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846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第38中【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湿法炼铜

B.

雕琢玉石

C.

节日烟花

D.

葡萄酿酒

2.国家新成立自然资源部,旨在加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地沟油回收再利用送上餐桌

B.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既节能又环保

C.发展振兴乡村同时要注意保护绿水青山

D.工业废水常含有毒物质,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3.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很稳定。

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钴元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钴原子的质子数是27

D.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

4.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验满CO2

C.

加热液体D.

检查气密性

5.碳化硼(化学式为B4C),别名黑钻石,通常为灰黑色微粉。

是已知最坚硬的三种材料之一,用于坦克车的装甲、避弹衣和很多工业应用品中。

下列有关碳化硼的说法正确的()

A.碳、硼两种元素质量比是1:

4

B.由5个原子构成

C.B4C中B为+1价,C为﹣4价

D.组成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6.构建模型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分类正确的是

A.

反应关系

B.

燃烧条件

C.

金刚石模型

D.

空气成分

7.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一:

验证CO2的部分性质

B.实验二: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实验三:

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实验四: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中反应物按照分子个数1∶3的比例反应

C.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D.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生石灰固体干燥剂

B.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的产物

C.比较金属铝、铁活泼性---------根据铁比铝更易生锈,判断铁比铝活泼

D.用一种物质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可用燃烧的小木条依次伸入观察

10.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中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

 

A.a和b是反应物,d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不同

D.若a物质与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汇总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一定是2∶1

二、填空题

11.合肥交通规划的有轨电车即将步入城市生活。

如图为有轨电车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车内的座椅和拉手制作时使用的大量金属铝,请写出铝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身喷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钢轨中的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治炼而得。

写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电刷中使用石墨,这是利用了石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①化学性质稳定

②导电性

③可燃性

④熔点高

三、实验题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常用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一种仪器(木块除外)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小雪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试剂X检验CO2,试剂X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管口端通入。

(4)小雪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从而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13.已知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某农场工人利用废弃的铜渣(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附近的石灰石来制作波尔多液。

如图是制作波尔多波的工艺流程:

(1)CaO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2)铜渣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配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操作步骤中没有用玻璃棒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B物质是氧化铜,请写出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休积分数”的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发现一个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不吸收一氧化碳)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测量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

可能是木炭的量过少;

乙同学:

可能是木炭足量,但其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

可能是木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残留有黑色固体,因此他们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

乙同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木炭先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待集气瓶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__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请写出木炭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木炭熄灭后,乙同学选择可燃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如乙图。

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燃碳法实验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达到20%,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5.我市庐江县盛产石灰石,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明取石灰石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假定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计算。

石灰石样品质量

烧杯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各物质总质量

20g

140g

153.4g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湿法炼铜的过程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雕琢玉石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属于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A

【详解】

A、地沟油对人体有害,不能再返回餐桌,故错误;

B、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既节能又环保,正确;

C、发展振兴乡村同时要注意保护绿水青山,防止造成环境污染,正确;

D、工业废水常含有毒物质,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A、钴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B、钴在潮湿的空气中很稳定,则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

C、由图可知,钴的质子数是27,故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选项B正确;

C、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选项C错误;

D、氧气的密度小水的密度,所以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从短导气管进气体,选项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碳化硼中,碳、硼,两种原子个数比是1:

4,质量比是

,故错误;

B、碳化硼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C、若B4C中B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C的化合价为﹣4价,正确;

D、碳和硼都是非金属,故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且生成物为一种的化学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如硫与氧气的反应,两种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氧气是助燃剂,故错误;

C.金刚石中碳原子模型是正八面体网状结构,不是层状结构,该图是石墨的结构图,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的N2和21%的O2还有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和0.03%其他成分组成,不是按质量计算,模型描述与事实不相符,故错误。

故选:

A.

7.B

【详解】

A、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两种物质相互刻划,痕迹明显的硬度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8.B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选项A正确;

B、根据反应示意图,参加反应的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B不正确;

C、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可知: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选项C正确;

D、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可知:

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9.D

【详解】

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将二氧化碳也除去,选项错误;

B.在空气中点燃酒精,根据生成的产物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判断出酒精中含有C、H元素,因为燃烧也有氧气参加,故无法判断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氧元素是还来源于酒精还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C.不能根据铁比铝更易生锈,判断铁比铝活泼;铝不易生铁是因为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不活泼,实际上铝比铁更活泼;选项错误;

D.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故选:

D。

10.D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

b的质量减少了3.2g-2.56g=0.64g,可确定b是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了7.2g-4.0g=3.2g,可确定c是生成物;d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

【详解】

A、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0.64g,生成物c的质量是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2g-0.64g=2.56g;d的质量不变,d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选项A错误;

B、根据分析,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2g-0.64g=2.56g,故待测的数值为6.4g-2.56g=3.84g,选项B错误;

C、根据前边的分析可知:

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是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选项C错误;

D、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设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

=

,解得:

x∶y=2∶1,选项D正确。

故选D。

11.钢轨Al3+隔绝氧气和水

【详解】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钢轨是铁的合金,含有金属材料的是钢轨;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可以表示为Al3+。

故填:

钢轨;Al3+。

(2)车身喷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故填:

隔绝氧气和水。

(3)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中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4)电刷中使用石墨,这是利用了石墨导电性。

故填:

②。

12.试管(合理即可)B

澄清石灰水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详解】

(1)A中有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等(合理即可);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属于固液无需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3)根据检验CO2的方法: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X为澄清石灰水;气体应该从长管进,短管出,即从a管通入气体;

(4)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二氧化碳能灭火;而在此反应中,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故填: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13.生石灰化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物质剩余Fe+CuSO4=Cu+FeSO4液体飞溅,滤纸可能破损

【详解】

(1)CaO的俗称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铜渣是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金属活动性表中铜在氢后,与铜不反应,故反应现象为:

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物质剩余;

(3)铁与硫酸铜会发生反应,故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4)过滤中应用玻璃棒引流,如果不用玻璃棒,液体飞溅,液体有可能把滤纸冲破;

(5)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方程式为:

14.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棉花棉花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三种物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最低浓度大小依次为蜡烛>木炭>棉花含碳物质在密闭容器中还生成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伸入燃烧匙后没有立即塞进瓶塞,造成气体外逸

【详解】

(1)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不然消耗了氧气,再生成其它气体,那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不能准确体现氧气的体积了;故填:

红磷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2)根据资料:

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氧气深度低于16%时蜡烛不能燃烧,木炭熄灭后,氧气浓度14%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而棉花燃烧熄灭后氧气浓度为8%,故氧气可以在木炭燃烧后的空气中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当氧气浓度约为8%时熄灭;

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三种物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最低浓度大小依次为蜡烛>木炭>棉花,木炭熄灭,氧气浓度小于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氧气浓度大于棉花燃烧需要的氧气最低浓度,故选棉花;

(4)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不少的燃碳法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达到

,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伸入燃烧匙后没有立即塞进瓶塞,造成气体外逸。

答案:

(1)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2)棉花;棉花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3)三种物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最低浓度大小依次为蜡烛>木炭>棉花;

(4)含碳物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还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伸入燃烧匙后没有立即塞进瓶塞,造成气体外逸。

15.

(1)6.6g

(2)75%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0g+140g-153.4g=6.6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

答:

(1)6.6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