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63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十二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周教案.docx

《第十二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周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二周教案.docx

第十二周教案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美国内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俾斯麦和“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和统一的意义;意大利统一的历史背景及统一进程、加富尔和加里波第;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社会状况、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成功原因和历史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宏观研究,主要是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和阶段特征,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共同原因、历史使命和影响。

微观研究,主要是把握各国的具体国情、具体任务、方式和不同结果。

坚持把握主流、把握阶段特征,把握共性和个性。

2.通过对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对俄国1861年改革、西进运动、王朝战争、武装倒幕等历史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封建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改革是挽救统治危机的措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封建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通过分析美国内战使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美国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之间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北方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

北方的胜利,黑人奴隶制的废除,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但内战没能彻底消灭种族歧视,黑人仍受到不平等待遇。

3.通过分析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德意志、意大利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两国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特殊的国情及当时两国资产阶级软弱,使两国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统一。

但统一后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统一使德国、意大利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并对欧洲格局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

4.通过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武装倒幕建立起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自上而下地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日本由封建落后、民族危机走向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转折点,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板书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2.改革的内容

3.改革的评价

二、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

3.美国内战及其意义

三、德意志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3.统一的意义

四、意大利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3.统一的意义

五、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内容或进程及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

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德、意统一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复习提问,导人新课

请同学们回顾前面所学过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由此在政治领域引发了什么政治潮流?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兴起)

(2)19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生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

结果怎样?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改革和民族解放运动,有成功也有失败,动摇了维也纳体系;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但促进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总结)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精神的鼓舞下,继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改革和1848年革命之后,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浪潮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高潮,发生了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讲授新课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封建农奴制的存在,成为阻碍俄国历史进步的最大障碍,已面临全面危机。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内容概括总结一下,当时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危机主要表现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严重缺乏。

而且,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农业经营落后,致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原料、资金等问题无法解决。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奴制危机的本质体现。

②由于农奴制的落后,导致俄国在1853年-1856年与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影响了俄国的对外扩张。

③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俄国社会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农奴制面临统治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亚历山二世的谈话”和“沙皇政府报告书”两段材料思考,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2.改革的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②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办法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

3.改革的评价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

由封建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作用:

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改革不仅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

农业的发展和大批赎金的交纳,还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和大量资本,这一切,都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

改革的局限性:

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

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也要认识其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当然,二者相比,其进步作用是主要的。

二、美国内战

与俄国1861年改革同一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被称作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呢?

1.美国的领土扩张

请学生看教材正文内容及地图《美国的领土扩张》、插图“印第安人被迫迁移”,了解美国领土扩张的概况并分析西进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西进运动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也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的过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伴随西进运动,美国西部领土得到大规模开发,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激化了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

美国独立后,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有何异同?

---同属资本主义经济,但北方实行雇佣劳动制,南方实行黑人奴隶制。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表现为南北双方争夺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由此可以看出,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黑人奴隶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南北矛盾的逐渐激化:

随着废奴运动的兴起,南北矛盾日益激化。

而共和党人、反对黑人奴隶制的北方代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综上所述,美国内战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2.美国内战及其意义

美国内战的怎样爆发:

1861年,南方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接着,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战争初期,从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来看,北方明显占据优势。

但是在战场上,北方连连失利。

北方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面对不利的形势,林肯政府采取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文件内容,然后指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性措施。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在葛底斯堡决战中北方获胜,至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宅地法》和《解放黑奴隶宣言》对北方取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对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扫清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对其进步性要给予充分肯定。

美国内战北方取胜的原因:

北方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因此是正义的;两个重要法令的颁布,调动了人民革命的积极性,削弱了南方实力;北方军队和人民的英勇作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怎样评价林肯?

