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459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uó)后窍(qiào)缠络(luò)宿儒(sù)

B.油蛉(líng)菜畦(wā)觅食(mì)竹筛(shāi)

C.锡箔(bó)桑椹(shèn)盔甲(kuī)戒尺(jiè)

D.蝉蜕(tuì)书塾(shú)脑髓(suí)秕谷(bĭ)

2.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晚间,在院子里芮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C.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D.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每逢假日,北京颐和园内游客熙熙攘攘,人迹罕至。

B.2019年12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华为视频光影鉴赏”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展开。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D.运动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进化论嘛!

”鲁迅先生笑着说:

“我懂得你的意思。

二、其他

5.按照要求填空。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语言表达

6.“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

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

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

 

四、现代文阅读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

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啊……”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7.请概括选文写了“我”与先生的哪几件事。

8.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本句中“疑心”能否改为“觉得”,为什么?

9.结合文中三处画线句,说说寿镜吾老先生教学上有什么特点?

10.“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表现了少年鲁迅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下列选项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我在叔祖家看到了绘图的《山海经》十分渴望,在阿长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一套。

B.因《陶庵梦忆》中有对迎神赛会盛况的记载,我便十分渴望去看东关的五猖会。

C.我对为我一人所独有的《二十四孝图》画图本子中的故事一直喜爱,念念不忘。

D.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我就极愿意有这样一个墨猴。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选文第①段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加点的“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12.选文第①段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和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13.选文第②段写了“我”做的四件事?

请概括出来。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5.回忆原文,请写出选文第③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16.下列对选文第②段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作者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园中虫思

薛涛

①假如没有虫子,园子就显得太寂寞了。

风滑过枝叶的声音,起初是动听的,像流行音乐,听久了就有点腻烦。

虫子的藏身处我永远也找不到,它们在花草灌木间飞来爬去,不时制造点儿声响,这园子里面就隐藏了另外的生机,也让我有了许多思量。

②蝉的合唱收场最早。

只要天气晴好,它们在夏季午间的大合唱就没有停播过。

这些蝉儿们,躲在枝叶里,竭尽全力地歌唱短暂的生命。

演出结束以后它们就集体消失了,经过那棵紫槐,我仔细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确实已经离开了。

③蟋蟀是独奏演员,演出大概在花草下面进行。

秋天的傍晚,坐在花园旁边细致地听,灵魂随着花草的气息游离出去,世界被无限地简化,栅栏消失,花草不见了,一切景物都虚化了……曲子近乎天籁,想想,它确实与我同在一个世界吗?

我揣度着曲调传来的方位,轻轻拨开草丛,用手电照来照去,就是找不到那位演员。

演奏近在耳畔,照常进行,它是过于投入其中了吧,外来的干扰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工作。

此时,我却听出,这曲子里似乎又多了一份得意和狡黠。

小家伙努力藏匿着行踪,在属于它的季节里绽放生命的欢乐,把每一个夜晚都演绎得有声有色。

它与我一唱一聆听,各自获取一份自在与豁达。

④蚂蚁虽然是沉默的,但它们轻快的脚步常常被我听到。

⑤我蹲在一条长满菊花的小径旁看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只妈蚁急匆匆地在高大的菊花丛间奔跑,我用一块石头拦住它的去路,它惊呆了…….我以为它会绕开走甚至退回去,实际上,它很快就开始攀登这块石头。

因为石头表面有一段比较光滑,它花费了很长时间,都没登上去。

它哪里知道,这不过是小径旁边有个无聊的巨人跟它开的一个没有恶意的玩笑。

它只记得有急事儿要办:

在小径的那边发现了一块大大的面包,足够五十个家人吃上一天的;或者小伙伴被落下的果子砸伤,要找帮手来抬回家养伤……现在,这个随意的玩笑却给它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⑥要误了人家的大事了!

我惶恐,赶紧把它从石块上轻轻捏下来,尽量远地放在它要去的方向,以使让它赶回刚才耽误的路程。

它一着陆,连头也没回就飞奔而去。

对于刚才从天而降的困难和无端的迎刃而解,它实在无法表示什么,是怨怒还是感恩呢?

或许,它只当这是每天的旅行中必须攀登的险峰吧,没什么;爬过去就是了。

⑦蚂蚁在一株菊花下面一闪,就不见了。

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在等着它一天致的愈视、无处不在的陷阱、头顶的大鞋子……它只懂得往前走,根本不去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待它。

我抬起头,下意识寻找我的巨人——他也许隐藏在前边那片薄云的后面吧?

