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4919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厥阴心包经穴.docx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中冲穴 Zhongchong

[穴名解]本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经气循手臂中道运行,直达手中指尖端中央

的冲要之处,故名中冲。

[位置]在手中指的末节尖端中央。

[取法]在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简易取法]中指尖端,距指甲 1 分处是本穴。

 

[出处]《灵枢·本输》:

“心,出于中冲。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指腱鞘及鞘内指深屈肌腱→末节指骨粗隆(骨膜)。

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

处。

[功用]启闭开窍,泻热清心。

[主治]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昏迷,休克,脑出血,中暑,癔病,癫痫,小儿惊

风;

  2.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

  3.其它:

小儿消化不良,舌炎,结膜炎等。

[刺灸法]

  刺法:

  1.浅刺 0.1 寸,局部胀痛;

  2.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

艾炷灸 1~3 壮,艾条灸 5~10 分钟。

[配穴举例]配内关、人中,可治疗中风、中暑昏迷,小儿惊风;配合谷、风府,

可治疗中风先兆;配劳宫,可治疗心痛心烦。

[附注]“井”穴。

[现代研究]针刺中冲穴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如针刺中冲

穴,感传前红、绿色周边视野均正常,诱发感传后,可测得红、绿色周边视野

明显缩小。

动物实验证明,针刺狗的“中冲”穴,可引起心率减慢。

劳宫穴 Laogong

[穴名解]“劳”之为劳作、劳动;“宫”之为皇宫、中宫。

手乃人劳动之器官,

而本穴正在手掌中央,本穴又属心包经,而心包是君主一心的宫城,故名劳宫。

 

[别名]五里、鬼路、掌中。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 2、3 掌骨之间偏于第 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掌腱膜→桡侧指浅、深屈肌腱之间→第 2 蚓状肌桡侧

→第 1 骨间掌侧肌和第 2 骨间背侧肌。

在第 2、3 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 2 蚓

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

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 2 指掌侧总神经。

[取法]掌心横纹中,当第 3 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

 

[出处]《灵枢,本输》:

“心,溜于劳宫”。

[功用]清心开窍,除烦泻热。

[主治]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小儿惊

厥,吞咽困难;

  2.消化系统疾病:

黄疸,食欲不振;

  3.五官科系统疾病:

口腔炎,齿龈炎;

  4.其它:

手癣,手指麻木,高血压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 0.3-0.5 寸,局部胀痛,针感可扩散至整个手掌。

  灸法:

艾炷灸 3-5 壮,艾条灸 5-10 分钟。

[配穴举例]配人中、百会、合谷,可治疗癫狂痫证,癔症;配内关、大陵,可

治疗急性胃炎呕吐口渴;配三间、少泽、太冲,可治疗口臭口疮。

[附注]“荥”穴。

[现代研究]有报道,针刺劳宫穴可治疗胃痉挛,使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40 分

钟,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有报道,用灸法治疗口臭,取双侧劳宫穴艾灸 25 分

钟,每日 1 次,治疗 7 次而愈。

大陵穴 Daling

[穴名解]陵,是指丘陵、隆起;本穴在腕骨(月骨)隆起处后方,比喻骨隆起如

大丘陵之状,故名大陵。

[别名]心主、鬼心。

[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正中神经干→腕骨间关节囊。

在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

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取法]仰掌,于腕横纹正中,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简易取穴]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 1 横纹上,所出现两筋之问是本穴。

 

[出处]《灵枢·本输》:

“注于大陵。

[功用]清心除烦,和胃宽胸,疏经活络。

[主治]

  1.循环系统疾病:

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

 

  3.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

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足跟痛;

  5.其它:

咽炎,腋淋巴腺炎,疥癣等。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 0.3~0.5 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指端放散;

  2.向腕管内斜刺 0.8~1.5 寸,用于治疗腕管综合征。

  3.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 3~5 壮,艾条灸 10~20 分钟。

[配穴举例]足跟骨刺痛,独取大陵可速止;配内关、心俞,可治疗心痛心悸;

配内关、曲泽,可治疗胸胁、手腕痛。

[附注]“输”穴、“原”穴。

[现代研究]有报道,用大陵穴进针后,沿尺、桡骨之间向外关穴直刺,得气后

留针 5—15 分钟,每 5 分钟提插捻转 1 次,可治疗失眠;有报道,用大陵穴可

治疗鸡爪风,发作时刺之,痉挛立解;浅刺,针感麻串,每日 1 次,坚持治疗,

还可根治。

内关穴 Neiguan

[穴名解]关,指在寸口关脉的斜后方,意指此为经气出入之处,似关隘;而

“内”是相对外而言,本穴在前臂的内侧,故名内关。

[别名]阴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

间膜。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

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

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法]仰掌,于腕横纹上 2 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出处]《灵枢·经脉》: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

[功用]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镇静止痛。

[主治]

