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908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docx

舟山中学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

舟山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10月语文模拟考试

舟山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10月语文模拟考试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忝列(tin)

挑剔(t)

发轫(rn)

狼吞虎咽(yn)

B.悄然(qio)

桑梓(z)

怪癖(p)

命途多舛(chun)

C.稻穗(su)

肋骨(li)

媲美(p)

揠苗助长(yn)

D.渐染(jin)

勉强(qing)

怄气(u)

含英咀华(j)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坚持公积金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对制度进行适度微调,在不违背住房公积金的强制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的大原则下,扩大缴存人拥有自由支配和使用的权利,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务之急是从横、纵两个坐标对公积金的用途进行扩容。

B.民众举报税收发票违法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让税务部门“增收”,更是因为每一笔偷逃的税款都关系公共福址。

另外,发票也是公民纳税的证明,商家不给发票实质上也侵害了纳税人的权利。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3日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的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在此之前美国和澳大利亚提出,在南海享有不受阻挠的航运自由,与此同时,日本与菲律宾举行蹉商,东海和南海也成为重要的议题。

D.时下,中东局势跌宕起伏,乱象丛生。

巴以谈判更是长期裹足不前,深陷泥潭,巴民族权力机构处境唯艰。

在巴方看来,通过宣示建国,可以赢得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正义事业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有助于打破巴以和谈僵局,进而拉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尽早解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位前欧洲国家政要在评价危机应对政策时指出,欧洲政治被选举政治劫持,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过多考虑政治和选举因素,罔顾经济客观规律和国家长远发展需要。

B.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导人民群众大规模参与道德实践的成功探索,是新形势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

C.英国打算加强对社交网站的管理,自然由于他们经历了一场骚乱,有着切肤之痛。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国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往往是亦步亦趋,跟在了网络前行的脚步后面。

D.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利用好每一天的学习时间,等到高考结束后再做事后诸葛亮,后悔可就晚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苦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作为指导、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B.

舟山中学的创建人刘鸿生先生的孙子刘作卿先生,2006年4月从美国来舟山中学专程访问,面对祖辈开办的这个学校的辉煌,情不自禁地在“思刘堂”台阶前跪下,虔诚而恭敬地叩了三个响头。

C.

记者从河北省公安厅获悉,河北、河南两省警方经过14天的艰苦工作,河北省深州监狱越狱逃犯王振轻在其原籍河南省郸城县被抓获归案。

D.

网络成瘾患者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_______。

揭示社会的底蕴

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一方面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

B.

C.

D.

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简明的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4分)

据新华社伦敦9月22日电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2日报道,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人员目前对此持谨慎态度,希望全球科学家能共同探究原因。

据报道,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

光速约每秒30万公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没有任何物体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这成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础。

如果真的证实这种超光速现象,其意义十分重大,整个物理学理论体系或许会因之重建。

7.

今年五四青年节,广东省实验中学数百名初二学子以双膝跪地的方式,从家长手里接下“家书”。

学校将此仪式命名为“青年礼”,并打算以后要将这种下跪方式进行到底。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要求:

说出两条理由,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方寸之间中国印

卢浪沙

“印”,别称玺、节、宝、章、记、信、押、戳、图章、关防和篆刻等。

中国的“印文化”,发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且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

“印”,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

最早的实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等,如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拍,这是一种在陶坯上抑印纹饰和标识的器具,这一文化征象或早于文字。

因天赋的权信功能,“印”很快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商务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主角。

从安阳殷墟出土的“亚罗示”、“翼子”和“奇字”玺等实物看,当时的玺印形制已经相当成熟。

中国古籍对“印”的诠释为:

“印,信也”、“执政所持信也”和“王者信也”等。

较早的文字记载有《春秋运斗枢》:

“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

”《春秋合诚图》:

“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

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逸周书·殷祝篇》:

“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左,退而再拜,从诸侯之位。

”以上文字虽无实物可据,有可能是春秋战国甚或秦汉之后人所编,却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之后,“印”在改朝换代过程中作为法统凭信的特殊功用,是其他凭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法器。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为儒、释、道和帝王文化四大体系,那么帝王文化影响最大,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

秦王朝统一后,“玺印”也“正式”被选定为帝王文化的物化精髓和表征,成为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秦王朝虽二世而亡,然其所奠定的玺印体制,已成为中国官僚政体与社稷存废的象征。

御玺的递也成为皇权禅让的标志。

随着纸的发明,魏晋之后中国的文字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竹木简牍逐渐被纸所取代,用印方式及规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至隋唐完成了印史上的一次大变,官员任命逐渐和职官印相分离,官署公章替代了职官印,印章使用方式亦以钤朱取代封泥。

六朝时印章始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其构成的点睛元素。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即多有记述。

