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465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docx

三亚红塘污水项目环评

 

市红塘湾水质净化厂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附水环境及大气环境影响专项报告)

(简本)

 

建设单位:

市水务局

评价单位: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О一一年九月

 

1总论

1.1前言

市天涯镇域地处市域的中部,天涯镇区的东侧接天涯海角名胜游览区,西侧连市红塘湾休闲度假区。

目前天涯镇及红塘湾度假区、天涯海角风景区的原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全区域没有统一的污水收集系统及水质净化厂,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现状水体,对当地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为改善该区域水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市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变得日益紧迫。

同时市也是我国缺水的中小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天涯镇镇区、红塘湾度假区的建设,用水量将日益增加,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必将日益突出。

为促进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因此实施本项目,开辟第二水源己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原因,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拟建设市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工程。

本工程选址于市天涯镇黑土村委会布曲村西侧,近期处理规模为1万吨/天,远期2万吨/天,同时配套建设市政污水管网,近期污水管道长28.5km,远期再新建污水管道2.30km,并新建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一座。

本次评价仅针对近期工程容(1万吨/天)。

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市水务局特委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任务是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附水环境及大气环境影响专项分析报告)。

我院接受任务后,立即组成技术小组赶赴现场,在对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和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附水环境及大气环境影响专项)。

1.2编制依据

1.3评价目的

1.4评价与监测方法

1.5评价标准

1.5.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

(2)地表水:

担油河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进行控制。

(3)海水水质标准:

担油河入海域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标准。

(4)环境噪声:

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5)居住区卫生标准:

本工程项目周边区域居住区环境空气中氨和硫化氢浓度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表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NH3≤0.20mg/m3,H2S≤0.01mg/m3)限值,居住区环境空气中的甲硫醇执行《居住区大气中甲硫醇卫生标准》(GB18056-2000)一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即甲硫醇≤0.0007mg/m3)。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本工程出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的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要求。

出水中COD控制指标按照《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调整亚龙湾西污水处理厂COD排放标准的复函》中的规定,即COD≤20mg/L。

(2)污泥应进行稳定化处理,执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5的要求。

(3)废气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4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4)本水质净化厂厂界环境噪声和提升泵站噪声排放限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的1类标准。

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担油河水质满足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2)铁路安全保护区。

项目用地北侧邻西线铁路,因此确保项目建设不得占用西线铁路安全保护区用地(西线铁路安全保护区围为铁路路堤外15m);

(3)水质净化厂附近的居民点。

见下表1.6-1。

表1.6-1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序号环境敏感点方位最近敏感建筑与本项目污染源的距离影响方式

1大村北侧368m(CAST池)恶臭、噪声

2布曲村东侧272m(细格栅间)恶臭、噪声

3布铺小学西北侧619m(污泥脱水间)恶臭、噪声

4布铺村西南侧330m(污泥脱水间)恶臭、噪声

5中科院卫星地面站南侧151m(细格栅间)恶臭、噪声

6担油河西侧1700m尾水排放

7污水管网沿线两侧各100m围的居民点、重要的公共设施拟建污水管沿线100m围施工期影响:

噪声、扬尘

1.7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和评价围

1.8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的评价重点是:

(1)工程选址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工程产生的恶臭污染物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同时分析工程建设对周边用地规划影响,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

(2)污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3)雨天中水无法回用情况下,水质净化厂处理后的排水对担油河水质的预测及影响分析,确保担油河水质满足相应水环境功能的要求;

1.9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2建设项目概况

2.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市红塘湾水质净化厂项目;

(2)建设单位:

市水务局;

(3)建设性质:

新建;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5)建设地点:

省市天涯镇,其中水质净化厂选址于市天涯镇黑土村委会布曲村西侧。

(6)项目投资:

总投资5000万元;

(7)建设期:

2年;

2.2污水量预测

2.3水质净化厂概况

2.3.1建设规模

市红塘湾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围为天涯镇镇区、红塘湾度假区、天涯海角风景区,根据对上述地区近期和远期的污水量的预测,并考虑一定的污水收集率,确定本工程分二期实施,本次评价一期工程,规模为1万吨/天。

2.3.2进水水质

2.3.3排放标准

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出水应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的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要求后排入担油河。

