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339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 第五单元备课稿.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备课稿

芍药山中心小学语文备课(初备稿)

——单元备课

2017年3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型

单元备课

课型

单元备课

主备单位、教师

芍药山莲花联小小学张传兰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之处。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巧解课题,初识“美丽”

1、激趣导入

师:

孩子们,今天我看到你们那清澈的双眼,闪烁着激情;看到你们那灿烂的笑容,充满着活力。

我不由得想说你们真美丽!

你们的美丽也带给我一份美丽的心情!

我相信你们也会有美丽的表现。

(板书:

美丽)

师:

“肥皂泡、昙花,流星,彩虹”这些东西美丽吗?

生:

美丽。

师:

他们在时间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短暂)

师:

“美丽的短暂是这世间最大的遗憾”。

然而,今天老师却要带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人——居里夫人。

(板书:

跨越百年)

连起来读一读。

(生:

齐读课题两遍。

二、默读课文,寻找“美丽”。

师:

人的美丽不仅仅是容貌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在于精神的美丽。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

把你认为体现美丽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引导:

哪是体现外貌美的句子?

哪是体现精神美的句子?

预设:

片段一: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片段二: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

三、品读感悟,解读“美丽”

(一)解读精神美

师:

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

诗人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居里夫人就是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她的精神也流芳百世。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3、4段中,来体会一下居里夫人的精神美吧。

(1)师:

在这两段中,有一句话直接点出了居里夫人的精神,谁能说一说是哪一句呢?

生: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课件出示)

师:

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追求的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2)预设一: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

读出了实验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辛苦、实验过程的复杂。

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一锅一锅、矿渣、只是等。

师:

这个实验有没有危险?

生:

有。

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

居里夫人放弃了吗?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

②:

师:

这里有一个词语“终日”,我们把这个词语去掉来读一读。

去掉可以吗?

在终日这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

读出了实验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辛苦。

还读出了居里夫人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③同学们,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

(3年9个月),第一年,玛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第二年,玛丽还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三年过去了,玛丽仍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是多么艰辛,多么不易啊!

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

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

要从这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啊!

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呢?

生说。

师总结:

三个数字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终于”读出成功的喜悦。

找三名同学读,生进行评价。

好在哪里?

(3)过渡:

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

 

  [师进行资料补充:

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是:

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师:

这说明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精神?

(板书:

勇于献身) 

师:

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说完后,教师相机出示: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

她的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

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

在这里有一个词语“卓有成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

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4)预设二:

[课件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让学生谈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生:

自由说) 

①师:

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她是怎么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呢?

生:

因为她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

我们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句话呢?

生:

敬佩、感动。

师: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

排比。

师:

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生:

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感情。

朗读这句话时,我们的语速应该越来越快,语调越来越高。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吧。

 ②指名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让生评价。

师生合作读:

师读第一个变成,女生读第二个变成,男生读第三个变成,第四个变成齐读。

③居里夫人具备什么精神呢?

让生总结。

(板书:

精神美)

 师:

3、4段是如何表达美丽的?

让我们交流交流。

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

抓住关键词句品一品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带着感受读一读

(二)学生自主解读外貌美

师:

借助以上的学习方法,读一读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外貌美的句子,写一写你的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板书;外貌美)

片段:

比较阅读: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有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

师: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通过比较,那句话好?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师:

外貌美加精神美。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三)师生合作解读人格美

师:

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哪里?

淡泊名利 (板书)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唯一是什么意思?

她有哪些盛名呢?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师进行资料补充:

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师:

诸葛亮说:

“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而致远。

”居里夫人是一位淡泊名利的人。

齐读“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四)总结居里夫人的美丽

①(播放录像)。

师:

这里有一段录像,是居里夫人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纪念日上的精彩演讲。

请同学们用心去听,听完后说一说,居里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学生说居里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

她是一位年轻貌美的人,她是一位勇于奉献的人,她是一位执着追求的人,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人……

③师结合板书总结美丽。

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

体会的太好了!

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有执着追求、勇于献身的精神美,有淡泊名利的人格美,才使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了百年,甚至万年,她就像太阳一样永远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师:

此时此刻,我们都被这份美丽深深地感动了,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我们这位可亲可敬的居里夫人吧!

(掌声响起来)

四、延伸美丽 

 

(一)小练笔。

师: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

你想对居里夫人说些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敬佩,写一写,写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师说:

美丽是良好的坐姿;美丽是认真思考的好习惯;美丽是认真的书写;美丽是用心的构思等。

 交流体会。

(指名说) 

 

(二)配乐诗歌 

师:

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不在于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在于为人类作出贡献。

老师也被居里夫人深深感动了,也想献给她一首小诗。

致居里夫人

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再

即便是奖章和头衔不在

这一切都不重要

在我们心中

已烙印下了您坚定执着的追求

因为这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也镌刻下了您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为这也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更记录下了您淡泊名利的风骨

因为这更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我们会用我们的青春,

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齐读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芍药山中心小学语文备课(初备稿)

——单元备课

2017年3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型

单元备课

课型

单元备课

主备单位、教师

芍药山莲花联小小学张传兰

教学

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明白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老师带来一段录像:

师解说意义。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二、是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

2、质疑:

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

千年梦是什么?

