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975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哲学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知识点.docx

《哲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知识点.docx

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4、5课历史唯物论:

11课认识论:

6课价值观:

12课

唯物辩证法:

7、8、9、10课[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在高中学习阶段包含: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和认识论(透过现象识本质)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我们既要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原理内容】:

运动和物质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

坚持二者的联系,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做法。

(唯物)辩证法(★为课本内容)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

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鼓励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与要素】: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方法论】: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6.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

1、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2、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两边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但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从而证明了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

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也体现了上面的原理。

★7.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应有所差别;说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理内容】: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是,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注:

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1、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2、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

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说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要靠自身努力,同时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说明企业发展既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又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说明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条件的作用。

★10、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扬弃”。

【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

①对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②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

①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哪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方法论】: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破;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

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

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5认识总是发展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

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因为: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期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2、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原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凡是符合发展规律,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