2.3.4厂址选址

可研推荐本项目水质净化厂设在市天涯镇黑土村委会布曲村西侧,该地块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调整为建设用地,目前地势较平整,用地围及周边建筑物较少,地块西侧为农田,北侧邻西线铁路,南侧100m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南方站用地,地块东侧为农田。

可供用地33333m2(约50亩)。

2.3.5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2.3.5.1工艺方案确定原则

2.2.5.2进、出水质情况及要求

2.2.5.3推荐采用的水质净化工艺

(1)工艺流程

根据本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采用CAST池+高密度澄清池(投药絮凝沉淀)+D型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2)工艺流程设计

原污水由厂外污水管道经总进水井送至粗格栅渠道,在此通过渠道设置的一道粗格栅,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通过粗格栅后的污水进入进水泵房集水池,经污水提升泵送至细格栅间及旋流沉砂池,经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较细的固体杂质,而后进入旋流沉砂池去除水中砂粒,旋流沉砂池出水进入CAST池,在CAST池中完成脱氮、除磷、去除BOD5全过程。

CAST池出水由管道汇至深度处理提升泵房集水池,经潜污泵提升后分配至2座高效澄清池,污水在高效澄清池通过投药絮凝、斜管沉淀分离等物理作用,使污泥与上清液得到有效分离。

澄清池出水送至D型滤池,在D型滤池中完成去除生化过程和化学沉淀中未能去除的颗粒、胶体物质、悬浮固体、浊度、磷、重金属、细菌、病毒等,以进一步降低SS、BOD5、COD等指标,滤后出水由管道输送至清水池(兼做消毒接触池),在池与消毒药剂(二氧化氯)充分接触,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达标后一部分经中水送水泵房进入城市中水管网进行回用,多余出水排入厂外下游水体。

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由剩余污泥泵提升至贮泥池,然后进入浓缩脱水机进行浓缩脱水,脱水后泥饼外运。

(1)工艺流程

其工艺流程图见图2-2。

图2-2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工艺流程图2.2.6污泥处理工艺

本工程处理规模较小,在本工程污泥处理工段不再采用厌氧消化稳定处理污泥。

同时为避免剩余污泥中所含磷的厌氧释放,减少对周边环境产生臭味影响,节省占地,设计中考虑不采用重力浓缩池,而采用一体化污泥浓缩脱水机直接处理剩余污泥。

本工程每天产干生物污泥约1.4t(湿重7t,含水率70%),年产511吨(湿重2555t),数量较少,根据可研建议本工程污泥处置采用经过浓缩脱水后外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填埋。

2.3.7消毒方案

本工程污水消毒工艺推荐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2.3.8除臭工艺的选择

可研推荐采用处理效果较稳定、运行费用较低的生物除臭法。

2.3.9中水回用方案

根据《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节约水资源,红塘湾旅游区浇洒道路、绿地、城市景观、市政公共用水等均通过中水供水系统解决。

因此,本工程处理达标后的排水将作为其市政公共用水。

根据控规,中水供水量计算见表2.3-5。

经计算,红塘湾旅游区中水总用水量达到约0.618万m3/d,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处理后的出水将大部分作为中水用于绿地浇灌等,剩余尾水(0.382万m3/d)将排入担油河中。

表2.3-5红塘湾旅游区中水用水量预测

序号用水类别面积(104m2)用水指标(l/m2)用水量(m3/d)备注

1道路广场24.072.0l/m2·次962.8含道路、广场、停车场,每日用水2次

2绿地60.274.0l/m2·次4821.6含公共绿地、公园、沿街绿地、体育公园绿地等;每日用水2次

3公共厕所100m3/座400以4座计

4合计6184.4

2.3.10总图布置

厂区总体布置分生产区和生活区。

厂区平面布置如下:

为了便于配水,同时远离生活区,一级处理构筑物粗格栅间及进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及旋流沉砂池建在厂区北侧的中部;二级处理构筑物CAST池布置于一级处理构筑物西侧,同时加氯间及除臭间布置在CAST池西侧;污泥浓缩脱水间、配电间及鼓风机房布置在厂区西北侧;深度处理构筑物布置在污泥脱水间南侧,深度处理提升泵房、高密度澄清池、D型滤池、接触消毒池及中水蓄水池依次由西向东布置,同时中水送水泵房布置在中水蓄水池南侧:

