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3144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海底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世界地图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吗?

(大海)海洋这么大,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23课《海底世界》,去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请大家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齐读) 

2、海底世界神秘莫测,跟着老师潜入海底,去游览一番吧。

(播放视频) 

3、浩瀚无边的海底世界令人向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书中的海底世界,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会让你们流连忘返。

 

二、初读课文 

1、请孩子们轻轻打开书,默读课文,想想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如果你完成了,别忘了用动作告诉老师哦!

(生默读课文) 

2、谁来说一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

(指名回答)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PPT出示句子) 

三、学习二自然段:

黑中有光 

1、首先,让我们步入第二自然段,从探索黑暗之中的海底世界开启我们的奇妙之旅吧!

 

2、文中说海底处在黑暗之中,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往下潜水,100米、200米、300米……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出示深水鱼PPT) 

3、你觉得闪闪发光的深水鱼还像什么?

(生自由回答) 

4、我们把书上描写的这一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深水鱼在游动) 

5、多么有意思的场面,多么有趣的深水鱼啊!

在一片黑暗之中却有许多光点在闪烁,这就是黑中有光的海底世界。

(板书:

黑中有光) 

6、海底有发光的深水鱼,那海面上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海面上的画面。

 

7、(出示波涛澎湃的PPT)这就是海面,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举手发言)那海底又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宁静海底PPT)海底依然很宁静。

 

8、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吧!

(出示句子)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师引导读)感觉不到宁静呢?

再试一试:

尽管海面上波涛澎湃,但是……;虽然海面上波涛澎湃,可是……。

对了,这才是宁静的海底世界。

 

四、学习三自然段:

静中有声 

1、这么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吗?

(指名生回答)对,海里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这是把海底的动物当作了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书上说它们常常在窃窃私语,什么是窃窃私语呢?

(指名生回答)你能和同桌窃窃私语吗?

(同桌做动作)嗯,这声音可真细小,这么细微的声音就是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而且它们窃窃私语时还得用上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

 

3、那课文中哪句话是在写它们在窃窃私语?

(指名回答,PPT出示句子)海底动物窃窃私语时是什么感觉呢?

能带上你的表情和动作读一读吗?

(指名再读,直到读出窃窃私语的感觉) 

4、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喜欢这句话,可是我积累了另外一句话,同学们比较一下,哪句话更好呢?

为什么呢?

(出示PPT,指名生回答) 

5、文中的句子用了拟声词,还用了我们熟悉的陆地动物的声音写出了海底动物的声音,让我们感觉更亲切,更熟悉。

海底的动物除了会发出书上给我们讲的这些声音,其实还有很多声音。

同学们请带上水中听音器,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吧!

(播放水中动物声音的PPT) 

6、(听完声音,PPT出示)听清楚了吗?

你来试一试,说说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海底的动物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发出各种声音,这些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7、看来这海底动物的声音可真奇特,虽然海底很宁静,但宁静之中却有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这真是静中有声啊!

(板书:

静中有声) 

五、学习四自然段:

动物活动各异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海里的动物除了会窃窃私语以外,它们还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呢!

想去看看吗?

(想)那就赶快和同方同学一起走进第四自然段去看看吧!

(同方合作读文) 

2、老师知道孩子们都很喜欢研究动物、模仿动物,那你能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围绕动物活动的方法,重点写了几类动物吗?

(四类)它们的活动方式又分别是怎样的呢?

请你圈一圈,勾一勾。

(生完成) 

3、接下来,我想请孩子们分小组完成任务:

每个小组从文中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以动物的身份向大家做自我介绍,说说你的活动方式,做得好的同学有机会上台表演给大家看哦!

(生完成学习任务) 

3、指名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完后,师相机采访学生,指名生说一说该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4、谢谢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让我们看见了海底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

有游得快的,也有游得慢的,有往前喷水迅速后退的,也有巴着轮船免费旅行的,真是活动各异啊!

(板书:

动物活动各异) 

5、其实,除了这四类动物,海底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有各自的活动方式,你们瞧,它们来啦!

(播放视频) 

6、好看吗?

过瘾吗?

老师知道,咱班的孩子也对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颇有研究,赶快拿起你的笔,仿照课文,把你知道的一种鱼的活动方法写一写吧!

如果你写得很独特,老师会悄悄地送你五角星哦!

开始吧!

