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62985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_4篇(共15页)9900字.docx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

这本书在简明扼要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把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理论性和可读性都很高。

全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广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指出,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贴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受广大党员干部欢迎。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初读《十讲》,感悟良多,想侧重从《十讲》中有关方法论的阐释、尤其是从其中的五个方法入手,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是深入实践的方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哲学史上革命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十讲》深刻论证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深入分析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实践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刻批判了新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错误。

新教条主义从西方&;本本&;出发,&;照抄照搬西方理论,表面看新鲜诱人,事实上削足适履,误国误民&;;实用主义貌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往往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断章取义、寻章摘句,把严密完整的理论分割成只言片语,硬套到实践上去,恰恰窒息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十讲》指出,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十讲》还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作了深入阐发,指出要分清实际中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局部与全局、主流与支流、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把握事物的本质、内容、全局、主流、必然和趋势,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坚持实践的观点,注重深入实践的方法,有利于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有利于端正学风、作风。

  二是系统思维的方法。

系统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

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使联系的系统性得到了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

《十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论述联系的系统性,并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实际阐述系统思维方法。

谈到系统思维的结构性时,《十讲》联系改革开放初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指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员、土地、生产资料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生产组织结构改变了,结果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谈到系统思维的层次性时,强调&;顶层设计&;对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谈到系统思维的开放性时,指出其对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在此基础上,《十讲》提出了如何实现系统优化的问题,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十讲》还明确指出,运用系统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在实际中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要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探索试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弄清楚大道理与小道理,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有生机活力,又协调有序。

  三是底线思维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其统一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之中。

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

《十讲》运用质量互变原理分析改革开放也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过程,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因此,办事情、作决策,不能走极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也就是要&;适度&;。

&;底线思维&;是&;底&;与&;顶&;两个关节点的对立统一。

守住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才能达到事业的顶点;胸无大志,没有攀登高峰的目标,&;底&;线也就守不住。

分析变化中的形势,要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比如就业、物价、社保,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用底线思维,保&;基本&;。

又比如对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要用底线思维寻找最大公约数,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十讲》深刻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进而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

这一方法要求&;两个结合&;,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领导群众的基本方式是说服,而绝不是命令;领导干部不能不顾现实与可能,跑得太前,成为冒进主义者;也不能落在群众的后面,成为尾巴主义者。

  五是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

比如,在讲到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时候,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且具体阐述了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即&;眼睛向下&;&;有的放矢&;&;亲自出马&;&;解剖麻雀&;&;全面调查&;和&;由表及里&;;在讲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改革,并系统阐释了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性质、理论定位、具体内容、主要成果,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一关系;在最后一讲关于坚定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对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的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以上的五个方法,只是本书一部分内容。

这本书的理论内容与阐释方式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比如,开篇就提出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前提和指导;明确指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

这样,党员干部在阅读该书时,既能学习逻辑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又能汲取有利于提升思维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政治智慧,还能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者维护大众利益、为大众立言的价值立场。

  总之,《十讲》改变了以往哲学教科书仅以理论逻辑建构体系的做法,始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改革开放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展开阐述,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份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清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而鲜活,是推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理论力作。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先进的思想武器。

其政治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特质决定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有特殊的规律值得探寻的,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掌握和应用具体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神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识现在和预知未来的武器&;。

共产党人所从事的活动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自发的行动,它从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自觉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强大并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根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力量,就在于它给党以可能来在任何环境中确定方针,来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来预见事变的进程,来不仅知道事实在目前如何发展和向哪里发展,而且知道事变在将来如何发展和向哪里发展。

&;我们今天强调理论学习,就是要通过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我们获得这种了解事物并把握未来的神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是我们迈入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门的必经阶段。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他从来没有把理论当作纯粹的理论来研究,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活动来建立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针对着、配合着一定的现实任务,都是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目的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它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应用是对理论的具体把握。

