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767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ocx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东莞实验中学李杙

  

  

  摘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如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具体而可操作的创新设计,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构建起一套能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实施中的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

自我发展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学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广大的中学一线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于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而课堂教学正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促使其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这几年,国内出现了不少关于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有幸于2003年开始参加了冯国文教授主持的“自育”课题,承担了我校“构建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这一子子课题的任务。

这三年,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学习化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急剧增长使学校教育仅仅成为一个人进修学习的一小部分,人生有涯,学习无涯。

终身学习的思想广为人们所接受。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72年已经指出:

学校培养的人必须“学会生存”,这种“学会生存”即是一种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

概括地说,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社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人的发展更是应可持续的。

因此,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长远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的,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其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所忽视,因而课堂教学十分贫乏和沉闷,不利于学生人文关怀、创造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期对历史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是每一位教师应探究的问题。

  第三,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既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主体自我展提供了可能性。

本次课程改革力图将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成全方位的培养人的教学,新课程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无疑都为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舞台。

  第四,高考改革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能力测试的要求不断加强,考核的要求正逐渐打破“唯书本”“唯老师”的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此趋势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就更需要创新,要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学生为目标,以适应形势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基本概念

  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涵义:

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能力,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的知行意行,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具体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成自我发展的态度、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知识。

不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还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要有终身学习的需求和能力,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拥有自我适应未来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理念: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理念内容很多,如,教师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容器,而要认识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是能够主动学习,自己教育自己的;教师不要主宰课堂,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只学习计划和办法,自行(个体和群体)实施学习活动(阅读、操作、讨论、合作、实践、探究……),学会恰当评价学习的状况(过程、结果)。

而教师的引导,基本原则是“引而不发,助人自助”。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建构意义的过程。

他们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多边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等主张,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2.主体性教育的理论

  人的主体性主要指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学习特征。

它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个基本的本质特征。

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教育、实践和交流形成的。

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与建构,丰富、和谐的主体性才有形成的可能。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正是他们作为主体参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

  (三)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该模式对学生的策略培训这一环节要求有一定的长期性。

策略培训,是学生角色换位、梳理教材、质疑、讨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础的坚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一系列环节好坏,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一般都用每学期开始两个星期的4—5个课时来专门进行,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及培养其“学会学习“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当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学教学改革形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该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强调自我发展、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既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缓解传统考试评价体系下的社会压力和学校升学压力。

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获得一种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课程观,符合当前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第三,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教育。

首先,该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以最基本的方式激活每个个体的思维,使他们投入课堂活动,这是和谐的教学。

其次,该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师生关系走向平等的和谐,它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下冷漠的师生关系,取代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生”的和谐。

再次,由于该课堂教学模式下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将对其他学科产生极大的影响,促使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

  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目标:

  1、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2、通过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教学模式,探索一条培养高中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及基本结构

  通过对总课题组的“四自”模式的理解、调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归纳出了“四步导学”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图示如下:

  

    角色换位

  梳理教材

  

  

    大胆质疑

  发现难点

  

    讨论交流

  思维升华

  

    练习总结

  应用创新

  

    学生

  

    策略培训

  

    引而不发

  

    助人自助

  

    激励鼓舞

  

    教师

  

  

  

  

  

  

  

  

  

  

  

  

  

  

  

  

  

  第一步:

策略培训(师);角色换位,梳理教材(生)。

  策略培训是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是指科学地训练学生掌握和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自我求知的方法,包括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方法、思路等等,使学生学会对教材的自我处理,“授之以渔”。

比如,关于阅读方法,要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如何抓住章节子目,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对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等等。

还有,指导学生掌握整理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知识结构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历史学科同样如此。

掌握了知识结构的整理方法,教材结构,教材线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然就很清楚了。

策略培训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掌握方法的环节,学会学习的环节,需要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需要一定的课时,直到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策略培训是角色换位的前提,不体现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当中,而是另外以专门的课时来进行。

  角色换位,梳理教材——学会学习。

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经过教师的策略培训,已经基本掌握了自我处理教材方法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角色定位,让学生以当老师的身份阅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知识结构。

比如我在上“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在学生已经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整理出这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线索。

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已经物色好有代表性的学生。

然后用5分钟的时间,把这份有代表性的作业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全体同学,师生一起点评。

通过对正确方面的肯定和不足方面的补充,最后使全体学生对这一课文的完整知识结构和线索有了全面的掌握。

这就是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

这一环节通过知识结构和线索的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完成教学任务准备了条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第二步:

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提出问题。

  在角色换位,梳理教材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疑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再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

在完成了第一环节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诸如“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为什么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垄断为什么能使资本主义发展更快?

”“为什么今天又要提出反垄断?

