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面积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6983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面积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面积1.docx

《第五单元面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面积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面积1.docx

第五单元面积1

第五单元面积

教学内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课时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课时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时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

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交流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

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

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三、我要质疑: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四、我的收获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五、当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2、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动脑筋:

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算一算。

(单位:

厘米)

 

4、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第二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

课时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时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课时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探究交流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

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

(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

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

(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三、我要质疑

1、在计算图形的面积为什么必须是封闭图形?

理由:

2、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打对不对?

理由:

3、

小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对不对?

理由:

4、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理由:

四、我的收获:

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五、当堂检测: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

 

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

6

3

8

5

有几排(宽)

2

5

3

5

个数

12

15

面积

12

15

三、我要质疑:

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

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

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四、我的收获: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

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

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

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五、当堂检测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的内容。

课时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重点、难点:

课时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课时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本节课师生互动设计:

找朋友游戏

4名同学拿着写有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300平方厘米、3000平方厘米的卡片站在前面,数量朝前面,4名拿有对应数据的同学上前找朋友。

(课末插入)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正方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70——71页的内容,看文字,重点例6的正方形图,思考

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分成多少个?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

完成书上填空。

3.推算出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6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二、探究交流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

(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过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堂上板演的内容。

2、议一议:

(1)第一个空:

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

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8平方分米=8个100平方厘米=800平方厘米

(2)第二个空:

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

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5平方米=5个100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

(3)第三个空:

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

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3个100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

(4)20×4=8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80平方米=80个100平方分米=8000平方厘米

(5)评议板书,全对得100,字漂亮得小红旗。

堂下全对的举手,帮助错的同学更正。

(6)理解并记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我要质疑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四、我的收获: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五、当堂检测

1、填空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分米=()米

200厘米=()米

2、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和多少平方分米?

 

3、一写字台的台面,长13分米,宽6分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合多少平方平方厘米?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估算、乘除法、方程等有

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估算、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过程学会解决

组合

图形面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师生互动设计:

装修房子

教具学具准备:

PPT演示文稿

学习过程:

谈话引入:

最近,老师准备把房子重新装修。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应用你们

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我家的装修提些好的建议,好吗?

这节课我们先为客厅铺地砖

(出示平面图)。

这是客厅平面图,我打算铺地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铺地砖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72页的内容,看文字,重点例6的正方形图,思考

1.在铺地砖之前,你觉得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

2.可以先算出()的面积,再除以()的面积,就是()

3.也可以分别算出客厅的()和(),可以铺多少块地转,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

()

二、探究交流:

议一议:

(1)a陈俊家的厨房面积:

3×2=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b每块地砖的面积:

4平方分米

c用除法计算出厨房需要地砖的块数:

厨房的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600÷4=150(块)

回顾与反思:

150×4=600(平方分米)

600(平方分米)=6平方米

正好与厨房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2)a厨房的长3米,3米=30分米,厨房的宽式2分米,2米=20分米,

地砖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我们知道了每块地砖的边长是2分米。

b厨房的长能铺:

30÷2=15(块)

c厨房的宽长能铺:

20÷2=10(块)

d用乘法计算出厨房需要地砖的块数:

15×10=150(块)

回顾与反思:

150×4=600(平方分米)

600(平方分米)=6平方米

正好与厨房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3)评议板书,全对得100,字漂亮得小红旗。

堂下全对的举手,帮助错的同学更正。

三、我要质疑:

房间铺地砖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我的收获:

先算房间的面积,再算一块砖的面积,最后最后算共需多少块?

房间的面积÷一块砖的面积=需要地砖的块数

先算长铺的块数,再算宽铺的块数,最后最后算共需多少块?

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地砖的块数

五、当堂检测:

1、人行道长90米,宽6米。

用面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人行道,需要多少块?

3、小红假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

用面积4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4、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

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平方米。

现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同学们在黑板上办板报,板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

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在墙报的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不易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

对于抽象的时间概念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观察年历卡、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单元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朱总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

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

比如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国庆节等,让学生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接着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2012年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填表、对比等教学活动,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义及关系,自主归纳2月份的天数和规律。

教材还要求学生找一些其他年份的年历进行观察,以便验证所得的规律。

“做一做”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

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同事渗透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

理由拳头和歌诀记大小月的方法,目的是借助形象帮助学生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

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11年2月和2012年2月两张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7年至2008奶奶2月的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24时计时法编排了一个探究性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拨钟,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

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地数学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学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要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解决了问题,但他们都有了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经历。

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表达和倾听。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调查表,探究卡、2012——2015年日历

 

第1课时:

年、月、日(总第2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口答:

2小时=( )分        60秒=( )分

   60分=( )小时       1星期=( )天

   3分=( )秒          4星期=( )天

一年=()月

2、认识年历。

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

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

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

二月有多少天?

一定是28天吗?

(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

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

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

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一天。

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

又因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闻,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

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

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