要通过读书学习,把理论书籍里学取的基本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重视把握现实规律

  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学习和研究。

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种事物现象都有它自身的必然规律,我们必须依据它们自身的这些规律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

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并不在于从书本上学习了多少,而在于能否了解把握自己所要改造的周围环境的规律。

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质。

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给共产党人以在任何环境中确定方针的可能,就在于它是要掌握而且能够掌握一切环境中事变的具体规律,就在于能使我们依据这些规律来预见事变的过程。

  要掌握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一切个别结论和原理,必须注意到这些结论和原理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下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把这些结论、原理和它所产生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研究。

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依据自己环境的实际情况获得自己的理论结论和原理。

我们要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学习他们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要进一步全面分析研究实际情况。

要努力找出实际情况中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否则,&;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仍只能是主观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存在的。

如果一时一刻停止了实际应用,那仍然是唯心的空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必须使我们学习掌握的理论当中包含丰富的现实环境和历史规律知识,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离开具体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实践的一个要素。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实践,服务于实践,而且以一定的实践的立场为立场的。

任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是为着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建立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立是紧紧地依赖于实际的,它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必须以理论

  原则为指南解决我们现实的问题。

离开实际的&;理论&;学习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是在掌握&;理论&;,但决不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能离开对自己岗位工作的具体考虑,不能单从词句和字面上来学习、研究,以为首先要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粹精神&;,然后才考虑工作问题,这样学到的东西实际上没有脱离抽象&;理论&;的窠臼,与真正、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天壤之别。

  应&;有的放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实际问题之&;的&;,这是对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形象比喻。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来去射中国革命之的。

这个问题不讲明白,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

&;今天,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今天的实际相结合,依据今天的情况而具体化,这是学习的成功之道。

  真正的理论必定伴随着可以实行的办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最鲜明地表现为,当我们学习每提出一个问题时,必定恰当地估计着事实的条件,同时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论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办法正确与否。

办法错误,也证明我们对这理论的学习了解也并不周到。

即使掌握了这一理论也一定是在抽象原则上掌握了&;理论&;,并没有对理论获得最正确最完全的了解。

  应用理论也是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它既然是科学,就不是固定而且不能固定在一个地点,它是发展着和完善着的&;。

应用理论是掌握理论的内在要求。

根据不同的条件,应用马克思主义于实际进而掌握一些新的原理和论点,把握新的规律知识,在研究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

  四、必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搞对思想方法。

陈云同志讲:

&;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

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行动是与一定的世界观相联系的。

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处理工作,能够依据环境的变化随时正确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任务,那么即使我们没有研究过哲学,但事实上我们的思想里已经有了某些辩证法世界观的因素。

这种世界观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在理论的研究中锻炼出来的,因此它的内容常常混杂着各种因素。

单纯对于实际问题的关心不能保证思想方法基础正确,也就不能保证见解正确,容易受到不正确的思想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是和实践最一致的哲学,研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

  正确地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就能正确地了解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切事物的普遍法则,是研究一切事物的一般方法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引导,能够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更加一贯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能够正确地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对工作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不是空&;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与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共产党人不能不研究哲学,不能不经过哲学的研究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正确的世界观。

只有我们的世界观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我们在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有正确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社会必然的前途,并按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情况,规定出不同的工作步骤和战略策略,随时给我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提供具体灵活的指导。

  五、要努力精通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要把读书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

当我们拿着书本读的时候,要时时刻刻回想到自己工作中的一切经验,以这些经验充实理论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活的理论是在我们的工作经验当中。

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是要能具体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统一,既是实践的需要,更是理论学习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真理,无论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

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

&;从这一点来讲,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是要和我们的工作经验的增加并进的,这样不断学习研究哲学所得到的结果才确实才深刻。

  要进一步研究事物本身的内容。

&;哲学最大的意义是确定原则、指引方向、启迪思路。

&;辩证法不是使事物千篇一律的印板模型,不是固定了的公式,而是我们研究活的事实时的线索和引导。

在我们研究现实问题的时候,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出一个大体上应该走的原则方向,使我们的研究能够准确有效。

