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912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部编版语文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满分100分)

(一)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

”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 平公曰:

“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 、“午”皆为人名。

1. (5分)翻译上文中以 隶体字 打印的句子。

                                                    

                                                                                            

2. (6分)给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标点。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二)王右军诈睡(13分)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 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 ,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 ,既 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 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 ,于是得全 。

于时称其有   。

①王右军:

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

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

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

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⑤屏:

通“摒”,让手下退出。

    ⑥阳:

同“佯”,假装。

   ⑦从:

同“纵”。

1. 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      )。

(3分)

A.智     B.谋      C.才     D.诈

2.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8分)

 恒              须臾                 觉                  既    

 诈              于是                 全                 于时

3. 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2分)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三)柳下季存国(20分)

齐攻鲁,求岑鼎①。

鲁君载他鼎而往。

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

“柳下季②以为是,请因受之。

” 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

“君之赂以欲岑鼎③也,以免国也。

臣亦有国于此。

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

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

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①岑鼎:

鲁国宝鼎。

   ②柳下季:

春秋时鲁国一位大夫。

   ③赂以欲岑鼎:

等于说“赂以所欲之岑鼎” 赂,送。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8分)           

 他              反                为          于   

于是             乃                说          存

2.为上文中出现的“之”的三种用法作举例说明:

(6分)

用法⑴               ,例句                                                                    

用法⑵               ,例句                                                                    

用法⑶               ,例句                                                                  

3.翻译句子:

“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2分)

                                                                                                  

4.文中柳下季所谓的“臣之国”与“君之国”各指                         、               

                               。

(4分)

   (四) 华、王之优劣(7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

“幸尚宽,有何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

都是东汉时人。

1. (3分)翻译文中划线句:

                                                                                    

                                                                                                   

                                                                                                    

2.(4分)读了上文你认为华歆、王朗哪一个做得对,并简要分析理由。

                                                                                                        

                                                                                                          

                                                                                                             

(五)醉人击虎(14分)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是(      )项:

(3分)

A.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B. 杖击之

C. 之山下月明处              D. 而气以盖之矣

2.“杖击之”中“杖”应解释为用杖,下列句子中哪一项也有这种用法的词(    )。

(3分)

A.尉果笞广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弦而鼓之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4分)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4.(4分)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

                                                                        

                                                                                

 

 

(六)戎夷解衣(9分)

戎夷违齐如鲁①,天大寒而后门②。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③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

“夫不肖④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 戎夷叹息曰:

“嗟呼!

道其不济夫⑤!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

①违齐如鲁:

离开齐国到鲁国。

   ②后门:

城门已经关闭。

    ③ 国士:

国家杰出的人才。

     

④不肖:

不贤。

    恶 :

相当于“何”。

    ⑤道其不济夫:

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

1.(3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

2.(2分)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3.(4分)试针对文中某一个人言行、观点发表看法(50字):

              

 

(七)目不见睫(13分)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曰:

“王之伐越何也?

”曰:

“政乱兵弱。

”杜子曰:

“臣患之(人)智②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③为盗④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①杜子:

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

    ②智:

见识。

     ③庄足乔:

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

④ 盗:

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

1. (5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

臣患之(人)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2. 本文段虽短,但不失为楚庄王、杜子两人之间的一场辩论会。

辩论的话题是                                                 ;(2分)

楚庄王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杜子进谏时用了什么方法让楚庄王改变了主意:

(2分)

                                                                                                

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文中楚庄王“目不见睫”一样的毛病,请举例说明:

(4分50字)  

 

                                                                                               

                                                                                               

(八)鹦鹉灭火(13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

“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

“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6分)解释加点字词:

集      辄      去      遥     足      云    

2.(3分)翻译划线句:

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3.(2分) 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

      

                                                          

(2分)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

                                                   

 

 

 

(九)虫负 虫版 传

虫负 虫版  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虫负 虫版  :

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

 踬:

zhì,被绊倒。

1.  给加框句子注上标点: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昂其首负之            B. 背愈重

C. 其背甚涩             D. 为去其负

3.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虫负 虫版  者,善负小虫也。

5.虫负 虫版  的  悲剧根源是什么?