这样想着,便觉得精神上又输给了远去的蚂蚁,它根本不会花心思去想“主宰命运的家伙”究竟在哪里。

如果命运的捉弄迟早临头,那么就随便吧,走过去就行。

生命与生命,原是可以互相提示的。

⑧一场霜下来,园子一片惨白,好像一切都停下来了。

草木把生命的力量转到了地下的根须,春天的气息感一来,它们就会萌发。

虫子呢?

我宁愿相信它们都活着。

明年再露面,虫子们可能已脱胎换骨成另一副样子,当然,它们也根本记不得去年的事情,也忘记了去年园子里有这么一个人,关心过它们,惦记过它们,曾经得到过它们的一点提示。

好在,这个人。

⑨头顶的槐枝上面挂着只空蝉蜕,在微风中悠荡。

那个吵闹了整个夏天的狡猾家伙来个金蝉脱壳,不知去了哪里。

我轻轻摘下它收起来,留到明年夏天,到时候还给当初蜕掉它的主人—喂,你去年丢掉的衣服,我给你收起来了,现在还给你……

⑩我常去的这个园子不大,却盛下了我很多的思量。

(选自《文苑》,有删改)

17.选文第⑤段中“无聊的巨人”和第⑦段中“我的巨人”分别指什么?

无聊的巨人:

A_________我的巨人:

B________

18.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19.选文第⑤段中写道:

“它惊呆了…”此刻,这只蚂蚁会想些什么?

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蚂蚁当时的心理活动。

(60字左右)

20.请说说你对选文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21.选文第⑧段中作者说“曾经得到过它们的一点提示”,请谈谈虫子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字词书写

22.请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_____)湿的空气里酝酿(______)。

——朱自清《春》

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_____)赏,这是荒园,人迹hǎn(_____)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六、综合性学习

23.新版语文教材对课文做了一系列调整,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

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①__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②___ :

灿烂的春光有童真,③____;④___,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24.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亮收集了四部作品,请你帮他选出不属于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_____)

A.《樱花赞》B.《呐喊》C.《彷徨》D.《朝花夕拾》

(2)(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

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

(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畅谈感想)下面是王明同学给大家讲的少年鲁迅“早”字的故事,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

回到座位上,鲁迅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要迟到。

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凿záo;

B.畦qí;

D.髓suĭ;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芮→纳;

C.签→鉴;

D.燥→躁;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与句中“游客熙熙攘攘”矛盾;

B.鉴赏: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使用正确;

C.渊博:

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

使用正确;

D.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声音嘈杂喧闹。

使用正确;

故选A。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引号”改为“书名号”;B项,把“省略号”去掉;C项正确;D项,把“冒号”改为“逗号”。

【点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

它的作用:

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分两大类:

点号和标号。

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

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5.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共十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6.三味书屋读书画画对对联,别有情趣

【解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了解对联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即可。

7.我给先生行礼、向先生请教“怪哉”、先生读书。

8.不能;“疑心”表示怀疑,不确定;“觉得”是“认为”,表确定。

(意思相近即可)“疑心”在原文中突出“我”不确定先生是否读到好文章。

9.方正、质朴、博学(知识渊博)等。

(意思相近即可)

10.D

【解析】

【分析】

7.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我”给先生行礼、向先生请教“怪哉”、听先生读书的事件。

8.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首先要亮明观点:

不能。

因为“疑心”表示内心感到怀疑;“觉得”“认为”含有肯定成分。

“我”小小年纪又这么会懂这些复杂的文章?

所以含有疑问、怀疑。

所以用“疑心”最好。

9.题干要求说说寿镜吾老先生教学上有什么特点。

并要求结合文中三处画线句来分析。

“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是说质朴、慈祥、渊博。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是说严厉、方正。

本题还可直接提取选文的第3段末“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一句分析作答。

10.D选项不能说明少年鲁迅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鲁迅文章中的墨猴出自《狗·猫·鼠》,是看到“隐鼠”舔墨汁想到一种传说中能吃墨的动物“墨猴”,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表达对“隐鼠”的喜爱。

而其它三项都写到了图书的名字和读书的情况,很好地表现了少年鲁迅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11.不矛盾。

因为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所以用“似乎”一词。

而往事又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表示肯定。

1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3.①翻断砖找蜈蚣;②按斑蝥喷烟雾;③拔何首乌;④摘覆盆子。

14.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动听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5.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6.C

【解析】

【分析】

11.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首先明确表态,然后结合选文内容分别阐述作者说“似乎”的原因和说“确凿”的理由。

根据“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可知“似乎”的原因,根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文章后边对百草园的具体描绘可知“确凿”的原因。

12.