而唐太宗李世民自书“贞观”印,唐玄宗李隆基自书“开元”印等,更开鉴赏用印之时尚。

官僚和文人雅士纷纷仿效,文人斋室、书简往来、年号、别号、世籍门族以及抒情寄意和祈福辟邪等闲章形态和功用逐渐兴盛。

北宋时收藏、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字的风气十分盛行,出现了诸多的印谱专著如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顺伯的《汉晋印章图谱》等。

明清以降,众多的文人书画家,以叶蜡石等软质材料取代金、银、铜、玉等硬质材料,且直接参与刻制,扩大了印章的文化内涵和个性风貌,涌现出诸多的篆刻大师和流派。

中国“印文化”的发展进入新领域,文人篆刻逐渐成为印章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一项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亦称篆刻学)。

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渐成文人书斋不可或缺的物件。

因其便于携带,可随时把玩自怡,而日见受宠。

看似小道的篆刻,学极深邃,既兼书法、绘画和雕刻诸技艺,且蕴含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文字学等信息,渗透着篆刻家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8.下列对于中国印的作用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器具的抑印纹饰和标识

B.具有权信功能,作为法统凭信

C.可作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D.体现人类对社会自然的感悟与思索

9.对文中第六段中引述材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明中国印章自唐代起就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B.引述唐太宗的“贞观印”与唐玄宗的“开元印”,说明鉴赏用印时尚始于唐初,并由此引领闲章形态与功用的逐渐形成兴盛,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

C.引述杨克一、王顺伯的印谱专著,说明北宋时期收藏、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化的风气十分流行。

D.引述明清以降,文人书画家的参与,使篆刻成为印章主流,并发展成为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以此说明中国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

10.“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中国“印文化”的发展概况。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林语堂

记得哪里笔记有一段,说乾隆游江南,有一天登高观海,看见海上几百条船舶,张帆往来,或往北,或往南,颇形热闹,乾隆问左右:

“那几百条船到哪里去?

”有一位扈从随口答道:

“我看见只有两条船。

”“怎么说?

”皇帝问。

那位随行的说:

“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

一条叫名,一条叫利。

”乾隆点头称善。

这话大体上是对的。

以名利二字,包括人生一切活动的动机,是快人快语。

但是我想有时也不尽然。

大禹治水,手足胼胝,三过其门而不入,不见得是为名为利吧。

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就显然不为名利。

他们是圣人贤人,且不说。

我看至少有四条船,叫做名、利、色、权。

世上熙熙攘攘,就为这四事。

色是指女人,权是指做事的权力,政权在内。

不爱江山爱美人,可见有时美人比江山重要,不能不说是推动人世行为的大动机大魔力。

有能力或权力做出大事业来,不为任何力量所阻挠,为事业成功,也可成为人生宗旨,鞠躬尽瘁做去。

为名利死,为情死,为忠君爱国死,前例俱在。

只是有时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就跟一般商贾差不多了,只怕利禄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

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

但是通脱最不容易,以前有位得道的大和尚,面壁坐禅十年,享有盛名。

一日有一位徒弟奉承他说:

“大师,像你做到这样超凡入圣,一尘不染,全国中怕算你是第一人了。

”那大师不禁微微一笑。

这也可见名心之难除也。

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

袁中郎叙陈正甫《会心集》,曾说到这一层。

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

巴士特(Pasteur)发明微菌,不见得是为名利色权吧。

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是只为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

这平常说是为一种好奇心所驱使。

所有科学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趣。

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求知趣味使然的。

我想这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

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举的四端。

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

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可以画画。

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

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

就做到如米颠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

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

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

而且就变为索然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

青年人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

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就来了。

无奈我们这种受考试取分数的机械教育,不容易启发人的灵机。

我曾问志摩:

“你在美国念什么书?

”他说:

“在克拉克(Clark)大学念心理学。

就是按钟点,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念了什么书!

后来到剑桥,书才念通了。

”这就是导师制的作用。

据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

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

就是靠一枝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

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

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

现代的机械教育,总不肯学思并重,不肯叫人举一反三,所以永远教不出什么来。

顾千里裸体读经,是真知读书之趣的。

读书而论钟点,真是无可奈何的事。

李考克论大学教育文中,说他问过四年级某生今年选什么课。

那位说,他选“掮客术”及“宗教”两课,每周共六小时。

因为他只欠这六小时,就可拿到文凭。

“掮客术”及“宗教”同时选读,实在妙。

但是这六小时添上去,这位就会变为学人了吗?

所以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

今日国文好的人,都是于书无所不窥,或违背校规,被中偷看水浒、偷看三国而来的,何尝计时治学?

