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170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ocx

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高一化学备课组

化学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它集中地反馈了学生在巩固、加深对所学化学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方面和化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水平方面的基本信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是体现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作业也是巩固课堂知识,发展情绪情感、提高学业成绩一种重要途径。

优化的作业设置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为提高其学习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因此,转变观念,学习领会二期课程改革理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一、化学作业的类型

化学作业可分为:

①巩固型作业。

巩固型作业以巩固新知为基本目的。

②纠错型作业。

纠错型作业是指对于涉及易错、易混淆的概念、方法的题目,采用同时给出解答过程的形式,要求学生辨明正误,并说明理由。

此外学生之间互相评阅作业也是纠错型作业的一种。

③总结型作业。

在一个知识板块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章节的知识小结、题型小结和方法小结;在考试后,要求学生分析考试情况;在拿到评阅的作业后,要求学生分析、总结出错原因,探究正确解法,并计入“错解记录本”这些都属于总结型作业。

④研究型作业。

在化学学习中,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高中课堂后,研究型作业也应运而生。

它以学生己有知识为基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起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研究型作业通常以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载体。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来进行化学学习。

”二期课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业设计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作业设计要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1、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学生的学习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

就前者而言,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一样,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的理解也不一样;就情感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态度、自信心等集中表现为学习的持久力,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强弱都会影响这种持久力的长短。

我们要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不是把差异看作问题,而是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关注学生差异,可分层设计作业:

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知识,以巩固新知为主要目的,通常题量为5~8题;B类为提高题,以当天所学知识为主体,适当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和后续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通常题量为2一3题;C类作业为发展题,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通常题量为1一2题。

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2、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问卷调查表明,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化学兴趣不浓,甚至没有,把学化学,做化学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作业和抄袭作业现象。

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善的。

因此没,设计作业时,应充分了解学情,设计出为学生感兴趣、乐于尝试的题目来。

尤其应当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题目的入口平台应当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常变换。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多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或带有一定趣味性与创造性的题目。

尽量从化学美的角度,从和谐的角度,自然而然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并不神秘,消除对学习化学的恐惧心理。

3、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过去的,甚至包括现在的相当部分化学作业中,独立思考受到了过于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化学课程还应倡导资助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化学的方式”无疑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把交流合作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予以关注。

(二)作业设计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即时,指的是作业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是要求作业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作业,让学生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化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同一问题的不同形式掌握基本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阅读或上网),了解我国古代化学家的伟大成就。

通过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渗透和爱国主义教育,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的训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三)作业设计讲究“整体性”

任何的化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他们共存于一个完整而又严谨的体系之中。

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必须既“前瞻”又“后顾”。

前,指的是应选择能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埋伏笔的题目;后顾,则是指题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前面已有知识与新知的整合,力求在知新的同时又温故。

(四)作业应满足适量性

过多的作业,不仅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

目前,学生近视低龄化、普遍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程,其中作业又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尽管作业有许多正面功效,包括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事实性信息,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以及促使家长对子女学校教育的参与等,但只重量而不重质的作业的负面影响更大。

它会压垮学生,并使学生感到厌烦;它会使学生不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发展,并为按时完成作业而设法寻找捷径(比如抄袭);它还会助长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干涉。

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适量。

三、作业评价,变教师压力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作业评价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作业内容及形式不同,教师评价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

(一)作业评语,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在作业评价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写上简短的评语,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也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也能达到提高作业质量的目的。

尤其对那些作业质量差的学生更加多采用这个方法。

比如:

你的解法让老师眼前一亮,如果考虑了……,就很完美了;别灰心,只要坚持,你的努力会有成效的,等等。

教师通过评语,以学生过去的成绩,过去的作业情况为参照,来评价学生当前的进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那些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进行思考。

每次作业评价完毕,可在学生作业本封面写上日期和作业等级以及上次作业的订正情况,并用随意贴和学生交流。

做为化学老师,一定要多在教学之外,在作业之外,利用评价作业的机契机,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了解学习中的困惑,并给予及时的指点和帮助,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励评价,学生发展的动力

