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36764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_5篇(共21页)13600字.docx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

(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

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

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枣园因枣树多而得名。

园内现有22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占地面积80多亩。

这里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了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收为公有。

XXXX年,中央社会部在这里居住,遂改名为&;延园&;。

XXXX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这里。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

(二)

  园内原有几排窑洞和一些果树,XXXX年后陆续修建了几栋&;品&;字形小洋房,还在山上修了几十孔土窑洞,栽种了一些果树和花草。

XXXX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这里,社会部搬住后沟。

XXXX年至XXXX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抗战胜利后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

这里现保存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德怀等人旧居和书记处小礼堂。

XXXX年2月国民党侵占延安后,一些建筑遭到破坏,解放后按其原貌进行了修复。

在枣园后沟口有《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是XXXX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召集的会议上,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

XXXX年至XXXX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XXXX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

XXXX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XXXX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

XXXX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

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

XXXX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

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

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

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枣园因枣树多而得名。

园内现有22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占地面积80多亩。

这里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了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收为公有。

XXXX年,中央社会部在这里居住,遂改名为&;延园&;。

XXXX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这里。

  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军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建国,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真内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国内战做了充分准备。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张闻天旧居,书记处小礼堂,为纪念张思德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社会部二室旧址及辅助陈列、幸福渠等。

  首先请大家参观中央书记处小礼堂。

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这是XXXX年建成的,砖木石结构,礼堂呈凸字形。

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里面可以看到有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一圈桌椅,陈列简朴却也不失考究。

  XXXX年的遵义会议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XXXX年12月下旬,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决定不设总书记,由书记处集体领导。

XXXX年3月20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了从组织上加强党的集体统一领导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位同志组成,毛泽东为主席。

XXXX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主席。

XXXX年,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就是在这里作出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

蒋介石的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党中央决定由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赴重庆谈判。

8月23日下午,就是在这个小礼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50人参加。

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抗战结束后的形势和我党准备采取的对策。

讨论中,同志们赞同战后实行力争和平的方针,但对毛主席是否亲赴谈判的问题意见不一,多数同志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考虑,不主张轻易出去。

8月25日夜,政治局在此彻夜讨论,反复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同意毛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

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

28日晨,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机场飞往重庆。

这幅照片是主席临行前挥帽向送别的群众告别的情景。

另一幅照片是10月11日主席胜利归来在延安机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我们看到墙上有《为人民服务》的条幅,这是毛泽东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它的用意就是要提醒大家不忘宗旨,处处为民。

  小礼堂的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的餐厅,也是主席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

说是餐厅,也只是青砖铺就的地上,摆放着两张油漆脱落的旧圆桌。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在这里请群众吃饭。

XXXX年2月9日、农历正月的元宵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为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宴。

主席亲自给他们敬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

老人们感动地说:

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笑着说:

尊老敬贤,应当应当:

饭后主席还给他们每人送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礼品,并请他们看了《列宁在十月》的电影。

XXXX年2月7目的春节,延安市政府、群众团体的代表带着许多好吃的东西,还送来一面写着&;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锦旗,给党中央拜年。

为了欢迎大家,机关的同志在礼堂摆放了两行桌子,上面堆满了花生、糖果、香烟等招待他们。

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主席亲自为每个人斟酒,领袖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浓浓情意和着阵阵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枣园的上空。

  墙上我们看到的两幅照片,左边的是XXXX年春节,西北公学秧歌队给中央书记处拜年时的合影;右边的是西北公学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编创的秧歌剧《动员起来》。

照片上的人物从左至右为白茜、李高丰、刘苏、张庭一。

XXXX年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之际,他们4人相约回到延安。

不幸的是白茜老人不久病逝。

XXXX年,建党80周年时,其余三个相约又回到延安,就在这张照片前又表演了当年的秧歌剧《动员起来》,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不已。

  这条渠叫幸福渠,是由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工程师丁仲文勘测设计、当地群众集资、政府资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的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而成的,XXXX年4月19日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