怎么圆的?

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为什么叫千年梦?

为什么以它为课题?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今朝指?

三、梳理问题,确定目标。

1、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2、请一生将问题打在演示文稿上。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这些问题,仔细读文,注意读音,同时老师建议大家边读边勾画,觉得自己力量单薄,可以互相合作。

2、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问题,师板书

师:

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七十年代人造卫星上天、世纪初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3、浏览板书,把板书中的话连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师小结:

飞天梦的实现是靠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才使梦想变为现实。

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

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文章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5、仔细读这几个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6、交流感悟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预设:

(1)万户飞天:

壮志未酬身先死,虽败犹荣,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人类飞天史上的先驱

(2)人造卫星:

激动不已(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那些语段还能表达这种激情?

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最:

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和勇气,航天员将付出的代价

(4)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

规模大,人数多:

可追问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精神?

(团结协作)

(5)夜以继日:

忘我精神,(默默奉献)

(6)排比句:

具体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抓重点词四字词语。

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价)仿照排比句说说。

(7)课件展示,师:

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00多航天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虽然一座座丰碑不会说话,但铭记着航天人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

此时,你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字眼?

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吧,指一生读,然后师生合作读。

(8)成千上万、终于

(9)飞天情景:

壮观(想像)

(10)杨利伟的三句话:

看似平淡,对幕后英雄包含着崇高的敬意,对祖国饱含着无限的热爱。

(你读懂了句子背后的意思把句号读成了感叹号,真棒)

(11)意义;这是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可齐读

7、小结:

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的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五、拓展延伸主题

1、解放军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配乐

2、时至今日,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

生接,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这一梦的实现要靠在座各位,而且,2009年三月一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千年梦圆在今朝,缘起今朝,让我们踏上寻梦之路,相约未来。

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 

具体事例联系上下文

芍药山中心小学语文备课(初备稿)

——单元备课

2017年3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型

单元备课

课型

单元备课

主备单位、教师

芍药山莲花联小小学张传兰

教学

目标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读懂文中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到三个科学故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理解文中的三个科学故事,体会具体事例在说明观点的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并能仿照写法写话。

教学准备

查找阅读有关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科学故事。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学生各抒己见)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

)纵观千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然后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文题目)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十课,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播放本课朗读录音。

(学生随录音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1)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锐利。

  

(2)纵观:

放开眼任意观看。

  (3)逻辑:

思维的规律。

  (4)推理:

逻辑学上指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论和间接推论等。

  (5)漩涡:

液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6)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7)追根求源:

追究事物的根源。

  (8)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

  (9)打破沙锅问到底:

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

  2.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根据出示的问题,独立思考。

  

(1)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甲:

本文记叙了科学发明的三个小故事。

  

(2)每个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讲的是什么?

  学生乙:

第一个典型事例。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判断: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学生丙:

第二个典型事例,化学家波义耳无意中发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盐酸变成红色,由此研究发明了石蕊试纸。

  学生丁:

第三个典型事例,奥地利一位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文章用这三个事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把这句话画出来。

  学生戊:

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

因此,只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敏锐地去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个故事都是在围绕这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展的,而这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生己:

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在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学生甲:

文章在第1自然段就开门见山,明确指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这本身就肯定了论点的正确性、普遍性。

  (5)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事例吗?

  学生甲:

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

  学生乙:

蚯蚓在美国东海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断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大洲。

  (6)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法是哪种?

  学生丙:

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7)文章的结尾是怎样收尾的?

  学生丁:

作者先用“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一句话,强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真理的普遍性。

然后总结全文,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善于从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真理,能“解答一百个问号”,即坚持不懈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但见微知著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文章用华罗庚的一句话进行收尾,总结全文。

  3.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在整体分析了全文内容之后,本文的脉络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根据文章内容,在结构上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提出论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

运用具体事例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2自然段):

概括指出发现真理要具备的条件。

  第二层(第3自然段):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判断。

  第三层(第4自然段):

化学家波义耳无意中发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盐酸变色,悉心研究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四层(第5自然段):

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第五层(第6自然段):

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4.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学生甲:

按“总—分—总”的形式写的,先提出中心论点,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文章结构严谨,有条理。

  5.老师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清晰,作者先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立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运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芍药山中心小学语文备课(初备稿)

——单元备课

2017年3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我最好的老师

课型

单元备课

课型

单元备课

主备单位、教师

芍药山莲花联小小学张传兰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难点

 体会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

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

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       《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芍药山中心小学语文备课(初备稿)

——单元备课

2017年3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五

课型

单元备课

课型

单元备课

主备单位、教师

芍药山莲花联小小学张传兰

教学

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