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538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世界的聚落(教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

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

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

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

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

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

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分析】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提问】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到过哪个城市,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而乡村呢?

【幻灯片】城乡对比图,思考:

什么是城市?

什么是乡村?

完成下表:

【引导】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说说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承转】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

读课本P52页图,思考:

①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

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②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

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③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④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小结】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形成聚落的的要素

(1)气候温暖湿润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3)水源充足

(4)自然资源丰富

(5)交通便利

【承转】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读课本P53页图,思考:

1、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

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为什么?

2、看P53图3-22,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读P53图3-23,北非的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

这是为什么?

4、读P54图3-24思考:

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小结】聚落的分布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拓展延伸】说说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家的竹楼、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筑特点及当地气候特点。

【承转】世界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文化遗产三大类。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引导】看课本P54页,思考: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4、保护措施是什么?

九、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十、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

篇二:

初一地理教案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

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

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

(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

(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

(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1.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

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

哪些好处?

[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2.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

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

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3.教师展示动画:

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

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教师提问]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

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

为什么?

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

气候如何呢?

如:

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

[小结]:

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

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承转]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

为什么呢?

[讨论]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

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

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

(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

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聚落:

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

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

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

篇三: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传的审美能力

2、树立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聚落的主要形式。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如何创设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分组合作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

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课件展示两幅图,学生观察思考:

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

(城市和乡村)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讲述“聚落的形态”

课件展示四幅图片,学生观察思考:

什么是聚落?

[承转]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课件展示城市和乡村景观图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讨论。

[小结]课件展示表格“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学生完成填表内容

[讲述]从“世界的人口”这节中,我们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

做为你们来说是愿意居住在乡村还是城市?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承转]同学们各自表达的观点都很棒。

从你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城市的确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哪些问题?

课件展示城市问题

[小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城市发生了欢天腹地的变化,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也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城市的建设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两种形式——城市与乡村。

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课件演示动画:

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学生思考课本52面的活动题。

[讲述]城市聚落也好,乡村聚落也好,它们之所以能形成聚落,自然条件一定比较优越。

学生分析讨论:

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从世界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也能反映出聚落的分布也很不均匀。

结合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区域及其原因来讨论。

[小结]:

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

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课件展示小结内容。

[承转]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表现出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不同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密切联系?

[讨论]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和课本的图片研究,归纳出本组的观点和看法,并由组长记录,每组选一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

[小结]课件展示

[讲述]我们浏览了世界各地的民居的建筑风格,再回到国内,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特色民居。

课件展示景观图片:

傣族竹楼、瑶族土楼、陕北窑洞、蒙古包,问:

1、这些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任选两种回答)2、我们南方的居民建筑有何特色?

(课件展示图片:

江南水乡)

[设计]课件展示设计内容,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选其中一项内容进行设计,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展示你的设计,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总结]:

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件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角色扮演]课件展示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学生分五组分别扮演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四合院的老住户、外国游客、北京城建局领导、文物局领导等不同角色,阐述观点:

百年四合院,是拆还是留?

[讨论]学生阅读教材54面后讨论:

1、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

2、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这种做法对吗?

请分别说说理由?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小结]: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

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课外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聚落的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