厂区生活区布置在厂区东北侧,与生产区有效分开。

厂区净用地面积约50亩。

2.4污水管网

2.4.1排水体制和布设原则

2.4.2管网系统方案

根据市红塘湾水质净化厂服务区域的地形特点,以及水质净化厂的位置,将服务区域沿担油河分为A、B二个排水系统。

2.4.2.1A排水系统

A排水系统服务于担油河东部地区,服务围包括天涯海角风景区、天涯镇镇区及红塘湾担油河以东区域。

(1)天涯海角风景区:

沿海榆西线由西向东敷设d400mm污水主干管,长度约2150m;

(2)天涯镇镇区:

沿紧邻南海的规划道路敷设d500-d800mm污水主干管,长度约1130m。

(3)红塘湾度假区:

先沿紧邻南海的规划道路敷设d800mm污水主干管至W-20号检查井处,长度约1730m。

由于该区域W-20号检查井至担油河东岸之间紧邻南海边无规划道路,但为便于沿线污水收集,本次设计根据《市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污水工程规划的管网布置方案,继续紧邻南海边敷设d800mm污水主干管至担油河东岸的规划道路上,再折向北沿规划路敷设至W-23号检查井,管道长度约1430m。

2.4.2.2B排水系统

B排水系统主要服务围为红塘湾担油河以西区域,沿红塘湾度假区北侧的225国道辅道敷设d300mm污水管道,长度约1020m;沿担油侧敷设d400-d500mm污水管道,长度约1190m。

2.4.2.3过河管及提升泵房

(1)污水管过河方式

A排水系统穿越担油河为d800mm污水管道,穿河处管底标高为-0.13m,该处河床标高约为1.19m,污水管道拟在河床下穿越,管顶距河床距离为0.52m。

(2)提升泵房

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需在A排水系统W-11号检查井处新建一座提升泵站,泵站规模为0.14m3/s,泵站占地面积525m2。

3工程分析

该项目包括以下两大部分,即水质净化厂和配套污水管网工程。

本工程分析主要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工艺及污染源进行分析,施工期侧重于配套污水管网系统的分析,营运期侧重于对水质净化厂的影响分析。

3.1施工期工程分析

3.1.1污水管线施工主要污染源分析

污水管网的敷设施工通常由专业管道施工作业线来承担完成,根据本配套污水管网工程的规模,污水管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

(1)建设期管道施工作业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级约为78~96dB(A),施工噪声将对周边居民点、医院、学校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施工期,频繁使用机动车运送管材、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以及临时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这些车辆及设备的运行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末完全燃烧的碳氢化物THC等,同时产生扬尘污染大气环境。

(3)施工将产生建筑垃圾和废气土石方。

(4)施工人员将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3.1.2水质净化厂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有:

各种施工机械,包括运输车辆、挖掘机械、打桩机械、压路机等的施工噪声;站场三通一平产生粉尘;站场施工将产生一些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

3.2营运期工程分析

3.2.1配套污水管线营运期

(1)恶臭影响

①污水管线:

对于新建的雨污分流的区域,由于污水管线严格密闭,在正常运输条件下,管道在正常营运过程中是密闭运送的是城市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及一些小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废水,小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废水是经预处理达到的排放标准后才进行污水管网的,因此即使污水管网有极少量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

(2)噪声

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提升泵站污水泵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为85~90dB。

根据设计方案,提升泵站布置在人行道以外,为全封闭地下构筑物,并与人行道等四邻隔离绿地宽应大于30米,站绿地面积大于30%。

采取此措施后,其噪声影响相对较小。

(3)固体废物

提升泵站污水提升前设置隔栅,将拦截一定量的粗垃圾、漂浮物。

根据类比分析,本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1万吨/d)将产生的栅渣量约为354.6t/a。

3.2.2水质净化厂营运期

由于红塘湾水质净化厂项目是一个环境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将极改善天涯镇目前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周边海水环境的状况,其带来的环境效益是主要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运行后,也将产生一定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若无完善的环保治理措施,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现将其主要污染物简述如下:

(1)污水

水质净化厂排放的污水是指处理后的尾水和厂自身排放的污水。

本工程采用CAST池+投药絮凝沉淀过滤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中表1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COD:

20mg/l(本评价建议)、氨氮:

5mg/l、总磷:

0.5mg/l〗后外排,目前项目服务围中天涯镇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排污量按照0.82万t/d计),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建成后,在正常情况下可回用5000t/d的中水量,则COD、NH3-N、总磷的削减量分别为861.4t/a、65.71t/a、8.07t/a,排入担油河COD、NH3-N、总磷的量分别为36.5t/a、9.13t/a、0.92t/a。

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对该地区污水的处理将极大程度的减少进入周边地表水体和海域污染物的量,将有利于保护该区域海水水质,满足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对水环境高标准的要求。

本工程建成运转后,每天将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保护当地的环境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水质净化厂生活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均通过厂污水泵房提升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向外排。

(2)固体废物

本工程的固废污染物主要有格栅间的栅渣、沉砂池产生的沉砂和沉淀污泥。

根据可研中的计算,首期每天产干生物污泥约1.4t(湿重7t,含水率80%),年产511吨(湿重2555t),数量较少,根据可研建议本工程污泥处置采用经过浓缩脱水后外运至当地垃圾处理场填埋,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栅渣:

栅渣产生量按0.1m3/1000m3污水,栅渣的含水率80%,密度900kg/m3计算,则本工程每天产生栅渣4.5t,年产生量为1642.5t。

沉砂:

沉砂产生量0.4t/d,年产生量为146t。

生活垃圾:

水质净化厂生产垃圾主要由办公垃圾、食堂和值班宿舍生活垃圾组成,按1kg/人·日计,其生活垃圾排放量为36kg/日,均纳入城市垃圾统一处理。

(3)废气污染源

水质净化厂恶臭的主要发生源为预处理工段(提升泵房、格栅间、沉砂池)、生化处理工段(CAST池)、污泥处理工段(贮泥池和污泥浓缩脱水间)。

如水质净化厂大部分的设施设置为敞开式水池,将有少量的臭味散发在周围的大气中。

在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浓度最高处为预处理工段和污泥处置工段,恶臭逸出量最大的工段为好氧曝气段(CAST池中)。

恶臭废气成分主要有五类八大物质,具体见表3.2-2指标为硫化氢、氨和臭气浓度,还包括有机硫类和胺类等。

废气排放方式均为连续式。

排放去向均为环境空气。

表3.2-2恶臭废气的主要成分

类别代表性因子

含硫化合物H2S、CH3SH、CH3SCH3、CH3SSCH3

含氨化合物NH3、(CH3)3N、吲哚

烃类CH4、苯乙烯

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有机酸等

本次环评采用H2S和NH3作为拟建项目的特征恶臭污染物来评价水质净化厂恶臭的环境影响,恶臭污染源源强采用类比法确定。

污水厂恶臭物质排放源为无组织排放源,在各处理单元的排污系数一般可通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散发量表征。

综合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厂、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等类比调查资料以及国外同类设备资料,确定本项目产生的各恶臭物质产生源强,见表3.2-3。

根据设计的构筑物表面积可推算水质净化厂的废气源强。

污水处理恶臭污染源的产生和排放源强具体表3.2-4。

同时为了改善厂区工作、生活环境,并减少水质净化厂恶臭气体对厂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本工程设计中,将上述主要恶臭源采取全封闭形式(粗细格栅间、集水井泵房、沉砂池、CAST池、贮泥池和污泥浓缩脱水间),并将其产生的恶臭气体收集后送至生物除臭处理间进行处理,以实现达标排放。

表3.2-3污水处理构筑物单位面积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

工段构筑物名称NH3(mg/s·m2)H2S(mg/s·m2)

