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504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docx

绵阳市芦溪中学届高三一诊学生复习学案

高三一诊地理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直接热源:

所以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逆温现象?

2.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依靠:

辐射

3.引起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差异,取决于当地的

白天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夜晚考虑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考点二热力环流

1.低温高压,高温低压仅征对而言

2.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相反

3.高压和低压是同一相对而言的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

4.海陆风,白天吹风,夜晚吹风

山谷风,白天吹风,夜晚吹风

4.高压凸向海拔(值),低压凸向海拔(值)

5.绘制等压面图(ABC三点)

已知气温或气压或等压面上的海拔

考点三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2.风的形成受个力的影响,分别是

3.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高空中:

风向与等压线

4.怎样绘制风向?

注意什么?

若该点没有等压线通过,该地的风向怎么绘制?

5.在等高线绘制的等压面图上,如何画风向?

考点4三圈环流

1.西风带,北半球为风,南半球为风。

2.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

为季节,受控制时为冬季。

3.30°N的气压中心在什么季节形成?

60°N的气压中心在什么季节形成?

4.亚洲夏季的气压中心位于附近,叫

亚洲冬季的气压中心位于附近,叫

北太平洋夏季的气压中心位于附近,叫

北太平洋冬季的气压中心位于附近,叫

北大西洋夏季的气压中心位于附近,叫

北大西洋冬季的气压中心位于附近,叫

5.三圈环流中气压带多雨?

风带多雨?

极锋的纬度位置在附近。

6.动物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7.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赤道两侧低纬度地区风向发生季节性的变化:

7月气压带风带移,赤道以北低纬度吹风

1月气压带风带移,赤道以北低纬度吹风

8.南亚及东南亚夏季吹风,

成因是

南亚及东南亚冬季吹风,

成因是

9.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吹风,

成因是

澳大利亚北部冬季吹风,

成因是

考点五气候

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

2.等温线弯曲是受或影响?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受影响

与海岸线平行受影响

3.地中海气侯,夏季冬季成因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成因分布

4.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布

5.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都是

主要区别是:

6.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有?

7.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气候成因

8.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考点六天气

1.天气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2.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降水在暖锋降水在

冷锋带来的降水多为暖锋带来的降水多为

3.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沙尘暴,

多为锋引起

3.低压又叫,形成天气

北半球时针南半球时针

4.高压又叫,形成天气

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和关

5.常见的天气系统不会带来降水的是?

6.天气系统中常考的是?

锋面气旋中不管哪个半球都是,左边锋,右边锋

7.锋面气旋不同半球,左右两侧的锋面一样,但锋前,锋后不同,确定锋前锋后需要画气旋旋转方向,

北半球时针,南半球时针,剑头为锋,

剑尾为锋。

8.锋面气旋冷暖锋的锋前风与锋线,

锋后风与锋线。

9.锋面气旋中有处降水,

分别是,锋前,锋后,压中心

10.长江流域6月的梅雨是天气系统形成的

7,8月的伏旱是天气系统形成的

11.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气旋

考点七水循环

1.任一条河流都存在的补给方式:

2.冰川融水补给影响因素是,汛期在。

中国主要在和地区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汛期在。

全球主要存在这类补给的有中国东北、俄罗斯和。

4.西北有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5.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最大径流量约为立方米/秒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最大径流

量约为立方米/秒

6.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主要补给类型:

下游:

7.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时间和地点:

华南:

长江流域:

7.8月:

9月:

10月:

8.中国锋面雨带以南5-7个纬度有一个同步移动的。

锋面雨带的移动快慢决定了中国南北的旱涝情况,移动快:

南北,移动慢:

南北

9.锋面雨带移动快慢的根源,也就是季风的不稳定性根源:

向西延伸的高压脊的势力强弱。

10.中国华南径流量夏季有两次峰值,月和月。

分别是和引起的,带来最大水量。

11.长江流域6月7、8月分别受和影响

12.华北会出现一个径流量的低值:

月,什么原因?

一个径流量的高值:

月,什么原因?

