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958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x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概念阐述】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个方面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够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接受,是由于: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维护了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在实践中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能够为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接受;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第五,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二、“求同存异”的方针

目的:

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含义:

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作用:

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和万隆精神的形成。

三、乒乓外交

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

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在座的人“动动脑筋”,“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

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

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

经过3天的反复考虑,毛泽东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

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

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

事后尼克松说:

“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

“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

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不结盟政策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不结盟政策的含义就是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

原因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发现:

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受制于别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中国同任何国家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

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包括:

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其核心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史料解读】

一、关于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解读】材料背景:

在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情况下,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中国在坚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外交关系。

并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关于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材料

材料一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1951年lO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土。

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中美联合公报》

【解读】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封锁中国;分裂中国台湾,制造两个中国。

材料三则表明两国结束了敌对关系(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减少和最终撤出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和设施。

三则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新生的民主国家加以遏制,中国受到美国的孤立和不承认。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所面临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得到缓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由以前的反对、孤立转为要求改善。

三、关于外交政策的调整的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选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解读】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针对敌国、实行军事对抗的结盟政策;材料二则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与俄国的友好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四、关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材料

材料一在1998年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息,阐述中方的立场。

中国同意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努力。

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3000多人次。

2003年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三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到1990年共裁减人员103.9万。

1997年又裁减50万。

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

材料四针对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在多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邓小平倡导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别国无权干涉。

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读】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能得到公正合理解决。

体现了我国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积极姿态,树立起了负责任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类似的还有近年来我国多次参与了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与裁军工作。

为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难点辨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方面“一边倒”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

对新中国的诞生,一方面,“整个世界,除了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个伟大的胜利,没有不欢欣鼓舞的”;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它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态度,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军事上实行威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表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

该外交方针的施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二、中美关系从敌视到正常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美国的敌视,并当成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是左右中美两国关系演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和主要原因。

不同的政治制度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

为此,美国扶持国民党政权,长期阻挠中国的统一。

共同的国家利益使两国关系接近。

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受到来自外部环境苏联共同威胁时,终于相互妥协,改善双方关系。

上述两个因素中,国家利益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具体原因)从美国方面看:

(1)冷战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遏制苏联。

但在6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苏联重建它的全球势力,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2)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因此,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对外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从中国方面看:

(1)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中国拓展外空间,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共同的国家利益的要求下,开始了改善两国的历程。

三、新时期我国外交关系调整的原因

由于美苏争霸互有攻守,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为世界和平提供了可能,中国抓住机遇,调整外交战略,实行对外开放,改变了过去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地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西方发达国家建立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合作关系。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局势日趋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更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四、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开展。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

③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需要。

主要表现:

①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作出了贡献。

【图说历史】

图片1: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解读】此图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公告》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毛泽东在《公告》中指出:

“本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最明确表示。

图片2:

中国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

【解读】

本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时的情景。

1954年4月26日,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在中国代表团的不懈努力下,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确认了印支三国的民族权利,是印支三国人民争取独立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日内瓦会议,全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积极工作,为会议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现了新中国的外交风采。

图片3: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解读】此图主要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占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中驱逐出去。

1971年11月1日13时,中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图片4: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教材第91页图片)

【解读】

此图是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时的情景,被称为“跨越大洋的世纪握手”。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乘坐专机飞抵北京,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打破了中美两国长期的冷战对峙局面,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此后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并最终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图片5:

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图片名称)

【解读】此图主要反映了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0年9月7日,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在纽约成功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在联合国历史上写下了意义深远的一页。

五国领导人发表了会晤文件,重申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安全领域的核心作用,承诺加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领导作用,同意在各个级别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更经常的磋商。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此次会晤,他指出,世界的安与危、人类的福与祸、各地区的稳与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责无旁贷,应进一步加强磋商,通过各种形式就国际重大问题经常交换意见。

图片6: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解读】此图主要反映了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图为与会六国元首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签字仪式。

【习题荟萃】

一、选择题

1.(2007·上海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2.(2007·广东文科基础历史试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2008·广东文科基础历史试题)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4.(2008·江苏历史)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5.(2008·上海历史)周恩来总理曾说: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

6.(2009·四川文综)邓小平说: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09·广东文科基础历史试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9.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

A.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问苏联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1.你见过国书是什么样吗?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

1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B.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使新中国渡过了困难时期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①两大阵营对立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③新中国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固④中印边界冲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

“毛泽东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国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15.2004年6月25日晚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建50周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华君锋在新德里举行盛大招待会。

华大使在致辞中说:

“50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首次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中“三国”除中国、印度外,还有()

A.越南B.朝鲜C.老挝D.缅甸

16.“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

17.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选择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③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式的关系④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万隆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

20.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

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D.第26届联大

21.中国政府评价第一次会议时说: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洲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增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第26届联大

22.第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

A.1950年中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