在此前提下,要依据这大的方向线索去仔细分析事物本身的内容,把遇到的现实事务的本身作具体的考察。

先把书本上所学到的暂放在次要的地位,集中全力于现实的材料上面,了解&;实事&;的全部内容。

  要分析&;实事&;的各个方面。

在把握全部事实的基础上,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引导下,分析事实材料的各方面,并把握这一切方面的联系,把握辩证唯物主义法则的具体表现。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把大大小小的材料都搜罗无遗,分析它的各种形态,探究这些形态的内部关联,这一工作完成了以后,能够把现实的发展运动适当地表现出来&;。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掌握,是要在客观的具体研究之后才能适当地表现出来的。

这也就是&;求是&;的过程。

要从事物本身去找出它自己的具体的辩证法。

从这一角度来讲,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就是辩证法。

  要努力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

正确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必须努力研习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并把它具体表现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和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是分不开的。

离开辩证唯物主义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离开整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会有真正完全的辩证唯物主义。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可能精通一切马克思主义,但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尽可能地使我们所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具体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就是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认识上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今天,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胡锦涛曾指出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历史证明,结合工作实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总结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新中国第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主编为艾思奇。

这是第一本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写的全国党校和高校通用的哲学教材。

而在这之前,我们用来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都是苏联产的。

作为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其划时代意义是中国人用自己编的教材取代了采用苏联的哲学教科书,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实这本书我是在网上搜到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原理的书太多了,整个广大图书馆都有很大一个区域是用来存放这类书的,真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这其中大多晦涩难懂,很像甲骨文,很多都是绕来绕去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其实现在很多著作都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这些个人建议不要去读。

看来真正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原理的著作并不是一本容易的书。

于是我就在网上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给我搜到这本划时代的作品。

读完这本书,有一下心得体会拿出来分享一下。

  这本书由于著作年份较早,很具有时代特征,可能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这本书的阅读还是需要反复斟酌的。

书如题,本书通观全篇介绍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哲学原理的主干部分,当然也阐述了每个部分的分支,如矛盾与发展,变化与联系啊等等,不过我在这里将着重阐述这两个总的大方向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这里先明确两个大致的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唯物主义的一种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它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以及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和精神这两种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卓越人物的思想、神的意志或某种隐秘的理性等等,来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

  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不过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

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会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

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并且含有明显的唯心成分。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它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以及我的一些理解,我发现原来哲学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事物有好有坏,关键看怎么运用,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所产生的效应也不尽相同,像那个失马的塞翁,好好坏坏,都不相同。

学习为了实践,而实践又促进了学习,我们讲究学以致用,我们也说不断发掘新知识,这些从来都是辨证统一的。

  古人认为,天地是由阴阳而生,万物是为五行所化。

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都是构成基本世界的物质,这就是朴素的古代唯物主义,这个世界的构成是由物质,影响世界变化的也是因为物质发生了改变,追寻预期的发展也要从物质本身入手。

物质的联系,动态发展变化,前进,也就构成了今天世界基本的构架。

这些都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重要内容。

  我们的存在是客观的,我们的感受却是主观的,这也注定我们的世界将是多彩的,一棵树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是风景,有些人却认为它阻挡了视线,另一些人可能想把它做成家具或者雕刻成艺术品,而有有些人却只想把它砍到当柴烧,不过树还是树,它依然矗立在那里,没有丝毫的改变!

这是多么的美妙啊,主客观之间的差别构成了这美丽的世界,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的前进。

试想一下,如果客观事实已经相同了,这是主观感受也同样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美丽可言,所有的东西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一样的,天一直都是蓝的,总有一天会看厌的。

唯物在于物,而同样的唯心在于心,不过唯心存在不能解决物质客观这一难题,而唯物存在却能解决主观感受这一问题,我认为两者的碰撞就集中在这里。

  书中详述了历史发展史观,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五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且预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