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748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图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图解析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1分)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的种类;

⑤各物质的质量;

⑥各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⑥

2.(1分)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铜绿膜,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Cu外,还有①N2、②O2、③CO2、④H2O中的(  )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3.(1分)根据化学方程式:

S+O2

S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条件是点燃

B.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C.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

1

4.(1分)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

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B.H2C.COD.N2

5.(1分)下列装置及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6.(1分)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科研成果:

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

9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7.(1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因此在化合物中凡是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D.一种燃料燃烧生成CO2、SO2和H2O,所以这种燃料组成里一定含有C、H、O和S元素

8.(1分)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平衡:

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碳颗粒),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推理与模型: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

探究氧化铜是否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可

9.(1分)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

5

10.(1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存在间隔

A.AB.BC.CD.D

11.(1分)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2.(1分)某有机物4.6克充分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

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氨(NH3)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

现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CO2,而氨燃烧时生成N2和H2O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氨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

氨很容易液化,将氨常温下加压到1MPa,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33℃,均可将其液化.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H2),常温下需要136MPa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

氨虽然有毒,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1000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氨比空气轻,泄漏后扩散快,不会聚积.泄漏在大气中的氨还可以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都会生成CO2的原因是  .

(2)文中提到氨的物理性质有  (答出两点).

(3)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  .

(4)请写出氨燃烧生成N2和H2O的化学方程式  .

(5)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为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催化剂).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A.⑤④①③②B.④⑤①②③C.④⑤①③②D.⑤④①②③

15.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带橡皮塞的细玻璃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2)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4)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反思:

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白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守恒的原因是  。

16.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

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3)小红按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按照图2所示,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观察到  现象,得出结论是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拓展延伸】

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①: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如图3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②:

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

步骤③:

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步骤②的目的是  。

②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③2.40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全部固体质量不可能是  。

A.3.33gB.4.00gC.3.90gD.3.96g

17.2019年11月,我国发射了第49颗北斗卫星,标志着该轨道的组网顺利完成。

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反应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将联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

2N2H4+N2O4═3N2+4  。

(2)某次发射火箭共载燃料N2H4和助燃剂N2O415.6吨,若所载的N2H4恰好完全燃烬,则火箭载有N2O4多少吨?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1分)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的种类;

⑤各物质的质量;

⑥各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⑥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解答】解: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故选:

B。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分)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铜绿膜,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Cu外,还有①N2、②O2、③CO2、④H2O中的(  )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碱式碳酸铜中含有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其中的氢元素来自于空气中的水,碳元素来自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元素来自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物除Cu外,还有O2、CO2、H2O。

故选:

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1分)根据化学方程式:

S+O2

S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条件是点燃

B.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C.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

1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

A、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SO2,无法确定二氧化硫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读作:

点燃条件下,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

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B.H2C.COD.N2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5、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下列装置及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封装置中进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镁燃烧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

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6.(1分)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科研成果:

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

9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等的变化,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等。

【解答】解:

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故正确;

B.生成物丙(甲醇)与生成物(水)的质量比为:

32:

18=16:

9,故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在反应物二氧化碳中,生成物甲醇与水中,氧元素均显﹣2价,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当反应关系图存在干扰或者不是真正反应关系图时,将图转化为能够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这样对解答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7.(1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因此在化合物中凡是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D.一种燃料燃烧生成CO2、SO2和H2O,所以这种燃料组成里一定含有C、H、O和S元素

【分析】A、根据离子的定义及带电的微粒分析;

B、根据氧化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时显负价、有时显正价;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

【解答】解:

A、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核外电子带负电,但不是离子,说法错误;

B、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但是在化合物中凡是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比如硫酸中硫元素显示+6价,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一种燃料燃烧生成CO2、SO2和H2

O,反应后有C、H、O和S元素,反应前也应有四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燃料中一定有碳氢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8.(1分)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平衡:

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碳颗粒),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推理与模型: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

探究氧化铜是否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可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和臭氧分子构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正确;

C、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还要必须满足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

5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A、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反应前乙、丁都是10g,反应后生成8g甲,丁完全反应,生成了一定质量的乙,生成乙质量:

10g﹣8g=2g,a=10+2=12,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丁分解生成甲和乙,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过程中,丁和乙、甲的质量比是10g:

2g:

8g=5:

1:

4,当丁为5g时,即丁反应了5g,生成乙1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

10g+1g=11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甲为2g时,反应的丁质量是2.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

6g:

(10g﹣2.5g)=12:

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1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存在间隔

A.AB.BC.CD.D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

【解答】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可以作为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据,故正确;

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

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苯分子与醋酸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苯分子间的吸引力和醋酸分子间的吸引力都要弱,所以苯与冰醋酸分子间距加大。

从而使总体积大于两溶液体积之和大于10mL,故错误。

故选:

D。

【点评】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11.(1分)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A、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每消耗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过程中分子数不变,气体的体积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气体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小,氧气过量,最终固体质量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氧气过量,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每消耗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过程中分子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1分)某有机物4.6克充分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

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A、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

=2.4g,氧元素的质量为:

8.8g﹣2.4g=6.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

=0.6g,氧元素的质量为:

5.4g﹣0.6g=4.8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6.4g+4.8g﹣(8.8g+5.4g﹣4.6g)=1.6g,即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2KClO3

2KCl+3O2↑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2)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