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717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docx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

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

 

  

     内容提要:

本文系笔者近年来倡导并获准立项的中国经济学术史研究的一个重点

   考察。

文章试图进行初步的学理阐述,基于大约120年以来中外相关文献的发掘梳

   理,首次重点考证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独具特性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端与发

   展,论述中国和日本相关研究的具体状况与研究内容,考察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

   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和主要学术特点,进而阐释中国经济思想史惟独在

   中国大陆作为理论经济学独立学科的特殊优势与发展前景,探寻丰富和发展传统

   汉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学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思想 学科创始 中国与日本 传统汉学

   一

   近年来,笔者提出新世纪学术发展与深进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以往学术研究史

   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研究。

在世纪之交,我国各种学科的“百年反思”接踵

   而至,然而当今“显学”之一的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除了极少的百年

   回顾以外很少进行学术史反思研究,经济史学研究者基于学科性质试图开展相关

   工作。

我们知道,一般认为“经济学”是“西学”,其基础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

然而,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经济改革与现代化的实践,都对此提出了不同

   程度的挑战。

我国理论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本土化、规范化、普遍性等问题先后

   展开了多种讨论,这些问题客观上也是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者提出的时代课题。

   博大精深的中国史学传统提示我们进行一些新的思考,如对理论经济学的学科演

   进与基本特征进行考察,对经济学诸学科的发展史进行爬梳,对经济史学的理论

   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对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史进行分析等等,都是很值得下大气力

   的科研工作。

一般说来,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往往不能限于理论本身的推理或演

   绎,还要求以大量实证研究的坚实成果来佐证,更需要通过学术史的系统考察来

   完善。

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学术史无疑是一条重要路径

   ,这也是丰富和发展传统汉学和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学的创新途径。

   应当说,经济学术史是一个较为广博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涵括经济文献学、

   经济学说(思想)史、经济学史、经济史学史、经济学批评史、经济理论发展史

   、经济学科发展史、经济观念发展史等,其核心是研究经济学诸学科的形成、发

   展、特性、问题、趋向等等;其基础则是对经济学研究史进行文献计量学和理论

   阐释学的分析研究,考察特定时代哪里的什么人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

   哪些具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济问题,得出的

   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

   说、乃至理论和规律,如此等等;再就是论析经济学诸学科的创立、分布、演进

   及主要研究对象、领域、方法、素

   —————————

   ① 主要如林毅夫、胡书东:

《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

   1期20XX年;李根蟠有关“中国20世纪经济史研究”、笔者有关“中国经济学术史

   ——传统经济研究史考察”等课题。

经济学理论讨论等参见张问敏等编:

《中国

   经济大论争》(第2辑),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拙作《“中国经济学”寻根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获第八届孙冶方经科学论文奖)。

〔YE 

   Tan,EtymologicalStudiesofCHINESEECONOMICS,SocialSciencesin 

   China(EnglishVersion),No.4,1999〕修改稿收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编:

   《集雨窖文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材及研究群体、科研组织及相关的制度变迁,还有教育领域中相关学科专业的设

   置、课程内容的安排等等。

还要考察影响人们进行经济思维、研究、活动以至决

   策的社会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特征、政治制度背景等因素;搞清楚“是怎样的”

   及其关联因素的存在,进而深入探讨“为何如此”以及“诸因素之间关系如何”

   等等,以阐释经济学术发展史的脉络和规律。

在经济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的时代

   ,则主要考察人们如何进行经济思维,对经济事物形成怎样的认识、意见、以至

   思想主张等。

不难看出,与上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学科就是

   经济思想史。

但经济学术史并非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史本身,其研究内容如上所

   述要广博许多,可以认为有关经济学术史的学理范围、研究对象、理论方法等等

   的规制与界定,本身就是经济科学创新的重要内容。

   开展中国经济学术史的系统研究,特别是进行中外比较,一方面有利于总结

   提炼“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说和理论,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理论经济学