必也废寝忘餐,而后有成。

要废寝忘餐,就单靠这趣字。

(选自《现代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1.开篇从往来的“两条船”写到“四条船”,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

12.第三段为什么要写“大师不禁微微一笑”的细节,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3.结合语境,理解“就是靠一枝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这句话中丰富的内涵。

(4分)

14.根据文意,说说不赞同“读书而论钟点”的根本原因。

(4分)

15.林语堂先生以幽默而睿智,闲适又凝重的语言谈论了多种人生之“趣”,综观全文,他谈的哪一类“趣”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呢?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穷鬼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

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

愈久与之居,不堪也。

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

愈死,无所归。

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

曰:

“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

”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

子往矣,无累我!

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

“先生何弃我甚耶?

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

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

先生何弃我甚耶!

敢请其罪。

先生曰:

“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

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

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

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

“先生以是为余罪乎?

是则然矣。

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

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

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

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

凡先生之所云云,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

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

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

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

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

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一日,谓先生曰:

“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

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

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

”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戴名世:

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

为文:

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

剌谬:

违背常情、事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九百余年

阅:

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

矜:

自夸

C.无可属者

属:

嘱托

D.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

溷:

打扰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而得韩愈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C.先生何弃我甚耶!

敢请其罪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

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19.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3分)

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3分)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2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分)

2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

“告夫三子。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3.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

(1分)

24.结合所学课文,简要分析孔子的做法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2)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3)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晏殊《蝶恋花》)

(4)凤兮!

凤兮!

何德之衰!

(《<论语>选读》)

(5)大方无隅,

,大音希声,

(老子《道德经》)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巴金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曾说晚年有三种痛苦:

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

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

请以“痛苦”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舟山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1.D

2.A(B福祉C磋商D处境维艰)

3.D(D项事后诸葛亮:

讽刺事情过后才自称早有预谋的人。

不合语境。

4.A(B,“专程”放到“从美国”前面,去掉“的辉煌”C偷换主语D主宾搭配不当)

5.

B.【是“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应接在之后;与是承接关系,而且是“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跟光”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应接在之后。

再根据以成人的眼光衬托儿童的眼光的逻辑关系和前二后三的结构特点,即可排出。

6.科学家发现超光速现象,物理学理论体系或将重建。

7.反对。

理由:

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

(其他参考理由:

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5分。

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

无观点减1分)

赞成。

理由:

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

(其他参考理由:

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好的传统难道不应该继续发扬?

)(5分。

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

无观点减1分)

8.D(谈篆刻艺术的内涵,而非作用。

9.C(A.自六朝起而非唐代;B.“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于文无据;D.“以此说明中国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于文无据,只能说明印章与书画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最初作为一种抑印纹饰和标识出现在古陶器上,可以看作是一文化征象;

后因其天赋的权信功能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和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六朝起与书画结缘,展示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并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

(3分,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三点得3分。

11、从传说引出所要议论的“趣”的话题(2分),进而指出人生活动的“动机”里,还有人是不为名利的(2分)。

12、得道大师也喜欢所谓的“盛名”(2分),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要做到“通脱”、除去“名心”,实在不容易(2分)

13、这句话的内涵有这样几个意思:

学问需要交谈,导师善于启人心智,青年与导师交谈,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胜读十年书)

(2分);青年读书,要讲顿然妙悟(2分)。

14、认为,读书要“知趣”(1分),现代机械教育是“计时”“取分”(1分)

,不讲求“学”“思”并重而无“趣”,青年“必不成器”(2分)。

15、从下列角度任选一个:

人生的“趣”(活动动机)至少有名、利、色、权。

人生喜“趣”,通脱不易,名心难除。

科学发明等,靠这个“趣”字(好奇心)。

青年人读书求学,要能够知“趣”,有所妙悟。

以上只是参考角度,只要归纳符合题意就可得1分。

围绕所归纳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理由合理可得2分,语言表达通顺1分。

(共4分)

16.C(属:

归属、跟随)

17.D(D.都解释为“只是,不过”)

18.D(“终无所用”错,“颇得其功”、“毕致之矣”。

19.先生避席却行,大惊:

“女来将奈何?

”麾之去,曰:

“子往矣!

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

20.

(1)凡是你足以使我陷入穷困的,我不能全部列举到,只是举个大概罢了。

”(关键词“穷”“数”)

(2)从此,被褐先生和他相处,总共几十年,穷困得不能忍受,然而颇得它的好处。

(关键词“于是”“堪”)

【参考译文】

穷鬼,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

唐朝元和年中期,开始依附昌黎韩愈。

韩愈和他住了很久,不堪忍受啊。

写文章(《送穷文》)驱逐他,(他)不走,反而骂韩愈。

韩愈死(后),(他)无所归依。

流落人间,寻找像韩愈一样的人跟随,找不到。

经过九百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