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8300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docx

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

 

2018年CAR-T细胞免疫疗法展望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CAR-T细胞免疫疗法简介4

1.1治疗原理及特点4

1.2较传统疗法优势显著5

1.3两个产品上市开创新纪元6

1.4市场空间测算8

2.国内外研发动态10

2.1CAR-T国际三巨头10

2.2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靶点、新适应症11

2.3国内发展逐渐步入正轨12

2.4中国位列第一梯队,热门靶点竞争激烈14

2.5多个产品临床申请获得受理,3个纳入优先审评16

3.上市公司研究进展18

3.1南京传奇生物/金斯瑞-避开热门靶点,率先获批临床18

3.2北京马力喏/银河生物-首个申请获得受理、唯一纳入优先审评的CD19CAR-T19

3.3科济生物/佐力药业-主攻实体瘤,GPC3-CAR-T获优先审评20

3.4博生吉安科/安科生物-临床数据优异,专注工艺和产业化21

3.5复星凯特/复星医药-技术和资本强强联合,助Yescarta早日登陆中国22

4.相关建议23

5.风险提示24

图目录

图1:

CAR-T细胞免疫治疗流程图4

图2:

CAR-T结构示意图6

图3:

全球CAR-T临床项目分布图14

图4:

美国在研CAR-T靶点分布15

图5:

中国在研CAR-T靶点分布15

图6:

美国在研CAR-T适应症分布16

图7:

中国在研CAR-T适应症分布16

图8:

科济生物CAR-T临床项目管线21

 

表目录

表1:

肿瘤治疗方式的比较5

表2:

诺华和KitePharma的CAR-T产品对比研究7

表3:

CAR-T市场空间测算9

表4:

JunoTherapeutics的研发管线11

表5:

处于临床I/II期的CAR-T产品信息12

表6:

与免疫细胞治疗相关的政策文件13

表7:

临床申请获得CDE受理的CAR-T项目17

表8:

南京传奇生物CAR-T产品LCAR-B38M研发进展18

表9:

南京传奇生物LCAR-B38M和Bluebirdbb2121产品对比19

1.CAR-T细胞免疫疗法简介

CAR-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细胞免疫疗法的一种,也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之一。

1.1治疗原理及特点

CAR-T的治疗原理是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自身T细胞,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将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CAR结构转入T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杀伤具有相应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

细胞免疫治疗的本质上是通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病变组织进行攻击,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潜在的毒副作用相对更可控。

因输入的免疫细胞可在患者体内增殖,故治疗的持久性也更有保障。

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靶向性、杀伤性和持久性,在治疗血液肿瘤方向有突破性进展,并且正在尝试用于实体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1:

CAR-T细胞免疫治疗流程图

1.2较传统疗法优势显著

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

手术切除、放化疗、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手术切除仅对早期患者有效,若癌细胞转移则效果不佳;放化疗较普遍,但选择性差,对正常组织损伤大;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和单抗)综合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也面临刺激肿瘤细胞基因变异、产生药物耐受性等问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迅速,但往往供体选择困难,且术后易发生排斥反应。

细胞免疫疗法是肿瘤治疗最前沿领域,临床数据显示,相较其它肿瘤治疗方法,CAR-T疗法具备以下多方面优势:

更“精准”:

由于CAR-T细胞是应用基因修饰病人自体的T细胞,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能克服肿瘤细胞通过下调MHC分子表达以及降低抗原递呈等免疫逃逸。

更“灵活”:

CAR-T既可以利用肿瘤细胞的蛋白质抗原,又可利用肿瘤细胞的糖脂类非蛋白质抗原,扩大了肿瘤抗原靶点范围。

更“广谱”:

鉴于很多肿瘤细胞表达相同的肿瘤抗原,针对某一种肿瘤抗原的CAR基因构建一旦完成,便可以被广泛利用。

更“持久”:

通过基因工程修饰可在CAR-T结构中加入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基因序列,能保证T细胞进入人体后还可以增殖。

CAR-T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以长期在体内存活。

表1:

肿瘤治疗方式的比较

1.3两个产品上市开创新纪元

2017年,FDA批准了2个CAR-T产品上市,开创了CAR-T疗法新纪元。

2017年8月31日,诺华的CAR-T疗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CTL019)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3-25岁的儿童和年轻成年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Kymriah是全球首个获批的CAR-T治疗产品,揭开恶性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8年5月1日,Kymriah获批第二个适应症,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成人患者(先前接受过两次或以上的系统治疗)。

2017年10月18日,KitePharma的CAR-T产品Yescartaaxicabtageneciloleucel,KTE-C19)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以及转化型滤泡性淋巴瘤(TFL)。

Yescarta是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CAR-T产品,同时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产品。

2017年8月,KitePharma被Gilead以119亿美元收购。

已在FDA获批上市的2个产品具有类似的结构。

首先,都以CD19蛋白为靶点。

CD19在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广泛表达,是CAR-T技术研究相对成熟也是研发最热门的靶点;其次,皆为第二代CAR-T,相比第一代多了细胞内共刺激分子,有利于增强抗肿瘤活性,且CAR-T细胞的增殖性和持久性都更强。

第二代CAR-T有较多的临床数据支持,稳定性高且技术工艺较为成熟,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未来,随着新结构在临床上的试验推广及生产工艺的改进,第三代、第四代CAR-T产品更为优良的疗效值得期待。

图2:

CAR-T结构示意图

Kymriah和Yescarta的不同之处在于二者采用了不同的细胞内共刺激分子,Kymriah用了4-1BB,而Yescarta用了CD28。

一些试验数据显示,CD28作为共刺激域,可刺激CAR-T细胞在体内迅速扩增,但同时也使得细胞迅速耗竭,因此复发率较高。

4-1BB作为共刺激结构域,刺激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扩增相对CD28激活的CAR-T细胞较温和,但存续时间更长,因此复发率更低。

这些差别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

表2:

诺华和KitePharma的CAR-T产品对比研究

由于Kymriah和Yescarta的受试者中有部分出现了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以及神经毒性,因此两个产品的药品标签中均带有CRS和神经毒性的黑框警告。

FDA为两个产品设立了风险评估和减轻策略(REMS),用于提示和教育医护人员细胞治疗产品的副作用。

两家公司均已逐渐掌握对副反应做出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抗体或类固醇药物急救,并要求所有使用产品的中心必须掌握REMS。

同时,两家公司也将通过继续研究以找到应对副作用的更优方案。

针对两个产品高昂的治疗费用,美国国家医保机构Medicare于近日确定了2个产品的门诊报销方案:

从2018年4月1日起,针对65岁以上老人(无论收入)、年轻的残疾人以及透析患者,Kymriah可报销50.1万元;Yescarta可报销39.5万美元,患者自费7.9万美元。

但更多的患者是住院治疗,因为可以更好地监测CAR-T治疗可能带来的危及性命的副作用,估计住院治疗费用约在100-150万美元之间,住院报销方案至今还尚未出台。

预计未来随着报销方案的确定和完善,有更多的患者可以负担起先进疗法的治疗费用。

1.4市场空间测算

CAR-T疗法使得战胜肿瘤成为可能,其里程碑式意义和使用价值不言而喻。

根据NatureReviews杂志预测,2026年全球恶性血液肿瘤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其中CAR-T市场约11亿美元。

目前已获批的两个适应症-儿童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计将被CAR-T疗法占据最主要的市场份额,分别达44%和46%,超过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

在其他血液肿瘤领域,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CAR-T也将占据少量市场份额。

我们就CAR-T目前仅获批的2个适应症来保守测算其在中国的市场空间。

价格方面,保守预计国产CAR-T治疗费用可降至50万元人民币,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市场空间分别约为16亿元和73亿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根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行病学统计,我国儿童急性白血病年新发病例15000人,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比约70%,传统治疗方案预后不良占比约30%,计算年均潜在适用患者总数约为3150人。

若单价定在50万元人民币,总市场约16亿元。

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根据恶性淋巴瘤流行病学统计,我国非霍基金淋巴瘤年新发病例73000人,其中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占比约50%,传统治疗方案预后不良占比约40%,计算年均潜在适用患者总数约为14600人。

