的,而真叶是绿色的;从外表上看,真叶的叶脉清晰一点,而且边缘是锯齿形的,从大小上看,真叶比嫩叶大。

通过这次观察,我不但找到了答案,还知道了怎样分辨嫩叶与真叶。

三(5)班池一舫

c日常生活、身边小事物方面。

较多的学生对这两方面比较感兴趣,小课题大多涉及这两方面。

四年级李大可同学就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做的课题《胖人问题》。

他从“引起肥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人算肥胖肥胖是不是一种病——人体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胖——什么是儿童需要营养——肥胖小儿可以多吃零食少吃饭吗”一步一步分析、演绎,最后概括出少年儿童正确、健康的饮食观。

叶红豆同学也非常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关于“合理的早餐”的调查报告》。

片段如下:

一、调查计划

(一)确定调查主题:

怎么样的早餐最合理

(二)提出调查问题:

1、早餐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2、早餐在什么时候吃最合适

3、早餐吃什么最合理

(三)确定调查对象:

1、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群。

2、主任医生、特级厨师、营养师等专家。

3、有关报刊、书籍。

(四)确立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对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2、访问调查:

对几位主任医生、营养师等专家进行访问调查。

3、资料调查:

查找有关书籍、资料进行资料调查。

(五)制定调查步骤:

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

(附表1)

2、利用春节拜年、吃正月酒的机会进行问卷调查。

3、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4、在家长帮助下走访各类专家。

5、去书店、图书馆以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6、汇总所有的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总结和收获体会。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地点:

阿外楼酒店、景山宾馆、玛利朗快餐店、松台广场、温州电业局、温州医学院、温州第一医院、温州第三医院、市实验中学、广场路小学、沧河小学、自己家和亲戚朋友家。

(二)调查时间:

2月12日-----3月1日陆续对老、中、青三类人群进行调查。

2月21日采访专家黄建平医生

2月25日采访专家余清

2月28日采访专家陈玉萍。

2月25日----3月2日查找资料,统计数据。

3月8日——3月10日写调查报告。

3月10日——3月15日修改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

2月12日-----3月1日,总共发放100张调查卷,收回86张。

其中10-28岁的35张,35-49岁的40张,50-68岁的11张。

早餐情况调查统计表(附表2)

③师生共同探讨课题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寻求解决办法。

(2)多种途径发动学生参与课题

①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小课题研究。

在科学三上教学中有“植物的一

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单元。

我们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开展养蚕和养凤仙花活动,并将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写出观察日记。

例如,冯添添同学在日记中写到:

“蚕宝宝的“脖子”上有一个‘()’的标记,就像数学里面学的小括号。

难道蚕宝宝也要学数学这个“()”形的标记到底有什么用啊”又如叶志律同学在日子里写到:

“今天,我正在为凤仙花浇水,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问题:

嫩叶与真叶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寻找着答案。

从形状上看,芽叶是圆形的,而真叶是椭圆形的,而且一边有点尖尖的;从颜色上看,芽叶是淡绿色的,而真叶是绿色的;从外表上看,真叶的叶脉清晰一点,而且边是齿形的;从大小上看,真叶比芽叶大。

从厚薄上看,芽叶摸过去厚一点,而真叶有点薄,我都不敢太用力了。

②利用假期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取家庭、社会的支持。

我们在2004年暑假和2005年寒假分别向学生分发《开展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比赛》的通知。

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如四

(2)班同学利用暑期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制定调查计划,拟订调查问卷,进行采访,完成了《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调查报告》。

在调查报告最后他们向家长、老师提出建议:

“你们应该使孩子的暑假劳逸结合,选择补习班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快乐学习。

尽量安排孩子们参加一些趣味性较强,又有意义的,如夏令营等社会活动,使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充满乐趣。

也应该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孩子玩玩游戏等等。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们出去旅游,既使孩子们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能使孩子们开开眼界。

老师也该尽量少布置点儿作业,让孩子减轻压力,多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这样,孩子们的暑假才会丰富多彩。

③利用第二课堂精心指导小课题研究。

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

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一起合作写出了《君子兰怎么了》、《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等文章。

在《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中黄凯同学抓住蚂蚁的一个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我们和学生一起寻找资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片段如下:

我观察蚂蚁在树干或地面上川流不息的忙于搬运食物的时候,它们总是沿着一条从蚁穴到食物的固定路线来搬运。

那么为它们为什么不会在巢穴和食源之间的道路上迷路呢愿来蚂蚁的腹部末端有一些开放的腺体,能分泌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

蚂蚁在外出觅食时,总是在一段路就把一小滴信息素留在路上。

这样,不管走多远路都不会迷路的。

外出觅食的工蚁,一旦找到美味的食物,便沿着原路回来召唤其他的蚂蚁前来搬运,沿着这条路来回搬运食物的蚂蚁多了,信息素也就越来越多,气味也越来越浓,渐渐的行成了一条宽达几厘米的大道。

如果有人在这条道路上用新鲜的泥土把它覆盖上,蚂蚁们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④利用校刊《读书乐》等载体激励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

在《读书乐》中开辟“科学小罗盘”栏目,在前言中我们就写到:

“同学们,你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