  1.循环系统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

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管闭阻性脉管炎,无脉症,高血压;

  2.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

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

  4. 其它:

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

  5. 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刺灸法]

  刺法:

直刺 0.5-1 寸,深刺可透外关穴,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 5-7 壮,艾条温灸 10-20 分钟。

[配穴举例]配神门、间使,治疗心痛心悸;配公孙,治疗胃痛;配人中、素髂,

治疗低血压头晕;配足三里,治疗食欲不振。

[现代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脏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有实验表明,心率在 51 次/

分以下者,针刺内关穴,可引起心率加快,但心率在 75 次/分以上者,多无明

显改变,少数有稍增快或变慢。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急取内关,针尖向

上 75 度角刺入,施平补平泻法,针感向胸部扩散,5-10 分钟后疼痛大减,再

送医院。

针刺内关对心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对Ⅰ、Ⅱ期心功能不全效果显

著。

Ⅰ期心功能不全,轻刺内关,留针 20 分钟,每日 1 次,3-4 天,心功能即

有显著好转,7-8 天为Ⅰ疗程,效果良好:

对Ⅱ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每

天 2 次,8-10 天为 1 疗程,1-2 个疗程后,心悸,气急平息,肝肿缩小,水肿

消退,心脏代偿功能显著好转。

有报道,针刺内关穴,对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疗效。

针刺内关穴对胃肠功能有影响,有实验表明针刺内关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

用。

对肠的运动有调整作用。

针刺内关穴,对神经一体液系统有影响。

有动物实验表明,电针“内关”

穴改善缺性心肌损伤,可能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的功能有关系,有赖

于下丘脑的完整性。

如 PO-AH 损毁后,可使电针效应大为减弱。

另外,也证实

电针和下丘脑刺激皆能加速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恢复过程,而在电针的条件下刺

激下丘脑可进一步加强电针的效应。

PO-AH 可能是电针“内关”穴区促进急性

缺血性心肌损伤恢复的重要中枢环节之一。

内关穴对神经精神系统有治疗作用。

内关配外关可治疗内耳性眩晕;内关

配行间可治疗癫痫、癔症。

另外,可用内关配照海治疗梅核气。

内关穴对呼吸功能有影响。

有报道,呼吸衰竭的病人,针刺内关、太冲等

穴,对呼吸频率、节律和各种异常呼吸,均有一定改善。

内关穴对免疫系统有影响。

针刺内关、足三里,可使吞噬细胞吞噬指数明

显增高,有的可增高 1—2 倍,吞噬能力也呈平行变化。

针刺内关、合谷,可使

正常人血清中球蛋白含量上升。

也有人报道针刺内关,使正常人白蛋白多数趋

于下降。

内关穴有镇痛作用,有报道用针刺内关穴,可治疗落枕,胸胁痛,急性腰

扭伤等。

间使穴 Jianshi

[穴名解]使,指臣使。

穴在掌后 3 寸两筋之间凹陷处。

心包络为心的外围,为

尘世之冠,由心君主宰,问有臣使之意,故名间使。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

间膜。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

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

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法]仰掌,于腕横纹上 3 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简易取法]掌后第 1 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出处]《灵枢·本输》:

“行于间使。

[别名]鬼路。

[功用]清心解热,调理肠胃,活血通络。

[主治]

  1.循环系统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脏内外膜炎;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3.其它:

感冒,咽喉炎,胃炎,疟疾,荨麻疹,子宫内膜炎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 0.5-1 寸,深刺可透支沟穴,局部酸胀,针感向指端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 3~7 壮,艾条温灸 5~10 分钟。

[配穴举例]配心俞、内关、少府,治疗心痛心悸;配合谷、后溪、百会,治疗

癫痫;配大杼、大椎、陶道,治疗疟疾;配支沟,治疗热盛癫狂。

[附注]“经”穴。

[现代研究]有实验证明,电针内关和间使,可使冠脉流量和心肌血氧供应量增

加,使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减少,心

肌氧耗量降低,从而改善、调整心肌对氧的供求失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

损伤程度的减轻,使心肌坏死区减少。

有试验报道:

电针内关—间使,对体感

诱发电位中和疼痛有关的成分有抑制作用。

郄门穴 Ximen

[穴名解]本穴为手厥阴经之郄穴,在腕后 5 寸处,在两筋相夹处分肉之间,状

如门,故名郄门。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5 寸。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指深

屈肌→前臂骨间膜。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

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

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

经。

[取法]仰掌,于腕横纹上 5 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

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简易取法]在掌后第 1 横纹上 5 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神气不足,郄门主之。

[功用]止血清营,安神宁心。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呕血,咯血,癫疾。

  1. 循环系统疾病:

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悸;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膈肌痉挛,癔病,精神病;

  3. 其它:

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刺灸法]直刺 0.5—1 寸;可灸。

  刺法:

直刺 0.5-1 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指端放散。

  灸法:

