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856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docx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笔者前言: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当时还得了作文比赛二等奖,不过内容的参考价值免提。

没想到二十几年后,这份专访竟然成为我第二篇关于爸爸的作文,经过对各种旧资料的认真整理和对爸爸进行彻底的盘问后,竞发现爸爸还有很多不为我所知的百味人生片段,也真正深刻体会到爸爸对音乐事业的那份执著和热爱仍然是如此强烈

  

  永不停息的演奏人生

  

  李淇(原名李淇芳)是全家幼子,出生于一个条件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李果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及美国著名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是中国第一代留美回国的机械工程师。

可是,李淇刚出世就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苦难时期,在家乡广西容县的乡间小道上,家人带着他夹杂在逃难的人流中,投靠他乡。

当时李淇睡在一个箩筐里,另一头是全家的行李,由姑婆挑着四方奔走逃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李淇全家移居到了广州。

李果能先生把他从美国带回来的两把小提琴和一大沓世界名曲唱片带到了广州,在工作之余以欣赏音乐和拉小提琴自娱。

随后,这位受过西方教育洗礼的留学生还在当时众人惊奇的目光中花高价买了一架立式钢琴,让整个家庭更加充满了音乐气氛。

当时八岁多的李淇练琴并不用功,甚至常常把没练熟的乐谱藏了起来,用“谱子不见了”来逃避老师的检查。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淇开始走上了音乐专业的道路。

  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第一次面向全国招生,李淇被录取了,从此正式开始了他钢琴演奏专业的学习。

在准备远赴天津(当时附中的旧校址)学习之前,李果能先生题赠了儿子八个字并嘱咐其贴在宿舍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要李淇时刻谨记,成功的道路是要由自己的努力一步一脚印地走出来的。

  在这所聚集全国精英的名校里,李淇先后师从韩剑明、赵屏国、洪士钍老师,同时也受到同学们的感染,他心底里热爱音乐的种子终于开始萌芽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李淇回忆与这么多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一起,日夜相处,互相帮助,获益良多。

“我经常去找鲍蕙荞和杨峻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对我平时练习很有帮助”。

特别是看着他的学长刘诗昆、殷承宗、鲍蕙荞等先后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为国争光,李淇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别人行,为什么我不行?

我也要参加国际比赛!

”当时李淇就下定了决心,更加发奋用功,进步飞快。

特别是在一次学院的演奏会上,李淇出色地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他的演奏气质和光彩令在场的朱工一先生惊叹道:

“李淇一弹这个作品,好像整个演奏厅的灯光都变了。

”同年,李淇两次获得了学院举办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一等奖。

“首先要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这样才不会错失良机,牢牢把握每一次机会。

”这就是李淇当时的想法。

  果然,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

当然,李淇那时还不知道,这是他第一次涉足国际比赛,竟也是人生的最后一次。

“1963年9月开学不久,全院同学都要下乡参加‘四清’工作。

这时风闻文化部有通知,我国要派选手去罗马尼亚参加1964年8月的‘第三届乔治?

埃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全国选拔将于同年4月份进行。

当时我在乡下虽然心急如焚,可是也没办法。

直到11月中回到北京,看了选拔章程才开始准备曲目”。

李淇表示,学习钢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这么用功过,盼望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

“我特别要感谢当时教研室主任朱工一先生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是他的推荐我才有机会参加院里的选拔。

  全国文化部的选拔终于来临,评委有中央音乐学院的马思聪院长、朱工一、周广仁,上海音乐学院的范继森、吴乐懿以及当时中央乐团的指挥李德伦等。

“选拔虽然在4月初就比完了,可是一直到4月底才宣布结果。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记得那天中午我还在宿舍午睡,一群同学冲进来把我叫醒,告诉我被选上要代表中国去参加国际比赛了。

  而李淇更忘不了的是,赛前那几个月的准备时光。

  “1964年4月底确定了我要去参加比赛,我是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唯一的代表,从院到系都很重视,都动员起来了。

比如钢琴系的老师们集体给我上过几次课,大家各抒已见,从不同角度分析我的演奏:

比赛必弹曲目包括有埃涅斯库的《钢琴奏鸣曲》,以前没有接触过,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教授专门作了分析,帮助我掌握这首曲子。

我向当时在校的几位钢琴家一一请教,记得顾圣婴、李名强、刘诗昆等都给我上过课。

系里主要让殷承宗负责我的专业课,几乎是每天都要听。

到了7月后,我每星期都在学校开一场独奏会,钢琴系老师一定全体出席,音乐会后帮我分析点评。

社会上的演出,学校也安排我去,像在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宾的演出就去了几次。

文化部安排中央歌剧舞剧院的乐队为我们协奏,郑小瑛指挥,那是我第一次同乐队合作。

第一次排练真有点紧张。

根据刘诗昆的意见我选了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练了两个多星期,5月20、21号分别在北京音乐厅和学校音乐厅演了两场。

我心里很清楚,外国选手一年多前就接到比赛章程通知,而我们只有半年左右的准备时间,一定要尽全力,要吃苦,要加倍努力!