(PPT出示我来写一写,学生在写时,师巡视指导,找写得好的画☆,并把要读的句子画上“=====”) 

7、现在,老师要请刚才得到五角星的孩子上台和老师一起完成写话展示,掌声有请!

老师读“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

”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六、总结 

1、小朋友们可真厉害,能用自己的妙笔把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你们笔下的海底世界真可爱!

 

2、孩子们,海底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除了我们这节课探索到的“黑中有光、静中有声、动物活动各异”这几个奥秘之外,海底的植物和矿物也蕴藏着它们的奥秘,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奥秘呢?

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探索吧!

谢谢孩子们,下课。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部编本本三年级下册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 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世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 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重点理解“巴”、“富含”等词语。

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图片引入 

孩子们,你们见过大海吗?

没见过的同学没关系,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去海边看看吧!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

(放音)是呀,大海多么美丽,多么壮观呀!

那么海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海底游览一番!

(板书课题) 

你们想和大海成为朋友吗?

(想) 

大海也想和同学们成为朋友呢,不过呀,调皮的大海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海像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 

(出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指名读,齐读 读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哦,这里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再请同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句话可以作为它的答案呢?

 

自由读2—3段,思考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

   

宁静    黑暗(水越深光线越暗)关灯 

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

(也不是)有什么声音呢?

看看你有没有本事从文字中听到海底的声音?

用波浪线画出你听到表示声音的句子,用圆圈圈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谁愿意来读一读?

) 

A:

你读得真流利,但是要不要读得这么响亮呢?

找找你的根据。

 

B:

你读得真好,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要读得声音轻轻的?

 

海底动物们发出的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你听到了什么?

 文中给我们介绍了4种有趣的声音,还有其他声音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省略号) 

刚才你们都圈画了那些表示声音的词呢?

 那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呢(拟声词)?

 

你们说得真好。

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就更棒了!

 你们想像真丰富。

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

 

我们都没有去过海底,但是却又通过文字仿佛是亲耳听见了,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一次聆听海底这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吧!

(有的像蜜蜂一样........   有的像.......) 

有的在这里出现了几次?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实战演练一下吧!

仿照课文第三段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过渡:

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奇妙,它们的活动更精彩,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海底探秘吧!

 

(三)、动物活动,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动物?

用横线划出来。

这些动物是怎么活动的?

用波浪线划出来。

 

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动物啦?

 

预设 1: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海参是怎么前进的?

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

 它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我们走 4 米只需几秒钟,它却要花整整一个小时,可真够慢的。

四米是具体的数据,像这种列出具体数据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学到了,小朋友们还记得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

(板书:

列数字)有了数字,我们是不是更清楚的知道海参的动作有多慢了呀?

 

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海参活动的慢表现出来呢?

 

预设 2: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A、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梭子鱼活动的特点吗?

(快)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还有吗?

火车的前进速度怎么样?

梭子鱼的速度——(比火车还要快) 

B、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叫(板书:

作比较) 

C、我们也来比较一下吧!

一小时的时间,梭子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游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几万倍啊?

这么一比较,我们知道了海参的速度真慢,梭子鱼的速度真快啊!

 

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海参的慢和梭子鱼的快表现出来呢?

(指名读)

 预设 3: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是怎么活动的呢?

什么叫反推力?

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预设 4: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A、“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是什么意思呢 ?

你能换个词以便理解吗?

(贴) 

B、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啊,自己不动,轮船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

你能把它们的悠闲自在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孩子们,刚才我们用手势模仿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和特点,下面,老师想请5位同学上台来用身体表演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和特点。

(你是谁?

你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 

刚才,我们认识了 5种海底动物,发现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再从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具体展开描写。

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

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种构段方式——(先总后分)。

 

小结:

我们学语文,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

这种介绍事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齐读第一句,其余每组读一句) 

(四)、植物色彩,形态多样 

过度:

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海底的植物。

 

这段话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呢?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出示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感受,引出色彩,大小) 

作者从哪两方面来写海底植物的差异呢?

(色彩、大小)也是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这回呀,老师读第一句,请男同学读色彩差异大,女同学大小差异大,能读好吗?

 

过渡:

除了动物、植物,物产丰富的海底还有什么宝藏呢?

—矿产 

1、你从哪儿看出海底的矿产多呢?