如果某位学生在作业后,能够提供创新独特的解法,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在班级与所有同学分享。

因为这极有可能让这位学生更加爱热爱化学,而且更加严格要求后续的作业。

积极评价时,教师不要吝音自己的语言,也不要害怕这个学生会因此而骄傲。

这样,其他学生也会努力效仿,期待自己能够得到同等或类似的肯定。

(三)作业互评,帮助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切不可把作业和评价对立起来,尝试让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改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开始时,选择便于学生评价的作业,利用一节课中的两三分钟,随机将作业本发给所有学生,要求学生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帮助同学指正错误,并给出等级评价和书写评语。

这种做法既操作简便,也行之有效:

学生为他人作业给出等级评价与评语,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意识,潜意识要求自己避免和犯类似错误。

被评改作业的同学,能印象深刻地注意到来自同伴对自己错误的指正;由于学生有获得同伴肯定的强烈要求,而且作业互改是不定期的,学生只能长期认真对待作业。

学生互改几次后,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作业的互改,当然对每个学生自身的化学知识、思想与方法要求也跟高,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除了认真作业,认真听讲,除了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会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并且也是情感意志、价值观的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在学生互改时,还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为学生间的交流,为作业后的讲评积累资料,做好准备。

四、作业设计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1、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推进作业的有效性

归纳型作业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

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

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

2、开设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两类开放性作业:

(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学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出题目难倒对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

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那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令学生兴奋不已。

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深奥难懂的理论在同学们的自我探讨中便会迎刃而解的。

总之,有效的作业是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有效的化学作业不仅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应用创新等思维品质,教师应努力从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等各环节入手,使化学作业充满无穷的魅力,使之真正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我们对化学作业要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完善,这也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附案例1——设计篇:

以“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两课时)”为例,解读、重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二级学习目标,构建习题评价模型(初步)

学案4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一、学习目标: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会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及其对应简单的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重、难点)

修订为:

一、学习目标

课时

主题

二级学习目标

解释

原子

核外

电子

运动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B,B,B)

1a回忆核外电子排布概况。

1b解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特征。

1c以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例,推论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法(B,B,B)

2a比较说明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

2b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c区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式的书写方式。

2d直觉推测元素K、Ca的核外电子排布。

2e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信息,分析确定元素种类,推理物质组成。

以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假设推测元素K、Ca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依学生群体特征作适宜调整

1、离子(B,B,B)

1a比较分析同种元素原子与离子关系。

1b解释离子电荷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1c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1-20元素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d分析原子与离子间的关系,书写简单阳离子和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1e运用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信息,分析确定元素或原子,推理物质组成。

1f运用各种数学关系,计算某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

五、实践感悟——自己练

1、(1-2a、1-2b、1-2c、1-2d)填表

核电荷数

名称

符号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各层电子数

K、L、M

1

氢原子

H

1

N

Ne

钠原子

12

2、8、2

钾原子

()2、(1-2b)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的原子B.质子数为8的原子

C.K层为最外层时有2个电子的原子D.核电荷数为9的原子

()3、(1-1b)某原子中的电子由在K层上运动变为在M层上运动,将

A.吸收能量B.释放能量C.能量不变D.无法判断

()4、(1-1c、1-2b)今有A、B两种原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比A原子的电子总数的两倍多一个,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

A和B分别是  A.Si和Al  B.N和P   C.F和Cl  D.C和Al

()5、(1-1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各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

 B.原子核外的每个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都是2n2个

 C.原子的最外层有1~2个电子的元素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D.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数目都大于4

6、(1-2a、2-1a、2-1c、2-1d)填表

核电荷数

名称

符号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各层电子数

K、L、M

α粒子

O2-

9

2、8

钠离子

Mg2+

()7、(1-2b、2-1c)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不同的是

A.Cl─B.S2─C.K+D.Mg2+

()8、(1-2c、1-2a、2-1c、2-1d)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A.O2―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Mg2+的电子式:

Mg2+D.钙原子的电子式:

