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3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陋室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陋室铭.docx

《陋室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陋室铭.docx

陋室铭

《桃花源记》

词语解释

远近:

偏义复词,仅指远缘溪行:

沿着夹岸:

溪水的两岸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复前行:

又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

仿佛若有光:

见不真切;好像。

林尽水源:

溪水的发源地。

便舍船:

离开才通人:

使人通过豁然开朗:

开阔敞亮的样子土地平旷:

平坦宽阔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之属:

这一类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其中往来种作:

往来的人;耕种劳作的人悉如外人:

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快乐的样子。

乃大惊:

竟。

问所从来:

处所,地方。

具答之:

完全,详尽咸来问讯:

全、都;打听、探问。

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说;动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子女;同乡;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

朝代。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详细;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皆叹惋:

惊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又;邀请。

停数日:

停留,引申为居住。

辞去:

告别;离开。

此中人语云:

告诉。

不足为外人道也:

值得;对。

既出:

已经便扶向路:

就;沿着;原来的。

处处志之:

用符号做标记。

及郡下:

到。

诣太守:

拜见。

说如此:

像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立即;跟随。

不复得路:

找到。

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打算。

未果:

没有实现。

寻病终:

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

探访。

翻译:

武陵人捕鱼为业。

——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别的人说啊。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文意理解:

1.全文主旨: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在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的愿望。

2.问题设计与讨论

(1)写桃花源中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为何又要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参考答案:

这与渔人后来迷路等,正好形成一种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效果,说明陶渊明是基于生活而作的人生幻想,正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2)“渔人”品行如何?

参考答案:

以今天普遍提倡的“诚信”道德观而论,学生可以回答渔人言而无信;但渔人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心想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说明了他的向往,也是一般老百姓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3)渔人复求不得,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这一结尾的蕴藉何在?

参考答案:

陶渊明心怀理想,为我们设计了“世外桃源”这样一个优美的境地,然而,残酷的现实、卑微的处境让他同时感觉到这一理想的实现是断然不能的,故文末以此隐忍之笔含蓄收之,多少反映了他心中希望之火的熄灭。

陋室铭

年代出处及作者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诗人,哲学家,洛阳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通常用韵文写成。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在乎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灵。

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屋子,但好在屋子的主人品德高尚。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往来的没有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扰乱身心的华丽的乐声,没有使身体劳累的官府公文。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有仙则名:

出名。

/有龙则灵:

灵异。

/斯是陋室:

这。

/惟吾德馨:

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长上。

/草色入帘青:

映入。

/谈笑有鸿儒:

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

弹奏。

/阅金经:

这里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

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形体,身体。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内容及注释与翻译

(1)名:

出名,闻名

(2)斯、是:

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

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3)灵:

灵验(4)惟、馨:

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吾,我。

(5)鸿儒:

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6)白丁:

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7)素琴:

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

不加装饰的

(8)金经:

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这里泛指佛经。

(9)丝竹:

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10)案牍,劳形:

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1)乱耳:

乱,使……扰乱。

(12)南阳:

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3)子云:

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4)何陋之有:

之,表宾语提前。

比喻意义: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

颂扬陋室。

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德馨”统领全篇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作品赏析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三、(8—9句)结句引用“孔子云:

何陋之有?

”,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

3、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骄子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示例:

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要这样写?

示例:

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换负。

10、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

请举例。

示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诗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提示:

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

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答案:

8.①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9.答案: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10答案:

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11.答案:

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

(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

答案:

6.唐刘禹锡(2分)7.出名这学识渊博的人奏乐的声音(4分,每空1分)

8.C(3分)9.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分)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

15.(2分)D

16.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

(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案:

9.

(1)名:

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鸿:

大(3)调:

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10.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11.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刘禹锡《陋室铭》)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答案:

16.

(1)出名(或:

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2分。

每题1分)

(1)出名(著名)

(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文意理解:

1.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文章写“孔子云:

何陋之有?

”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作者的“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爱莲说》

一、内容梳理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

2、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句式特点:

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

二、重点字词

蕃:

多 独:

仅,只 濯:

洗涤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 妖:

美丽而不庄重

亭亭:

挺立的样子 植:

竖立 亵:

亲近而不庄重 谓:

认为 鲜:

少 宜:

当然

蔓:

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 枝:

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 益:

更加

三、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不家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四、中考链接

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