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59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新版文档格式.docx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湮没(yānmò

) 

弧形(hú

陡坡(dǒu) 

和谐(xié

饮涧(jià

n) 

匀称(chè

桥墩(dūn) 

郦道元(lì

河堤(dī) 

惟妙惟肖(xià

o)

湮没:

埋没。

惟妙惟肖:

肖,相似。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古朴:

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伦:

绝,没有。

伦,同辈,同类。

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胜景:

优美的风景。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

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㈠概括每段的大意:

石拱桥的外型

石拱桥的结构

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赵州桥的历史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卢沟桥的特点

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㈡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然后概括全文的说明顺序:

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

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

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

建于一九六一年。

明确: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全文的说明顺序: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

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㈢概括大意

1.(第1-2段):

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第3-9段):

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和原因。

3.(第10段):

介绍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石拱桥整体特点: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古典代表:

赵州桥、卢沟桥

创新代表:

长虹大桥、双曲拱桥

历史悠久→飞跃发展

历史悠久:

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

总说特点:

设计——符合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赵州桥(单拱) 

像弓一样的长大石拱

分 

说 

大拱肩上有小拱

四 

大 

28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

结构匀称,古朴美观

历史悠久,联拱特征

卢沟桥(联拱) 

坚固耐用,美观独特 

发展变化

历史意义,北京胜景

长度:

世界最长

新发展 

材料:

钢筋混凝土 

飞跃发展

结构:

双曲拱桥

㈣课堂探究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作者围绕中心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作者首先从石拱桥说到中国石拱桥,又说到中国石拱桥的杰作:

赵州桥、卢沟桥。

其次作者评析两桥的特点:

赵州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是使用迄今最古老的桥。

而卢沟桥则坚固、美观,在反帝侵略史上的重要历史意义。

第三是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及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解说,通过运用引用比喻举例等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生动、具体。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第2课时

研讨课文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

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这两座桥都是作者重点介绍的桥,今天我们深入解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它们的特点的。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解读。

1.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作者引用《水经注》里的资料目的是什么?

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3.作者是怎样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

是抓住它们的特点来介绍的。

介绍赵州桥,先总的指出它“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历史悠久;

“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结构坚固。

接着从四个方面介绍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以突出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对卢沟桥的独有特点介绍,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

赵州桥是独拱桥的杰作,而卢沟桥是联拱桥的杰作。

5.第9段作者写了几个原因?

哪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作者写了三点原因,用“首先”、“其次”、“再次”为标志。

第一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因为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能创造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具有巧妙绝伦的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

6.本文突出地运用了引用的说法明方法,这些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引用张鷟的话在于说明结构坚固;

引用“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造型优美。

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7.《中国石拱桥》运用了那些方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显得准确而科学?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又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

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

例如说到“旅人桥”时,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修饰语:

“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修饰语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修饰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再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

1.你对课文还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2.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预习《桥之美》,要求基本读懂课文,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列出不懂之处。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茅以升:

中国当代第一位桥梁专家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

他暗下决心:

长大了一定要造下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

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绮色佳傲慢地说:

“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

”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

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

茅以升于1917年获美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奖。

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

在交通大学唐山校任教授。

“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

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当记者采访茅以升时,他说:

“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64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铜桁梁桥。

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

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

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O.4米。

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

“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

”党的领导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

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

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

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解放后任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6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时隔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

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备注:

修缮过程中,在历史岁月中破损的建桥原料经过整理收集,大多数存放在赵州桥景区内的博物馆陈列。

梁思成:

“河北赵县安济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李约瑟:

“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鲁班,约在610年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

桥梁专家福格·

迈耶(H.Fugl-Meyer):

“罗马拱桥属于巨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独特的中国拱桥是一种薄石壳体……中国拱桥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满足了技术和工程双方面的要求。

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不能通车;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1999年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位:

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芦沟桥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座古老的桥又增添了新的意义。

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11个涵孔。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卢沟桥两旁有281根汉白玉栏杆,每根柱头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态各异的石狮,或静卧,或嬉戏,或张牙舞爪,更有许多小狮子,或爬在雄狮背上,或偎在母狮膝下,千姿百态,数之不尽,民间有句歇后语说:

“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晓月要在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西山叠翠,月色妩媚。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了第一声抗日炮声,如今在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可以看到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

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

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

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

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王冷斋诗曰:

雄峙平西拱极城,中原逐鹿几兵争。

而今三路纵横过,南北咽喉一宛平。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

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

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

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

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

口令!

”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2]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

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

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

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

“小鬼子,看刀!

”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

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

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

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北京立交桥(拓展阅读)

刘宗明

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冈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

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

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

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那会儿做梦也没见过陆地桥。

1974年,复兴门立体交叉桥,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陆地桥,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它的丰姿。

啊,壮丽,雄伟!

双层桥面,落差间隔达5.5米;

上层桥面,东来西往的车辆任意奔驰;

下层桥面,南去北走的车辆畅通无阻;

四条匝道把上下两层桥面巧妙地联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错落相连并行不悖的交通网。

在桥上凭栏下望,忽然意识到:

旧日的桥的概念似该修正了。

眼前这桥,不就同水、同河脱离关系了吗?

1978年,京华大地上又出现了第二座横跨车流人流的桥——阜成门立体交叉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