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4719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docx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一、项目背景

广东是医药大省、强省,各种类型药品、医疗器械销售总收入约450亿,居全国第三。

而化学制剂和中药制剂是我省医药产业的主体,占73%。

据药监部门统计,目前省内有499家药品生产企业,1559家药品批发企业,37000多家零售企业,预计到2010年制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0亿元人民币。

随着药厂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逐渐深入和产业的发展,制药行业需要大量素质高、技能强的技能型人才。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目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中技术工人占生产企业总人数的30%,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可见我国医药行业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

在广东省医药行业从业技术工人总数75964人中高级工以上人数仅有1491人,只占1.9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调查分析,结合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预测,近三年广东省所需制药类高级工人数分别是:

2007年为3455人,2008年为4372人,2009年为5112人;同时,现有的几万技术工人面临着更新操作技术,进行再培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局面。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在数量和规模上越来越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现有高职院校70余所,其中开设有制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主要有我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每年药物制剂高级工毕业人数远不能满足广东省内市场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甚至包括本科院校)制药类专业在教学实训上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实训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课程体系中没突出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实训教学占总学时数比例偏低。

2、对开展实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实训教学名不副实。

3、一些院校由于教学条件和设施的限制,制药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4、“双师型”教师短缺。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我省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起步较迟,教师队伍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不高。

   二、基本情况

   

(一)学院基本情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2007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前身是2003年5月升格成立的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龙洞校区和大观路校区,占地面积850亩(其中规划用地500亩),现有教学仪器设备(单价800元以上)总值为11529万元,54间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教师配备手提电脑。

设有中药和生物系、制药系、药学系、管理系、食品科学系、化妆品科学系、医疗器械系、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院学院共10个教学单位,开设了13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涵盖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四个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专业领域。

现有专任教师296人,兼职教师42人。

在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6人,占27%;双师素质教师143人,占209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68%。

学院每年寒、暑假均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行业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近两年先后派三批共14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学习TAFE教学模式。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1个、院级示范性(建设)专业2个、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近两年学院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6项、市厅级课题28项、院级课题44项;在教学研究课题中,省级以上2项、市厅级8项;科研成果获省级鉴定1项、地市级4项。

   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6749人,近两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217人,07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2.15%。

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4个。

与中山曼秀雷敦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广州)公司、广州医药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个。

   学院近年来被评为“全国医药系统先进集体”,获中宣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奖、连续八年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1、专业基本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由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多次研讨与调查,作了药物制剂专业领域岗位和岗位群分析,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和一般药物检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能力模块化,通用能力集成化”。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

①培养内容要求以药物制剂生产岗位群核心能力为主,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两个通用能力,一是通用社会生存能力特别是社会交际能力、维护身心健康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制药行业通用基础能力特别是药品保管养护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中药制药方向还有药材鉴定能力和药材炮制能力。

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培养通用能力的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

②培养过程以三年时间为宜,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集中顶岗实习时间一年为宜。

③培养方法要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线索的特点,要求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和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

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重新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解和定位,制订了能充分体系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其中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择、核心课程确定、考试试题分析等方面都充分采纳了企业专家的意见。

   

(2)师资队伍

31名专任教师中,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

从行业企业聘请了35名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了1.1:

1。

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27名,占专任教师的87%。

高级职称教师18名,占专业教师的58%。

04级实习指导教师共13名,100%为高级工以上的职称;05级实习指导教师共21名,17名为高级工以上的职称,占81%。

每名实习生在实习单位都有1名具有上岗证的企业指导教师完成实习指导任务,05级330名实习生计有企业实习指导教师88名。

   专业带头人张健泓老师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执业药师、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

担任《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GMP实务》等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带教工作。

近五年为企业培训600余人次,解决生产和工艺问题40余个。

现任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GSP认证检查员、广东省医药工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累计企业工作和生产技术指导经历6年。

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负责人。

2007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专业带头人丁立老师博士研究生学历,5年内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专利2项,有省级科研技改项目2项,省中医药局项目2项,院级教改教研项目2项,在编专业著作2本,教学经验丰富,教授过《药物制剂技术》、《药剂学》、《药物制剂设备》、《物理化学》、《生物制药设备》等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带教工作。

具备9年制药企业中药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和厂长工作资历。

   教学团队3年内共承担教改教研课题12项。

已主编、副主编或在编专业著作15本。

31名专任教师中有27名是双师型教师,其中有11人直接来源于企业,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教学中结合课程和企业实际,效果优良。

3年内共有3名青年教师脱产到企业学习,25人次参加假期企业业务实践,2人参加澳大利亚TAFE职业培训,并获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四级资格证书,1人受邀参加第四届拉美气雾剂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会议92人次。

   教学团队中有“南粤优秀教师”1名、第一届院级教学名师3名、3年内本专业有1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

   (3)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主要为制药企业培养生产、检验等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掌握常见剂型的制药工艺、制药技术、常见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具有覆盖面广、技术自成体系、具体项目操作独立的特点。