13.东北有两次汛期,分别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

哪次带来最大水量?

15.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6.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怎么描述?

17.水量丰富的原因?

18.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19.水库,植被,草地等的对湖泊的调蓄作用,主要影响该河段的游,使径流量变得。

降水最大量和径流最大量会存在一个差。

考点八海水运动

1.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圈是边型的时针

南半球的副热带洋流圈是边型的时针北半球的中高纬流圈是边型的时针

2.北印度洋夏季洋流受风的影响,

成时针,流向上自向

3.北印度洋的冬季洋流受风的影响,

成时针,流向上自向

4.南海的季风洋流,夏季流向自向

5.索马里的洋流夏季是寒/暖流,自向流

6.洋流按性质分:

7.欧洲气候主要受洋流的影响

8.世界上的上升补偿流有:

大部分分布在纬度的大陆岸

9.北海道渔场由洋流和洋流交汇

10.海雾与洋流的关系:

高纬:

中纬:

低纬:

1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西侧气温高/低,东侧气温高/低

1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天气,带来灾害。

秘鲁天气,带来灾害。

考点九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的主要成因:

内力/外力作用

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外力: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主要外力:

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

3.峡谷的成因:

4.峡湾的成因:

5.欧洲和加拿大主要地貌的外力作用:

6.沙丘的等高线图呈现的形状:

迎风坡:

陡/缓,背风坡:

陡/缓

月牙图中:

凸面是坡,凹面是坡

7.大理岩由变质而来

8.化石存在于岩石中

9.岩浆岩:

侵入岩代表,喷出岩代表

10.向斜背斜的判定ab

1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12.石油天然气主要存在于

煤主要在水主要在

13.重点掌握的中国的典型地垒:

地堑:

14.冰岛位于和的边界

15.板块之间的真实分界线:

16.中美洲西侧的山脉成因:

和的边界

17.红海位于和的边界

18.日本和的边界,属于板块

19.多火山地震成因的叙述:

考点十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主要外力作用:

下游的主要外力作用:

2.冲积扇主要发生在:

三角洲主要发生在:

河漫滩主要发生在河道的岸

3.三角洲的成因

4.冲积扇的成因

考点十一整体性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6点要素:

2.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然带:

地中海气候的植被: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

3.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判定重要标准:

4.判断一座山在哪里主要是看:

5.阳坡的自然带高/低,雪线高/低

阴坡的自然带高/低,雪线高/低

6.迎风坡的自然带高/低,雪线高/低

背风坡的自然带高/低,雪线高/低

7.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多的原因:

8.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基带不同的原因:

9.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的原因:

10.乞力马扎罗山的南坡雪线低的原因:

11.天山北坡雪线低的原因:

第二部分旅游地理

一、旅游活动的概述

1、旅游活动三要素:

旅游者(是主体,具备三个条件:

时间经济收入欲望)、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媒介)

2、旅游分类:

按游览区域分:

国内与国际旅游

按旅游目的分: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3、现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旅游目的娱乐性。

二、旅游资源

1、分类:

自然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

人文资源:

遗址遗迹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建筑与设施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旅游商品。

2、特点:

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地域性。

3、价值:

美学价值(色彩美、形象美、声音美、动态美)、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4、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比较项目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特征

季节性与地域性

可创造性

空间分布

范围较大,可呈点、线、块状分布

范围小,一般呈点状分布

表现特点

风景景观

建筑景观

欣赏方法

从审美、人地和谐的角度去欣赏

从历史、文化、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保护措施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防止破坏,进行维修和创造

5、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

多样性---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

主体性质---景观的主要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现代风貌为主等。

独特性---突出的景观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

地位---景观品位的高低:

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

6、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

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

人文因素:

人口、民族、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聚落等。

7、旅游景观的欣赏

天时-----把握观赏时机;地利------优选欣赏位置;

人和-------培养审美情趣(欲望)、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力、理解、创造力),品味文化内涵(文化内涵)

8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①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种类多,质量----其“非凡性”的强弱、价值的高低,资源的集群性,地域组合状况

