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223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docx

今年整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名师资料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

1、按要求完成题目

杜祁公衍①,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

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

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②河阳钱氏。

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

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③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

乃诣河阳,归其母。

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④以自资。

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举进士,殿试第四。

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

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杜祁公衍:

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

②适:

女子出嫁。

③重橑(lǎo):

房屋重叠处的夹层。

④佣书:

受雇抄写书札。

7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B.会山水暴至闻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

74.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

75.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

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答案】

73.D

74.示例1:

杜衍命运多舛,是遗腹子,又遭遇母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追杀等悲惨之事。

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获取功名。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杜衍这段渡尽劫难修成正果的经历,实在是人间一段佳话。

示例2:

杜衍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幼年时,他在洪水中漂流很久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

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

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

杜衍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

75.示例1:

能。

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

传记用事实说话,作者将情感隐藏在叙述中,不加评论。

传记表现人物言行,本文杜衍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因此,可以把本文作为杜衍的传记。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不能。

真实是传记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本文的形式、内容及写法和传记这种文体很接近,但文中所写之事的时间不具体。

本文的出处一—《涑水记闻》没有证据表明记录的是真实信息,也不能据此判定本文所写之事是真实的。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本文就是杜衍的传记。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73.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死/最终;B遇到/聚集;C认为/把……当作……;D均为“曾经”的意思。

故选D。

74.考查学生写批注的能力。

首先明确批注是表达自己意见、见解和感悟的词语,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

本文写了杜行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艰难,但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

据此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即可。

75.考查对传记问题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是,先表明的自己的态度,“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从传记的基本要求作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表述,本文所写的人物-杜行是历史上出现的人物,所以由真实可考查;但是根据具体时间去考究,这个时间又是不真实的,所以也可以认为不是传记;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分析,结合传记的要求和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参考译文: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亲去世早,是个遗腹子,他的祖父很喜爱他。

小时候,祖父摘下帽子,让他拿着,恰逢山洪暴发,家里人四散逃跑,他的姑姑投入一竿给他,让他夹持着在洪水中漂流。

他一手扶持竿,一只手拿着帽子,漂流了很久,得到救助才幸免于难,而帽子竟一点没有沾湿。

他的前母(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有两个儿子,不孝顺友爱,他的母亲改嫁到河阳钱氏。

祖父去世时,他十五六岁时,他的两个哥哥认为母亲藏匿自己的财产来满足他,就公然向他索要,没有得到,就用剑砍他,伤到了他的头部。

(后来)去投奔他的姑姑,姑姑让他隐匿到房屋重叠的夹层处,流了很多血,才免于一死。

于是到河阳,回到他的母亲身边。

继父不怎么待见他,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过得很穷苦,靠给人抄书来养活自己。

曾经到达济源,富民相里氏对他感到很惊奇,就把女儿嫁给他,因此经济上才宽裕一些。

后来考中进士,殿试第四。

等到他显贵后,他的大哥哥还活着,他待大哥哥很有礼节。

两兄弟和钱氏、姑氏的子孙,受他恩荫而被补授官职的有好几个人,并且都为他们操办婚姻大事。

2、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2)空乏其身空乏:

(3)衡于虑衡:

(4)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故知创业之难温故而知新

D.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10.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

(标两处)

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11.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7.

(1)举:

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的意思。

(2)空乏:

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3)衡:

通“横”,梗塞、不顺。

(4)孰:

哪一个,哪一样8.B

9.

(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往事了。

10.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11.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

【解析】(甲)选自《孟子》作者:

孟子年代:

战国

(乙)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迁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

“创业与守成哪个难?

”房玄龄:

“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

”魏征说:

“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

”太宗说:

“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

“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3、按要求完成题目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

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

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

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

言于抚按①,调中牟。

秋成时,飞蝗蔽天。

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

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

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

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

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

“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

”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

幼学执敏置诸狱。

淫雨连月,禾尽死。

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

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

母卒,不复出。

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

官职名。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立捕治之:

_____________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_____________

(3)御史以闻:

_____________

(4)明年卒:

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幼学执敏置诸狱。

(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答案】

7.A

8.C

9.

(1)惩治,治罪。

(2)皆,都。

(3)使……听到。

(4)死。

10.

(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

(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解析】选自《明史》作者:

脱脱年代:

【参考译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予确山县知县。

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

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

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

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

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

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

供给饥民粟米,让:

他们修筑城墙。

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

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

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

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

过了五年,政绩显著。

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

“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

”御史这才作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

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

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

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

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

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

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

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

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

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7.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救活。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

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

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

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

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

“勿庸。

物之有能者,必有病。

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

”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

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

“彼无为也。

”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

”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

锋利。

②絷(zhí)维:

系缚。

③遽(jù):

突然。

④比:

等,待。

⑤伈(xǐn)心:

恐惧。

泯泯:

茫然无知。

⑥饥哺饱嘻:

饥则吃食,饱则嬉闹。

⑦匿形致已:

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

⑧数(shǔ):

责备,斥责。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3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34.《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30.