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条长渠,可浇地XXXX年亩。

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群众亲切地为它取名&;幸福渠&;。

眼前这座小院是任弼时的旧居。

XXXX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来居住。

小院一共有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

当年在延安,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

长征期间,他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

XXXX年3月16日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XXXX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

在苏联,他如实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承认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他出色的工作对于反对王明路线,实现全党以毛泽东为首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XXXX年,任弼时由苏联回到延安,参加了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兼任中央秘书长。

XXXX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他在指导陕甘宁边区党的工作中,为克服困难、发展经济、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任弼时由于长期辛勤工作和两次在敌人监狱中受到残酷折磨,因而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患上了多种严重的疾病。

鉴于这种情况,医生要求他马上休息。

可是任弼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然坚持工作。

有一次,他工作到深夜3点钟,警卫员怕他太累,就和医生一起劝说他休息。

他坚持不肯休息,医生当即给他检查,结果收缩压高达220,脉搏每分钟110次,医生和警卫员要他立刻休息,他却说:

没有关系,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能坚持100步,就不走99步。

他还说,全国胜利就在眼前,我们不仅要夺取全国胜利,还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有多少事情急需办啊!

你们想想,我能躺得住吗?

凭着这种精神,他带病坚持转战陕北,协助毛主席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

XXXX年10月,也就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的时间,任弼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年仅46岁。

叶剑英说: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个人的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这里摆放的小纺车是任弼时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

任弼时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在XXXX年枣园机关举办的纺线比赛中,他纺的线还被评为甲等奖。

  这幅照片是XXXX年秋,任弼时与夫人陈宗瑛、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延安的合影。

这幅照片是毛泽东和任弼时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朱官寨,两人在为中央机关到底过不过黄河一事争论不休时,正好被路过的吴印咸看到,于是他把此情景凝聚在镜头里,为我们留下了这珍贵的瞬间。

  拾级而上,我们便来到了周恩来的旧居。

他是XXXX年10月由杨家岭搬到这里的。

左起第一孔窑洞是他的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

XXXX年3月,他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周恩来在这里居住的那些日子,作为中共代表9次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途中多次遇险。

最后都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XXXX年1月29日,为了赶赴重庆出席31日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周恩来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之后,又乘飞机由延安启程。

由于气候恶劣,飞机只好在西安滞留一夜。

次日上午,周恩来一行从西安起飞。

当飞机飞行到秦岭山区上空时,遇到了一股强冷气团,机身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失去了平衡,迅速下沉。

为减轻重量,延缓下降速度,机长一面命令打开舱门,把行李扔下去,一面命令大家系好降落伞。

以备不时之需。

正当周恩来按命令背好伞包,却发现叶挺将军的女儿、11岁的小杨眉因座位上没有伞包急得要哭,小杨眉这次是专程去重庆迎接爸爸出狱的。

周恩来迅速解下伞包为小杨眉系好,并鼓励她要像爸爸一样勇敢坚强,要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在危难时刻,周恩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杨眉,而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飞机不久冲出了冷气团,飞向高空。

  XXXX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11月15日召开伪国大,通过伪宪法,一手关闭了和谈大门。

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大部分成员离开南京,回到延安。

在延安的十余年间,屈指算算周恩来在延安只住了3年多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国统区激烈复杂的谈判斗争中。

周恩来机敏的语言、严密的思维、灵活的策略、坚定的原则、善于求同存异的斗争艺术,让他的对手都惊叹不已,敬佩有加。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这辆纺车是周恩来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

周恩来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有时间就参加生产劳动。

XXXX年,枣园机关开展纺线比赛,他就是用这辆纺车纺的线,他纺出来的线又细又匀,周此还被评为甲等奖。

中央领导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热情。

XXXX年3月3日,周恩来由此移住王家坪,同毛主席一起部署撤离延安的工作。

18日晚8时,最后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

这件从莫斯科带回来的皮大衣,他是既当大衣穿,又当雨衣用,晚上还当被子盖,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三用大衣&;。

  周恩来旧居的隔壁就是张闻天的旧居。

XXXX年秋至XXXX年10月,张闻天居住在这里,右起第一孔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