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其历史活动给予客观评价。

林肯,共和党人,美国第16任总统,主张反对黑人奴隶制,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

战争初期的妥协政策一度造成北方失利,在人民推动下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时局,促使北方最终取胜。

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后人尊敬,成为继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3.美国内战的意义(战争性质、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消除了奴隶制、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战后,美国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广泛而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内战并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尽管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但在政治上、经济上仍受白人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运动,除了改革、革命这两种方式外,还有一种形式是王朝战争,典型的是德意志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

三、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必要条件:

①国家的分裂影响资本主义发展;②国家的分裂影响国际商业竞争;③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要求统一。

可能条件:

①工业革命推动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统一决心坚强;③俾斯麦“铁血政策”的推行及相关的经济、军事改革和外交手段的利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俾斯麦的一封信”和“议会演说”内容来理解“铁血政策”的含义。

2.统一的经过

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

当时德意志统一无其他道路可以选择的原因是:

①由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因而不可能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②由于奥地利民族成分复杂,经济军事实力不如普鲁士强大,统治阶级无心致力于德意志的统一;③这样,德意志的统一只能采取普鲁士领导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方式解决。

这是唯一的选择。

德意志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实现的。

第一次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普鲁士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

第二次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这是普鲁士在完成德意志统一进程中最关键的战役,其影响是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

在此基础上成立北德意志同盟,完成了局部统一。

第三次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这也是最后一场王朝战争,使普鲁士最终排除法国干扰,完成了德意志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它的成立,标志着德意志完成统一。

让学生看地图《德意志统一》来掌握德国统一后的疆域。

3.德意志统一的意义

德意志统一是其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结束了德国政治上长期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德国的向外侵略扩张铺平了道路。

此后不久,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而法国、奥地利的削弱衰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但是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被保存下来,加上容克地主掌权,这就使独立后的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四、意大利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结合《意大利统一》图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教材:

意大利统一的必要条件和可能条件有哪些?

必要条件:

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

19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意大利分裂割据局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

可能条件:

①撒丁王国是当时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

②撒丁王国政治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

③资产阶级民主派以加里波第为首发动的旨在以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多次武装起义连连受挫。

因此,广大人民和资产阶级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希望,寄托在撒丁王国身上,希望由它来完成意大利的统一大业。

④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这些政策使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撒丁王国实力的增强,使统一成为可能。

同时,加富尔又取得法国支持,打击主要敌人奥地利。

2.统一的过程

意大利统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59年4月,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对奥地利作战,奥地利战败,法国中途退军。

最终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了统一。

第二阶段:

南部两西西里王国发生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1200名志愿军南下,占领两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将政权交给撒丁王国,实现了南部的统一。

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王国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

第三阶段:

1866年、1870年,意大利王国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分别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3.统一的意义

意大利统一是其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异族统治压迫和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后来历史发展证明:

国家的统一对资本主义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意大利统一又有很大局限性,它表现为:

封建残余势力顽固,自然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困难。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

由一个主要邦国,采取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

②不同点。

德意志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而意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国领导进行统一运动外,加里波第领导志愿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解放了两西西里,统一了意大利南部。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只有普法战争是法国先侵略普鲁士,普鲁士在普法战争早期具有反侵略性质;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点则是驱逐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势力,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五、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内忧外患)19世纪中期,日本仍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社会性质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

但日本社会正在发生着急剧的社会变革,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阶级矛盾激化:

广大人民进一步贫困,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形式多样;②生产关系的变化:

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③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要求改变幕府统治;④外族入侵:

自1853年开始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侵略,国家主权丧失,社会矛盾激化。

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促使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

2.武装倒幕

日本倒幕派形成的原因?

有何主张?

(倒幕派产生于日本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之时,主要来自于接触西方先进思想较早的西南诸藩的中下级武士。

因此倒幕派的主体力量是中下级武士。

倒幕派得到人民拥护和部分大名的支持,控制了西南四强藩的藩政,建立倒幕基地,进行武装倒幕。

1867年,倒幕派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即明治政府。

1868年在伏见、鸟羽战役中决定性地打败幕府军队,推翻了统治日本达260多年的德川幕府。

武装倒幕的成功,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道路,是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前提。

3.明治维新及其意义

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进行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任务:

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

政治方面: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方面:

①改革土地制度,从法律上确立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②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事方面:

①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准备对外扩张。

文化方面: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请同学们思考,与日本相比,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

(2)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政策措施

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列强侵略亚洲

(1)帝国主义时期;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明治维新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振兴,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其次,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即,扫除封建势力的阻挠,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方可实现民族振兴。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尤其是天皇制和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随着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一个带有封建军事性的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本课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浪潮兴起,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尽管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产生的结果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