 

                                                                  

(十) 直不疑

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①事文帝②其同舍或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已日③,金主觉,妄意不疑。

不疑谢之,买金偿。

而告归者来而归金。

而前郎亡金者大惭。

以此称长者。

①郎:

官职名,侍郎。

   ②文帝:

汉文帝。

  ③已日,相当于“一天后”。

1. 加框句注上标点。

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

2.翻译文中加线句子:

金主觉,妄意不疑。

                                                               

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

A.(其)其同舍或告归          其如土石何

B.(舍)误持同舍郎金去         舍其船

C.(亡)而前郎亡金者大惭       吴广故言欲亡             

D.(以)以此称长者             先帝不以臣卑鄙   

4.如果你是直不疑,在遇到有人误解你时,该怎么办?

                                                                                                    

                                                                                               

                                                                                                           

 

(十一)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③?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

商人。

  ②苴:

枯草。

   ③诸:

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

恐怕不行吧。

     ⑤薄:

撞。

1.第一句中的“济”是指山东省的济水,那么“济阴”这个地方当在济水的    面。

1.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亡         号         尔        则         向         没

3.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     )(      )

A.渡河而亡其舟           B. 渔者载而升诸陆

C.而今予十金             C.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 匣而埋诸土             E. 立而观之

2. 给文中加框的句子须加标点处用/表示: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3. 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5.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           ,他是个                           的人。

  

                                    

(十二)醉猩著屐

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

里人以酒并糟①设于路侧。

又爱著屐②。

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

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③,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

“奴④欲张我,舍尔而去。

”复自再三,相谓曰:

“试共尝酒。

”及饮其味,逮⑤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⑥。

①糟:

酒糟。

 ②屐:

木底有齿的鞋子。

   ③设张:

设置诱捕的机关。

  ④奴:

奴仆,混蛋,骂人语。

 ⑤逮:

直到。

   ⑥遗者:

漏网逃脱者。

1.  解释加点字词:

①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                ②又爱著屐

③及饮其味                           ④兼获,辄无遗者

2.  翻译:

①奴欲张我,舍尔而去。

     

                                  

②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

   

                             

3.猩既已知道人的设下的圈套,那为何它们还上当被捕呢?

   

                          

                                 

                                                          

(十三)   割肉相啖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

卒然①相遇于涂,曰:

“姑相饮乎?

”觞数行,曰:

“姑求肉乎?

”一人曰:

“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

于是具染而已③。

”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

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

更,另。

③于是具染而已:

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

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4. 解释加点字词:

其           涂            姑             子

2.“觞”在句子“引觞满酌”中作本义         讲,但在文中“觞数行”一句中词性发生了改变,应作          讲为妥。

3.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

                                                        

4.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

(十四)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

“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

“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

“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

何哂之有?

①攫:

jué夺取。

  ②羞:

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

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

通“值”。

 ⑤ 哂:

shěn,讥笑。

  ⑥戟手:

戟,jǐ。

戟手,即“叉手”。

  

1.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已         索          予          甚于

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 不知为尔物也。

               B. 我若富贵当尔偿。

C. 世人好利甚于我。

             D. 何哂之有?

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           (若)皆若己所固有          我若富贵当尔偿

B.        (之)遇物即攫之             旁有哂之者

C.        (于)世人好利甚于我        岂不又贤于彼哉

D.        (固)皆若己所固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5. 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十五)犬

城之东偏,民家畜一犬,甚羸。

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

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

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

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

民让谓所亲曰:

“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难也。

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羸卒曳踞

 

 

 

易梁

有巨室,梁蠹且压①,将易之,召匠尔②。

匠尔曰:

“梁实蠹,不可以不易,然必先得材焉,不③则未可也。

”其人不能堪,乃召他匠,束群小木以易之。

其年冬十有一月,大雨雪,梁折而屋圮④。

①蠹且压:

被虫蛀得快要倒塌。

 ②尔:

古时候一位木匠的名字。

 ③不:

同“否” ④圮:

pǐ,毁坏,倒塌。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易        堪         束        雨雪

 

 

 黔之驴(11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②,荡倚冲冒③,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口阚④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因因然莫相知:

小心谨慎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②狎:

戏弄。

  ③荡倚冲冒:

冲撞冒犯。

④跳踉大口阚:

跳起来,大声吼叫。

1.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⑴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⑵驴不胜怒,蹄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