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514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二:

教学重点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三:

教学难点

  能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要在平面内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2:

练习如图 你能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吗?

“大成殿”在“中心广场”西、南各多少个格?

“碑林”在“中心广场”东、北各多少个格?

二)新课

1:

我们可以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你能表示出“碑林”的位置吗?

“大成殿”的位置吗?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2: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成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水平位置的数轴叫横轴,铅直位置的数轴叫纵轴,它们的公共原点叫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

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部分:

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其它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

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过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在横轴、纵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

例1写出多边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

                                               y

                                       A        B

 

                                      F   O      Cx

                                       E        D

                                       

5:

想一想

(1)      点A与B的纵坐标相同,线段AB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      线段DB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6:

练习P131 做一做

三:

小结

(1)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2)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4)      知道点的坐标怎样描出点?

四:

作业P13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练习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y

                                            A

                                           B   C

                                               O      x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求出各顶点的坐标?

 

(3)      道点的坐标怎样描出点?

二:

新课

  例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6,5),(-10,3),(-9,3),(-3,3),(-2,3),(-6,5)

(2)-9,3),(-9,0),(-3,0),(-3,3)

(3)(3.5,9),(2,7),(3,7),(4,7),(5,7),(3.5,9)

(4)(3,7),(1,5),(2,5),(5,5),(6,5),(4,7)

(5)(2,5),(0,3),(3,3),(3,0),(4,0),(4,3),(7,3),(5,5)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y

 

 

 

 

 

 

 

 

 

                                  O                       x

 

 

三:

练习 P134做一做

  四:

作业 P135习题5.4(1、2)

 

 

 

 

 

 

第三课时

一;新课引入与复习

1) 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应注意些什么?

2)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过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在横轴、纵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

二:

新课

 例3如图,矩形ABCD的长与宽分别是6,4。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y

                                               B                A

 解:

如图:

以点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CB所在

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此时C(0,0)

                                               O

                                             C              Dx

 由CD长为6,CB长为4,可得D,B,A的坐标分别为D(6,0),B(0,4),A(,4)

思考:

(还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吗?

与同学交流)

 

 

 

 

例4对于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A

 

 

 

 

                                         B           C

 

三:

小结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的坐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找出坐标原点。

2) 要说明横轴与纵轴的位置。

3) 要求出必要的线段的长度。

四:

练习P161(议一议)与随堂练习

       P162习题的第一题

五:

作业P162习题的第二题

六:

课外练习P162(试一试)

 

 

 

 

 

 

 

                鱼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

复习 点的坐标的特征

     

1) 关于横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相反

2) 关于纵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相反

3)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反

 

二:

看图确定点的坐标

  1)左右两幅图关于Y轴对称,已知A(1,3)B(-3,-1),试确定点C,D的坐标?

 

 

                        A       C

 

 

 

                    B                D

 

 

 2)左右两幅图关于Y轴对称,已知A(-3,2)B(-3,1),试确定点C,D的坐标?

 

 

                                         y

 

 

                             A                  D

                             B                 C

                              

                                                 x

三;练习

1) P142做一做

2) P143随堂练习

四:

小结P143议一议

五:

作业P144习题(做在书上)

    

 

 

 

 

 

 

 

 

 

 

第五章       回顾与思考

一: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1) 在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举例说明。

2)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给定点的坐标?

举例说明。

3) 在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系轴上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4) 在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变化前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异同?

举例说明。

5) 在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加上一个数(或乘-1),变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

二:

练习

 P145复习题A组

三:

小结点的坐标•             一:

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到原点的距离是√a2+b2•          二:

对称性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

•          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纵坐标相等。

•          3)关于原点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纵坐标互为相反。

•          三:

平行 1)两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则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

 2)两点的横坐标不相等,纵坐标相等,则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举例•          1)点P(-3,4)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2)点A(6,-3)到X轴的距离为         ,•          到Y轴的距离为         ,到原点轴的距离为         •          3)点A(a,-4)与B(2,b)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   ,b     .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   ,b     .•          4)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         。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         。

   练习•          1)点P(4,-3)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2)点A(-2,-3)到X轴的距离为         ,•          到Y轴的距离为         ,到原点轴的距离为•          3)点A(a-1,-4)与B(2,b+3)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   ,b     .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   ,b     .•          4)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         。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点的平移练习•          一:

1)点P(-2,3)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2)点P(-2,3)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3)点P(-2,3)沿Y轴的方向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4)点P(-2,3)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5)点P(-2,3)沿X轴的方向先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6)点P(-2,3)沿X轴的方向先向左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5)点P(-2,3)沿Y轴的方向先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6)点P(-2,3)沿Y轴的方向先向下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           •           •           •          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二1)把点P(3,-2)沿X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5,-2)•          2)  把点P(3,-2)沿X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0,-2)•          3)  把点P(3,-2)沿Y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3,2)•          4)  把点P(3,-2)沿Y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3,1)点的坐标练习•          1)点P(3,-4)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2)点P(-2,5)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3)点P(0,-3)沿Y轴的方向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4)点P(-1,-3)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5)点P(4,-2)沿X轴的方向先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6)点P(-2,0)沿X轴的方向先向左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7)点P(-1,3)沿Y轴的方向先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8)点P(-2,1.5)沿Y轴的方向先向下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           •          9)  把点P(-2,-2)沿X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5,-2)•          10)  把点P(3,2)沿X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0,-2)•          12)  把点P(3,-2)沿Y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3,2)•          13)  把点P(-3,-4)沿Y轴方向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A(3,1)•          14)点P(4,-2)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15)点A(-4,-1)到X轴的距离为         ,•          到Y轴的距离为         ,到原点轴的距离为         •          16)点A(a,3)与B(-2,b)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   ,b     .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   ,b     .•          17)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         。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         。

•          18)点P(-2,-3)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19)点A(5,-2)到X轴的距离为         ,•          到Y轴的距离为         ,到原点轴的距离为•          20)点A(a+1,-4)与B(2,b+3)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   ,b     .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   ,b     .•          21)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           •           •           •          关系是         。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          22)X轴上的    坐标为0,Y轴上的    坐标为0。

•          23)点P(a,b)若a=0,则点P在        ,若b=0则点P在          。

若ab=o,则点P在    。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

填空

  1.(  )2=9;   2.(  )2=0.25;

  3.

  5.(  )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

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

±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

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读作“二次根号”,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

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 ②247 ③0.2 ④3 ⑤

  解:

①26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的平方根是

  由学生说出上式的读法.

  

 例1.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 

(2); (3); (4)0.49

  解:

(1)∵(±9)2=81,

   ∴81的平方根为±9.即:

  

(2)

   的平方根是,即

  (3)

   的平方根是,即

  (4)∵(±0.7)2=0.49,

   ∴0.49的平方根为±0.7.

   。

  小结:

让学生熟悉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六.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回去后要仔细阅读教科书,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

  教材P.127练习1、2、3、4.

 八、板书设计

平方根

(一)概念     (四)表示方法     例1

(二)性质

(三)开平方

探究活动

求平方根近似值的一种方法

  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近似值,通常是查表.这里研究一种笔算求法.

  例1.求的值.

  解∵92<97<102,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x1为纯小数.

   

   18x1≈16,解得x1≈0.9,

   便可依次得到精确度

   为0.01,0.001,……的近似值,如:

   

   两边平方,舍去x2得19.8x2≈-1.01,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它可用边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而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目标式,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及“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类比对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流畅,思维活跃”,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明如下:

  

(1)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由学生将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题书写出来.这里分别找学生口述文字;用符号、图形的形式板书逆命题的内容.所有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能力.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判断上述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这里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