(1)共同、一起

(2)适逢、恰好(3)舍弃(抛开)

31.C

32.A

33.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太半了。

3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

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太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

3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课内文言词语迁移(先想课内我们学过的文言里面有没有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课内迁移没有办法的话我们需要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我们初中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里面有一句“相与步于中庭”“相与”的意思是“一起,共同”。

②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适”的意思是“恰逢,正好”。

③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意思是“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

“舍”的意思是“舍弃”。

3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初中常考的文言虚词,这道题考查的是虚词“而”,根据虚词“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来判断。

根据译文我们知道原句中的“而”表转折。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的“而”是表修饰;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的“而”表承接;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中的“而”表转折;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中的“而”表并列。

选项中C表转折,所以这道题选择C。

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大致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让我们选择表现猫“类有能”(像是有本事的家伙)的句子,根据意思判断出这道题选择A选项,①②③句都表现出猫“类有能”。

也可用排除法,如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是写老鼠,排除BC两项。

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是写猫的小心谨慎悠悠然,每天饿了就吃,饱了就嬉戏,没有什么作为。

即可排除D项。

所以选A项。

3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需要结合句子所在语境,如果单独把句子挑出来翻译可能会理解有偏差,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放在原文当中,结合语境来翻译。

另外还要注意这句话当中的一些关键词,根据课内迁移我们知道句子中“方”的意思是“正、刚刚”,“亟”的意思是“马上”,“啮”的意思是“咬、吃”,在根据语境可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

(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

3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考查文章给我的启示,根据文章翻译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或是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可以从我们应该让有缺点的人利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而不是让它的缺点发挥到极致来危害别人(社会)的角度写启示。

译文:

我家中以鼠患为苦,向别人请求帮助。

得到了一只猫,外形魁梧威猛,牙齿和爪子都很锋利。

我私下里认为鼠患是不足为虑的了。

刚来的时候(猫)还没有被驯化,就(用绳子)把(它)栓起来观察,等它被驯服。

老鼠听到它的声音,都出来瞧(它的样子),看上去像很厉害的样子,害怕(猫)把自己吞噬,于是许久屏息着不敢走出鼠穴。

不久我认为它驯服了,于是解开了束缚它的绳索。

(猫)正好看到刚孵出的小鸡,(小鸡)在啾啾地叫,于是(猫)跃起捕捉小鸡。

等到我的家人赶到,(小鸡)已经被(猫)吃了。

家人想要持器击打它,我说:

“不要以为它平庸无能。

(凡是)有能力的东西,一定有些弊病,吞噬鸡雏就是它的弊病,难道会没有捕鼠的能力么?

”于是把它放了。

(猫)当时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

(过后)每天饿了就吃,饱了就嬉戏,没有什么作为。

老鼠又偷偷观察,认为猫是把自己捕鼠的能力隐匿起来招引自己,还是屏息隐蔽着不敢出来。

后来老鼠们暗中仔细观察了很久,发现猫没有其他异常,于是在各个鼠穴里相互转告:

“那只猫没有什么能力。

”于是和他们的同类又出来,在(我家)肆虐依旧。

我这才认为它的反应奇怪,而猫看见有经过大堂的鸡雏,又赶过去捕食。

还(经常)跑着追逐,(不多久)被捕食的鸡雏就超过了一半。

我的家人把它抓住带到我面前,(我)数落它说:

“上天安排人才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弊病,有能力的人必定有某方面的弊病,忽视弊病,还是可以利用它的能力的。

现在你没有捕捉老鼠的能力,却有吞噬鸡雏的缺点,真是没有什么用处啊。

”于是鞭打它然后把它赶走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

担心,忧虑。

③湿:

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

(2)木小不堪也(______)

(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

(4)乃尽湿之(______)

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

4.

(1)馈赠,赠送

(2)胜任,胜用(3)我(4)于是,就

5.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6.示例1:

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

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

4.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堪”是“胜任”;“余”是古今异义词,“我”的意思。

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小子(你)、宜(适宜)、岂(难道)、惟(只)”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6.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题目看,小明性格内向,妈妈为此担心,所以小明要用文章中的观点来打消妈妈的担心。

可结合“物各有宜用也”和“情各有所适也”两句,阐释不论性格如何,都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来作答。

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

“留下可以做成房梁。

”我说:

“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

“可以做栋。

”我说:

“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

”家僮笑着说: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我说:

“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

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

“炭太多了。

”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

我说:

“炭太少了。

”小僮抱怨说:

“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

”我说:

“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

岂只是火呢!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