艾炷灸 3-5 壮,艾条温灸 10-20 分钟。

[配穴举例]配内关、膈俞,治疗心痛、心悸;配膈俞、三阳络,治疗胸痛、呕

血、咯血。

[附注]“郄”穴。

[现代研究]针刺郄门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可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隔摆动。

对血氧饱和度也有调整作用。

在开胸术中,看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

肺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灸郄门对心脏功能也有调整作用,如对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心率减慢,增强

心肌收缩力。

而且针刺“郄门”穴,具有促进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恢复作用

曲泽穴 Quze

[穴名解]水的聚所叫做泽;本穴位于肘部屈曲浅凹处如泽,本穴为手厥阴经合

穴,为经气所人,归聚之所,故名曲泽。

[位置]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的尺侧缘。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肘筋膜→正中神经→肱肌。

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

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取法]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取穴。

[简易取法]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肘横纹上。

 

[出处]《灵枢·本输》:

“入于曲泽。

[功用]活血理气,泄热除烦。

[主治]心痛心悸,凡热,肘臂酸痛,胃痛呕吐。

  1. 循环系统疾病:

心绞痛,风性心脏病,心肌炎;

  2. 其它:

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小儿舞蹈病等。

[刺灸法]直刺 0.8—1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刺法:

  1.直刺 0.8-1 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中指放散。

  2.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 5-7 壮,艾条灸 10-15 分钟。

[配穴举例]配内关、大陵,治疗心胸痛;配委中点刺出血,治疗烦热、口干、

胃痛、呕吐;配膈俞、肾俞,治疗心痛、心悸。

[附注]“合”穴。

[现代研究]针刺动物的“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

损伤发展的作用,使家兔心电图 ST 段升高受到抑制,表明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表明针刺“曲泽”等穴可加速动物急性缺血性损伤的恢复过程。

有人对大白鼠

“曲泽”穴的神经分布及在脊髓节段的研究中,发现在“曲泽”穴注射辣根氧

化酶,同侧,颈 6—胸 1 节段,分别于脊神经节,脊髓前角和交感神经颈下节

发现标记细胞。

在切断肌皮神经后,在上述相同部位只是发现少量标记细胞;

如切断肌皮神经和桡神经后,在上述部位只有少数动物发现极少量标记细胞。

说明针刺“曲泽”穴,其神经分布在脊髓为颈 6—胸 1,与肌皮神经和桡神经传

入有关。

天泉穴 Tianqu

[别名]天温。

[穴名解]天,指上部;泉,指出水之处。

本穴如池中之水由此涌出,而向下流

淌;此穴在上臂部,故名天泉。

[位置]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 2 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臂筋膜→肱二头肌→喙肱肌(腱)。

在肱二头肌的长短

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取法]腋纹头下 2 寸,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伸臂仰掌取穴。

[简易取法]在腋前纹头下 2 寸,肱二头肌肌腹中取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天泉……在曲腋下。

[功用]理气活血,疏经活络。

[主治]心痛,咳嗽,上臂挛痛。

  1. 循环系统疾病:

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内膜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

  3. 其它:

支气管炎,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可灸。

  刺法:

直刺 0.5-0.8 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肩部。

  灸法:

艾炷灸 3-5 壮,艾条灸 5-10 分钟。

[配穴举例]配内关,可治疗心痛心悸;配丰隆,治疗咳嗽。

[现代研究]动物试验表明,当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过慢,再针刺天泉、

曲泽、内关等穴,可明显减弱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减慢作用,并促使心率迅速

恢复到正常水平。

天池穴 Tianchi

[别名]天会。

[穴名解]上部为“天”;蓄水之处为“池”;本穴位于人体上部乳房旁,乳峰

高耸有乳汁由下而上涌出,故此处如蓄乳之池,故名天池。

[位置]在胸部,当第锄间隙,乳头外 1 寸,前正中线旁开 5 寸。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胸肌筋膜→胸大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胸内筋膜。

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 4 肋间内、外肌;由

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 4 肋间神经。

[取法]在第 4 肋间隙中,乳头外侧 1 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在第 4 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 5 寸取穴。

[出处]《灵枢·本输》:

“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功用]理气活血,疏通包络。

[主治]胸闷痛,心痛,乳痈,腋下肿,咳喘。

  1. 循环系统疾病:

心绞痛,心脏外膜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

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3. 外科系统疾病:

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

  4. 其它:

肋间神经痛,脑充血等。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可灸。

  刺法:

斜刺或平刺 0.5-0.8 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免造成气胸。

  灸法:

艾炷灸 3-5 壮,艾条温灸 5-10 分钟。

[配穴举例]配内关,可以治疗心胸疼痛;配膻中、少泽、乳根,可以治疗乳痈。

 

[附注]本穴正在胸腔部位,内有心、肺等重要器官,不宜深刺。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炎,腋下淋巴结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