  张闻天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负总责。

长征途中,他积极参加了对张国煮右倾逃跑主义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

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全党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闻天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同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

他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和《共产党人》杂志负责人以及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他为党中央起草过著名的遵义会议决议、瓦窑堡会议决议等,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

在XXXX年党的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张闻天作风民主,谦虚谨慎。

他对毛主席非常尊重,他主持召开的会议,都要事先和毛泽东进行讨论和研究,他为党起草的许多文件,写好后先送毛泽东审改,再提交会议讨论。

有人问他为什么跟毛主席那么紧,他说:

真理在谁那里我就跟谁。

毛泽东多次赞扬他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坚持集体领导的民主作风,称他是我们党的&;明君&;。

  XXXX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张闻天主动要求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跑了23个村镇,深入陕北的神木、府谷、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的兴县等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党中央写了《出发归来记》、《米脂杨家沟调查》、《兴县蔡家崖调查》以及商业、财经、手工业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和典型材料,为党中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

XXXX年10月,张闻天由此离开延安,前往东北。

  地处半山坡上的这座幽静的小院,是毛主席XXXX年10月至XXXX年底居住过的地方。

我们看到的小院共有五孔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兼会议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第四孔是李纳和保姆的住室,第五孔是工作人员住室。

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其中有《学习和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及《重庆谈判》等,收入毛选的有28篇。

  桌上的这根一尺长的生铁条,是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主席用它一来作镇尺压纸用,二来用于活动写作疲劳时发困的手指。

每当手心发热,手指发酸时,主席就用力地握一握这根生铁条,让手指舒展舒展,然后继续写作。

  作为党的领袖,主席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无论在哪儿,他都同群众水乳交融,亲如一家。

XXXX年春节,吃过早饭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任粥时等同志,带着过年的礼物,来到枣园乡政府给群众拜年。

听说毛主席要挨家挨户给大家拜年,老乡们又高兴又感动,纷纷聚集在乡政府等候。

主席一边招呼大家,一边亲热地问粮食够不够吃?

有什么困难?

一位老人紧紧握着主席的手,激动地说:

&;搞大生产运动,现在家家户户都做到了丰衣足食,粮食吃的有,放的有,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日子呀!

&;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机关、部队和群众的关系。

问部队砍柴时砍了群众的树没有?

机关的羊吃了群众的庄稼没有?

机关和部队对群众的态度好不好?

等等。

毛主席对枣园乡乡长杨成福说:

你是乡长,我是你的一户居民,以后开会不要忘记通知我。

当他得知枣园附近的群众看病难、枣园村的孩子上学难的情况时,立即吩咐中央医务所要为群众免费送医送药。

同时又派机要科科长叶子龙的爱人江英去枣园乡办起了一所小学,使枣园村的学龄儿童都上了学。

  孔窑洞是毛主席的寝室。

为了中国革命,在这里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我们看到床头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看书对他来说就是休息了。

这幅照片是毛主席在这里居住时与女儿李纳、妻子江青的合影。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毛主席的会客室。

在这里他曾接见了中央派往前方工作的同志,教导他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像种子一样,在人民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XXXX年11月8日和9日毛主席在这里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谈判,签署了中共给国民党政府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建议。

蒋介石认为,中共的五项条款不能接受。

随后,国民党代表提出三点反建议草案,并要包瑞德说服毛泽东接受国民党的三点建议。

12月8日,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建议给予了有力的驳斥。

包瑞德劝毛主席说:

你们要听一听赫尔利的话,派几个人到国民党政府去做官。

毛主席回答道:

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

要做,就得放开手脚,自由自在地做,这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

包瑞德又讲:

不做不好。

第一,美国人会骂你们;第二,美国人要给蒋介石撑腰。

对此,毛主席坚决地说:

你们吃饱了面包,睡足了觉,要骂人,要撑蒋介石的腰,这是你们美国人的事,我不干涉。

现在我有的是小米加步枪,你们有的是面包加大炮。

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愿撑多久就撑多久。

不过,要记住一条,中国是什么人的中国?