若单价定在50万元人民币,总市场约73亿元。

表3:

CAR-T市场空间测算

当然,CAR-T的市场空间远不止我们保守测算的数十亿元人民币,未来想象空间的拓展主要有以下3方面:

拓展适应症-其他血液肿瘤

除了目前已获批的2个适应症,CAR-T治疗其他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广泛开展中并有望于1-3年陆续获批,包括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瘤、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TFL-转化型滤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市场空间可突破百亿级别。

拓展适应症-实体瘤

虽然目前CAR-T在实体瘤治疗进展缓慢,未来随着更多靶点的发现以及临床试验的开展,实体瘤有望成为主要治疗领域。

中国四种最常见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四种癌症占全国肿瘤发病率的57%,考虑到实体瘤较血液肿瘤更高的发病率,CAR-T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的市场可达到血液瘤的5-10倍。

医保支付

美国国家医保机构Medicare于近日确定了2个CAR-T产品的门诊报销方案,特定患者自费比例降低80%,是CAR-T推广的重大利好。

在我国鼓励药品创新的大战略规划下,临床必须的治疗性产品将享受优先审评审批等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用药结构,推动我国药品质量升级。

未来CAR-T作为新上市的优秀治疗用药,大概率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惠及到更多的肿瘤患者,市场空间巨大。

2.国内外研发动态

2.1CAR-T国际三巨头

2017年,CAR-T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主要由欧美制药企业引领。

其中,诺华、KitePharma和JunoTherapeutics是该领域的三只领头羊,无论从产品研发、临床研究还是学术推广上都有较为深厚的积淀。

诺华和KitePharma首屈一指

诺华和KitePharma处于全球CAR-T研发第一梯队,分别上市了全球首个和第二个CAR-T产品,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两个企业均就已在美获批的适应症向欧洲EMA提交了Kymriah和Yescarta的上市申请,且就诸多其他适应症积极开展临床试验,若实验进展顺利,预计未来5年可获批治疗其他多种类型肿瘤。

同时,两家公司也在开发针对其他靶点的CAR-T产品(见表2),主要是以BCMA为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处于临床I期。

Juno牵手Celgene重整旗鼓

JunoTherapeutics致力于肿瘤细胞免疫研究,是该领域的先驱公司之一,其JCAR015进度靠前,本有希望成为第一款获批的CAR-T产品。

但在2016年7月和11月,相继有3名和2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JCAR015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时,因神经毒性引发的脑水肿死亡,临床试验叫停。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研究分析后,公司并没能找到确切的原因,因此于2017年3月正式宣布放弃JCAR015。

竞争对手诺华和KitePharma获得领先。

尽管JCAR015出师未捷,Juno的CAR-T研发管线依然十分丰富。

同样以CD19为靶点治疗非霍基金淋巴瘤的还有2个产品-JCAR017和JCAR014,均处于临床I期。

不同于JCAR015使用CD28作为共刺激结构域、逆转录病毒作为表达载体(类似KitePharma技术),JCAR017和JCAR014均以4-1BB和慢病毒作为共刺激结构域和表达载体(类似诺华技术)。

JCAR017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I期临床数据显示,3个月和6个月内,分别有74%和50%的患者得到完全缓解,且3级或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仅为1%和14%,安全性良好。

公司计划于2018年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Juno还有多个以CD22、BCMA、WT1等为靶点的治疗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在研产品,研发管线最为丰富。

2018年1月,Celgene以90亿美元收购JunoTherapeutics,共同打造广泛而新颖的细胞治疗产品组合。

表4:

JunoTherapeutics的研发管线

2.2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靶点、新适应症

目前,以CD19为靶点的CAR-T产品研究相对较深入,已上市的2个产品均是以CD19为靶点治疗血液肿瘤。

全球来看,CAR-T的研发管线迅速扩张,既包括新靶点的探索,如BCMA、CD123、CD33等;也包括新适应症的拓展,如由血液肿瘤向实体瘤进阶。

全球已有多家公司的项目推进到了临床阶段,预计未来将陆续有针对不同肿瘤的CAR-T产品问世。

表5:

处于临床I/II期的CAR-T产品信息

2.3国内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伴随CAR-T在国际上的快速发展,我国细胞免疫疗法也大致经历了宽松放开(第一阶段)、“魏则西”事件后的短暂停滞(第二阶段)以及现在的大浪淘沙、行业洗牌(第三阶段)。

行业有望向有序、规范、健康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一阶段-全面放开、秩序混乱(2016年以前)

由于CAR-T疗法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常规药物,2009年卫生部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纳入可进入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

由于监管体制相对宽松,部分医疗机构科室在没有经过卫计委批准的情况下,纷纷开展免疫细胞治疗项目,各种形式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项目迅速增加。

第二阶段-紧急叫停、举步维艰(2016年)

2016年4月,“魏则西”事件经过媒体宣传持续发酵,在社会上造成巨大影响,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滥用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5月,卫计委召开关于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所有类型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停止应用于临床治疗,仅限于临床研究。

包括CAR-T在内的免疫细胞治疗在国内进入停滞期。

第三阶段-有序放开、步入正轨(2017年至今)

2016年12月,CDE发布了关于《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根据征求意见稿,细胞制品未来将按药品评审原则进行处理。

2017年12月,《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提出了细胞治疗产品从早期研发到生产、从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到临床研究阶段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初步规范了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开发与评价方法,未来仍将逐步完善、细化与修订。

指导原则框架和内容科学合理,符合细胞治疗产品作为药品研发的规律,这是行业的大洗牌,促使提高产业门槛和监管力度,一方面让缺乏核心技术、不符合水准的企业自行淘汰,另一方面鼓励合格研发机构的细胞治疗产品申报,进一步推动我国细胞治疗药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表6:

与免疫细胞治疗相关的政策文件

2.4中国位列第一梯队,热门靶点竞争激烈

在全世界范围内,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大幅增加。

美国是开展CAR-T临床试验最早的国家,据ClinicTrail.gov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4月,美国登记开展CAR-T临床研究达165项,居全球首位。

中国紧跟其后,共计登记开展了158项CAR-T研究,数量上仅次于美国,超过全球注册总数的40%,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图3:

全球CAR-T临床项目分布图

从靶点分布上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CD19、CD20、CD22、GPC3、CDMA等热门靶点,与美国的在研靶点分布情况类似,其中以CD19为靶点的临床试验占比均超过40%。

此前诺华和KitePharma获批的两个CAR-T产品均以CD19为靶点,安全性和疗效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因此研发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国内有半数的CAR-T研发机构都有该靶点的布局,未来可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图4:

美国在研CAR-T靶点分布

图5:

中国在研CAR-T靶点分布

靶点决定适应症,从适应症上看,有75%的在研CAR-T项目拟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仅有小部分的在研项目针对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与美国在研CAR-T项目的适应症分布也非常类似。

这是因为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CAR-T仅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在实体瘤上的突破直到近几年才有所进展,各种实体瘤是CAR-T继血液肿瘤之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6:

美国在研CAR-T适应症分布

图7:

中国在研CAR-T适应症分布

2.5多个产品临床申请获得受理,3个纳入优先审评

在日益增长的病患需求、不断推进的监管制度和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及合作的情况下,国内的细胞治疗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公司,且有多家已建立产业化基地,覆盖了从细胞存储到细胞制剂制备、细胞治疗技术研究等各方面。

CAR-T细胞治疗在技术上愈发成熟、安全、高效,制备工艺和临床使用规程也将更加标准化、自动化、精准化。

临床申报方面,南京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获得国内首个按药物申报的临床批件。

截至2018年5月,另有13家企业的19个CAR-T项目临床申请获得CDE受理,绝大多数都是以CD19为靶点。

预计未来3-5年,国产CAR-T产品将陆续上市。

表7:

临床申请获得CDE受理的CAR-T项目

3.上市公司研究进展

3.1南京传奇生物/金斯瑞-避开热门靶点,率先获批临床

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1548)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的LCAR-B38M是国内首个按“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请获得CDE受理的CAR-T产品,随即获得优先审评资格,并于2018年3月12日获批临床,成为国内首个按药物申报临床试验获批的CAR-T疗法。

