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787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docx

教学设计《神奇的七巧板》冯林83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神奇的七巧板》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授课日期

2016.5

相关

领域

空间与图形

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北京出版社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冯林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

实施者

冯林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

指导者

丁育慧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实施数学课程改革中,我校数学教师采用了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倡导的“变教为学”的理念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把“以教师教的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角色从讲解者和示范者转变为导学者、诊学者、助学者。

这种教学方式是实现课标要求的途径之一。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而实现课标要求的有效的数学活动。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定位分析:

《神奇的七巧板》属于四大领域中的图形与几何中。

这个领域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旨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

具体细分,《神奇的七巧板》可以划分到图形的认识中,通过学习,重点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但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关于图形的认识,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

如何实现这两方面的学习呢?

一方面,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操作认识图形;另一方面,关注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在《神奇的七巧板》这节课中,我需要给学生时间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在操作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拼摆活动中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

《神奇的七巧板》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79页第五单元《认识图形》中安排的一次数学活动。

它是在上学期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立体图形,本学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进行了一次数学闯关游戏后进行的。

在闯关游戏中,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初步渗透了图形之间转换的思想,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

本节七巧板的拼摆在教材中很有层次,从两块拼、三块拼再到自由拼,这样的学习活动会为学生提供充足动手操作的机会。

但这些活动的设计主要关注的是图形的拼。

而对于图形的认识,绝不仅仅停留在拼这一个层面。

因为我翻阅了高年级的教材,我发现高年级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对图形进行分割的经验。

比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需要先分出一个小三角形,再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也要借助分割的经验。

而这些经验的获得需要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帮助他们去积累。

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活动中,既要考虑到图形的拼摆,还要关注图形的分割,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而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在上节课的闯关游戏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积累了通过对边折、对角折等分解图形的方法,但对拼摆(即组合的方法)还没有更多的经验。

为了调查学生对于合的经验的了解,我进行了课前调研。

我把七巧板发给学生,让他们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发现:

学生的差异很大,会拼的学生很快就能拼出一些图形,但也仅停留在她自己拼过的图形上。

不会拼的学生,怎么也拼不出来。

在观察中,我还发现,这些孩子在拼摆中没有方法,凭着直觉去拼摆,缺乏想象。

因此,学生在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能够认识基本图形,方法基础是凭直觉、缺想象,心理基础是喜欢进行操作类的活动,对于自由拼摆喜欢的图形,有一种探索意识。

但是,空间观念的建立尤其需要基于想象的操作。

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我有了如下的思考:

1.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孩子的认知特点,体现层次性。

2.拼摆过程中关注方法的指导,比如相同边对在一起、先想再拼、大胆尝试等方法。

3.活动的设计既要有合,也要有分,关注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拼摆七巧板,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想象、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拼摆的方法,初步体会图形之间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七巧板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

学习重点:

通过对七巧板的拼摆,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习难点:

在拼摆过程中,想象图形的组合,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木质七巧板、学习单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游戏4

分一分、想一想

游戏2

动一动、

变一变

游戏3

猜一猜、

分一分

游戏1

想一想、

拼一拼

教学流程图

文化渗透

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走进七巧板,激发兴趣

1.

认一认:

黑板上贴着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

变魔术

 

过渡:

(变魔术——黑板上变出一个七巧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交的新朋友。

2.数一数:

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

3.比一比:

取出所有的三角形,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

【设计意图:

借助一个小魔术引入新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通过认一认、数一数、比一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认识七巧板的组成,为后续图形的拼摆孕伏。

二、游戏互动中加深认识,感受关系

游戏一:

想一想、拼一拼

1.观察想象:

用两个小三角形能拼成哪些学过的图形?

2.拼摆验证:

学生用两个小三角形拼学过的图形。

汇报:

(1)他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什么?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2)同学们把一样长的边对起来,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建立联系:

你拼成的图形其实就藏在七巧板中,快把它找出来?

汇报:

谁上黑板来找?

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

4.分割图形:

拼成的三个图形还能变回三角形吗?

怎么变。

同桌说一说。

谁上台前来比比?

5.回顾反思(板书如下):

通过这个游戏,你都知道了什么?

 

6.小结:

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三种不同的图形,拼成的图形不仅能在七巧板中找到,还能变回原来的小三角形,多有意思!

【设计意图:

在七巧板的拼摆中,先选择两块同样大的通过观察、想象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用两个小三角形拼图形的策略,在合与分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游戏二:

动一动,变一变

(承接上一个游戏)大家能把上下两个一样的图形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图形吗?

谁来试一试?

板演:

 

游戏二:

动一动、变一变

要求:

只动一个图形,拼成另一个学过的图形。

1.出示:

汇报:

预设:

(1)(当学生只移动平行四边形时)引导从另一个角度去移动。

(2)(当学生只移动粉色三角形时)引导学生关注拼的方法。

比如,转一转、移一移、先想象拼成图形的样子再移动。

小结:

通过转一转、移一移、想一想就拼成了另一个学过的图形,真有办法!

