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215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课时教案

课题

映山红

教案序号

7-4-1

授课时间

2015420

课型

欣赏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2.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教具等准备

录音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舒缓、优美的旋律

2.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引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用书提问。

教师:

老师今天有一个问题要考一考你们。

你们看,这满上遍野开的是什么花?

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呢?

老师:

你们回答得真好!

这种花的名字就叫映山红,它们喜欢生长在山上,一道春天就可以看到满上遍野的映山红,非常好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映山红》。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播放歌曲,请幼儿欣赏,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①老师: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歌曲里唱了什么?

②请幼儿观察书中名字,说说画了什么?

结合故事《闪闪红星》,请幼儿再次倾听歌曲,边听边观察画面。

教师引导幼儿能够将画面内容和歌词对应起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和特点和深情期待的情感。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特点

①教师: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②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教师请幼儿选择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

这首歌曲给人的感觉非常连贯、非常优美。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性质。

①教师: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你觉得歌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这种情感?

②教师:

人民群众想念红军,期待红军块块回来的深情。

4、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

挺了这首歌曲,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一些柔和、舒展的动作,并能根据歌曲合拍做出这些动作来。

 

课时教案

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案序号

7-4-2

授课时间

2015424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教具等准备

钢琴、录音机、影碟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板书设计

 

板书:

①4/4 OXXX    ②2/4  OX XX

         脚手脚手        脚手脚手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创设了情境,以“音乐之旅”的方式开始我这节课的行程。

我强调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连贯而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认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

(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

①4/4 OXXX    ②2/4  OX XX

         脚手脚手        脚手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

(生答略)。

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

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

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

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

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

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

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

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

(相互交换)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四、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五、课后小结:

1、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2、下课后,请同学自己填唱最后两段歌词。

 

课时教案

课题

欣赏《迎春》、《纸风车》

教案序号

8-4-3

授课时间

2015428

课型

欣赏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等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影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复习

 师:

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还记得              是哪部影视作品啊?

生:

(《祖国的花朵》)

师:

那我们现在学唱的是其中哪首插曲呢?

生:

(《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

那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在复习一遍(播放音乐)。

生:

(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

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

(片头曲、插曲还是片尾曲呢?

生:

(插曲)

二:

新课导入

师:

对!

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

想想和我们上节课听到的插曲有什么不同?

(播放音乐《迎春》)

师:

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生:

(没有歌词)

师:

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生:

(优美)

师:

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

(琵琶)

师:

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

(听出了琵琶的轮奏)

师: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琵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轮奏,而古筝更多的是刮奏。

这段音乐出自电视剧《大宅门》,《大宅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北方一家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

题目是《迎春》,是一首情景配乐。

师:

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生:

(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师:

乐曲《迎春》呢!

正是体现了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在影片中,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等待与希望。

书上截取其中一段,现在老师带你起来唱一唱,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

先听老师唱一遍。

(用“啦”带同学们唱)

生:

(学生跟琴唱)

师:

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生:

(每小节第一个小节)

师:

那同学们看看乐谱,旋律的起伏又是怎样的呢?

是大还是小呢?

生:

(大)

师:

所以,旋律就像北方人性格一样,大大咧咧,大起大落,这正是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

听老师再弹两遍,我们在完整的听一遍,听听书上的这段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

(播放音乐)

生:

(两次)

师:

所以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迎春》的主题,作曲家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将这段旋律中出现了第二次。

这段乐曲就是由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赵季平所写,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同样出自《大宅门》。

(播放音乐)

师:

大家回想一下和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

(欢快)

师:

大家看看乐谱,听老师弹一遍,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哼唱。

生:

(学生跟琴哼唱)

师:

这段音乐题目叫做《纸风车》,大家见过纸风车吗?

生:

(见过)

师:

大家觉得这段乐句像是在玩纸风车吗?

生:

(像)

师:

这段音乐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

生:

(第一句和第二句一样、第三句和第四句一样)

师:

作曲家为了能让听众更好记住音乐,感受影视作品,在作曲时通常会使用相同的乐句,这在音乐被称为旋律重复,同样也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特点。

师:

大家玩过纸风车吗?

生:

(玩过)

师:

有谁能告诉老师纸风车是怎么转的呢?

生:

(学生比划)

师:

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转一转。

(播放音乐)

生:

(学生跟着做)

师:

同学们做得真好,那同学们听出了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呢?

            生:

(笛子、京二胡)

师: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同样是他为《大宅门》所写的,大家来听一听!

(播放音乐《啼春细雨》、《戏台》)。

在《大宅门》中还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曲,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师: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另一个影视片段的音乐!

去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课时教案

课题

送别

教案序号

8-4-4

授课时间

2015430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具等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气息与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

(2)32︱1—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

(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教学反思

《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的音乐网页”中的一首歌曲,是李叔同采用美国旋律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

认识学堂乐歌,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

教学难点是:

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

1、歌曲的作者

2、关于学堂乐歌

3、歌曲的创作背景

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

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

2.气息与发声练习

(3)呼吸练习

(4)32︱1—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

(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

(1)复习提问:

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

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

(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

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

(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

(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

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