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58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可燃冰燃烧

C.

简易装置净水

D.

制取蒸馏水

2.在【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

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措施不符合政府要求的是()

A.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减少使用煤等传统燃料

D.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做肥科

3.乳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已知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6H10FeO6,下列关于乳酸亚铁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非金属和一种金属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组成元素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C6H10FeO6中C、O的质量比为3:

4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图示其说法错误的是()

A.氮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氧元素的质子数是8

C.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D.三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D.城市污水应该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7.在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H2O2,其不仅原子利用率高、耗能低,而且副产物只生成水,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负载型钯基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8.分类法是化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下列概念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B

C

D

氧化物

氧化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化合物

化合反应

混合物

置换反应

 

A.AB.BC.CD.D

9.从“特殊推向一般”是学习化学的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编号

特殊结论

一般结论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氢气点燃前需验纯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验纯

C

CO2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

分子、原子是不是电性微粒

所有的微粒都不显电性

 

A.AB.BC.CD.D

10.比较法是学习初中化学的一种方法。

下列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的重要实验,其中没有体现对比法的是

A.

燃烧条件探究

B.

石蕊溶液变红

C.

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D.

铁钉绣蚀

二、填空题

11.折叠式电动车成为了上班族热爱的交通工具,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写符号,一种即可下同)。

(2)不锈钢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工业上以生铁为原料治炼成制,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4)大量材料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请谈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_______。

12.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所示。

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约120

2

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约70

3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绣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_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13.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发生反应较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

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14.气体制备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请根据图示完成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收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用装置B和装置C均可以制取气体_______(一种,填化学式),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

(4)收集氧气可以用装置D的原因是_______,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______(填“a”或“c”)进入

四、流程题

15.某化学小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至恰好完全反应后,利用其废液进行金属铜的回收,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等。

(2)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硫酸钠常用于电解水实验中其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还可以用物质_______(写化学式)还原氧化铜。

五、科学探究题

16.实验课上李老师指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等除外。

全班学生很好奇,于是李老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进行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一会儿,部分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钠能与水反应生成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②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C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氢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均能与稀酸反应。

[探究一]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明将上述实验药品放入锥形瓶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另一端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

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

[探究二]生成的沉淀是什么?

(2)[猜想假设]最后的沉淀中含Cu(OH)2和______,一定不含有Cu。

(3)[实验验证]填写相应实验药品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并加热

________。

沉淀中不含有Cu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

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试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5)[思考交流]后来部分沉淀渐渐变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六、计算题

17.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现称取12.5g石灰石矿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4.4g(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请计算:

该石灰石样品含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简易装置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制取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D

【详解】

A、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减少使用煤等传统燃料,能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

D、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做肥料,会污染环境,故D不正确。

故选D。

3.D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乳酸亚铁化学式为C6H10FeO6,是由碳、氢、铁、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不是由三种非金属和一种金属组成,故A不正确;

B、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而C6H10FeO6中含有四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正确;

C、乳酸亚铁化学式为C6H10FeO6,碳、氢、铁、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不正确;

D、C6H10FeO6中C、O的质量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元素的质量比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4.C

【详解】

A、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B正确;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药品,故C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

【详解】

A、氮元素和氧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属于同一周期,故A正确;

B、氧元素的质子数是8,故B正确;

C、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C不正确;

D、三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6.B

【详解】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故A正确.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不正确;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故C正确;

D、城市污水中含有很多有工业和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净化处理就排放,会产生污染,所以要经过净化后才可以排放,故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

A、该反应是在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H2O2,副产物生成水,生成物是两种,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负载型钯基属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B不正确;

C、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H2O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C不正确;

D、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耗能低,而且副产物只生成水,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正确。

故选D。

8.A

【分析】

由图示关系可知,属于包含关系。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B不正确;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所以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C不正确;

D、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是并列关系,故D不正确。

故选A。

9.B

【详解】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氢气点燃前需验纯,为防止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验纯,故B正确;

C、CO2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C不正确;

D、分子、原子是不显电性微粒,但不是所有的微粒都不显电性,例如离子带电,故D不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体现对比法,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没有体现对比法,故B不正确;

C、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硬水产生泡沫较少,体现对比法,故C正确;

D、铁钉锈蚀实验是通过三个装置,同时探究氧气和水两种因素对铁生锈的影响,体现对比法,故D正确。

故选B。

11.Fe或Al混合物含碳量不同强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详解】

(1)上述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是不锈钢、铝制轮毂,不锈钢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铝制轮毂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Fe、Al。

(2)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少量的铬、镍等,故是混合物;工业上以生铁为原料冶炼成钢,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中的含碳量在2%到4.3%之间,钢中的含碳量在0.03%到2%之间;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但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结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大量材料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点睛】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结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12.加快放热Fe2O31g铁粉、10滴水20.5%

【分析】

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

【详解】

(1)实验①和②之间唯一的变量为是否有NaCl,根据含有NaCl的②组实验,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得到NaCl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2)通过温度升高,可以直接得出铁锈蚀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

(3)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可以判定此物质为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所以该对照组间唯一的变量应为是否含有碳,因为实验①还有碳,则实验③不含碳,而其它的因素应完全相同,所以实验③的样品组成为1g铁粉、10滴水。

(5)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点睛】

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

13.盐酸和氧化铝反应气体温度降低

【分析】

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详解】

(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ab段发生反应较缓慢的原因是盐酸和氧化铝反应。

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体温度降低。

(2)bc段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压强增大,故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体温度降低。

14.长颈漏斗A

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氧气不易溶于水a

【分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故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收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用装置B和装置C均可以制取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B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氧气可以用装置D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应该从长端进,空气从短管排出,故气体应该从a进入。

【点睛】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万能瓶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长端进,空气从短管排出。

15.过滤漏斗+6价增强水的导电性

H2或CO

【分析】

木炭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水。

【详解】

(1)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等。

(2)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设: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的花化合价及为+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硫酸钠常用于电解水实验中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步骤③发生的反应是木炭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氢气(CO)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水(CO2),还可以用物质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式为H2或CO。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6.氢气氧化铜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分析】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详解】

[探究一]

(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探究二]

(2)[猜想假设]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C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故最后的沉淀中含Cu(OH)2和氧化铜,一定不含有Cu。

(3)[实验验证]氧化铜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

溶液变成蓝色

沉淀中不含有Cu

(4)[实验结论]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思考交流]后来部分沉淀渐渐变黑的原因可能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点睛】

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17.80%

【解析】解:

设原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4.4g

x=10g

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