通用能力一是通用社会生存能力特别是社会交际能力、维护身心健康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制药行业通用基础能力特别是药品保管养护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为充分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能力模块化,通用能力集成化”的要求。

根据能力分析,在专业教学计划已有的课程体系框架上,重新构成了“公共基础与人文素质类课程”、“制药技术类课程”、“药物检验技术类课程”、“制药设备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中药基础类课程”、“经营管理类课程”七大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包括技术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与课程配套又相对独立的操作技能训练课程;在各课程模块中确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事管理与法规为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实践训练课程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学生按给定的项目、目标和设备,综合运用各类技术完成药物制剂的配方、选料、制作成型、质量检验并形成高质量的报告。

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专业性质明显,课程设置合理,技能训练和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52.40%。

(4)教学改革成果

   ①院级项目:

药物制剂实训中心常见剂型生产模拟车间GMP改扩建,2003年,学院投资500万。

   ②制定《全国高职高专药物制剂专业技能标准》,2004年。

   ③制定《广东省药物制剂工职业标准》,2004年,广东省医药行业特有工种鉴定中心项目。

   ④教研教改项目:

药物制剂实训模式改革,2006年,获省教育厅资助3万,学院配套资金5万。

   ⑤院级课题:

药物制剂实训中心培训和服务并联项目,立项编号(2006004),学院资助经费5万。

   ⑥院级课题:

中药制药实训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立项编号(2006001),学院资助经费10万。

   ⑦主编《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程》、《药品质量检验实训教程》、《药品市场营销学》、《实用医药基础知识》、《实用中药知识与技术》、《药用有机化学》等,均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参编教材、讲义多本。

   ⑧在《药学教育》等杂志发表教改论文多篇,其中“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获2006年第八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三等奖。

   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被评定为2007年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被评为2007院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2、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高职教育突出的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关键是实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我院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重点加强实训教学软、硬件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突出技能训练,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教学内容前后衔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成为制药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训又分为课内实验和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即为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1)校内实训基地状况

   学院拥有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529万元,能够满足因材施教、实践教学的需要。

全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305台,管理用计算机53台,已实现联网;有5个计算机房,座位300个;拥有4个语音室,座位240个;各教室装备了投影仪、有线电视等多媒体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拥有基础技能实训中心、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中药鉴定实训教室、模拟药店、电教中心等实训场所,有两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广东怡康药厂、岭南药厂。

其中,基础技能实训中心包括基础化学、中药化学、中药检验、中药炮制、微生物、制剂等实验室,占地5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800万元。

药用植物园占地10000平方米,种植了630种广东特产药材和引种进口南药,其中珍稀危品种100多种。

中药标本馆12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00平方米,馆藏药材标本800多种,约1200瓶(份),蜡叶标本1200种约1万多份,其中不少珍稀中药标本。

不仅能满足本院学生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也是“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承担着多项省级科研任务。

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的药物制剂实训中心占地960㎡,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生产线,仪器设备总值200多万元。

该中心包含片剂、硬胶囊、水针三条完整的生产线,另外有冻干、滴丸、小蜜丸、铝塑包装、制水、软胶囊等6个操作单元,拥有吸尘微粉碎机、旋振筛、湿法混合制粒机、沸腾干燥机、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速控中药制丸机、洗烘灌水针联动线、高效包衣机、软胶囊压制机、滴丸机、平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反渗透纯化水制备系统、冷冻真空干燥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真实再现了中成药实际生产场景和生产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能亲自动手操作。

两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广东怡康药厂、岭南药厂是通过国家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主要产品有复方胆通片、胶囊等名优中成药,这种厂校合一,前厂后校,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实训便利条件,为本专业教学提供了近距离、真实、灵活的生产实践空间和场所。

   

(2)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注重校外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本专业与广州陈李济制药厂、中山中智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万年青药业公司、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等26家知名医药(保健品)企业合作建立了固定的联合生产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每年都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实习岗位。

学生在实习单位跟班实习,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及GMP实践,适应岗位要求,在环境感受、心理适应、技术应用上获得实际锻炼,缩短就业上岗的过渡期,使实习学生在毕业时拥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实习由实习办公室统一安排,并制定了实习管理条例,制定出实习大纲,并选派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以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

实习基地的建设确保了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零距离”,以及学生就业与企业生产岗位的“零距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及就业机会。

   学院大力推行“双证书”教育,注重技能训练与劳动部门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以国家专业岗位技能考核的鉴定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成效。

我院是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设的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同时是广东省教育厅考试中心英语和化学技能考试等科目的考点。

目前,在校生可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有药物制剂、检验、购销员等,可获得的相应职业技能高级工证书。