这道题考查判断照应句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乐园”,细读第②段,从中找出表达“乐”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即可。

仔细阅读第②段可知,作者在概括介绍百草园后,通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过渡,具体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四件趣事。

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整个百草园必定是童年时的“乐园”。

据此即可作答。

13.

这道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

根据“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可以概括出翻断砖找蜈蚣;根据“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可以概括出按斑蝥喷烟雾;根据“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可以概括出拔何首乌;根据“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可以概括出摘覆盆子。

14.

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声音的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15.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选文第③段是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总结,从“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可以看出,表达了离开百草园的依依不舍。

从下一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叙述。

因此选文第③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6.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A.该段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表述有误,应为“充满了好奇”;

D.该段略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详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故选C。

17.A.无聊的巨人:

我(放石头的我)B.我的巨人:

主宰我命运的家伙(人生中的困难)

18.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躲”“竭尽全力”“歌唱”等词将蝉人格化,生动活泼地写出了蝉藏在枝头,竭力鸣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蝉珍惜和讴歌生命的赞美。

19.示例:

啊!

怎么回事?

刚才还是平坦大路,怎么突然出现一座小山挡在面前呢?

我还要赶快去通知大家来抬刚才发现的面包呢!

我必须爬过去!

(想象合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0.到了冬天,虫子们都消失了,可作者选择相信它们还活着。

表达了他对消失的虫子们的喜爱、惋惜与怀念,也对虫子们明年再次到来充满期待。

21.我从蝉身上学到对生活要充满激情,要珍惜、赞美生命;我从蟋衅身上学到要绽放生命的欢乐,要自在豁达地面对生活;我从蚂蚁身上学到要坦然面对生活,不惧困难,努力前行。

【解析】

17.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

此题也不例外。

如“无聊的巨人”的答案就是问题的上文“我用一块石头拦住它的去路”中的“我”。

而“我的巨人”就是问题的下文“主宰命运的家伙”。

18.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这些蝉儿们,躲在枝叶里,竭尽全力地歌唱短暂的生命”运用了典型的拟人手法。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蝉竭力鸣叫的状态和作者对蝉的情感倾向。

19.要求用第一人称描写蚂蚁“它惊呆了…”所体现的心理活动。

想象要合理,符合题目要求。

首先要理解好情境,上文是“一只妈蚁急匆匆地在高大的菊花丛间奔跑,我用一块石头拦住它的去路”,所以然后“它惊呆了…”。

“惊呆”是因为平坦大路突然被挡,可想象它焦急的心理或思索克服困难的办法。

20.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

“我宁愿相信它们都活着”一句的上文是“一场霜下来,园子一片惨白,好像一切都停下来了”,说明一到冬天,虫子们都消失了。

可作者“宁愿”相信它们还活着。

这是他对消失的虫子们的担忧,也表达了对它们的喜爱与期待。

由此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作答时,一定要答出语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的意义。

21.首先要分析好虫子们的精神品质,比如蚂蚁:

目标专一,从“它一着陆连头也没回就飞奔而去了”可以看出它目标专一;乐观向上,从“它只把这当做这段旅行必须攀登的一个险峰吧一没什么,爬过去就是了”可以看出它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团结协作,从“一个伙伴被滚过的轮子轧伤了,要找帮手来抬它回家养身体”可以看出它们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蚂蚁的这些精神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2.润,niàng;jiàn,罕

【解析】

【详解】

“润”不要写成“闰”,“酿”不要读成lǎng,“鉴”不要读成qiān;“罕”不要写成“喊”。

23.①他的严肃、庄重②另一道风景③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解析】

【详解】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一定要对课文中涉及的鲁迅作品的很清楚的认识,对鲁迅的生平经历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然后可根据前后文语境作答本题。

如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的一面,而他的童年却让我们欣赏到另一道风景。

后两个空要举两个童真童趣的例子,这需要对鲁迅文章知识的积累。

24.A(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行胜于言。

(示例)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从小自尊心就很强,对自己要求严格。

我们一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改掉做事拖拉的坏毛病,珍惜时间,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

【解析】

【分析】

【详解】

(1)A.《樱花赞》是冰心的散文集。

故选A。

(2)名言一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表现其爱憎分明;名言二、名言五表现其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名言三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表现其勇于探索、实践;名言四“要紧的是做”表现其行胜于言。

可据此作答。

(3)围绕鲁迅刻“早”字体现出的惜时的道理,联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