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77163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214 大小:3.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4页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4页
亲,该文档总共2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2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ppt

健康教育学,一、健康的概念1、人类社会早期对健康的认识:

神灵医学模式和自然医学模式2、近400年人类对健康的认识:

生物医学模式3、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一章健康概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

1948年: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1989年:

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从躯体的外在特征、主观心理感觉及功能状况为标准,提出衡量健康的8个标准:

(1)食得快(5)走得快

(2)便得快(6)良好的个性(3)睡得快(7)良好的处世能力(4)说得快(8)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1)健康观念(5)环境

(2)健康行为(6)营养(3)健康态度(7)医疗卫生条件(4)遗传(8)社会心理因素,第二章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涵义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一词最早见于上世纪20年代,近10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WHO的定义: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美国健康教育学家LawrenceWGreen: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1995年WHO西太区办事处发表健康新地平线(NewHorizonsinHealth):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二、健康促进的领域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的环境3、加强社区的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澳大利亚学者提出:

健康促进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

预防性健康保护(preventivehealthprotection)以政策、立法等社会措施保护个体免受环境因子伤害的措施;预防性卫生服务(preventivehealthservice)提供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各种支持和服务健康教育,三、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1、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它需要社会人群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因此,从原则上讲,健康教育最适于那些有改变自身行为愿望的人群。

健康促进是在组织、政治、经济、法律上提供支持环境,它对行为改变的作用比较持久并且带有约束性。

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某一部分人群或仅针对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3、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全面增进健康素质,促进健康。

4、社区和群众参与是巩固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人群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是主动参与的关键。

通过健康教育激发领导者、社区和个人参与的意愿,营造健康促进的氛围。

因此,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如不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则健康促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5、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与主观参与于一体。

前者包括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后者则着重于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

因而健康促进不仅包括了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内容,同时,还强调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环境改变的各项策略。

健康促进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业,而且是要求全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社会工程。

四、健康促进的实施策略

(一)健康促进策略制定的原则健康促进策略是指为了达到健康促进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措施,通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健康促进的具体干预活动或者干预方法。

策略与目标以及结果具有内在的联系,由目标产生策略,由策略的运行产生结果,这是一个逻辑发展的过程。

为此,策略的制定是一项难度较高、相当关键的工作,故有人称策略制定是“一项健康促进的艺术”。

在设计策略时应考虑到以下的原则:

1、策略的发展性原则策略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策略时必须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以最有效者为宜。

所谓最有效者,指的是最适合执行者情况,最容易达到目标以及最适合数据分析需要。

2、策略的可行性原则策略的可行性原则是指为确保策略运行所必须的人(能力)、财(经费)、物(设备)等具备程度,为验证所设计的策略的有效性与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通常要求对设计好的策略或策略活动在适当的范围进行预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预试验的范围应该在以后执行该策略的领域和人群对象中进行。

3、策略的针对性原则策略是确保达到具体目标而设置的活动,为此,必须经常审查策略与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策略的运行应该是可以评价的。

4、策略的整合性原则策略的整合性原则是指在筛选策略时,应该避免“就事论事”的倾向,不能单纯地为了某一策略而设计某项活动,而应该从综合效果考虑将各种策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策略整体来发挥作用。

(二)健康促进策略的实施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促进行为改变的动机与愿望以及与之相关的技能与资源的发展往往与法律、政治、环境状况有关。

有时,它们并不是通过直接的健康教育方法所能解决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现有的政策、规章制度与某种组织行为的制约。

因此,为确保健康促进顺利有效地开展,必须审视现有的政策与规章制度一类的行政规范,或者寻求政策与规章向有利于支持健康促进的方向改变的途径,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

政策(包括规章制度)可包罗许多方面内容,原则上只要能控制并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并能建立与维护科学行为方式、良好环境条件的均可纳入。

2、营造支持性环境根据行为学原理,环境对行为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

良好的环境条件,将促使行为动机得以实现并能促进新行为的形成、巩固和维持,确保各种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得以控制。

相反,恶劣的环境条件将刺激各种危险因素的滋长。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

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能保护公众健康免受威胁,使公众发展健康能力并能自立。

它包含公众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家庭、工作或娱乐等场所,也包含人们为健康而利用资源的机会。

营造支持性环境在行动上可包括:

直接政治行动(以发展与执行支持环境的政策)、经济行动(特别是有关促进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社会行动。

3、发展个人技能个人技能是指合适的与正向的行为能力,可促使个体有效地处理其日常生活的需求与挑战。

技能包括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认知上的与体能上的、掌握并控制自己生活及发展适应与改变其生活环境的能力。

个人技能包括:

做决定、解决问题、创造性及批判性思考、培养自我意识与同情心、与人沟通的技巧、调节情绪及自我表现和压力控制等。

个人技能发展策略实际上包括以下含义:

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与人际传播技巧,有针对性地把健康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运用人际传播与社区发展的技巧,提高人群对健康促进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人们主动建立健康的愿望与获取健康的信息;运用示范、实际操作等技巧,指导人们参与个人与集体健康问题的实践,掌握促进健康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运用社区动员、社区活动以及部门间合作的技巧,开发社区的潜力,维护健康促进工作已建立的成果。

4、强化社区行动(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动)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已证实,采取单一的健康促进方法,比如试图只考虑改变那些处于高危险因素之中人们的某些行为,几乎不能改变社区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

因为,社区所具有的组织形式,对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健康行为,通常在社区某些小人群中形成,通过社区的影响,逐步扩大到全社区人群并形成社区的行为规范,而且,在社区一般环境的支持和强化下,这种规范将进一步成为新的社会生活方式。

*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动作为健康促进的一项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社区组织:

指的是社区内有关团体与人群围绕共同目标与利益形成一个活动联盟,开展部门间的合作。

比如,目前开展的烟草有限销售活动。

社区发动:

指的是社区的早期参与。

它包含3层含义:

卫生工作者必须与社区共同讨论社区健康问题所在,共同确定计划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方法;共同落实策略干预活动并进行评价工作。

其中重要的是应该提倡“社区以主人翁身份参与,而不能被动式地参与”。

社区发动的方法,通常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寻求互动机会,同时也应注意到,对社区范围内各类不同人群的发动也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5、重组卫生资源(调整卫生服务方向)“预防为主”虽然是我国政府早已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受某些因素的制约而不尽人意。

作为健康促进的一项策略,就要强调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卫生工作者对预防工作的全方位参与所有卫生工作者将不再是单纯的治疗疾病,而是以较大的力度直接参与对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的教育、行为改变的指导.,扩展预防工作的内涵预防工作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生物性危险因素,而是应该延伸到环境、政策、健康意识、价值观、心理及行为等与健康有关的所有危险因素领域;将“倡导”功能导入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职责预防工作的形式将不再仅仅是健康教育,而应将其延伸到倡导,即以有利的证据影响政府和各团体,促进和维护健康环境氛围的建立。

(三)健康促进策略的评价健康促进策略包括设计、实施和评价3个部分组成。

3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

策略的设计是基于研究目标人群有关健康问题及其特征,并形成该问题的理论假设,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为其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又为科学的评价提供量化指标。

策略的实施是按照策略设计所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来组织具体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其加以修正和完善。

策略的评价是对策略所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进行考核、评估策略的评价工作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健康促进策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于整个课题设计、实施、评价的始终,而不是完成整个策略后再考虑评价问题。

健康促进策略的评价是客观实际与规定标准的比较,是全面检测、控制、保证策略方案设计先进、实施成功并取得应有效果的关键性措施。

是否执行严密的策略评价已成为衡量一项策略是否成功,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

完整的策略评价应包括以下4个类型:

1、形成评价形成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在策略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规划内容所作的评价。

包括为制定干预策略所做的需求评估及为策略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形成评价总目的是决定需求以便于制定策略的目标和干预措施;策略实施前对靶人群的了解,以决定适用于该人群的最佳干预方法;产生新观念探索新策略。

形成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目标人群对于各种措施的看法。

(2)选择教育信息并做预试验。

(3)了解教育资料发放系统,包括生产、贮存、批发、零售以及免费发放渠道。

(4)通过调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文盲率、方言、术语用词),为制定评价问卷提供依据。

(5)问卷的项目通过预调查做修改。

(6)提供定性资料为定量资料作解释或补充说明。

(7)规划实施早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形成评价是评估现行策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指标是否恰当,执行人员是否具完成该策略的能力,资料收集的可行性等。

总之,形成评价是使策略更完善、更合理、更可行、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是策略实施过程中监测策略各项工作的进展,了解并保证策略的各项活动能按策略的程序发展,即对各项活动的跟踪过程。

过程评价是了解是否按规划的程序进行,策略活动中存在什么缺陷,应如何改进等。

常规地监测、反馈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以期及时地调整策略的不合适部分。

过程评价包括对策略的设计、组成、实施过程、管理及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等进行评价。

有人也把形成评价列入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评估项目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而不是评估策略的结果和行为效应,目的在于控制策略的质量,因此,又称为质量控制或策略质量保证审查(qualityassurancereview,QAR)。

过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1)评估策略实施情况并随时了解现场反应教育干预是否适合于教育对象,并为他们所接受?

