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109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Word版含答案

高考模拟练(三)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3、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4、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  )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

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

占田制:

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

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

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

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

均田制:

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5、《中国文化转型》载:

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

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表明()

A.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B.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不同方式救国D.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

6、梁启超称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蔡元培认为宋恕要在儒学里边做文艺复兴运动,因此两者变法主张本质是一致的。

这表明康宋二人()

A.通过民主科学,改造中国旧社会

B.照搬西方文化,解放国人思想

C.借助儒家思想,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

D.批判传统礼教,推翻清朝统治

7、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

C.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D.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

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

“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

”这段话意在说明()

A.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B.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

C.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10、“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11、 恩格斯曾在某运动周年纪念的贺信中写道: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从这封信中我们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这封信是写给巴黎公社革命21周年纪念的贺信

B.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运动担负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D.运动中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12、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

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国际私人资本己占85%.这说明(   )

A.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B.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扩张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建立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来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

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

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

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

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

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

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

体制:

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

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

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

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

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

(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他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选做题(任选其一,15分)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说明“异端”运动与后来欧洲宗教改革的关系。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3年4月,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一场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

大批科学家被迫流亡他国。

但大多数知识精英最初并未把美国放在优先选择的理想接受国的位置上,而是希望去英、法等西欧国家生活和工作。

美国知识精英人物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逐步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

随着形势的变化,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

欧洲局势的恶化也迫使美国社会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接纳更多科学家。

从德、奥两国被驱逐的1400名流亡科学家中,有77%被美国所接受。

其中不少人成为美国现代新兴学科的奠基者。

人们能在有关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的材料中找到最鲜明的例证,这次高文化素质难民潮对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转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德国多数科学家最终选择流亡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影响。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顾维钧对国际公法和国际问题研究深入透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

他心思缜密,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

顾维钧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求私利,处事客观公正,不为党派动摇,不惧外力压迫。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荚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

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

“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

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

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

——摘编自贾晶《顾维钧政治人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

(2)根据材科,指出顾维钩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査宋明理学,旨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孔子提出的是“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而朱熹是从“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克己”的,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意有所不同,故D项正确;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A、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为什么没有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而且本题还可以联想到英国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的扩大。

所以答案选D。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分析可知,普魏屯田制下耕种者可以获得收成的4/10,西晋占田制下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北魏均田制下农民可出卖一部分桑揄枣树,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可出卖,因此从曹魏到唐代政府将农民所获得的土地福利部分制度化,故A项正确;曹魏屯田制至唐代均田制尽管土地属于闻有,但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仍然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无关社会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授田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封建地主私有制,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

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领域探索救国道路,如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血与火”的方式等,故C正确;据材料“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可知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思想启蒙,而且具有挽救民族危亡的作用,A错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领域探索救国道路,而不是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D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材料中的“宋恕要在儒学里边做文艺复兴运动”也表明是利用儒家思想开展斗争,与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代希睹罗马文化的旗号相似。

这表明康宋二人均是借助儒家思想,通过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C项。

康有为没有主张民主科学,排除A项;二人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不是照搬西方文化,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二人主张改良,并非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排除D项。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B、C两项不符合史实;A项不是主要目的;通过“三包一奖”制度,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机制,目的是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回忆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B项错误: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C项错误: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表明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故D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注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故答案选A。

其它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意义。

由题干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反对的是法国三色旗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德国三色旗代表的普鲁士入侵者,可以看出这是写给巴黎公社革命21周年的贺信,因此A项能够反映出来;也能够反映出C项内容,即其革命的任务具有双重性;D项明显正确;材料本身仅仅是对巴黎公社的纪念,并不能体现B项内容,B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答案选B项。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可扩张,故B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刚刚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故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罗斯福新政后已经到来,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2.变化:

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

评价:

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文:

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

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

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信息“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

再根据材料信息“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做简要评价。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示例一观点:

材料观点不正确。

①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

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商业资本转向购置田产,资金不足。

③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思想,使中国人丧失进取精神。

综上所述,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条件。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观点:

材料观点正确。

①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流动。

②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手工业生产规模宏大,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发达;一定的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和科技巨著的问世;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充足的货币条件;海外市场的拓展,表明中国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明清时,“工商皆本”新思想产生,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中国已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条件。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没能走上发展的道路。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是“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认为该观点正确,也可以认为该观点错误,最重要的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找到支撑你观点的论据,如果认为此观点不正确,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述中国在当时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如果认为该观点正确则重点论述中国在这些方面具备的条件。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特点:

披着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异端”形式)。

原因:

中世纪的西欧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在兴起之时,力量比较弱小。

2.“异端”运动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前奏。

解析:

1.特点是采用宗教“异端”形式,原因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异端”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关系,要指出“异端”运动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异端”运动是宗教改革的前奏。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原因:

纳粹党上台,德国推行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政策;美国知识界和私人资助团体的支持;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美国政府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2.影响:

使德国和西欧丧失了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地位;推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美国科技的发展,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

解析:

1.原因,需要根据材料,从德国、美国两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2.影响,从美国、德国和西欧两个方面归纳概括出德国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影响,重点需要概括出对美国、德国和西欧的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思想:

弱国无外交,讲究策略,适当让步;合理运用国际法则;通过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利用国际组织维护国家利益。

(2)贡献:

巴黎和会上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华盛顿会议期间为收回山东权益做出努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后努力争取国际援助;推动废除治外法权;代表中国参与筹建联合国。

解析:

本题考查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和顾维钩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顾维钩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英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