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16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星河测量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河测量方案.docx

《星河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河测量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星河测量方案.docx

星河测量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规范号

1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4

本工程设计图纸

5

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成果报告

6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测量工程概况

xxxxxxxx工程位于xxxxxx处。

建设单位为xxx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为16.5万m2,由J、K、L、M栋以及地库、裙房、幼儿园组成。

其中地下室两层,裙房两层、地上主楼层高为100M,31层。

基础类型为管桩桩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天然基础。

本工程正负零相当于绝对标高84M,坐标系采用深圳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本工程测量内容主要有:

引控制点;基坑沉降、位移观测;楼层沉降观测;平面控制网布设;高程控制网布设。

第三章、测量的重难点分析

序号

内容

说明

1

施工周期长,如何保证测控系统的精度

场区设置两级控制网,将测绘院提供的高级基准点,设定为Ⅰ级场区控制网。

在Ⅰ级场区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Ⅱ级建筑物控制网,形成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

指定专人监察维护,并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2

各阶段或各环节测控系统的统一性

各阶段的测量控制:

如建筑物控制、场区临建控制等,必须统一使用Ⅰ级场区控制网,以保证各关键部位的顺利对接。

各环节的测量控制:

如土建、钢结构、机电、幕墙、装修等的测量控制,必须统一使用Ⅱ级建筑物控制网,并保证各环节单体网的相互衔接,闭合交圈

3

确保平面、竖向控制的垂直引测精度及现场可行性

主楼±0.000以上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控制点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进行。

主楼±0.000以上控制标高的引测采用钢尺丈量法,钢尺须加改正。

4

圆弧放样精度保证

本工程存在圆弧造型,因此圆弧放样是此次测量工作的一个难题,为了保证圆弧放样的准确性,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办法,如弦(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交会法等方式进行放样。

5

测控方法的选择及设备的选型

对众多的测控方法,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对、实际论证。

确保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现场可行性。

仪器设备应选择符合工程的精度要求和实效要求,并保证其可操作性。

对所有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周检及抽检,常用指标必须随时检查。

6

和各专业分包的协作

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测量控制,并在每楼层提供三个标高基准点和轴线基准控制线,各专业承包单位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控制网的基础上,放样所需的标高点和细部控制线。

第四章、施工部署

1、施工总体思路

测量控制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先控制后细部”。

首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

布网时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逐级加密。

施工测量坐标系建立后,在CAD中将设计图由大地坐标系转化为施工坐标系中。

然后以转化后的坐标为依据,通过测设定出各轴线作为二级平面控制网。

测量控制方法:

控制轴线和高程控制网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方法,局部采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测量方法。

2、施工准备

序号

准备内容

详细说明

1

图纸审核

认真阅读各专业图纸,检查平面位置、轴线距离和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在图纸会审阶段解决掉。

熟悉各测量规范,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

2

现场踏勘

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并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验核。

3

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

测量工作实施前进行基准点交接桩,要求所有桩位现场确认,索取点之记录和成果表,填写交接桩记录,并对基准点进行复测,其测量方法及精度与原等级测量的技术要求相同。

复测测量成果与原成果比较其误差应小于原等级中误差的两倍。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并做围护栏杆和警告标志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4

制定测设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明确各工序测量任务,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验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5

测量技术交底

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3、人员组织

序号

职务

人数

岗位责任

1

测量负责人

1名

测量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

2

测量员

2名

协助测量负责人的工作和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复核工作。

3

班组放线工

8名

具体负责本班组施工范围内的细部测量放线工作

4

专业分包测量人员

每专业2名

具体负责专业分包的施工测量工作,接受测量工程师的复核检查

4、施工机具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1

科力达KTS-442L型全站仪

±2mm

1台

施工放样

2

J2激光经纬仪

±2″

2台

施工放样

3

DSZ3水准仪

±3mm

4台

标高控制

4

激光扫平仪

±2mm

5台

垂直度、平整度控制

5

50m钢尺

1mm

2把

施工放样

6

双面塔尺

1mm

4把

标高控制

7

对讲机

11个

测量通讯

8

工程计算器

4个

测量数据处理

9

吊锤

1KG

4个

竖向垂直度检查

10

激光铅垂仪

2台

轴线竖向传递

第五章、测量方案

1、测量控制系统建立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广,施工场区面积较大,结合现场情况,本工程控制网分两级测设,Ⅰ级场区控制网和Ⅱ级建筑物控制网,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精度。