   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开出率100%。

实训室通用性强,利用率高,且配置的仪器设备先进、维护效果好。

校外实习基地条件好、数量充足,能满足教学需要。

能更好地为广东医药强省战略实施提供合格的制药人才提供保障。

表1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名单

序号

单          位

序号

单          位

1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4

曼秀雷敦制药公司

2

广东大日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

15

海王星辰药业公司

3

广东揭阳市百得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6

东莞市常平焕发食品厂

4

广东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7

广东富顺食用胶有限公司

5

广东新饴糖业有限公司

18

广州市医药公司健民医药连锁店

6

深圳市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

广东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

7

深圳市制药厂

20

广州神州制药有限公司

8

惠州大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1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9

广州嘉和制药厂

22

广东喜之郎有限公司

10

珠海丽珠化学药厂

23

广州陈李济制药厂有限公司

11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24

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

12

广东天普药业(集团)公司

25

广州赢特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13

东莞华南制药厂

26

广东一力药业有限公司

   三、基地共享与示范

   

(一)资源共享

1、共享机制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资源共享的深入,特别是院内两个药厂与学院设备、技术的共享;院内各专业之间设备和技术的共享;学院与外校(企业、政府部门)之间设备和技术共享的开展,学院正逐步形成规范的实训基地共享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事制度

由学院领导和企业领导牵头,根据学院人才培养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遴选共享人才名单,建立共享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库,特殊情况下进行必要补充和调整。

强化编制管理(企业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实行特殊的编制),实施专兼职结合的用人制度,有的则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人事权由双方协商解决。

②设备管理

建立自有、捐赠、准捐赠设备库,分类编号,实行信息共享,并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共享设备,重点设备的使用由双方协商解决。

③技术共享

根据人才掌握技术的情况将技术人员进行分类,包括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高新技术应用的协作,真正实现双方的技术共享。

④产品研发

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协作双方实际情况进行,以提高人才的应用水平和开发水平。

⑤常规教学与生产

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将实践性教学渗透到常规生产之中,企业(特别是院内两个药厂)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支持学院实践教学工作。

⑥管理体系

协作双方设立专门机构或制定专人负责合作事宜,并根据情况定期定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汇总上报单位(学院)领导,以保证合作的持续性发展。

⑦质量保障

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和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衡量教学质量和生产质量,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

   2、服务社会

本专业实训基地面向市场,是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在用于本院药物制剂技术、药学、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药物分析等专业学生实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使用,高效率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为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开展为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为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药学院、暨南大学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的教师培训及学生实训提供服务;为社会及行业从事制药工作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供给珠海联邦、广东华南药业等制药企业员工提升技术能力培训。

年培养培训人数达2789人(其中培训人数为1736人),培训对象年均478人获得药物制剂高级工证书,152人获得药物制剂中级工证书。

基地还为高校、企业、药物研究院所等机构提供产品中试、工艺片段摸索、药品质量检测条件摸索等技术服务工作。

基地药物研究中心直接为企业提供解决药品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难题服务。

(二)示范作用

本实训基地自2004年建成后,已经接待省内外、国内外91所院校、企业887人次的参观、学习和考察,为多所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经验,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医药中专学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药物制剂实验实训室(基地、中心)建设都与我院进行过密切的交流并借鉴了我院的建设经验。

四、自评结果

表2 自评结果汇总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自评结果(分)

1.项目建设环境35分

1.1社会需求10分

1.1.1服务对象4分

3

34

1.1.2人才需求2分

2

1.1.3就业导向4分

4

1.2保障措施10分

1.2.1政策支持4分

4

1.2.2经费保障6分

6

1.3学校基本情况7分

1.3.1建筑面积2分

2

1.3.2校舍面积2分

2

1.3.3在校生规模3分

3

1.4学校管理制度8分

1.4.1管理制度4分

4

1.4.2实践教学管理4分

4

2.专业及实训基地情况20分

2.1专业基本情况7分

2.1.1专业建设基本情况5分

4

19

2.1.2学历教育学生数2分

2

2.2校内基地条件及实施10分

2.2.1场地条件5分

5

2.2.2设备条件3分

3

2.2.3利用情况2分

2

2.3校外基地条件及实施3分

2.3.1校外基地条件及实施3分

3

3.专业教学团队情况10分

3.1教学团队结构与素质8分

3.1.1教学团队结构4分

4

10

3.1.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4分

4

3.2教学团队建设2分

3.2.1教学团队建设2分

2

4.专业教学改革25分

4.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15分

4.1.1人才培养模式6分

5

23.5

4.1.2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4分

3.5

4.1.3职业资格鉴定2分

2

4.1.4教材建设3分

3

4.2多方合作10分

4.2.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3分

3

4.2.2开展“订单”培养2分

2

4.2.3合作办学3分

3

4.2.4国际合作交流2分

2

5.资源共享与示范作用10分

5.1资源共享5分

5.1.1资源共享5分

5

10

5.2示范与服务5分

5.2.1示范作用3分

3

5.2.2为社会和企业服务2分

2

自评分合计

9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