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8057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docx

气性坏疽参考资料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

【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

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

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治疗措施】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

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

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

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

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

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

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

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

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

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

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

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

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

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

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

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

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

气性坏疽抗毒血清对气性坏疽的防治效果不佳,仅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而且还有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现已很少应用。

【病因学】

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G+粗大杆菌,散在排列.卵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极端.在机体组织中菌体周围可形成荚膜,无鞭毛

*厌氧培养中生长繁殖极快,8min可分裂1次,最适温度45℃.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分解乳糖产酸,可凝固酪蛋白,发酵糖类产生酸和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把培养基表层的凡士林向上推开,称为汹涌发酵试验,可用作快速诊断

分型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产生情况可将其分为A,B,C,D,E5个毒素型,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A型属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

1.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外毒素有α,β,γ,δ,ε,η,θ,ι,κ,λ,μ和ν共12种,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其中重要的有:

①α毒素为卵磷脂酶,各型产气荚膜梭菌都能产生此毒素,是本菌最重要的毒性物质.

此毒素能分解人和动物细胞膜上的磷脂,使多种细胞的胞膜受损,引起溶血,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致水肿,出血,局部坏死等病变;

②θ毒素具有溶血和破坏白细胞的作用

③κ毒素是胶原酶可分解肌肉和皮下的胶原组织,使组织崩解

④μ毒素为透明质酸酶,能分解间质中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扩散

产气荚膜梭菌根据其毒素种类不同,而分为A-F6型,其中A,C,F对人致病

2.所制疾病

(1)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严重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以局部组织坏死,气肿,水肿,恶臭及全身中毒为特征.这些症状均与本菌具有荚膜及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有密切关系

病人表现为局部组织肿胀剧痛,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特殊的臭味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40%

发病过程

本菌感染伤口后,潜伏期短8-48h内迅速繁殖.由于卵磷脂酶,胶原霉,DNA酶及透明质酸酶作用,使细菌侵入到周围正常组织,分解肌肉和组织中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气肿,影响血液供应,受多种毒素和酶的作用造成组织坏死

(2)食物种毒

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生的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肉类食品易被污染,食入大量细菌(108-109)才能致病.潜伏期短,约8-22小时,毒素激活肠腺苷环化酶,使细胞cAMP浓度升高,肠粘膜分泌亢进,肠腔积液,导致腹泻和腹痛,较少呕吐,一般不发热,1-2日内可自愈

(3)急性坏死性肠炎

潜伏期短,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致病物质可能为β毒素.潜伏期不到24小时,发病急,有剧烈痛,腹泻,肠粘膜出血性坏死,粪便带血;可并发周围循环衰竭,肠梗阻,腹膜炎等,病死率达40%.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气性坏疽发病急剧,后果严重,需要尽早准确的做出微生物学诊断,争取早期治疗

1,直接涂片镜检:

从伤口深部取材镜检,可发现G+大杆菌;少量形态不规则的白细胞;并伴有其他杂菌等三个特点,即可报告初步结果.

2,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

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接种于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取培养物涂片镜检,然后作进一步鉴定.

取细菌培养液0.5-1.0ml给小鼠静脉注射,5-10min后杀死动物,置37℃温育6-8h,则动物尸体膨胀并有恶臭,解剖可见脏器内有大量气泡,尤以肝脏最明显,称"泡沫肝".

取内脏或血涂片及分离培养均可发现产气荚膜梭菌的存在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措施主要是及时处理伤口,扩创,局部用H2O2反复冲洗,切除感染及坏死组织.早期可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同时使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由于该菌在环境中很快形成芽胞,故必须严密隔离病人,并对所用器械及敷料彻底灭菌,避免在医院内传播.有条

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

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发病机理】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

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

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

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

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

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

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

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

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

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

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

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鉴别诊断】

1.芽胞菌性蜂窝织炎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散,但不侵犯肌肉。

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

虽然也以伤口疼痛开始,伤口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

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

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

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

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

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

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预防】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

在伤后6h内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

即使受伤已超过6h,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故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生活力的肌肉者,都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战伤伤口,在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作缝合。

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

1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

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气性坏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

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

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

病因学

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

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发病机理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

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

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

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

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

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

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

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

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

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

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

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

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

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鉴别诊断

1.芽胞菌性蜂窝织炎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散,但不侵犯肌肉。

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

虽然也以伤口疼痛开始,伤口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

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

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

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

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

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

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治疗措施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

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

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

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

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

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

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

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

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

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

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

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

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

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

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

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

气性坏疽抗毒血清对气性坏疽的防治效果不佳,仅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而且还有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现已很少应用。

预防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

在伤后6h内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

即使受伤已超过6h,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故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生活力的肌肉者,都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战伤伤口,在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作缝合。

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

1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

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气性坏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

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

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挤压综合征(crushsyndrome)

病因:

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血液和组织蛋白破坏分解的有毒中间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的外伤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由其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

发病机制:

1.肌肉缺血坏死挤压综合征的肌肉病理变化与筋膜间室综合征相似,患部组织受到较长时间的压迫,解除外界压力后,局部可恢复血液循环,但由于肌肉因缺血而产生类组织胺物质使毛细血管床扩张,通透性增加,肌肉发生缺血性水肿,体积增大,必然造成肌内压上升,肌肉组织的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形成缺血---水肿恶性循环。

处在这样一个压力不断升高的骨筋膜间室内的肌肉与神经,最终将发生缺血性坏死。

2.肾功能障碍随着肌肉的坏死,肌红蛋白、钾、磷、镁离子及酸性产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在伤肢解除外部压力后,通过已恢复的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加重了创伤后机体的全身反应,造成肾脏损害。