   的学科内容和学理基础。

借鉴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越是民族性的,才越是世

   界性的。

在我国步入WTO之后,在汇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洪流的进程中,在研究具有

   一般性、普遍性的经济理论与规律的同时,注重研究本国特有的、尤其是独具优

   势的学科及其发展历程同样不容忽视。

这可以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非西

   方的经济科学理论,并推动整个理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世界进步贡

   献中国人应尽的力量。

与此同时,注重经济学的发展史实尤其是传统或古典经济

   学与现当代经济学的传承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这不仅可以警示经

   济学科“无源之水”的可能缺失,也能提示经济与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之间的必然

   关联,还能够从学科发展的流脉以及有别于本国的比较中提供把握发展趋势的线

   索。

   在我国,理论经济学诸学科中“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自身

   特性,它研究中国自古及今经济思想、学说、观念、理论的历史发展,传统帝政

   时代占据了很大板块,而“彼时”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观念习俗传承潜移默化地植

   根于本土斯民;同时,此学科又直接以“此时”中国经济思想理论为研究对象,

   现今的改革与发展为理论研究不断提供丰富而新颖的内容。

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

   形成、发展进行系统考察,认识这门学科的独特性质与发展前景,特别是其所具

   有的优势在未来学术发展和深进中的价值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无论是

   早于西方

  

若干世纪就发达得多的古代中国,还是近现代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艰难

   历程,特别是现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都蕴涵、汇聚、凝成了丰富的“

   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经验与经济理论;而不同历史时段的经济学术研究与发展汇

   集成一部系统的中国经济学术史,亟待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也是我国经济学新世

   纪学术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必要基础。

   创新的前提就是对前人的成就进行总结与研究。

开展系统性的中国经济学术

   史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开拓性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研究

   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性质,具有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基础性意义,对中

   国的经济振兴和现代化发展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二

   中国经济思想史惟有在中国大陆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独立学科,其具有突出的

   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

   国经济思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若以1949年为界,中国经济思想史

   的研究大抵可分为两大时期──“发端期”与“发展期”。

发端期以20世纪20—

   30年代为中心,早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叶;发展期以20世纪80~90年代为重心

   ,上则可以回顾50至60年代;还可以进一步将发展期的这两个时期称为“发展前

   期”和“发展后期”。

   据笔者长年来的考证,世界范围内最初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是中国和日本

   的学者。

早在19世纪末就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问世。

着作如许楣《钞币论》道光二

   十六年(1846)古筠阁本、陶煦《租核》1884年成书,光绪已未(1895)聚珍本

   、陈炽《续富国策》豫宁余氏重校本(1897)等。

论文主要有1890年马建忠的《

   富民说》,同年日本的高桥作卫在《国家学会杂志》上发表《王安石财政政策》

   ,此后,该杂志先后发表了石渡邦之丞《孔教的经济思想及其政策》(1893)、

   田岛锦治《论中国上古的地租》(1894)等论文。

与此同时,中国的相关研究则

   有陈炽《〈续富国策〉自叙》(1896)、梁启超《论金银涨落》、《论加税》

   (1896)、《〈史记·货殖列传〉今义》(1897)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还

   没有形成中国经济思想史这样的学科,所以称之为“相关研究”。

先有相关研究

   成果面世,经过逐步发展与整合,后有独立学科形成,这在学术发展史上应当说

   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

由于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具有的特殊性,对此学科的

   创始进行考证虽有难度却很有价值,尤其能为中国经济学术史研究提供基础性分

   析的重要个案。

① 

   进入20世纪以后,有关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学科性质

   在不断加强。

相关资料书《皇朝经世文编》连续出版了续编、新编等,作为中国

   经济思想史先驱者的梁启超,于1902年写了《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介绍西方经

   济学说史;同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余拟着一《

   中国生计学史》”,“以与泰西学说相比较”。

所谓“生计学”即经济学。

当年

   ,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日本高桥作卫着、陈超译《王安石新法论》(1902)、后

   又出版了康有为《金主币救国议》(原名《币值论》)(1910)。

接下来,陈焕

   章《孔门理财学》(ChenHuan-Chang,The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School,1911)问世,这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英文着作,是

   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得到该校和等教授的好评。

据胡寄

   窗先生说《美国历史评论》称之为“破天荒的成绩”,后来哥大对中国留学生的

   博士论文答辩还常以此书中的论点提问,不过胡老把该书出版时间误为1912年。

   ②中国经济学在国际上初露头角的就有中国经济思想史,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此后,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有所加强,1912年康有为的《理财救国论》刊出,东瀛

   的涩泽荣一不久后出版了名着《论语与算盘》东京东亚堂书房(1916),荷兰的

   卫士林()着、杨冕译的《卫士林中国货币论》由上海泰东图书局

   1917年出版;同年孙德全自刊所着《经济纪要》(1917)、次年天津经济学会出

   版章宗元《计学家言》(1918)。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中日学者为主

   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开展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这为该学科的形成与发

   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系统研究发端的中心时期③,

   时值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强盛国力抵

   御外侮和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现实需求,推动和促进了实业发展与理论探索;西

   方经济学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经济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学术参照;

   掌握西学理论又致力于献身本国发展的一批留学生归国,成为探索本国经济学的

   中坚,中国经济思想史作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学术基

   ————————

   ① 近年来相关科研已立项,如笔者主持的课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研究

   》等。

   ② 胡寄窗: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

   476页。

   ③ 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系统研究的发端期,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情况请参考拙作

   :

《1920—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之分析》,载《中国研究》(东京)1995

   年12月号、1996年1月号;英文版见Edited by Aiko Ikeo:

Economic 

  

  

 DevelopmentinTwentiethCenturyEastAsia,RoutledgePress,U.K. 