教育干预是否按既定程序得以实施(时间、频率)?

干预实施质量如何,是否出现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教育材料是否全部发放给目标人群?

教育干预的覆盖率多少,是否覆盖全部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参与情况如何,是否愿意或有可能参与策略,原因何在?

干预方法是否有效,何种方法为佳,针对教育对象,应如何调整干预方法?

教育服务利用情况,如设立各类展览,咨询等服务项目,应了解其利用情况、利用率低原因何在?

信息反馈系统是否健全,是否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体系,及时有效地反映策略情况,是否建立必要的记录保存制度,记录的完整性和质量如何?

评估策略的现场反应(实质上就是策略监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策略实施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因此,应准备详细的策略任务书、进度表和各项工作的完成标准,以便对照检查。

(2)评估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热情,工作人员之间与教育对象之间的配合团结情况,应了解各有关部门是否能良好协作高效工作,工作人员对教育对象是否热情、耐心、以诚相待,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如何等。

可通过内部、同行、领导及教育对象等各种形式进行评估。

(3)项目预试验对教育材料(文字和形象教育资料)、传播媒介、资料收集表(调查表)等进行预试验。

3、效果评价效果评价(effectivenessevaluation)的目的是确定干预的效果,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其中远期效果评价又称为结局评价。

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有些策略主要侧重于过程评价,评估干预措施进行的力度。

而实施时间较长和实施范围较广的策略,应该进行较完整的效果评价。

(1)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impactevaluation)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又称效应评价。

评价的重点在于策略或策略的某方面对参与者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直接影响。

那些影响有关健康行为的倾向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等)、促成因素(资源、技术)及强化因素改变的程度。

行为改变情况:

有益健康的行为有无增加?

有损健康的行为是否得到控制?

如人群的吸烟率下降了多少?

疾病是否较早得到诊断?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机会是否减少?

环境状况是否得以改善?

政策、法规制定情况:

领导及关键人物的思想观念是否得到转变?

是否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

行政对健康教育的干预程度、效果。

(2)结局评价(outcomeevaluation)结局评价也称远期效果评价,是评价健康促进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否实现。

结局评价分健康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

健康指标:

即规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是行为和生理变化的指标。

其评价指标包括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了解规划是否影响某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患者存活率及存活时间有无改变等。

对于营养健康教育,则以参与者的身高、体重变化为指标。

经济指标:

主要指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指策略改变人群健康状况所带来的远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指标主要是生活质量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智力、福利、环境改善、长寿、人们精神面貌及降低卫生保健成本等。

我们在制定策略、选择某一方案、评价策略效果时,必须要将实施健康促进策略所费资源(费用或成本)与健康收益进行分析比较,目的在于确定以最少的投人产生最大的效果的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的成本效益(效果)以及某决定策略是否有继续实施的必要性。

4、总结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总结评价是综合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以及各方面资料作出总结性的概括。

综合性指标更能全面地反映策略的成败。

总结评价从策略的成本效益,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作出判断,以期作出该规划是否有必要重复或扩大或终止的决定。

第三章健康评价,一、健康评价的概念健康评价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以及特异、敏感的健康评价指标,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探讨和分析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寻找有效地促进健康的途径,促进社会制定健康政策和实施策略。

第一节健康评价概述,健康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个人、群体、社会)的评价,亦包括对机体、心理、个性、知识、态度等内容的评价。

健康评价对不同的人来说,其意义不同,目的亦不同。

二、健康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健康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个体了解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增进个体对健康的理解,预防或减少生物、环境、生活方式方面影响健康的负性因素,维持和增加促进健康的正性因素。

2、根据健康促进参加者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制定健康促进计划的建议。

3、为健身运动指导者提供被测试者的测试成绩。

4、确定哪些被测试者需要健康促进的教育材料。

5、确定被测试者的运动计划改变的条件,描述测试者需要延缓、推迟或终止运动计划的征候和症状。

6、制定健康促进的行政政策和实施方案。

三、健康评价的发展概况健康评价是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和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水平及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也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

1、健康评价范围的发展传统:

人们最早使用并沿用至今的健康评价指标是死亡指标。

在20世纪以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

由于当时传染病的发病率高且病死率也很高,因而死亡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死亡指标在健康评价中存在着不足:

(1)死亡是疾病或损伤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最严重时的结果,但是直接致死的疾病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一些疾病虽不直接致死,但在短期或长期给躯体和精神带来损害和痛苦,影响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

因此,疾病对人健康的损害和威胁只用死亡指标来说明是不够全面和不够敏感的。

(2)死亡指标仅反映了是否存活,但不能反映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3)死亡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健康状况的改善。

新发展:

用疾病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那些病程长、病死率低的疾病,用疾病指标来反映这些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更为适宜。

健康评价的范围逐步扩大,如进行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生理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测量。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渐提高,健康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评价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评价;从对生物学因素的评价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价。

2、健康评价内容的发展随着健康评价范围的扩大,健康评价的内容也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评价内容的增加从评价是否患病扩大到评价疾病的结果传统的疾病评价仅仅评价是否患病,但仅评价是否患病是不够的,还要考虑疾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给人带来的影响或所造成的后果。

WHO提出了评价疾病结果的四种尺度:

I、运动性:

即个体在其生存空间的运动。

疾病往往造成机体运动受限,如脑血管病导致病人瘫痪,从而限制了病人的运动。

II、独立性:

即个体是否能够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吃饭、穿衣、梳头、上厕所、做饭等。

III、完成日常工作和进行日常活动:

即机体是否能够有规律地进行与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相符合的日常活动,如上班、上学、乘坐汽车、参加娱乐活动等。

IV、社会方面的完整性:

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群体一体化,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如承担社会角色,学习社会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从对疾病的客观评价扩大到对疾病的主观评价传统的疾病评价往往是根据体征、生理和生化等指标来客观判定是否患病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许多疾病在发病前或在疾病前期往往会使人产生主观不适感,这往往是疾病即将发生的信号。

对这些主观感受的评价,可以使我们对疾病的发生进行预测,并及时发现疾病。

这种评价的主要特点是敏感,它提供了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所无法获得的信息,如疼痛、心理压抑、精神痛苦等,结合疾病的客观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出疾病对人健康的危害。

从对疾病的一维评价扩大到对疾病的多维评价无论是传统的对死亡与疾病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结果的评价,以及对疾病的主观评价,都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反映健康,即从躯体健康的一维角度来描述健康,但忽视了健康的心理性和社会性,因而没有完全反映出健康的实质与内涵。

只从一维的角度去评价健康,不足以反映真正的健康,应从多维的角度去评价健康,既要有生物学指标,也要有心理和社会指标。

(2)从对健康的数量评价扩大到对健康的质量评价人的生命有两个维向:

一是生命的数量,指人生存时间的长短,可用死亡指标(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来衡量;二是生命的质量,指人生存的优劣程度。

评价生命质量最传统、最简单的指标是疾病指标(是否患病及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残疾指标,但这些指标是对生命质量的负向评价。

新发展:

现在已发展了很多评价生命质量的正向指标,如无残疾期望寿命,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3、健康评价指标及健康评价方法的改进与发展

(1)在传统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的基础上发展新指标传统的死亡和疾病指标在指标的计算和评价方向上比较成熟,已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被长期使用。

但现代健康观更强调生命的质,而不仅是生命的数量,而传统死亡指标与疾病指标是不能够全面评价生存质量的。

新发展:

在健康评价中引入了很多新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信息,又反映出新的健康评价内容。

(2)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在健康评价方法上,引入社会学中社会态度的评价方法,用量表的形式进行主观评价。

通过评价被测者的主观体验、心理状况、态度、意向性等内容,来反映人们的主观感受,反映人们对健康的直接体验及对社会生活的心理状况。

这种方法的引入,是健康评价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过去的健康评价主要是以客观指标为依据。

人们的主观感受仅作为最终评价的参考,而且也没有进行量化,难以对主观感受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通过主观评价将主观内容变为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以获得客观评价所难以获得的信息,能够获得更丰富和更全面的信息,便于对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常见的主观评价包括:

症状功能评价:

主要用于评价人们对一些不健康状况的体验和感觉。

满意度评价:

对健康、卫生服务、生活质量的满意与否及满意程度。

意向、意愿、倾向性或选择性的评价。

个人评价:

对自我健康的评价,对卫生服务水平及质量的评价。

主观期望评价:

反映人们对某事或某现象未来的设想与期望,如对健康的主观期望。

这种评价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现状的满意与否及满意程度。

(3)发展综合健康评价指标传统的健康评价指标包括:

群体健康评价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评价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评价指标基础上稍加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新发展: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

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评价和简单评价。

优点:

是简便、综合、明确,便于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是评价健康状况的理想指标。

生活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均属综合指标。

4、资料的再分析在他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新统计分析方法、新统计分析软件、或从其它角度对统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往往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出新的结论。

目前在我国存在着的常见问题是,更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和时间收集到的健康信息,却只做简单的描述性分析,甚至不进行分析。

如果我们不对这类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且导致许多健康问题不能够被发现,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利用现成的调查或统计资料对其进行再分析,一般不涉及组织新调查,既可以节约收集资料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和经费,又可以及时地获得信息,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