(丰富) 

2、你能从矿产的种类看出它的多吗?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 

六、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声音多种多样 

活动特点多样 

色彩形态 多样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担负起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能 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色作简单的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设计了让学 生根据课件,上台表演,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等语言实践 活动。

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为接下来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打下基础。

 将课文中有关写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语句通过多种手段朗读, 引发学生去找关键词、重点句体会课文的意境,尤其是采用图文相 结合的直观效果来帮助学生深入课文的语境。

 

 

《海底世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在海底第一站的旅行愉快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和这些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齐读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

 

窃窃私语 警报 肌肉 章鱼 细胞 海藻 长达 储量 金属 危险 

攻击 迅速 后退 

2.质疑: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出示中心句齐读: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去海底参观一番。

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现在我们就一起到海底世界探险吧。

 

【设计意图】:

从复习词语入手,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创设了潜海观光的生活情境,不但扎实,而且有趣。

 

(二)、抓住声音,“说”出趣味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奇异、有趣。

 

2.感受反差,初识海底的宁静、黑暗。

 

(1)出示海面波涛澎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海面?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惊涛骇浪……) 

(2)指名回答: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又是怎样的呢?

 

(3)引导学生抓住“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来了解海底的特点。

 

(4)重点品读: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

(把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些深水鱼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与神秘,衬托出海底世界的奇妙。

) 

(5)出示视频,欣赏黑暗的海底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3.出示句子读一读: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相机指导学生了解设问句:

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4.过渡:

那海底都有什么声音呢?

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

 

5.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6.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理解这个省略号是说明海底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

 

7.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以下句式想象说话。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结:

多么有趣的情景!

无数的动物在海底小声交流着,真够神奇的!

 

9.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0.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设计意图】:

在体会海底世界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时,教师抓住拟声词和比喻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感受在“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

更重要的是,扎实地落实了语言训练。

 

(三)、围绕活动,“读”出趣味 

1.过渡:

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奇妙无比!

那么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方式读读,然后告诉大家。

 

2.指名说,边说边在课件上出示: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 

①海参是怎样活动的?

(靠肌肉伸缩爬行)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伸缩”。

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

(毛毛虫等) 

②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速度很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 

③谁能通过朗读把海参活动的慢表现出来?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 

①你从哪里看出了身体像梭子的鱼的活动特点?

(从“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可以看出梭子鱼的运动速度快。

) 

②同样一小时的时间,身体像梭子的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前进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多少倍啊!

你能通过朗读把身体像梭子的鱼的快表现出来吗?

 

(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①观看乌贼和章鱼活动的视频,了解它们的活动特点。

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

(虾) 

②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呀!

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4)“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 

①“巴”是什么意思呢?

你能换个词理解吗?

(贴) 

②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哪,自己不动,轮船航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

谁愿意来读?

 

3.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 4.指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

在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感受,通过图片、视频深化直观感受,借助朗读加深理解,读出趣味。

同时,了解本段的构段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展开介绍的。

 

(四)、对比差异,讨论“趣”味 

1.过渡:

在辽阔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

 

2.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思考交流:

海底植物的差异大都体现在哪里?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多种多样”“最小的”“最大的”来体会海底植物色彩的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3.海底的植物是什么颜色的?

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4.引读:

是呀,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

这样有趣的海底植物,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奇异的景象展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海底植物差异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抓住丰富,了解矿物 

1.过渡:

海底的动物真多,海底的植物也很多,那海底的矿产呢?

 

2.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海底的矿产多呢?

(丰富)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

此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丰富”一词体会海底矿产的特点,简单了解即可。

 

(六)、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总结:

正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矿物,所以海底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又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所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难怪作者赞叹道——(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再次齐读,发自内心地赞美大海。

 

3.延伸:

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把它们写到积累本上。

 

2.搜集海洋的相关资料,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

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感悟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并且,重视写字指导,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海底世界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同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注重语言训练。

在学习海底的各种声音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声音。

孩子们兴趣浓厚,纷纷参与到语言训练中,既加强了学生对海底动物的声音的了解,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效果较好。

 

2.引导学生体会写法。

这篇课文之所以能让人读后留下形象鲜明的印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巧妙地采用多种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写法的作用,并努力使学生掌握,灵活运用,使自己所写的文章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重点学习“参”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 “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3、在品读文字中,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从几个方面把事物说清楚的。

 

4、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围绕事物主要特点,通过几个典型方面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海底世界”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海底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环境、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

(板书: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关于海底的视频,想看看吗?

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播放视频)现在让我们再来夸夸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齐读) (设计意图:

观看海底世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再次感受海底世界的特点) 

二、精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