   。

此后的发展参见Y.Chang: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Overview and Recent Works,History ofPolitical 

   Economy,19:

3,1987byDuke University Press.拙作《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的回顾与展望》,载《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4期;拙作《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现

   状与课题》(岸本美绪译),载东京大学《中国:

社会与文化》第9号,1994年等

   。

   础上发其端的。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形成或创立的主要标志至少有二,一是这

   一时期系统性研究成果集中而大量问世,并且明确命名为“经济思想史”;二则

   是同时在我国南北方约有十余所大学中先后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这些此前

   都是没有的。

迄今知道的我国最早以“经济思想”命名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着作,

   是1925年北京志学社出版的熊梦着《墨子经济思想》。

一般认为较为系统性的成

   果则是甘乃光1924年写、1926年1月出版的《先秦经济思想史》,作者在其《自序

   》中说此书是他“在岭南大学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部分”。

①此后着述逐渐

   多了起来,但有重头学术性的是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

   史》上卷(未续下卷),这是作为大学教本问世的。

其《自序》说“民十七年春

   ,应友人徐君叔刘之约,在交大担任此课,乃着手编着。

……着者在沪上及南京

   各校,担任此课,先后达三四十次……。

”②他先后在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浙

   江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

这一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学中

   也有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侯外庐自述说1931年“我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

   教,开设了一门‘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写了一部研究性质的讲义”;又说“

   但我在此时,除了在北平几所大学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之外,并没有直接在报刊

   上参加论战。

”③近日,得叶世昌先生惠赠新着《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史》,“导

   言”提到1920年李大钊曾在北京大学讲授相关内容的课程。

根据以上记载可知中

   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当时在南北方大学中已较为普遍地开设,而作为知识传授的大

   学课程,必以基本定型的学理和一定的经验积累为前提。

   那么,国外的情形如何呢?

那时在西方的学者主要进行相关典籍如《盐铁论

   》等的西译工作,专着继前述陈焕章书之后,美国人耿爱德()写了《中

   国货币论》,此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了蔡受百的中译本。

再有,1936年

   李肇义在巴黎有法文版着作《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学派及其对重农学派学说

   形成的影响》面世,系作者留学法国第戎大学的博士论文,这在熊彼特

   (Schumpeter)《经济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第2编中

   有提及,同时也提到陈书,但认为这些都还不是“对严格的经济课题进行推理的

   着作”;又说中国“没有可以称得上我们所谓‘科学’着作的”。

此评价未必客

   观,何况所评论的对象似乎未含中日文着作。

但是,即使如此比起后来美国人

   泰勒(Taylor)在《东方的经济思想》中所说的“没有一个东方国家有任何

   东西足可与西方中世纪经院学者们所作的良好开端的经济分析相比拟”④已是进

   步了。

   日本学者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系统研究开端期的主要贡献有田崎仁义《中国古

   代经济思想及制度》(1924)、田岛锦治《东洋经济学史──中国上古的经济思

   想》(1935)和小岛佑马《中国思想:

社会经济思想》(1936)等专着和多篇论

   文。

田崎先生是经济学博士曾留学西方,回到日本后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史学及思

   想制度,出版了许多着述并到中国进行过实地考察,但就时况而言其研究中国的

   动机值得分析。

小岛先生则是着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以研究中国思想史着

   称,他是从社会思想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30年代末出任京都大学人文

   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同时对法国社会经济思想有着颇深的造诣。

田岛先生也是留

   学西方并供职于京都大学的名教授,如上所述他在1894年即发表相关论文。

尤其

   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京都大学经济学科开课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其着作即其后

   学本庄荣治郎等整理汇编他的讲义而成,而本庄先生后来则成为日本经济思想史

   和日本经济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这可以成为是我们研究中日两国经济史学源

   流的一条

   ————————

   ①甘乃光:

《先秦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自序》。

   ②唐庆增: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自序》。

   ③侯外庐:

《韧的追求》,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24页。

   ④《美国经济评论》1956年5月号。

泰勒的武断不实之辞也从反面刺激着中国经

   济思想史的研究者们不断努力,胡寄窗、巫宝三、赵靖等先生的着作中对此均有

   提及,并都以实实在在的多卷研究成果予以了有力回击。

   重要线索。

可惜日本至今没有专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独立学科,研究者分布

   于东洋史学、中国思想史或经济史学等相关学科之中。

日本经济思想史(属于经

   济学学科)的研究肇端约在明治时代而有较大发展则也在近20年来,他们对中国

   经济思想史的关注则更是近期之事。

①然而,直至今天以东洋史学为主的日本学

   者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停过步,仅以着作为例,不同时期的主要着作

   就有原富男《中国经济的源流》(1941)、穗积文雄《先秦经济思想史论》

   (1942)、出口勇藏《孙文的经济思想》(1946年)、上野直明《中国经济思想

   史》(1971)、桑田幸三《中国经济思想史论》(1976)、井泽弥男《春秋战国

   的经济思想》(1987)、依田熹家《日中两国近代化中经济论之比较》(1990)

   、中村哲夫《试论孙文的经济学说》(1999)等,后几部书有的我们还出了中译

   本——这是后话。

   20世纪20~30年代,国人相关研究明确以”经济思想”命名的着作已不鲜见,

   这在此前是未有的。

当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成果主要如前述熊梦《墨子经济

   思想》(1925)、甘乃光《先秦经济思想史》(1926)以及李福星《孟子经济思

   想》(1926)、岭南大学经济学会编《中山经济思想研究集》(1926)、李权时

   《中国经济思想小史》(1927)、熊梦《晚周诸子经济思想史》(1930)、马君

   武《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1930)、李慎言《孟子的政治思想及经济思想》

   (1931)、李权时《现代中国经济思想》(1934)、赵可任《孙中山先生经济学

   说》(1935)、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1936)、黄汉《管子经济思

  

   想》(1936)、戴锡琨《中和经济论》(1936)、赵丰田《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

   史》(19)、文公直《泰西经济思想史》(19,附录:

中西经济思想历史之

   比较)等等,其中许多书还再版多次。

另外,据笔者大约八年来的爬梳考证1949

   年以前共约有五百余篇相关论文发表,其中绝大部分是在1925年以后发表的,此

   前不足十分之一。

   在这些成果中,前述唐庆增的着作可认为是当时的最高成就。

他有家学渊源

   ,后留学哈佛大学学习财政学和西洋经济思想史,1925年归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并开课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

其自序治学目的是因“世界各国实情不同,其历史

   的背景亦迥异,处今日而欲创造适合我国之经济科学,必以不背乎国情为尚。

   认为“非审度本国思想上之背景,不足以建设有系统之经济科学也。

”他要“为

   创造本国新经济思想之准备”,“以创造中国独有之新经济学”而努力。

该书有

   马寅初、赵人俊、李权时三篇序言,都提出中国经济思想学说光辉灿烂,很有研

   究之必要;而要整理国故以创造中国的新经济学,则学贯东西的唐庆增可当此大

   任,”固舍君莫属也。

”②唐书分为十编,阐述儒、道、墨、法、农各家及政治

   家、商人和史书的经济思想,并设专章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对西洋各国的影响。

   过比较,作者指出:

“中国经济学说,发达确在西洋各国之先也。

”并认为“中

   国之上古经济思想,流入西土,殆为必然之事实。

”③关于我国经济学说发达于

   西方在当时是较为通行的时论,如孙中山先生1912年10月在上海的演说中就讲“

   经济学本滥觞于我国。

”④。

日本着名经济史家庆应大学教授泷本诚一1931年出

   版《欧洲经济学史》,其“附录”谈法国重农学派

   ————————

   ① 其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情形很相似,1983年(晚于我国3年)日本经济思

   想史成立全国性研究会,对此后的研究工作很有促进。

笔者十几年来注重开拓中

   日经济思想研究,已有一些着译成果问世,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和国际交流基金研

   究员期间曾参加该会及相关学术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还曾派出经济思想史访问

   团进行学术交流。

1993年我们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东亚社会经济思想与现代化研讨

   会,与会学者中有6位日本学者,这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历史上的首次国际会议

   ;1995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二届会议,参加国发展到包括欧美的8国。

近期该研究

   会新一代领导者拓展科研,20XX年3月以早稻田大学教授川口浩为首的8位学者首

   次组团出国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我们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经过多方

   努力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并正式开展合作研究。

需要特别提及,武汉大学

   严清华教授在开展中日经济思想研究方面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