”甚至“今天我国有没有垄断?

与资本主义有无区别?

”等等问题。

通过大胆质疑,不但使学生发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也使其初步养成了探究、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发展的态度。

  第三步:

讨论交流,思维升华——学会解决问题。

  该环节是本模式的核心环节。

对于上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予解答,而是“助人自助”,组织全班同学,按前后同桌四人编成一组,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广开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表达出来。

最后每组派一位发言人阐述本组见解。

如不同组间还有不同见解,则可继续讨论。

如果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则又可以回到第二环节,让学生继续提出疑问,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

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交替进行,时间可以持续20分钟(视具体情况而定)。

学生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进一步熟悉了教材内容,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基本保证了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比教师讲解的更加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本环节,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的个体与群体活动,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发展态度,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养成探究、反思、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为自己终身的发展奠实了基础。

  第四步:

练习总结,应用创新——学会反思。

  练习由教师精心准备,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思考解答,时间5分钟。

如果在课堂不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

这一环节有三个目的:

一是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二是对学生或许会遗漏的知识,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师以题目的形式出现,加以补充,从而最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三个目的就是在本环节,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成果。

  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在一堂40分钟的课时中,大致可以作如下划分:

  

    (交替进行,20分钟)

  ·角色换位,梳理教材(15分钟)

  ·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大胆质疑

  ·讨论交流,思维升华

  ·练习总结,应用创新(5分钟)

  三、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当作一个容器而被动接受知识的,不但课堂气氛容易沉闷,而且还使不少学生反感,师生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些隔阂。

而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结论是通过学生自己或者与同学之间的探索来论证理解的,不是被说教的,师生的关系是平等融洽的。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合作探索,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始终处在和谐、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学习效果十分良好。

  其次,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由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以积极向上、主人翁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提高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

2002——2003学年度,我所带的高二(4)班由于使用了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在参与广州地区的六校联考中,在生源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平均成绩第一名的成绩。

2004年广东省高考中,所带的高三(4)班取得了历史平均分608分的成绩,全市排名第二,创本校的最高记录。

2005年高考中,所带的高三(3)班,生源比上一届较差,但经过一年的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教学模式的训练,平均分也取得了分的好成绩,并出现了832分的全市最高分,797分以上有3人,700分以上有8人,占总人数的1/6。

这些数据,正好从考试成绩这一侧面体现了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二)学生初步获得了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实了基础。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主动。

2003年6月份曾经问卷调查两个班的同学,采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高二(4)班有80%的同学在课前都会主动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而在未采取该模式之前,全班课前预习的比例还不到20%。

2004年10月份关于“学生寝室话题”的调查,高三(4)班关于历史学习的话题就占了70%,而其他班级所占比例还不到10%。

这充分证明了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都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这种学习态度的积极变化,正是学生获取自我发展能力的前提。

  其次,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

从对教材的处理,到问题的发现、问题提出,再到问题的最后解决,都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来自主进行的。

刚开始,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占很明显优势,但一般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别就可以明显体现出来了。

2003年5月份,我对高二(4)班(实验班)和高二(10)班(对照班)两个班的同学做了一次测试,在“把‘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篇课文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点整理出来”和“二战对你有何启示”这两个问题上,实验班完成“很好”的占60%,“一般”的占30%,加起来占总人数的90%,而对照班“很好”的几乎没有,“一般”的也仅占60%。

很明显,这两个问题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说明了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训练下的学生,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

而这些能力正是人类得以在自然界生存下去所需要的。

学生有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会了生存能力,也就是获得了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实了基础。

  (三)学生养成了优良的个性品质。

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与交流达到的。

这种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合作观念与竞争观念,这将影响其一生。

  四、几点思考

  

(一)对于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永远是能力、创新的前提,任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都不能放松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落实。

一切忽略了基础知识掌握的研究,都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毫不可取。

所以,当我们在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最有效。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在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中,历史基础知识不应该是通过机械记忆的模式来掌握的,而应该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来掌握的,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正确地构建起自己得到的历史框架,并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甚至提出他们自己对历史的解释,这样的基础知识掌握,才是持久的,才是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科能力的。

  

(二)教育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为每一位同学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是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时,一定要以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一方面,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引导每一位学生自我发展,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整体地提升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要通过历史教学,使每一位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促使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实基础。

  (三)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应该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该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课堂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优势和弱点。

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而不沉湎于模式的具体程序、环节,不迷失方向,不机械模仿,不盲目照搬,这样才能扬模式之长,避模式之短。

因此可以说,一个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它的执行者——教师。

教师必须要从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破除教师中心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这样,运用了先进教学模式的历史课堂才能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书目:

  1、《自我发展教育》总课题组研究方案

  2、《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3、《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汪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