  那年8月,比赛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开始了。

这次比赛汇集了欧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名钢琴演奏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国家选派,所以可谓群英荟萃、高手如林。

“我当时由紧张变成兴奋,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弹好每一轮曲目”。

经过三轮激烈的比赛,李淇一鼓作气,终于和苏联、法国、罗马尼亚几位选手晋级最后一轮决赛,夺得比赛的第四名。

李淇得到了当地各大报章的赞赏,评委们在酒会上不断过来跟他碰杯祝贺,布加勒斯特的制片厂也迫不及待地找李淇拍了音乐电影短片。

这次的比赛使李淇开始引起世界乐坛的注意,还没有回国,他就已经和罗马尼亚的音乐机构签订合同,受邀请去东德及其他地方演出。

比赛结束后,其他人员回国了,李淇和钢琴家李名强前往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做访问演出,然后取道莫斯科回国。

前途一片光明灿烂,李淇胸怀大志,在回国的飞机上他就满怀豪情地酝酿着向第二个钢琴高峰冲刺和为国争光的计划。

  可惜的是,回国后当他走下飞机发现,没有欢迎的人群,也没有鲜花笑语。

刚放下行李,李淇就收到红头文件,被送到北京一个郊县,原来“四清运动”开始了。

李淇怎么也没想到,他成了“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最后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选手。

他也没有想到,这次罗马尼亚之行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国际比赛上为国争光了。

  1965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考,因为各种原因,每人弹奏两个曲子应付了事,每年一次的盛大毕业演奏会也取消了。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州乐团,在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当一个合唱“战士”,之后的11年里,李处于萌芽之际,作为社会活动家的李淇创办了广东钢琴协会,团结了一批钢琴教育精英。

他们率先推动广东业余钢琴考级的创办,使广东省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钢琴业余考级体系的省份。

  1982年夏天,由李淇提议及策划,与中央音乐学院校友协作创办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钢琴培训班――“实验儿童音乐学校”。

很多当年参加这个培训计划的小朋友,现在都已经走上专业道路。

“学习钢琴的最后实践就是在舞台上,而钢琴比赛可以为很多琴童提供一个具有竞争性的舞台”,李淇认为,以健康的学习心态去参加比赛,可以促进学习动力。

1983年,李淇与老校友刘诗昆策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钢琴比赛――“‘珠江杯’青少年钢琴邀请赛”,由广州钢琴厂主办,组成了强大的评委阵容。

“这次比赛展示了青少年中优秀的钢琴人才,也成为日后我国钢琴事业的希望所在。

”比赛取得了空前成功,凶此,1984年李淇和刘诗昆再次合作,策划了“‘珠江杯’穗、港、澳青少年钢琴比赛”,再次由广州钢琴厂主办,香港通利琴行协办。

这次比赛不但打开了内地和港澳两地的音乐交流渠道,还为广东钢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刘涛昆和李淇再次担任了评委会主席和秘书长,还在比赛期间与广州乐团合作,举行了一场带有示范意义的音乐会,演奏了李斯特《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

当年香港著名乐评家周凡夫在《文汇报》上感慨地写道:

“当晚听完李、刘二人的演奏后,令我深深佩服的是,他们虽然在连日忙碌劳累的比赛评审工作下,演出前与广州乐团的排练肯定不够,但仍表现得从容,具有高度自信,演奏得无比的纯熟流畅,高难度的技巧在他们的双手下,都像轻而易举的事”。

  李淇对推动和发展钢琴音乐事业的热情并没有因为移民加拿大而磨灭。

旅加的十几年中,除了自己举办中国钢琴作品专题音乐会向主流社会推广中国文化以外,还担任了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会长和创办了多伦多华人钢琴及弦乐教师协会,不断为当地的音乐爱好者和学生举办各种音乐交流活动和音乐会。

  很多人会问,李淇这么忙碌到底希望看到什么回报?