肾缺血和组织破坏所产生的对肾脏有害的物质,是导致肾功能障碍的两大原因,其中肾缺血是主要原因,尽管发生肌红蛋白血症,如果没有肾缺血,也不一定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缺血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但主要因素是创伤后全身应激状态下的反射性血管痉挛,肾小球过滤率下降,肾间质发生水肿,肾小管功能也因之恶化。

由于体液与尿液酸度增加,肌红蛋白更易在肾小管内沉积,造成阻塞和毒性作用,形成尿少甚至尿闭,促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诊断要点

1.病史详细了解致伤原因和方式,肢体受压和肿胀时间,以及相应的全身及局部症状等。

注意伤后有无"红棕色"、"深褐色"或"茶色"尿及尿量情况。

2.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局部出现疼痛,肢体肿胀,皮肤有压痕、变硬,皮下瘀血,皮肤张力增加,在受压皮肤周围有水泡形成。

检查肢体血液循环状态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肢体远端脉搏不减弱,肌肉组织仍有发生缺血坏死的危险。

(2)全身症状:

患者出现头晕,胸闷,腹胀等症状。

严重者心悸,甚至发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挤压综合征主要特征表现分述如下:

①休克:

部分伤员早期可不出现休克,或休克期短而未发现。

有些伤员因挤压伤强烈的神经刺激,广泛的组织破坏,大量的血容量丢失,可迅速产生休克,而且不断加重。

②肌红蛋白尿:

这是诊断挤压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条件。

伤员在伤肢解除压力后,24小时内出现褐色尿或自述血尿,应该考虑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尿在血中和尿中的浓度,在伤肢减压后3~1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天后可自行转清。

③高血钾症:

因为肌肉坏死,大量的细胞内钾进入循环,加之肾功能衰竭排钾困难,在少尿期血钾可以每日上升2mmol/L,甚至在24小时内上升到致命水平。

高血钾同时伴有高血磷、高血镁及低血钙,可以加重血钾对心肌抑制和毒性作用。

④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肌肉缺血坏死以后,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酸性物质释出,使体液pH值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创伤后组织分解代谢旺盛,大量中间代谢产物积聚体内,非蛋白氮迅速升高,临床上可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大,烦燥烦渴,恶心等酸中毒、尿毒症等一系列表现。

应每日记出入量,经常测尿比重,若尿比重低于1.018以下者是诊断主要指标。

3.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早期尿量少,比重在1.020以上,尿钠少于60mmol/L,尿素多于0.333mmol/L。

在少尿或无尿期,尿量少或尿闭,尿比重低,固定于1.010左右,尿肌红蛋白阳性,尿中含有蛋白、红细胞或见管型。

尿钠多于60mmol/L,尿素少于0.1665mmol/L,尿中尿素氮与血中尿素氮之比小于10:

1,尿肌酐与血肌酐之比小于20:

1。

至多尿期及恢复期一般尿比重仍低,尿常规可渐渐恢复正常。

(2)血色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

以估计失血、血浆成分丢失、贫血或少尿期水潴留的程度。

(3)血小板、出凝血时间:

可提示机体凝血、溶纤机理的异常。

(4)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酶:

测定肌肉缺血坏死所释放出的酶,可了解肌肉坏死程度及其消长规律。

(5)血钾、血镁、血肌红蛋白测定:

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4.临床分级可按伤情的轻重、肌群受累的容量和相应的化验检查结果的不同,将挤压综合征分为三级。

(1)一级:

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大于1万单位(正常值130单位),而无急性肾衰等全身反应者。

若伤后早期不做筋膜切开减张,则可能发生全身反应。

(2)二级:

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大于2万单位,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而无少尿,但有明显血浆渗入组织间,有效血容量丢失,出现低血压者。

(3)三级:

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明显增高,少尿或闭尿,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血钾者。

高压氧治疗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生特异性感染。

受损部位主要在肌肉。

梭状芽胞杆菌里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杆菌,有很多种,其中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其次是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可以分A、B、C、D、E5型。

梭状芽胞杆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但其芽胞抵抗力极强,可广泛的生存在泥土、粪便中。

遇适宜环境可以繁殖致病,放在较深的伤口(如弹片伤深达肌层、骨折等),机体抵抗力低等情况易发病。

【病理生理】

气性坏疽多为2~3种细菌混合感染。

产气荚膜杆菌的毒性较强,他可以产生12种外毒素,分别以α、β、γ、δ、ε、η等字母代表。

很多毒素本身就是酸,比如α毒素是卵磷脂酶、κ毒素是胶原酶、λ毒素是蛋白酶、μ毒素是透明脂酸酶、γ毒素是DNA酶。

这些毒素中以α毒素最重要。

人和动物细胞膜是由磷脂、蛋白质构成的,其中磷脂很容易被磷脂酶所破坏,故α毒素可以破坏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组织坏死等,K毒素(胶原酶)分解皮下、肌肉的胶原组织,μ毒素(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透明质酸使组织崩解,θ毒素具有溶血和破坏白细胞作用。

细菌在伤口的肌层内繁殖,释放毒素使组织破坏;分解组织的糖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肿胀;蛋白质被分解产生硫化氢,使伤口恶臭。

由于局部缺血、缺氧使吞噬细胞、抗体不能到达,故伤口内肌肉组织迅速坏死腐败、更加速细菌的繁殖,毒素产生进一步增多,被吸收引起毒血症,可损害心、肝、肾脏,造成局限性坏死灶和多器官损坏。

【临床表现】

病人大多在外伤、手术以后,潜伏期可短至6~8小时,一般1~4日。

开始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的感觉,然后突然患部感到胀裂样剧痛。

局部肿胀明显,压痛明显,皮肤水肿、胀、紧张,很快从苍白变紫红,进而变紫黑,有捻发感,挤压患处常有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