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911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A、经济基础B、生产力

C、经济结构D、社会结构

2、商品的()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A、价值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D、生产

3、()是指各种市场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目标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

A、合作B、谈判C、风险D、竞争

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B、市场经济

C、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D、剩余劳动

5、()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

6、产业资本的运动在购买阶段以()形态存在。

A、生产资本B、商品资本

C、金融资本D、货币资本

7、从物质形态上看,()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

A、资本B、土地C、厂房D、金融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A与B均是D、A与B均不是

9、以下不属于非公有制形式的是()。

A、个体经济B、国有企业

C、私营经济D、外资经济

10、以下不属于国民总收入初次分配形式的是()

A、社会组织收入B、政府收入

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

12、一般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

C、价值D、生产

13、()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合构成。

A、工人生活费用B、工资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

14、()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产生出剩余价值的资本。

A、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

C、产业资本D、国家资本

15、产业资本的运动在销售阶段以()形态存在。

A、生产资本B、商品资本C、金融资本D、货币资本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马克思主义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达到共同富裕D、解放生产力

1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经济基础的彻底变革B、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D、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19、关于收入分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配的起点公平B、分配的绝对公平

C、分配的过程公平D、分配的结果公平

20、不属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

A、改革B、投资

C、出口D、消费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

22、()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生产率

23、产业资本的运动在生产阶段以()形态存在。

A、生产资本B、商品资本C、金融资本D、货币资本

2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A、经济基础的彻底变革B、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D、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2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达到共同富裕

D、ABC

26、关于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以下错误的是()。

A、切实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建立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C、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D、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集体在生产过程中决定作用

27、以下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形态的是()。

A、流动形态B、价值形态C、收入形态D、产品形态

28、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A、工业问题B、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C、人口问题D、社会信用问题

29、不属于我国对外开放主要内容的是()。

A、发展对外贸易B、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C、实施走出去战略D、引进和利用外资

30、()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权分配D、按人分配

二、多选题

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

A、注重掌握科学体系、基本概念和范畴B、注重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注重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D、注重学习比较和借鉴人类创造的经济学成果

2、生产要到市场包括()。

A、金融市场B、劳动力市场C、土地市场D、技术市场E、信息市场

3、20世纪初期,比较重要的工业垄断组织包括()。

A、卡特尔组织B、辛迪加组织C、托拉斯组织D、康采恩组织

4、货币的形式有()。

A、金属货币B、纸币C、银行券D、支票存款E、电子货币

5、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在正常状况下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的总和

B、维持工人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D、所生产商品的价值

6、连续不断的社会生产包括()。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7、价值规律的局限性表现为()。

A、市场信息不完善B、市场信息不完全C、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D、分配不公

8、按市场交易的具体方式将市场分为()。

A、现货交易市场B、远期交易市场C、期货交易市场D、国际市场

9、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企业是市场的主体B、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C、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D、经济的开放性E、国家调节的重要性

10、私人股份所有制的特点()。

A、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多元性B、资本所有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C、企业经营具有长期连续性D、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1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

A、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因

B、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的经济现象

C、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12、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供求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风险机制D、决策机制

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生产力发达B、社会分工C、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D、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

14、货币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15、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大体可以分为()阶段。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市场经济

三、判断题

()1、20世纪初期,联合采购原材料并销售产品的垄断组织是卡特尔组织。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3、信用货币的流通量只限于它象征性地代表的流通中的货币的需要量。

()4、流通期间是指制造一个完整的成品所需要的连续工作日。

()5、风险是指因市场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使市场经济参与者面临受损的可能性。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制度自身可以调和的。

()7、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

()8、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的结果,而且是资本家扩大剥削的重要手段。

()9、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1、20世纪初期,在部门内瓜分市场、通过垄断协议来规定产量份额和销售价格的垄断组织是辛迪加组织。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纸币发行量必须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14、固定资本是指体现为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以及劳动力形式的生产资本。

()15、资本运动的目的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16、在扩大再生产情况下,工作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17、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资本主义制度因素引发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

()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19、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新变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20、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21、20世纪初期,统一管理各成员企业生产、购销及财务活动以实现整体经营的垄断组织是康采恩组织。

()2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3、纸币流通规律和信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无论是纸币还是信用货币,投放时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根据流通中的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和倾向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进行投放。

()24、流动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25、商业利润、利息、地租都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6、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用于生产,这是简单再生产。

()27、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是由资本攫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本性所决定的。

()30、生产力与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3、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掠夺和剥削的途径与方式。

4、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特征。

5、简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6、简述货币的职能。

7、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8、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劳资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9、简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重要意义。

10、简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11、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3、简述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14、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

15、简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及其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

(一)论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实质

(三)怎样认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C

D

D

A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C

D

D

A

B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C

B

D

A

B

B

A

二、多选题

1

2

3

4

5

ABCD

ABCDE

ABCD

ABCDE

ABC

6

7

8

9

10

ABCD

ABCD

ABC

ABCDE

ABCD

11

12

13

14

15

ABCD

ABC

CD

ABCDE

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

 