“这是精神上的回报。

一个人一生都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并且为它努力过、付出过、收获过,是非常满足的。

最近很多从事其他专业的朋友对我说,他们现在退休了,不知道要干些什么让生活继续有意思。

我可以很骄傲地对他们说,钢琴教学和演奏,永远不用退休,这个事业永远让你的人生感到充实和精彩。

  

  六十岁的“海归”,新的起跑线

  

  自1987年离乡别井前往美国深造,随后携妻子女儿举家移民加拿大,李淇在海外生活了十几年,直到2002年秋才把回国的决心付诸行动。

  “看到中国现在的蓬勃发展,有一个宽广的空间可以让你去努力,去实现你的理想,这就是我为什么同国居住的原因。

而且,我曾经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了四十几年,有着割不断的乡情、亲情和友情。

当然,主要还有因为当时你(爸爸指着我说……),已经是博士二年级,看到你有了自己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我终于可以无后顾之忧放心回国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我感到父爱的伟大,一霎间脑子里闪过自己做过所有让爸爸操心不已的事,深感惭愧。

  多年的国外生活让李淇对中外教育的区别感触特别深刻。

“国外没有专业附中,所有音乐学生都是大学才走上专业道路,而且都是因为发自内心热爱音乐而选择音乐作为专业。

”在国内,无论是附中还是附小,都是万千家长梦寐以求的目标,无论如何都要把孩子送进去。

李淇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从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和技巧,可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中国音乐专业学生普遍发展得不够全面,综合文化知识比较欠缺。

而哲学、文学、历史文献等知识对演奏者的艺术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是无法取代这种艺术深度和修养的。

  回国这几年以来,李淇感叹说国内大大小小的钢琴比赛名目和数量令他感到惊恐。

回忆起他的那个年代,全世界也就那几个钢琴比赛,所以大家的奋斗目标也比较明确。

“平淡而无目标的奋斗是激不起青少年的兴趣的,应当有计划地为他们制定一个个新的目标,引导他们前进。

…‘可是”,李淇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为了参加这么多小比赛而重复弹奏一样的曲目,这样对成长中的学生是极其有害的。

年轻人应该不断学习新曲目,这些小比赛就是你们实验新曲目的舞台和进步的台阶。

磨练多了,以后累积下来的曲目量就可以在真正大比赛中派上用场。

  现在李淇每年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为国内数个全国大型钢琴比赛担任评委,包括自2004年起一连三届的“金钟奖”。

他觉得新一代的专业钢琴学生起步早,只要自己能把握好目标和方向,日后前途无量。

“不要急功近利而把自己的专长变为成名的工具,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是不会打动人的”,他说,“目光要放远,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句话,李淇一直以此自勉并以身作则。

平时在星海音乐学院要兼顾研究生、本科和附中三个阶层的教学,同时还活跃于各大音乐活动甚至参与整个策划筹办,除此以外李淇还是会抽空练琴,学习新曲目,继续他热爱的演奏事业。

广州星海音乐厅为李淇主办的数场“星海宿斗――艺术赏析系列音乐会”每次都座无虚席,观众每次都陶醉在李淇的演奏魅力之中。

  已经劳碌大半生的李淇,饱尝人生大起大落,也历尽风霜雪雨。

虽然忙碌,他却乐在其中,因为他热爱他的音乐事业。

二十几年前他毅然抛开他在中国正处巅峰的事业,勇敢地去北美寻找新生活,由零开始创建他的音乐事业。

十几年后,他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再次投入中国音乐教育和演奏事业的拓展。

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过了退休年纪还可以如此为音乐事业雀跃劳碌?

“这是新的起跑线”,李淇轻松地说,“音乐生命力是不受年龄限制的,不会因为岁月的消逝而淡化,只会因为经历人生洗练而变得更强壮,更坚定。

”他希望将来不断有更多中国人了解钢琴文化,受到古典音乐的润泽。

至于退休生活,李淇觉得他现在就已经过着退休生活般开心自在的日子了。

“平时教教琴,有空练练琴,去各地参加音乐活动,既有意义还可以跟很多老朋友叙旧,可开心了”。

当然,李淇还想下多点工夫在他的摄影爱好上,继续扩展他已经“泛滥”的摄影器材收藏。

“还有一个计划,到了80岁,我要举行一场‘李淇80大寿钢琴独奏会’,邀请我所有老同学老同事来看,哈哈。

  当年爸爸去中央音乐学院上附中时爷爷题写给他的八个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爸爸送给了我,嘱咐我时刻谨记这八个字背后的深意。

无论是经历什么困难和考验,爸爸总是会用轻松的态度和笑脸潇洒地应对,很难让人看到他在背后所付出的一切。

所以,每次当我抱怨工作繁忙很难兼顾教学和演奏的时候,一跟爸爸相比,就自惭形秽了。

这次专访让我看到了爸爸一贯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笑脸后的那股坚定的干劲和豪情,不期然地让我联想起北丐洪七公。

哈哈在这里,祝愿我国所有钢琴音乐老前辈们身体健康,青春常驻,继续为中国音乐事业创造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