②交通便利,则开发条件优越。

③市场距离:

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

④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⑤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四、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一)、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1、旅游景区的组成要素:

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

2、旅游景区规划原则:

突出景观特色,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维护生态平衡,最佳综合效益

3、旅游景区的交通规划:

线路:

旅游景区一般是以一个或几个紧邻的主要景点为中心,通过公路、河道、索道和人行道等交通线,将若干景点相连而成。

因此,景区交通线路规划首先要方便游客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

某些交通工具(如观光马车)具有娱乐性质,可以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

4、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

是为了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和旅游安全防范措施而兴建的,它们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二)、旅游活动:

1、正确进行旅游活动设计

①收集旅游信息,选择旅游地②设计旅游线路③确定出游的方案,保证旅游安全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①突发自然灾害:

暴雨、台风、暴雪、沙尘暴、洪水、海啸、潮汐、风暴潮、地质灾害。

②野生动植物造成的生物危害

③环境因素引发的疾病:

肝炎、传染病等

④社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战争,恐怖袭击,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交通安全,景区基础设施安全,旅行社安全等

3、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旅游区和旅游部门:

加强预防与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设置安全警告,劝阻制止危险行为;预防自然灾害;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救援等。

②旅游者的自我防范:

增强安全意识;出游时间选择避开灾害多发季节和多发的地区;外出旅游购买保险;加强自我医疗保护与防范措施。

五、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1、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①增加外汇收入;②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③提供就业机会;④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⑤促进区域文化交流;⑥有利于社会稳定

2、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①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物古迹遭到毁损,破坏背景环境;②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③外来文化对地方传统文化可能造成不利影响;④导致土地、住宅、消费品、日常生活服务价格上涨;⑤占用和毁坏一定数量的农田和林地

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①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②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④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六、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

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③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①促进文化交流(a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b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②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①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①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A.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B.科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D.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②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3.客源市场: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

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旅游者:

主体地位;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

(2)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

(3)维护生态平衡;

(4)最佳综合效益:

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

3.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景区形象:

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

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

(3)空间布局:

交通线、服务设施等要布局合理。

(五)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

1.突出特色

2.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

3.“冷热”兼顾—以“热”带“冷”

4.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七)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

1.突出主题;

2.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4.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八)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

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加强巡视;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加强游客安全教育;加强救援。

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概述

1.概念:

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社会环境因素:

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4、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

根据因素的不同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二)环境问题概述

1、概念:

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影响和破坏了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2、分类:

按产生成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和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可分为:

环境污染:

人类向自然界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

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核辐射污染等

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枯竭。

如:

林草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

(2)人为原因

不断发展的工业生产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和向自界中排放的“三废”不断增多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科技的进步引起许多环境问题。

如军事武器杀伤力的增强、电子垃圾等。

4、环境问题的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核泄漏、油田井喷等)。

(3)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2、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

采猎文明----崇拜、依赖自然----生物资源遭破坏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区域性问题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之后进行补救

后工业文明-----善待自然----谋求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按可否再生与恢复分:

可再生(生物、土地、水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和非可再生(矿产资源)

(2)资源问题与利用、保护

1、水资源短缺(水质型与水源型)

(1)原因:

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③淡水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增长快。

⑤植被与湿地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拓展):

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③地势低平,不利于水库的修建

(2)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3)解决对策:

开源:

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

农业:

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

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

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

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

2、土地资源紧张、耕地不足

(1)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拓展)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2)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⑤使用有机肥⑥舍饲养畜⑦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3、矿产资源问题

(1)矿产资源濒临枯竭

原因:

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资源需求量大;②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后备矿产资源不足;④地区分布不均

(2)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植被破坏;地表塌陷;土地退化;水污染。

(3)解决措施:

采用科学方法适度开采;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节约利用资源;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进行矿区回填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寻求可替代资源;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森林资源匮乏

1、森林的价值

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经济价值:

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

(拓展)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2、森林破坏的后果:

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3、森林破坏的原因:

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4、保护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⑦控制人口增长

(二)草场退化

1、价值

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

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2、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