(  )9、(1-2c、1-2a、2-1c、2-1d)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10、(2-1b)已知

Xn+和

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B.b-n=d+mC.a+n=c–mD.a-n=c+m

(  )11、(2-1a、2-1b)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则这两种微粒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正确的是①可能是同位素②可能是不同分子③可能是不同离子④可能是一种分子一种离子⑤可能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⑥可能是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⑥D.②④⑤

()12、(1-1b、1-1c)对第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n-1)层的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则其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上电子数最多能多10个,那么第n层为A.L层B.M层C.N层D.任意层

(  )13、(2-1e)某化合物AB,A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B离子的L层电子数比其K层与M层电子数之和少2个电子,则AB的化学式为

A.NaFB.NaClC.KClD.MgO

(  )14、(1-2b、2-1e)阴离子B-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核内有18个中子;阳离子A2+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试确定A、B两种元素形成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57B.76C.94D.95

()15、(1-1c、1-2e)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A.B3A2B.BA2C.A3B2D.AB2

(  )16、(2-1b、2-1f)核内中子数为N的某离子R2+中,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17、(1-2b、1-2e、2-1b、2-1c、)已知A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C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

试写出:

(1)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

(2)C元素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

(3)由此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18、(1-2b、1-2e、2-1c、2-1e、)有A、B、C、D、E五种微粒:

①A微粒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②B微粒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③C微粒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1;④D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当失去1个电子时呈电中性;⑤E微粒不带电,其质量数为1。

(1)请依次写出各微粒的符号A、B、E;

(2)C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3)A、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

习题评价模型(初步)

课时主题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原子

核外

电子

运动

1a回忆核外电子排布概况。

1b解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特征。

..

1c以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例,推论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

….

2a比较说明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

….

2b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c区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式的书写方式。

2d记忆元素K、Ca的核外电子排布

.

2e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信息,分析元素种类,推理物质组成。

认知维度

统计

总题数

23

比率

1

10

6

6

0

0

 

 

1a比较分析同种元素原子与离子关系。

..

1b解释离子电荷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

1c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1-20元素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d分析原子与离子间的关系,书写简单阳

离子和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1e运用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信息,分析元素或原子,推理物质组成。

1f运用各种数学关系,计算某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

.

认知维度统计

总题数

19

比率

0

6

6

7

0

0

附案例2——实践篇:

学案29第三章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

化学键和离子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

1-a.常见原子结构特点;1-b.化学键的形成;1-c.离子键的形成

2、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

2-a.离子化合物的定义;2-b.常见原子、离子的电子式;2-c.简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3、在离子键形成过程中感受化学模型方法(如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使用。

3-a.常见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b.用化学用语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五.实践感悟——自己练(即:

课后必修作业)

(1-b.1-c.)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1-a)2.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1个电子

(2-b.)3.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式就是表示核外电子排布式子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

C、电子式中的小黑点表示原子核外电子D、阴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

(1-c.)4.下列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钠和氟B、镁和溴C、钙和氧D、氯和氧

(2-a.)5.Cs是活泼金属元素,F是活泼非金属元素,估计Cs和F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A.离子化合物B.化学式为CsF2C.室温为固体D.室温为气体

(3-b)6、下列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的是

A、无氧酸B、碱C、盐D、碱性氧化物

(2-c.)7、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不相等的是

A、NaClB、NaOHC、NH4FD、MgO

(1-b.1-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由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所有单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C.只要化学键断裂了,一定有化学反应的发生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且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3-b.)9.下列各组数字是一些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结合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11和17B.12和17C.6和8D.12和16

(2-a.)10.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和与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MgBr2B.Na2SC.KClD.KF

《化学键离子键》习题评价模型

课时主题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

1-a.常见原子结构特点

.

1-b.化学键的形成

..

1-c.离子键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

2-a.离子化合物的定义

.

.

2-b.常见原子、离子的电子式

.

2-c.简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在离子键形成过程中感受化学模型方法的使用

3-a.常见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b.用化学用语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

认知维度

统计

总题数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