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

XXXX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枣园,给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他说,毛主席对包瑞德的大放厥词极为不满,不仅批驳了他,而且从座位上站起来,打开窗户说:

屋子里的空气太臭,放一点臭气出去。

包瑞德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灰溜溜地走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朱德元帅居住过的地方。

XXXX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住这里。

左起第二孔窑洞是寝室,第三孔是会客室,第四孔是办公室。

第一、第五孔窑洞是秘书和警卫员住的。

  在这里居住期间,朱总司令协助毛主席处理党政军事务,8月10日,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了乞降照会,朱总司令于同日子夜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向附近敌伪送出通碟,限时缴械投降,否则就予以消灭。

日本宣布投降后,书记处集体办公,朱总连续签发了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七道命令。

  在枣园居住的日子,朱德常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征求他们对政府的意见。

朱总司令是个闲不住的人,枣园树多,他就利用树与树之间的空隙种了许多南瓜。

由于底肥上得足,瓜子选得好,加之务得有方,获得了大丰收。

秋天,胖乎乎的南瓜躺了一地,人见人爱。

  朱总司令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以一个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从不搞特殊。

开始,中央首长没有小灶,都在大灶吃饭。

开饭时,由警卫员去打饭回来吃。

有的怕跑腿,一次就多打些,这难免会造成浪费。

朱总司令知道后,提议领导同志都上食堂吃饭。

他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去食堂吃饭。

  大家看,院子里的这张小石桌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和一副民间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盘,这里是朱总司令常常和同志们娱乐、下棋,打扑克的地方,当年总司令和战士打成一片、同娱同乐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总司令和战士在一起的无数个动人的场面无不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良好作风。

  XXXX年3月2日,总司令从这里转移到延安的子长县,枣林沟会议后,他同刘少奇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离开陕北去华北工作。

  从朱老总的旧居下来,便可以看到刘少奇同志的旧居。

XXXX年10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住这里。

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

在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进一步开展;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党的路线和历史经验,旗帜鲜明地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参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筹备召开七大,并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做了系统深刻的阐述。

  XXXX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9月间,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抽调2万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少奇患有严重的胃病,书桌上经常放着胃药,不舒服时就吃点药。

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志们提出给他增加细粮,可他执意不肯,坚决执行供给部的统一标准。

有一次,解放日报社发给他一笔XXXX年元的稿费,勤务员拿着钱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这下可以给首长改善改善伙食了。

可是,刘少奇分文不收,执意要勤务员把钱如数退回去。

勤务员不解地问:

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拿稿费是名正言顺的事情,难道这也算特殊?

刘少奇耐心解释说:

现在群众的生活有困难,敌占区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咱们为人民办点事儿,不能再要报酬了。

我们节约一点,就能减轻人民的负担。

XXXX年3月12日,刘少奇由此撤离延安。

3月29日,在枣林沟会议上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首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赴华北工作。

  我们看到东边的这两孔窑洞是彭德怀住过的,中间的那孔窑洞是他和刘少奇共用的会客室。

XXXX年3月初,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此迁住王家坪军委驻地。

  地处枣园西山脚下的这方简陋的土平台,就是毛泽东主席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召开追悼大会并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张恩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XXXX年秋,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总务处抽调部分同志去安塞石峡峪山中烧木炭。

张思德被邀请做技术指导。

9月5日这一天,天下着雨,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张思德冒雨抢挖炭窑,正在聚精会神修整窑壁时,突然出现了险情,就在炭窑坍塌的瞬间,张思德把自已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被埋进了厚厚的黄土中。

  张思德牺牲了。

毛泽东知道后十分沉痛,他说:

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不应该。

他指示:

第一,把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打口好棺材;第三,要开追悼会,我参加,要讲话。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这里为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警卫团全体人员、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及附近群众XXXX年多人参加。

毛泽东亲笔题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

当警备团负责人报告了张思德生平后,毛泽东缓步走上主席台,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从这天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

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

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枣园因枣树多而得名。

园内现有22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占地面积80多亩。

这里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了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收为公有。

XXXX年,中央社会部在这里居住,遂改名为&;延园&;。

XXXX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这里。

  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军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建国,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真内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