从2017年12月8日获得受理到2018年3月12日获批临床,历时92天的审批时间也传递出不断加快的“中国审批速度”。

国内首个CAR-T疗法临床试验获批,标志着中国的细胞治疗行业已告别野蛮探索期,进入到严格按照药物上市路径依法发展的新时期。

表8:

南京传奇生物CAR-T产品LCAR-B38M研发进展

LCAR-B38M以BCMA为靶点,其研发由首席科学官Xiaohu(Frank)Fan博士带领,与西安交大二附院的赵万红副主任合作,在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上取得较大进展。

2017年6月5日,公司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发布了LCAR-B38M的临床数据显示,35名复发性或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LCAR-B38M治疗,客观缓解率高达100%。

南京传奇生物LCAR-B38M强劲的竞争对手是Bluebird公司的bb2121,二者采用类似的结构和技术,以BCMA为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目前南京传奇生物在实验入组人数规模和客观缓解率数据上略胜一筹。

表9:

南京传奇生物LCAR-B38M和Bluebirdbb2121产品对比

2017年12月22日,美国杨森宣布与南京传奇生物正式签订LCAR-B38M的全球战略性合作协议,共同参与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活动,并以50/50的比例在除大中华地区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共负盈亏。

在大中华地区,南京传奇生物和杨森以70/30的比例共负盈亏。

杨森将向南京传奇生物支付3.5亿美元先期资金,后期还将在研发、生产、管理和销售里程碑达成时支付相关款项。

联手世界领先的制药企业合作研发,有助于公司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向全球推广。

和众多公司扎堆研发CD19靶点不同,南京传奇生物另辟蹊径,选取BCMA为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一方面有利于进入优先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

3.2北京马力喏/银河生物-首个申请获得受理、唯一纳入优先审评的CD19CAR-T

马力喏成立于2015年8月,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先进企业,由银河生物控股。

公司靶向CD19的CAR-T药物于2017年12月21日获得CDE受理,这是该靶点的CAR-T在国内首个获得受理并唯一纳入优先审评的产品。

针对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25例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方案治疗的患者,公司产品治疗有效率达到70%,在高剂量组有效率达到约80%,其中完全缓解率达到55%。

实验结果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指标数据。

马力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设施水平、人员团队以及技术专利上。

公司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建有GMP标准C级车间,是目前少数几家能够建立起符合CFDA要求的GMP车间的企业。

公司拥有具有国际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CAR载体、CAR-T细胞的生产和制备技术平台,以及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生产工艺和标准的质控体系。

截止2017年9月30日,马力喏CAR-T技术临床前研究实验合作医院数量14个,累计完成病例数量101例。

公司首席科学顾问陈思毅系国际级免疫学家,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Norris综合肿瘤中心终身教授、美国贝勒医学院终身教授职位,从1990年开始做细胞免疫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导多学科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致于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拥有近百项国际领先肿瘤免疫治疗的专利技术和产品。

马力喏目前有员工42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

除CAR-T产品外,马力喏还致力于eCAR-T的研发和临床转化。

eCAR-T是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新一代CAR-T技术,将CAR-T技术与免疫闸门抑制(CheckpointInhibitors)相结合。

截至目前,公司的eCAR-T项目已申请了多项专利,有多条产品线在研究,如CD19-eCAR-T(适应症:

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eso-eCAR-T(适应症:

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EGFRvIII-eCAR-T(脑胶质瘤)。

3.3科济生物/佐力药业-主攻实体瘤,GPC3-CAR-T获优先审评

科济生物于2014年成立于中国上海,是一家专注于CAR-T免疫治疗的创新型企业,佐力药业全资孙公司浙江佐力创新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参股7.85%。

科济生物的优势在于研发团队、临床资源、技术实力以及实体瘤靶向。

公司在李宗海博士的带领下,以公司自身科研团队以及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为依托,具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非常好的临床资源,在探讨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抗体筛选和优化、慢病毒载体生产工艺优化、细胞培养及扩增等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同时,公司还拥有原创的新型安全开关、增效型CAR-T等下一代CAR-T技术。

科济生物于2015年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