控制网的作用主要是满足施工放样精度;并且将设计的建筑物转移到平面上。

1.1、Ⅰ级场区控制网建立

(1)场区控制基准点布置

将测绘院提供的(6#、7#、8#)3个基准点,作为Ⅰ级场区控制网,以此为工程控制基准。

基准点点位布置

点号

X

Y

6#

26588.821

113522.034

7#

26525.978

113473.116

8#

26526.749

113404.603

(2)场区控制基准点确定

对测绘院提供的高级点进行全面校和,校和无误后作为Ⅰ级场区控制网,形成整体控制的平面依据。

(3)场区高程控制网布置

高程控制点布置图

(4)场区高程控制网测设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S6-S8),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结果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经平差计算后,作为场区高程控制点。

(5)场区控制网确定

场区控制网测设完毕后,首先内部检查复核,检查无误后编制测量成果报告,上报业主及监理批复,监理验收合格后作为工程测量控制依据。

1.2、Ⅱ级建筑物控制网建立

(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

建筑平面布置示意图

(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

建筑物控制网的测设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状及现场具体情况以轴线网法作为建筑物控制。

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设轴线控制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基准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便于保存的地方。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围护示意图

(3)建筑物标高控制网测设

建筑物高程控制点的建立,联测场区高程基准点,选用DS3水准仪进行测设,分别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布置在基坑壁,地上部分布置在各楼的首层。

2、土建结构施工测量

2.1、±0.000以下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a)轴线投测

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方向线交会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基坑轴线投测

轴线放样技术措施

由于本工程轴线较长,经纬仪望远镜放大倍数有限,如果视线太长势必会造成较大的照准误差,为了保证轴线的直线度,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对较长轴线中间增加控制点或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放样,正倒镜投点法将视距缩短了一半,大大提高照准精度。

可按图1在A、B之间选一个能同时与两端点通视的O点处安置经纬仪,尽量使经纬仪中心在A、B的连线上,最好是与A、B的距离大致相等。

盘左(也称为正镜)瞄准A点并固定照准部,再倒转望远镜观察B点,若望远镜视线与B点的水平偏差为

,则根据距离OB与AB的比,计算经纬仪中心偏离直线的距离d:

然后将经纬仪从O点往直线方向移动距离d,重新安置经纬仪并重复上述步骤的操作,使经纬仪中心逐次往直线方向趋近。

最后,当瞄准A点,倒转望远镜便正好瞄准B点,不过这并不等于仪器一定就在AB直线上,这是因为仪器存在误差。

因此还需要用盘右(也称为倒镜)瞄准A点,再倒转望远镜,看是否也正好瞄准B点。

如果是,则证明正倒镜无仪器误差,且经纬仪中心已位于AB直线上。

如果不是,则仪器有误差,这时可松开中心螺栓,轻微移动仪器,使得正镜与倒镜观测时,十字丝纵丝分别落在B点两侧,并对称于B点。

这样就使仪器精确位于AB直线上。

正倒镜投点法的关键是用逐渐趋近法将仪器精确安置在直线上,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通过搬动脚架来移动经纬仪的次数,提高作业效率,在安置经纬仪时,可按图2所示的方式安置脚架,使一个脚架与另外两个脚架中点的连线与所要测设的直线垂直,当经纬仪中心需要往直线方向移动的距离不太大(10~20cm以内)时,可通过伸缩该脚架来移动经纬仪,而当移动的距离更小(2~3cm以内)时,只须在脚架头上移动仪器即可。

图1

图2

按式计算偏离直线的距离d时,有关数据和结果并不需要非常准确,甚至可以直接目估距离d,因为主要是靠不断的趋近操作使仪器严格处于直线上。

为了提高精度,应使用检验校正过的经纬仪,并且用盘左和盘右进行最后的趋近操作。

b)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120

±20

120<L(B)≤150

±25

150<L(B)

±30

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地梁边线、承台边线等细部线。

垫层放线样例:

垫层放线示意图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中间交接检查记录移交给下道工序,同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报监理验线。

2)高程控制测量

a)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

b)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悬吊钢尺法: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D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悬吊钢尺法

b′=H0+b-a+a′-H1

其中钢尺下段悬挂合理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为减少摆动,将重锤放入阻尼液桶中,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位置,进行重复测量,以便校核。

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

水准测量数据演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

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度),а:

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а=0.000012m/℃;钢尺检定时温度为20℃。

c)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3)立模时的控制测量

a)中心线平面控制借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弹好墙柱外皮借+500mm线,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b)立模时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2.2、±0.000以上控制测量

