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1400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docx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方案数控技术应用

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

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

  特色专业(中职)   

申报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          

所属专业大类

  加工制造类         

项目单位(盖章)

  市联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所属县市

  周口市            

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办公

            

手机

                

电子

            

 

 

 

2017-4-18 

 

市联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序 言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根据湘教发〔2011〕13号文件精神和《省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结合省、市、澧县“十二五”规划和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申报该专业为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示性特色专业。

该专业是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是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精品专业,已有25届毕业生,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人左右,现有在校学生1463人。

为把该专业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示性特色专业,我们将加强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专业为本区域产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发挥示引领作用。

为了确保在三年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市和澧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均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重点,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目前,市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机电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中联重科在灌溪工业园和汉寿县工业园均建有基地,而且收购了原车桥厂,已在市郊建起了千亩厂房,使得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达到万人以上。

澧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引进了一批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澧县运达机械制造、澧州机电设备等。

这些企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比重为60%。

因此,加快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先进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机电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本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在维修观念、维修制度、维修质量、作业方式等方面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再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机电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多种先进技术相互渗透,机电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

例如电梯等机电产品越来越电子化、控制集成化,保养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机电行业、产业带来了新的革命,技术落后,技能老化成为制约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的一大阻力。

只有通过专业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要求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和销售的基础性技能人才,并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提升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妥善的解决好上述问题。

因此,加强本专业建设是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基础

1、初步建立了适应区域产业建设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区域产业升级提升专业,使本专业设置与县域产业对接。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和专业组长、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专家为成员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学期初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初步建立了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初步建立了“校企联盟”的合作机制

   学校通过“校企联盟”等方式,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锻造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澧县隆兴机械制造与学校合作共建生产基地,为学校提供生产线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共同进行生产管理。

锻造与学校合作共建热处理班,为学校提供生产订单,为该专业提供毕业实习岗位。

学校与上述企业合作,开办了兰江金属结构件加工厂,能进行金属结构件的加工生产。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

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3、初步构建了“校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学校依托企业开办了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办工厂兰江金属结构件加工厂,初步构建起“校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低年级学生主要在校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高年级学生主要在校外企业进行工学交替。

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锻造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的条件。

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改革评价办法,考核由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评价学生,以专业教学效果评价教师。

我校启动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动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全方位改革。

4、初步启动了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容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体现行业要求。

在课程职业道德教育中,结合知名企业用工中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等。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融入当前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及成果。

课程容直指岗位目标,逐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在建校级精品课程有《数控车》《钳工工艺》等。

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电梯安装基础》《电工技术》《钳工技术》等课程。

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广泛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做中教,做中学”。

通过真实模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企业实行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5、拥有素质较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有专任专业课教师68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具有高级讲师职称1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教师56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有周乾静、毛彩东、王本为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专业主干课程教师署、覃业杰、康银宇、汤云清、孚春、宋贤宏等,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

初步建设起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15名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6、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已建成24个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7327平方米,总工位1613个,设备设施总价值近890.6万元。

校实训室基本满足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从2007年起,学校逐步将上述实验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技能教室。

7、拥有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

学校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电梯安装基础》《电工技术》《钳工技术》3本,并全部在校园网上共享。

本专业有图书2912册,电子图书8万册。

学生阅览室有座位300个,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300台。

该专业在校园网上建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习平台、声像资料、电子教案、学习资源库。

专业教师将优质课件上网,互动答疑。

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利用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评。

8、初步建立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专业教学考评委员会,采取考试、考核、技能过关测试等手段,每学期对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两次全面考核评估;教务处会同教研室,采取教学调查、调研考核、抽样检测等。

学校建立了以学生、企业、社会满意率为评价指标的专业教学评价制度,教研组负责人和教务处教学检查员深入教学现场实施过程监督与评价,教务处期中组织考核与评价,学校考评委员会进行期末考核与评价。

按过程评价占40%,教务处考评结果占30%,校长室终结评价结果占30%的比例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绩酬工资挂钩,与学生评先、奖学金发放和就业推荐挂钩。

9、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463人。

近三年,毕业生获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达96%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企业满意率在95%以上,月收入高于省其他学校同类专业300——500元。

该专业面向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先后开展了“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钢模”“冷塑模”“机修”等应用技术的推广与咨询。

每年举办8期——10期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在2000人次以上。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专业骨干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为汽车车桥厂、澧县宏达机械厂、津市新华机械制造等企业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员提供了项目和技术改造咨询,年创造经济效益达30万元。

10、具有一定的示引领作用

目前,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已初步成为本区域的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行业或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

本专业就业形势好,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2%、95%、98%,对口就业率分别达到了82%、83%、85%。

本专业已开办28年,已有25届毕业生,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人左右,现有在校学生1463人。

专业课程改革、学制改革、教学改革的经验被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向其他职业学校推广,近三年来校参观交流的省外中职学校达30多所。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校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毕业生安心地方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2、专业教学资源开发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技能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室尚待进一步建设。

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

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

3、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统筹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4、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专业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5、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基地规模有待扩大,功能有待增强,实习、培训质量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湘教发〔2011〕13号文件精神和《省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省中等职业学校示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实施进程推进、监督检查指导、政策机制调控的管理,大幅度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充分发挥专业的示引领作用,培养大批素质优良的机电类技能型人才,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基本思路

1、基本工作思路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应用型人才。

2、基本路径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重点,带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改革创新,建设结构合理、水平一流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机电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企业,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职业技能岗位的需要,构建“项目+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通过三年建设,把本专业建成“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省示性特色专业。

2、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目标

   紧跟湘西北地区机电设备安装与制造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适时调整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形成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行业发展同步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2)校企合作机制目标

   采取灵活多样合作方式,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过程共管为手段,实现专业建设责权利共分担。