预处理工段粗细格栅间、进水泵房、沉砂池1.04.7×10-3

生化处理工段CAST池0.0674.0×10-3

污泥处理工段贮泥池和污泥浓缩脱水间0.3323.7×10-3

表3.2-4污水处理构筑物恶臭污染源强一览表

构筑物名称面积m2恶臭污染源产生量除臭措施除臭效率恶臭污染源排放量

NH3H2SNH3H2S

mg/skg/hmg/skg/hmg/skg/hmg/skg/h

粗细格栅间、进水泵房、沉砂池100.1100.10.360.470.0017生物滤池80%20.00.0720.090.0003

CAST反应池1890.5126.70.467.560.027225.30.0911.510.0054

贮泥池和污泥浓缩脱水间338.2111.60.408.020.028922.30.0801.600.0058

合计2328.8338.41.2216.050.057867.60.2433.20.0115

(4)噪声

本工程的噪声源主要为机泵噪声,有鼓风机、污水泵、污泥泵、除砂机、砂水分离机的噪声等。

根据类比调查,本工程使用的机械产生的噪声值见表3.3-5。

表3.3-5市红塘湾水质净化厂工程主要噪声源强一览表

设备名称数量排放特征噪声级dB(A)噪声治理措施

治理前治理后

各类水泵18连续85~90≤60减振垫、厂房隔声

风机12定时85~90≤60安置减震器、安装阻性消声器、封闭厂房隔声

罗茨鼓风机3连续96~117≤60减振垫、消声器和隔声罩(自带)、封闭厂房隔声

污泥泵20定时85~90≤60减振垫、厂房隔声

带式污泥浓缩脱水机2定时85~90≤60安置减震器、封闭式建筑

空压机4定时88~95≤60隔振措施、加装消声器、复盖隔声罩

从表3.2-5可以看出,主要噪声设备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基本可使离声源1m的噪声降至60dB,在通过适当的总平面布局,并在厂界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后,可使厂界环境噪声排放达标。

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担油河:

1#监测断面中所有监测因子均符合(GB3838-2002)Ⅲ类标准。

其中DO、氨氮、总磷达到Ⅱ类标准,COD、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达到Ⅰ类标准。

2#监测断面中所有监测因子均符合(GB3838-2002)Ⅲ类标准。

其中氨氮、总磷达到Ⅱ类标准,COD、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达到Ⅰ类标准。

4.2海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担油河入附近海域水体的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锌、铜、镉污染指数值均小于1,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

说明该海域总体水质现状良好。

5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1水质净化厂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5.1.1处理工艺目标

5.1.2污水可生化性分析

5.1.3污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本污水处理工艺对COD的处理效率在95%左右,其出水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的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要求,同时COD达到本评价提出的COD≤20mg/L处理程度要求,因此该污水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5.1.4污泥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文在模拟污染物的扩散降解时,假定正常排污下预测污染负荷全部进入水体,以及生活污水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的最恶劣的情况作为计算条件,本次担油河水质预测本底值采用本次监测数值进行预测分析。

模拟结果如下:

利用完全混合模型计算得到:

(1)正常排污负荷下,污染物完全混合后各污染物质浓度分别为:

COD15.56mg/L、氨氮1.5mg/L、总磷0.19mg/L。

(2)处理达标尾水进行中水回用后,剩余尾水(约0.382万m3/d)排入担油河中,污染物完全混合后各污染物质浓度分别为:

COD14.71mg/L、氨氮0.83mg/L、总磷0.13mg/L。

(3)事故排污负荷下,污染物完全混合后各污染物质浓度分别为:

COD88.26mg/L、氨氮6.69mg/L、总磷0.84mg/L。

预测结果表明:

处理达标后的尾水全部排入担油河情况下,污染物经完全混合后,氨氮超Ⅲ类水质标准,COD、总磷的浓度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尾水大部分进行中水回用后,剩余尾水排入担油河情况下,担油河COD、总磷、氨氮的浓度可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事故排污污水全部进入担油河情况下,污染物经完全混合后,担油河COD、氨氮、总磷的浓度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要求。

由此以上结果标明,由于担油河水量小,纳污能量有限,本项目处理达标尾水全部排放情况下担油河氨氮预测浓度值仍超出Ⅲ类标准,说明尾水全部排放情况已超出担油河的总量负荷。

只有将尾水进行中水回用情况下,才能保证担油河水质满足Ⅲ类标准的要求。

经测算,目前担油河水体只能容纳约5000m3/d的达标尾水,因此本项目中水回用量应在5000m3/d以上,才能保证担油河水质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