4)平面控制网传递

a)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本工程拟引用高精度激光铅锤仪,采用天顶投影法进行轴线竖向传递。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b)控制点的转移

待基础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基础底板上。

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

本工程选用一级。

c)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每个施工段最少布置4个主内控基准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便于整体校核修正。

J栋建筑物平面内控点布置图

K栋建筑物平面内控点布置图

L栋建筑物平面内控点布置图

M栋建筑物平面内控点布置图

幼儿园建筑物平面内控点布置图

d)内控点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底板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e)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先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三脚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激光经纬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

激光竖向传递

为消除仪器水平轴及视准轴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180°270°,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圆形旋转轨迹,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

使旋转轨迹与接受靶同心

全圆等分取中

旋转激光

准直器

激光点捕捉示意图

f)轴线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150<H

30

g)楼层平面放线

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门窗洞口等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

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主控轴线、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等。

5)高程控制网传递

a)标高的竖向传递

采用钢尺丈量法,依据首层标高基准点,延结构依次向各作业层采用鉴定合格的钢尺向上丈量。

b)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表005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150<H

±30

c)楼层标高抄测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完成后,换人进行复查。

标高注记示意图

6)测量成果的验收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2.3、圆弧放样

圆弧测量放样精度高低,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为保证施工精度,针对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采用弦支距或切线支距法放样,特殊条件下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

7)数据演算

本工程中圆弧部位测量放样数据的计算将采用计算机自动查询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a)数据模型的建立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中圆弧等部位与轴线的尺寸关系,在AutoCAD中依比例绘制,建立数据模型。

b)测量放样数据的查询

测量放样数据模型绘制完成后,利用AutoCAD的命令查询出已知依据(已放样轴线等)与需放样部位的数据,

c)计算机自动查询的优点

采用计算机自动查询的方法来获取需要的测量放样数据,不但计算方便,而且精度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距离精度设置到0.1mm、0.01mm,角度精度设置到0.0″、0.00″或更高精度。

d)弦(切)线支距法放样

圆弧的放样采用弦支距法或切线支距法,即先放样出圆弧弦线或切线,然后根据弧线与弦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圆弧线。

具体放样步骤:

a.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放样轴线(控制线)弦线

b.在(控制线)弦线上按一定间距量尺,并划出交点,量距时钢尺需加标准拉力器计,保证施工精度。

c.在(控制线)弦线上各交点处按计算的支距量尺,放样出1、2、3、4、5等点;

d.依次连接1、2、3、4、5等点,弹出小弦线,由小弦线组成的近似圆弧线即为需放样的圆弧控制线。

圆弧放样示意图

8)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

a、仪器架设:

将全站仪架设在一控制点上,进行严格的对中正平,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测站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完成定向工作。

b、检查:

测量1个已知坐标点的坐标并与已知坐标对照,限差范围内,便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重新设站。

c、放样:

调用全站仪内放样程序,依次放样各点的坐标。

将放样好的坐标点,弹墨线连接形成控制线。

9)保证精度措施

a、圆弧的分段不易太长,以保证其准确性。

b、连接圆弧各点可以现场放样,做出一段弧形模具来连接各点,这样就保证了准确性。

c、必要时可根据现场放样或利用计算机放样量取其尺寸,既实用又快捷准确。

d、严格遵循步步校核的原则和报验制度,内业计算和外业测量时均应细心操作,注意复核,防止出错,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有关测量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3、其他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3、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1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1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

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3.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3.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

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3.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

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

4、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4.1、沉降观测概况

本工程沉降观测由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另根据业主要求,由我司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根据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4.2、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

1)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a)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半永久性高程基准点,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点拟使用结构施工中布设的场区高程控制网基准点。

b)基准点使用前,用水准仪从国家城市水准点与四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四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2)、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布设附合或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二等水准观测精度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a)布点原则

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b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c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d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e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等等。

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和实际情况,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由观测点实际位置和数量应由设计单位设计确定。

详见结构设计图纸。

b)埋设方法

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4)、沉降观测

a)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b)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选用数字式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

b自动化程度高,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

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c)观测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ZeissDini10

≤50m

≤1.0m

≤3.0m

≥0.3m

d)数据记录及处理

采用ZeissDini10仪器的平差程序自动进行平差计算,减少人为误差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e)观测周期

a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b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

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

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c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交工前观测一次。

d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决定观测次数。

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5)、沉降资料的提交

a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