通过三年建设,专业建设形成“互利共惠”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机制。

(3)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走“工学交替,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资金或直接引进生产线,建立校生产性实习实训车间,逐步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4)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立足湘西北地区机械制造装配业,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企业,由学校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拆析、重组教学容,确定机械设备加工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职业标准转换成专业的学习能力要求,据此构建以典型产品生产过程、生产案例为载体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5)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到2013年,打造一支以3名专业带头人、2名教学名师为核心,以17名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专业教师获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的比例达100%,专业教师每年下行业企业轮训2个月,人数达30%,教师培训面达100%。

(6)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采取整合新购相结合,把原来单个实训室组合建成2个基地、2个实训中心,以满足本专业1500名在校生的生产性实训。

增建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及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面推进。

(7)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大力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利用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建设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专业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专业教学需求;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初步实现网上答疑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等需要。

(8)教学管理制度目标

   继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体系;稳步推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化,全面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方式。

(9)社会服务能力目标

   成立“产学合作中心”,完善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性建设,打造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

充分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每年为社会培训2800人左右;以产学合作中心为平台,面向区域相关企业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变学生消费型实习为生产型、效益型实习,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0)示引领作用目标

   探索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专业建设方面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对口扶持示,采取专业建设指导、教师交流、对口培训等多种形式,帮扶同类学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共同发展;资源开放示,专业建设的主要资源上网,向全省免费开放;改革成果示,每年举办一次专业教学改革观摩会,发布成果,推广经验,辐射和带动区域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发展。

3、预期效益

(1)全面提升专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到2013年,本专业将形成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特色,建成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校办企业“四位一体”的全省领先的示性特色专业。

(2)专业教学条件将充分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形成校基础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次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

除完成学校自身实践教学任务外,还可接收周边3所以上学校年均500人次以上的实训教学任务;承担师资培训100人次以上;承担社会、行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

(3)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优化。

专业将更紧密地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增强。

学生拥有中级双证书率达到100%,年终就业率、对口就业率高于省平均水平5%。

4、主要特色

(1)形成“校企联盟”“专业+公司”的专业建设模式特色。

该专业将深化与锻造、澧县隆兴机械制造、中联重科3家规模企业的合作,办好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办企业兰江金属结构件加工厂,进行金属结构件的加工生产。

申请相关部门挂牌认定职业技能鉴定所,使该专业成为相关工种培训基地和鉴定点,发挥实习实训教学、应用技术推广和生产开发的综合作用。

(2)形成“校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将构建起“低年级学生以在校做工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在校外做工为主,校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改革将全面启动。

三、重点建设容

(一)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建设

1、建设目标

   紧跟湘西北地区机电设备安装与制造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适时调整我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形成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与技术升级同步、与行业发展同步的“三同步”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构建“学校指导、专业主体、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模式,建立有学校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行业里手以及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重点,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改革方向,以学生技能与企业用工需要相对接为落脚点,使专业建设随行业发展而发展,随产业升级而升级。

3、建设容

   理顺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健全专业建设管理制度,使专业建设在制度规下进行;建立专业建设预警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建设进度

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进度安排表

序号

建设容

进度安排

责任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

新增二名企业专家、一名行业专家,明确职责并履行职责

新增一名企业专家、一名行业专家、一名教育专家

增加一名专业带头人,一名企业专家。

邬继金

2

相关制度、管理办法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

制定《课程建设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企业遴选办法》等

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制度体系

周乾静

3

专业建设预警及评价机制

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构建预警及评估

实现对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预警和评估

构建完善的预警及评价机制,以利于专业长久发展

毛彩东

 

5、资金预算

   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

序号

建设容

资金预算(万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

1.5

1.5

1

2

相关制度、管理办法

0.6

0.4

0.5

3

专业建设预警及评价机制

1.5

1.5

1.5

小   计

3.6

3.4

3

6、保障措施

成立动态调整机制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动性,确保专业建设紧跟校企合作企业及区域企业、产业发展新形势。

(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成立校企联盟,采取灵活多样合作方式,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过程共管为手段,实现专业建设责权利共分担,形成“互利共惠”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机制。

2、建设思路

以校企共建为基本原则,联合区域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的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合作办学,成立校企合作办学董事会,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长期而有效的合作。

3、建设容

组建校企联合会,扩充会员单位,成立校企董事会,不断强化校企合作;制定董事会章程,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明确校企合作方的责权利;挖掘校企合作实质,实现校企良性互动。

4、建设进度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进度安排

序号

建设容

进度安排

责任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

组建校企联合会,成立董事会

增加2家合作企业,合作企业增加到8家,深化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锻造的合作力度,启动专业校企共建进程,成立校企联合会

增加中联重科特力液压作为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成立校企共建董事会,推举理事单位

新增2家合作企业会员单位,会员企业增加到10家。

与3家深度合作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

周乾静

2

完善合作制度,明确责权利

制定《会员企业遴选办法》、《校企联合会活动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车间管理办法》、《产品利润分配管理办法》等,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

制定董事会章程、《理事会工作条例》、《生产性实习实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教师培训管理办法》、《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办法》、《毕业生毕业安置管理办法》等

完善工作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形成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

康银宇

3

挖掘合作实质,实现校企良性互动

学校与会员企业之间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合作,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锻造在生产车间共建、产品生产、生产管理、教材容遴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锻造、中联重科特力液压3家深度合作企业在职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室建设、专业教材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3家深度合作企业开展共建实训基地、教师及企业员工培训、产品订单生产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在专业建设中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

毛彩东

5、资金预算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资金预算

序号

建设容

资金预算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

组建校企联合会,成立董事会

4

4

2

2

完善合作制度,明确责权利

3

3

0.5

3

挖掘合作实质,实现校企良性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