四、简述题

1、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基础性作用。

除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外,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还具有一些新的牲。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不是单个人的生产,而是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由多人共同进行联合生产,这种联合生产的组织形式就是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商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作为市场交换主体的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是由企业自主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的各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再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流动,商品市场的供求也就不能及时达到平衡,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不能实现。

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是交换者的权利平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关系普遍化了,市场竞争无处不在市场不仅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且成为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

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是保障商品关系正常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

信用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并为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条件。

经济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把各个地区和各个国家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冲破了一国内部地区之间的界限,形成国内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统一分工和统一市场秩序,也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性市场、世界性货币、世界性分工体系和世界性市场秩序。

国家调节的重要性。

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在其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一个国家及至世界的经济连成了一个整体,各部门、各企业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突出,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明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

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两项基本作用:

微观作用,即激励创新、优胜劣汰。

某个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而商品是按其社会价值交换的。

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商品按商场价格出售。

宏观作用,即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人类在生产中需要的劳动力和其他经济资源总是有限。

如何按照社会需要,将有限的劳动和其他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即资源配置问题须认真面对。

3、第一,通过商品市场的不平等交换获取暴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分工和交易模式:

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发展中国家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高耗能产品。

高技术产品具有技术上的垄断性,其价格大大高于价值,通过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占有了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创造的价值。

第二,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获取暴利。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金融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择手段地在世界范围攫取利润,却其所制造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资本运作风险视而不见。

第三,通过政治和军事的干预获取暴利。

4、危机阶段。

作为生产周期的开始阶段,生产力的破坏以暴风骤雨般的形式表现出来,与此相伴随的特征突出表现在:

商品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支付手段奇缺,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生产急剧缩小,失业急剧增长,工资下降。

萧条阶段。

生产的下降,商品价格的下跌、企业的倒闭、失业队伍的增加等都已停止,但是,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商品销售仍然困难。

与此同时,游资充斥,利率低下,信用关系处于停滞状态。

复苏阶段。

这一阶段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恢复。

市场的销售量全面恢复,物价开始回升,生产逐步扩大,就业人数逐渐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随之提高。

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信用关系也活跃起来,促使资本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

高涨阶段。

消费日渐旺盛,市场容量增加迅猛,推动着生产迅速膨胀,新建企业层出不穷,工人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加。

尽管商品大量增加,但价格也在逐步上升,在资本家利润急剧增长的同时,工人的收入也有所增长。

金融市场活动,信用膨胀。

5、第一,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第三,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第五,坚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

6、价值尺度,即倾向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流通手段,倾向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的职能。

支付手段,倾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7、第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第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第五,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这五个方面是内在联系的,其中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是帝国主义的突出特点,资本的输出、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列强分割世界是垄断资本向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8、第一,工会组织的出现。

通过工会,工人可以采取罢工等集体行动反抗资本家的压迫,保护自己的利益,并逐步形成劳资双方集体谈判制度。

第二,雇员参与制度和雇员持股制度的出现。

雇员参与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本国的法律和集体合同的规定,由雇员选出自己的代表,参与企业内各级决策和管理,有自主管理、雇员建议制度、雇员参加董事会制度、设立工厂委员会等形式。

第三,管理者阶层地位发生了变化。

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以及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春情的股份越来越分散化,股东的数目亦不断增多,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

9、第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第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总之,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生产力。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是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1、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基础性作用。

除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外,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还具有一些新的牲。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不是单个人的生产,而是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由多人共同进行联合生产,这种联合生产的组织形式就是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商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作为市场交换主体的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是由企业自主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的各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再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流动,商品市场的供求也就不能及时达到平衡,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不能实现。

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是交换者的权利平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关系普遍化了,市场竞争无处不在市场不仅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且成为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

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是保障商品关系正常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

信用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并为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条件。

经济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把各个地区和各个国家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冲破了一国内部地区之间的界限,形成国内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统一分工和统一市场秩序,也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性市场、世界性货币、世界性分工体系和世界性市场秩序。

国家调节的重要性。

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在其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一个国家及至世界的经济连成了一个整体,各部门、各企业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突出,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明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

1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其主要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又调节商品交换。

13、第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成为垄断资本扩张势力的基本途径,巨型垄断企业不断出现。

第二,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加强。

金融资本的不断扩张和膨胀,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矛盾。

第三,随着金融资本的巨大增长,垄断资本对外输出资本的规模迅速增大,其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增长迅速。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得到了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地区性经济集团的建立,都是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方式。

第五,采用新的方法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掠夺。

包括国际市场、操纵商品价格、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加强对发达地区的控制和掠夺。

14、第一,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多,资本主义国家从中获得的税收也不断增加,这样就有可能把来源于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国民收入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用于社会福利。

第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导致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深刻矛盾,需求的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福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无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的统治,不得不改变其统治的体制和政策,推行各种福利制度。

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从广大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榨取了大量的财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有可能从这些积累的财富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社会福利。

15、社会主义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