【设计意图:

学生在集体拼的过程中,不仅清楚了活动的要求,还意识到拼摆过程中要敢于尝试,遇到困难时换个角度去思考。

2.出示:

要求:

先拼出这个长方形,再只动一个图形,拼成另一个学过的图形。

汇报:

(1)(当学生把红色三角形移到正方形右边时)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的方法。

(2)(当学生把红色三角形转到正方形上边时)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的方法。

(3)(当学生拼出梯形时)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梯形的桌椅,产生分割的需求。

回顾反思:

(1)刚才我们是怎么只动一个图形,变成一个新图形的?

(2)

这些图形还能变回去吗?

小结:

同学们通过只动一个图形,让图形之间变来变去,真有意思!

【设计意图:

学生在集体拼的经验下,跃跃欲试中探索只动一个图形的拼法,体会图形之间的转化。

3.出示:

 

(1)

这个三角形在七巧板中也有影子,谁来把它找出来?

再拼一个更大的三角形,试试!

 

(2)如果这个三角形再变大,它是什么样子?

想想!

你需要的三角形摆在哪儿,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

 

小结:

只要大胆想象,我们就能把这个三角形变得无限大。

【设计意图:

此活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设计意图:

整个游戏二中,通过两个小三角形分别和一个正方形、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引导学生有方法地拼——只移动一个图形再拼,进一步体会图形之间的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创造性拼摆七巧板,发展想象

游戏三:

猜一猜、分一分

1.

七巧板不仅能拼出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观察下图,是用一副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你觉得像什么呢?

说一说。

 

2.为什么这副图只看到五块板子呢?

请你帮忙把七块板子都找到,并在图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

看七巧板的各种拼图,给出只能看到5块板的图,在画一画中进一步体会分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游戏四:

拼一拼、讲一讲

3.展开自己的形象,动手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形象出的图形。

4.全班交流反馈:

欣赏图形,并适时追问:

(1)拼成了什么?

(2)这个图形像什么?

5.整理七巧板。

玩完了七巧板,大家还能想办法把七巧板放回学具盒。

(把七巧板变回正方形。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自由创意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七巧板拼成的图形想象实物的形状。

四、数学文化渗透,回顾反思

1.听录音:

介绍七巧板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

2.谈感受: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听七巧板的由来,了解七巧板中的数学文化,激发继续探究的愿望。

附:

板书设计(最后呈现)

神奇的七巧板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图形之间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在大量的拼摆活动之后,我设计了学习单——钢琴图,让学生去再次巩固图形之间的分与合。

题目如下:

为什么这副图只看到五块板子呢?

请你帮忙把七块板子都找到,并在图上画一画。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为了培养低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在设计和操作中做到了以下两点:

1.实现了趣味性、方法性、思想性的统一。

 

在整个设计中,趣味性体现在自主和童趣两方面,自主,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施了有指导的探索操作,童趣体现在课开始的魔术引入、4个游戏创设以及结合学生钢琴课的拼图;知识性在本节课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进一步认识了基本图形,并且体会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感受了数学转化的思想,尤其是对分与合的重新理解,这是一种互逆的思维方式。

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逆向思想,比如,对学生容易的是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周长。

但是已知周长和长,求宽的话对学生就会有难度。

这种反过来想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在低年级进行渗透,所以,本节课之所以要关注合的反面——分,不仅是为了高年级学习图形需要分割的丰富经验,还因为它培养的是学生的互逆的思维。

2.想象、转化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的游戏中,一共涉及到了五想,分布在每个游戏中,教学中渗透着先想像后操作的意识。

一想(游戏1中),两个小三角形能够拼成哪些学过的图形?

这一想象勾出学生对学过图形的表象,引出操作的需要。

二想(游戏2中),示范中,只动一个图形,拼成其他学过的图形。

操作之前想一想,让操作不盲目。

汇报中,请一个学生上台前发口令,全班比赛变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有目标,操作之前他其实对图形是有想象的。

三想(游戏2中),“如果这个三角形再变大,它是什么样子?

想想!

”“你需要的三角形摆在哪儿,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

”这里是“明目张胆”地想,这是在学生有了两个小三角形拼的经验后进行的。

四想(游戏三中),出示图片,问七巧板的7个图形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去分一分。

经历把想象落实到分的操作活动中。

五想,看到自由创意的拼图,想想,拼成图形的样子,用想象构建实物、拼图、形状之间的联系。

所有的想象,都是围绕图形的形状展开,是空间观念发展的目标之一。

另外,无论是拼摆2个图形还是3个图形,其中都在向学生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游戏1中,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中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反过来,这三个图形也可以分割成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

这样的合与分,构成了图形之间相互转化的通道。

游戏二中,通过只动一个图形的巧妙方法,学生会发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