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0004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docx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介: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这部分内容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同时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操作、观察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1课时

练习一····················································································2课时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第1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

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

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

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

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

(1)分一分:

(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1)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指导操作。

谈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

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

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

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

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

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

(2)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

(1)

提问: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

分完了吗?

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

分完了吗?

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10÷5=2(人)

提问:

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

(2)

谈话: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

有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

10÷3)可以分给几个人?

分完了吗?

还剩几枝?

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

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

1呢?

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

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

你能把表

(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

10÷4=2(人)……2(枝)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

正方形。

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

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

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

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

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

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

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2课时总第2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

第3~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桃子贴图,圆片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挂图:

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

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列算式:

()÷()=()

………

()数()数()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2)出示例题:

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

怎样列式?

(板书:

12÷5=)等于多少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

分的结果怎样?

(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

(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

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

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

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

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

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

12÷5商是几?

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

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

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

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

想法四:

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

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

“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

所以横线下面写几?

这个“2”表示什么?

(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提问:

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

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第2题:

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

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3、第3题:

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第5题:

25个气球,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3课时总第3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课题:

练习一

(1)

教学内容:

第6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7×79×621÷33×424÷812÷2

35÷74×76×948÷818÷2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

怎样列式?

板书:

10÷5=2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

有余数吗?

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

商为什么是2?

有余数吗?

是几?

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

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5、练习一第6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解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一单元第4课时总第4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课题:

练习一

(2)

教学内容:

第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4×39×845÷96×932÷824÷4

56÷75×68×536÷635÷74×9

2、口答:

25里面最多有()个6。

48里面最多有()个7。

36里面最多有()个8。

28里面最多有()个6。

3、用竖式计算:

43÷632÷720÷436÷7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

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

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

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

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

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

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